明治維新之前,凡是有姓氏(苗字)的日本人是否幾乎都是天皇后代?

也就是說日本古代參與政治遊戲的都是天皇后人(除了像豐臣秀吉這種極個別的例外)?


梳理一下這個好了,日本姓氏經常讓人感到費解。

回答題主:當然不是。明治前武士都有姓氏,

而且江戶時代姓氏顯然已經開始往一般民眾傳播

比如,伊藤博文父親是農民,但是叫「林十藏」,(伊藤是養父姓氏)

日本的姓氏發展,跟中國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很大差別

本身在4-6世紀的時候,日本已經形成了類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氏」

整個的形成機理,可以說幾乎完全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是日本的地名比重沒有中國這麼高,職業名的比重則比中國高很多

其中,雖然倭王沒有氏,但從日本諸氏的形成機理,我們可以非常明確的認定:

假設天皇有氏,也一定是Yamato

這就跟秦始皇就是「秦政」一樣顯然,什麼「嬴政」完全是亂來

日本7世紀經歷大化改新,政府為編立戶籍,半強制地開始普及氏(速度很慢)

本來,這個系統已經要跟大唐接軌了,但是卻出了2個大漏洞,就是

A「氏」跟官位是綁定的,B 中央集權不夠強

導致地方的實力派紛紛假冒高門、充當養子、偽造譜系,到了11世紀日本氏族幾乎全部集中為 「源?平?藤?橘、紀、菅原、大江、中原、坂上、賀茂、小野、惟宗、清原」這13氏,

其中 坂上、惟宗(秦)2氏來自漢人移民集團

雖然說中古中國(3-8世紀)強大的高門士族也幾乎綁定了官位,造成後期大量偽造譜系,出現了一大堆假冒的太原王、清河崔、隴西李等,但因為中國在門閥時代之前,已經經歷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2次豪傑蜂起,中國人較少做出一家之主當養子然後整家冒領高門大氏的事情

日本原先的姓氏制度出了大漏洞,導致12世紀後,

掌握封地的武士們把姓氏的產生過程重新又搞了一次,也就是產生了「苗字」

從中國人的理解來說,也可以叫做「姓氏再生」

「姓氏再生」在9世紀已經有了,《日本靈異記》里,有個「文氏(fumi)」的人(文氏 屬於漢人移民後裔),也叫「上田三郎」,這個「上田」是個地名

代表性的事件是 「源義重」 1157年之後也叫「新田義重」,因為他的據點是新田莊

12世紀後,武士一般都有姓氏(苗字),而從12-15世紀,伴隨著 地頭-&>守護-&>守護代 的體制不斷消耗中央的控制力,成為武士的家族標準逐漸走向崩潰,進入戰國時代後,武士已經變成了「只要夠強悍」都有希望成為的身份。只不過對一般農民來說,如果沒有親族一起干,或者第一代人就戰死,那麼姓氏就無法流傳下來了。

舉例來說,織田家的家臣林氏(林秀貞一族),是什麼來歷,沒有人知道。

在武家時代,姓氏不斷的產生、消失,又不斷地有新的產生

所以,明治前有姓氏的日本人,更合適的說法是強人的後代。


謝邀

當然不是。

但樓上說的也不對,源、平、橘、藤原四大家族除了藤原家出身於忌部氏之外,全部都脫胎於皇族,這點有清晰家譜。這類姓氏來源叫做「臣籍降下」,1947年11宮家脫離皇族自立,以各自宮號為姓氏。雖然嚴格來說,1947年這次叫做「皇籍離脫」,但皇族脫胎出的姓氏的確是從古到今一直就有。

另外還需要明確一點。日本古代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姓氏」概念,只有「氏」,「姓」,「苗字」,「通稱」,「官職(唐名)」,「諱」,「號」等諸多亂七八糟的稱呼。其中類似於姓氏的有三個,就是「氏」,「姓」,「苗字」。

