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畫現在的發展如何?
原問題為:「為什麼明知中國動畫這麼爛還是繼續出爛片子?」。
其實挺多人問這個問題的,我不知道問這些問題的朋友們有沒有了解到,商業動畫就是個商品,投資商業動畫的首要目的就是賺錢,不賺錢的事情沒人去做。拋開商業動畫這塊,中國本土也不是沒有動畫,之前網上比較流行的《打個大西瓜》《茗記》之類還是有一些認可的。但那些動畫都是愛好者們用熱情堆出來的,是不可能賺錢的。
那麼,怎樣的動畫才賺錢?在中國大陸,動畫的賺錢模式有兩大類。一個是《藍貓淘氣三千問》《喜羊羊與灰太狼》這種傳統的兒童類動畫作品,通過授權玩具來賺錢。這條路在大陸很窄,因為大陸製作周邊產品是不用付授權費的,隨便誰都可以製作。直接的結果就是,即使作品受歡迎,動畫公司也賺不到多少錢。
第二種,騙補貼。國家對製作動畫是有補帖的,你百度一下「動畫 補貼」,可以找到很多內容,我這裡就不羅列了。基本情況就是,一個老闆,隨便出個片子的方案,拿到補貼,然後隨便應付了事,剩下的錢,就是這部動畫的「收益」。這和動畫的質量完完全全沒有關係。而為了可以確保通過審查和拿到補貼,什麼樣的作品最穩妥?就是我們現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
我們回到正正經經做動畫的問題上來。假設我們真有心做一部商業動畫,那麼應該做什麼樣的?答案還是做喜羊羊那樣的。
我們看看作品的受眾群體。
動畫最理想的受眾群體就是少年兒童,特別是兒童,對動畫的接受程度高。其次,大陸的少年兒童數量大(不像日本,少子化問題導致兒童數量減少)。最後,少年兒童的消費潛力大。當然並不是說孩子自己會去買東西,而是兒童需要的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做產品的,比如玩具、圖書、服飾,年齡大一點的需要文具等等。基數大,市場就很可觀。
另一方面,動畫作品在其他節目面前是很弱勢的。比如下午起6點左右的新聞、7點左右的綜藝節目、8點~10點黃金時段的電視劇。之後就是收市率下降的深夜時段。而白天是工作和上學的時間,同樣時收視低谷。
所以動畫的黃金時段是下午5點左右,這個時段是成人還沒下班,或者忙著晚飯的時間,時間比較充裕的就是小朋友和學生。所以如果做動畫,這個時段就是最理想的,因為這個時段的主要觀眾就是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這些人是動畫的核心觀眾。
至於11點以後的深夜時段,作為青年動畫的主要時段,就只有日本這麼特殊的地方才能發展出來,其他國家很難去複製。因為青年動畫市場是靠御宅族群體撐起來的,這個群體會去消費高價的影像製品和周邊產品,雖然整體市場無法和兒童市場比,但是因為這個市場推陳出新速度快,資金流動也快,屬於風險大收益大,也有不少投資方願意嘗試這個市場。
中國大陸是完全沒有這個環境。中國大陸的青年群體連看廣告都不願意,不可能指望他們靠消費撐起市場。
所以如果做動畫,基本就是針對下午5點這個時段來做,也就是做少年兒童類的作品。
但是,少年兒童類動畫和質量無關,看看迪斯尼的動畫就知道了。所以問題從來都不是在年齡層上面,而是中國動畫市場早就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出不來。
不賺錢→沒人投資→沒有錢→靠理想憋出一部還算可以的→有點起色→政府整頓→變成了爛動畫→不賺錢。
所以你只能指望有一個土豪,砸大把錢做一部動畫,品質還不錯,然後奇蹟般地大家都願意掏錢買正版的商品,於是大賺一筆,更不可思議的是政府居然還大發慈悲沒有干預。然後又有一個土豪,也砸了一大塊錢來做,又奇蹟般地賺了。等這個奇蹟多發生幾次,中國動畫就有希望了。
一天中國大陸的知識產權觀念建立不起來,一天中國的創意產業就沒有指望。
如果不在動畫行業就業中,讀動畫然後跑去隔壁遊戲加班,或者乾脆就是媒體人或者影視愛好者,回答這個問題時一頓義正言辭又對著相關部門倒髒水,未免太不負責。
中國動畫的發展如何?很簡單幾個詞。
最大問題:動畫不好看
普遍問題:人不專業 人力成本還特么挺高
業態問題:只靠做片子賺製作費維生
下面回答是倒著講
愚人節修改
先說幾個數據,華為2016年財報出來了,營收5000多億,凈利潤300多億(上漲0.38%);另一邊雷猴預計小米今年營收超150億。(我是雷布斯忠實粉絲)
迪士尼2016年財報500多億營收,凈利潤快100億(上漲12%)。另一邊深圳一幫做過風雲決的前輩可能還在接第三包,第二包要跟人死磕或許有可能。
說小米和風雲決沒有詆毀意思,而是想從產業層面說說中國動畫產業的大問題。其實不止中國動畫,香港和台灣早些年都沒有出過什麼原創(風雲決是深圳方塊做的),原創都去哪了。他們都把時間用去做外包去了,做外包沒什麼不好,起碼能活。偶爾接到大的第一包,也挺滋潤。可是對動畫產業來說,很悲哀。
和朋友聊天時說過中國原創土壤或者說創作環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確實歷史遺留問題有很多沒有解決。目前來說,大批動畫公司還是要靠做外包和其他CG活兒才能活下去,有點夢想的領導會激勵大家利用結活空檔,把院線電影給做了。期望著多年以後的暑期檔寒假檔,微博朋友圈都在刷自己做的電影的美夢。
動畫不是賭博,還是應當用生意角度來做。把所有人力搭進一部電影里,不可能達到迪士尼的程度。
不過,這就是行業生態。就算近些年有些人醒悟,開始說IP,正如我另一篇講IP的答案說的,這些人又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
以為能靠金錢和人力短時間懟出一個IP(就加超級這個前綴了),忽略了IP有十分客觀的規律擺在那,就跟電影製作一樣,兩者從來是工業化產物,凡是工業化產物都要遵守規律。
雷布斯再牛,還是要遵守手機晶元製作規律來運作。10億起步,還不一定能活著出來,他自己說的。IP,或者汽車,或者打火機,同樣的道理。
大超第一次出現,1938年
蝙蝠俠,1939年
蜘蛛俠,1962年
米老鼠,1928年
就算大中華天賦異稟,30年改革開放到世界老二。IP孵化起碼預備20年以上戰鬥,不過分吧,已經很樂觀了。
動畫產業的確是一個很重視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業,但它也是一個後工業化的典型行業,和智能手機、混合動力汽車等產品一樣,具備短時間掀起浪潮的能力。
不是我瞎說,迪士尼從let it go以來,做過不少次。
迪士尼的確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經營模式,同時很難,迪士尼自身也經歷過危機,最終還是皮克斯的創造力拯救了它,當然還有迪士尼聘用高人艾格平定了和手繪衰落並行的內部紛爭。迪士尼確實是動畫行業的標杆,依我的淺見,它的模式,是中國動畫的唯一出路。
========
很多人想不到,中國動畫如此頹靡的行業,居然還有相當多不專業的人在裡面混飯吃,有的還混得不錯。更是有人因為離開這家公司就無法生存了,便開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政治鬥爭上而不是做動畫,鑽透領導的惰性,蠶食著職權邊界,今天強插其他項目明天拍拍馬屁。