(1)「氏」。起源於日本形成時期的各部落(地區)名稱,後來官位也形成氏、源平橘藤(原)這種賜字也變成了氏。後來一般在極為正式的文書中,武士也都會拋去自己亂七八糟的苗字,重新以源平這些古老的氏而出現。而且與苗字不同,當用「氏」稱呼之時,「氏」與「諱」之間會帶上一個「の」,表示隸屬於某個家族的某人,書寫中不出現(豐臣家例外)。

(2)「姓」。大和王權時代主君賜予關係非常好的臣子的封號。

(3)「苗字」。氏族過度龐大之後,「氏」也逐漸出現了不同支派,為了區分,不同支派開始以居住地自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苗字」。

日本古代政治的確局限在一個小圈子,但並非局限於皇族。日本歷史上有過大和王權(3世紀-5世紀)時期,這段時間全國出現大量巨型墳墓,也就是著名的」古墳時代「,這一時期日本各地事實上都存在不同政權,其中大和王權只存在於近畿一帶,剛到尾張國就算是「結束」了(尾張、終り發音相同)。當時在全國還有越國、吉備國、毛野國、筑紫國、出雲國等眾多政權,這些地名後來分別體現在日本66國名中(越前、備前、上野、筑後、出雲),事實上這些地方政權的領頭人也都出現了「氏」,雖然與皇族無關,卻在後來逐漸加入到大和王權之中,最終形成了日本這個國家。

隨著生產力發展,更多鄉村出現,帶來了更多地方政治勢力。公卿佔據領地多了以後,逐漸形成了與皇族對抗的力量,進而出現藤原家攝政;再到後來,武士從一介保安逐漸佔據了大量莊園,開闢了武士時代;除此以外,寺廟、神社等家主也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自然會有苗字。戰國時期大量出現鄉民聯盟(土一揆),統治範圍最多可達20多個鄉村,其中農民領袖(刀禰)在中後期經常會獲得各地主君認可,獲得武士身份進而登堂入室,這時候大量鄉村名就成了他們的苗字。

日本姓氏中還有一個慣例,就是在龐大家族中,家臣即便與主君沒有血緣關係,「氏」卻一致。比如織田信長自稱平氏,秀吉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以」平秀吉「稱呼存於正式文件中,《明史》中甚至還保留了這一稱呼。

總之一句話,只要你有本事,姓氏都是浮雲,想有個姓氏簡直就是分分鐘的事。。。


除了@蕭西之水zhenduo提到的,還有從大陸過去的歸化民本身自帶姓氏,比如秦,還比如和天皇爭過天下的蘇我氏


並不是。

我們看日本戰國歷史,見到的大部分武士苗字,都是(或自稱是)出自源平二氏,很容易給人以這種印象,但其實並不然。

手機打,並沒有查資料,只是憑印象舉幾個:

藤原氏,我們看到苗字為「x藤」的,大多出自藤原氏,藤原氏是日本古姓氏之一,並非出自天皇。

大陸移民後裔,如惟宗氏(島津氏就出自惟宗氏),秦氏(長宗我部氏,服部氏),原田氏(原田氏,秋月氏,高橋氏,坂上氏等)等。

神官後裔,如織田氏,自稱平氏後裔,實出於越前神官。


其實我是炎黃子孫,姬姓的旁支。


天皇有姓氏的嗎?!而且,古時日本人的名字不是隨便改著玩的?


當然不是,其實日本人明治之前都有姓的,家族裡面偷偷傳承,不像咱們戶口簿似的登記在冊而已。


推薦閱讀:

請問以下關於日本政治的傳言,其真實性如何?
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可以迅速崛起?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為何一敗塗地
為什麼晚清時期英國幫助清政府和明治政府培訓海軍軍官,並出售軍艦武器,難道他們不希望東亞永遠保持弱勢嗎?
戊辰戰爭中,幕府軍如果選擇退守江戶而不是進攻京都,有可能抵擋住倒幕軍嗎?
如何評價木戶孝允(桂小五郎)?

TAG:日本 | 歷史 | 日本天皇 | 日本歷史 | 明治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