這類人每個行業都有,這是真的。但對動畫來說,這類人必須全部清掉,否則危害將大於其他行業。上面講到,動畫本身分工明確,大家一定要在一條船上。
就拿前期來說,很多美術,從遊戲培訓班出來。要他畫設計草稿,他先跟你提需求。問他為什麼不勾線稿,他無言以對。要他出原畫,他給你來立稿。只是舉個例子,真實碰到過這種同事。
還有編劇,做的大綱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小品,做的設定濃濃的反烏托邦氣息讓人一看第一幕就對裡面的世界心生厭惡,做的人設更是完全不考慮製作成本。每天浪費大量時間再爭吵,卻忘了爭吵應該放在自己好好把一個故事的設定集和梗概集做完整並且大家都仔細閱讀過以後,爭吵才有價值。
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沒有一點點尊重。你做木匠,好歹見過幾百張桌椅吧。你種菜,好歹種過半畝地吧。你做編劇,要求你喜歡影視,看個幾百部電影電視劇不過分吧。可是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想靠讀書吃飯,卻說沒時間讀書。
還有一點,中國人不會開會。尤其是故事會議,我真是頭大。後來我直接把每個主管級別的人,叫過來,普及一遍劇作基本知識,然後用皮克斯動畫電影拆解,一節一節分析,就說服他們了。
國內一般會議上,討論半天都說不出東西。今天明明是提案會,結果變成什麼提案適合改編遊戲(真事)。有的則是A在講設定,B在想情節,C可能聰明點再想市場考量,那個編劇D可能一直在生悶氣怎麼大家不誇他出的世界觀多麼多麼致敬黑客帝國。一團亂粥,進展十分有限。
為什麼老扯皮克斯,因為電腦製作動畫(computer animation)就是他們發明的
皮克斯(現在加上迪士尼)前期的絕對核心人物就是拉神,因為皮克斯迪士尼兩邊跑的項目多,所以他們設計的制度是:由項目監製(國內可能是製片)統籌,將每一版劇本做成動態分鏡(這個環節中國沒法做,太燒錢,因此在中國故事會議更加重要),在內部放映室播放,監製召集項目導演和製片還有主管級別以上的人,陪同拉神觀閱,再給出修改意見。接下來就是重新做動態分鏡,真有錢。
以上是皮克斯【真有錢】的做法(自己透過一些公開的資料總結 大致是這樣 可能有不確切的描述),在這個過程里,大家必須在同一個標準上,在有人深入討論情節時,需要阻止他,將他拉回到劇情結構和主題上。(我把故事會議分有後期 在後期里需要對故事板和劇本成文進行討論 這是【真沒錢】的做法 在後期才可以討論情節)
只有把前期做好,出來的動畫才有可能「好看」。
=======
動畫電影要做到好看,故事是關鍵。
這不是我說,是拉神說的。
前期的難上難,就是劇本。好的動畫劇本不應該寫好劇本而已,任何做過項目的編劇都清楚,劇本關聯著前期所有其他環節。好的動畫劇本如果只是沉浸在把故事講好就夠了的層面,我是不允許的。
簡單的說,動畫劇本不是某個文學產物,它誕生伊始就需要和工業化結合。它是一本實踐綱領,需要進行大量計算和預估,不是某個作家的腦袋。它有蓬勃的生命力,會隨著產業演化自我進化。
對動畫劇本來說,文學能力不重要。還要懂製作流程,最好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
文學能力為什麼不需要?不僅不重要,可能反倒是阻礙。因為劇本永遠永遠永遠是畫面敘事,而且語言追求極簡,好文筆根本沒用武之地。我主張的是一頁一分鐘的劇本格式,完全因為那種格式是我腦袋裡對敘事的極簡追求,實在太美了。
為什麼要懂製作流程?先跟中後期主管大佬喝茶聊人生,他伴隨行業成長的血淚史會告訴你為什麼。
為什麼要數學能力?
史前肥宅吉胖(吉爾莫·德爾·托羅)形容大諾蘭:他就像一個精算師,對劇本的情緒拿捏精準(非直翻 直翻吉胖說大諾蘭是情感數學家)。
劇本情緒也是我意譯的,其實通俗理解就是情節對觀眾情緒的把控。這些都是要事先演算的,對劇本來說,功能性永遠是第一位,文學系往往可以被拋棄。
人力成本在爬升,這是整個中國的大形勢。
之前的動畫行業更慘,做外包的話,通常結活都拿不到尾款。跑大單的外包公司,製作期間會有項目分成,日子也還行,但就怕沒活兒做。沒活兒的時候,底薪和一線城市最低工資標準持平。
也因為行業這種慘狀,優秀人才都不屑於做動畫。就不提皮克斯了,翻開新加坡幾家動畫公司的學歷,那都是很牛逼的。
負責任地說,學歷不重要。
對動畫來說,初心和匠心才最稀罕。
對待自己環節的事,不僅高效而且專業,同時還能在環節內進行再應用再創新,以及學習動畫製作其他環節,這是理想狀態,也是很多人(包括我)願意從事動畫行業的原因之一。
當然動畫行業抱怨人力成本高,實際還是被上面說的,公司發展出現了問題,對做外包來說當然高。單純靠做片子的公司,遲早是要高呼大清亡啦的。
動畫行業的人力成本和中國其他行業比起來,其他行業的小企業老闆都會笑到岔氣,綜合而言,真的不算高啦。
總結
寫了很多業態的東西。
最近在做一個自己的原創,整個前期開始到簽約,我一分錢不拿,心裡篤定我要後期收益,所以卯足了勁去干(也是因為最近閑余時間好多^^)。過程里發生這麼一件事,合作方向我提了許多需求,而其中不少是他們拿著工資上班的同事可以做的;我也不計較,都承包了下來,而且快速出活兒。
透過這件事只是想說,做事不能太以【我能得到什麼】出發,對二次元而言多從【我能做什麼】出發,日子會變得更好,別忘了二次元本身真的是一份超級有趣的工作~
極簡是終極的複雜,對二次元來說這也是金科玉律啊。
(把長發公主的圖刪了 XD )
正在倒霉催的國產動畫行業做新媒體運營,之前在非常棒的國內漫畫團隊做過一段時間的新媒體編輯,就我看到的事情說說。
1.國產動畫的工廠化生產。這個大概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弊病所在,現在公司的動畫定位是少兒向的動畫,然後劇情非常弱,人設也不太好看,我覺得我看久了就會產生嚴重的審美缺陷。這個動畫也是以模仿起步的,人設上非常像某日本動畫,但是情節上比對方的全年齡要通吃要弱小太多。從我看到的動畫模式來說,就是公司自己出人寫劇本,找一些國內所謂的知名大家做修改,然後出一些分鏡,之後剩餘的部分動畫都是由外包公司來完成。要過編劇部門的劇本來看,劇本的寫法和我之前在一些教材上看到的出入很大,是表格式的寫法,要寫清楚這一集的笑點在哪裡,有幾個笑點。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國內動畫劇本寫作的常態,如果是的話,覺得這種低熵值的寫作方式,大概真的會約束編劇的創造力。2.內容定位。動畫片做出來要能過審批能賣出去,然後剩下來的事情就是要能得到各種各樣的政府補貼。各地都在以大躍進的形式做動漫基地,動漫園區,於是也有很多相應的政府獎勵措施。包括現金獎勵,以及以非常低廉的價格拿到土地等。為了充分利用這種獎勵,周邊很多動畫公司都在各地都有註冊子公司,為的就是儘可能的獎勵最大化。更是聽說某業內公司,自己根本就沒有動畫團隊,沒有做動畫的核心力量,但是就在各地收購小動畫公司,然後讓動畫公司繼續做之前的動畫,自己這邊負責運營。所謂的運營就是將量產的動畫用於換取各種政府獎勵,比如動畫片每在上星的電視台播放一分鐘就可以得到政府1K的獎金,比如動畫片每出口一分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獎金,出口這個事情就比較好笑,會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賣給一些奇怪的海外公司。這種情況下,做動畫的人,只是把「動畫」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來考量,內容是什麼其實是不重要的,對於公司來說,動畫不過就是一個商品而已。3.動漫銜接。日本也好,美國也好,很多動畫都是從漫畫或者小說改編而來,作品在被動畫化之前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就是說,內容已經被篩選過了一遍。國內就不這樣啦,我們的動畫項目,很多時候只是項目而已。之前所在的超級棒的國內的漫畫團隊,也有很多適合改編成動畫的作品,這些作品原本就積聚了相當的人氣,但是中間的銜接非常弱,而且,這些漫畫改編的成本比起用所謂的原創作品會明顯上升。4.內容不分級。我們的文化產品都不分級,這樣下去一刀切的整頓之後大概真的會弄死所有的動畫產業正常發展的苗頭。我覺得國內有些動畫還是挺好看的,比如中法合作的《馬丁的早晨》,比如《鋼鐵飛龍》(不考慮和11區的相似度的前提下)。動畫作品只在所謂的少兒黃金時間放,那麼成人化的動畫作品要什麼時候才能讓大家看到呢?於是高年齡層的動畫真的只有網路這一途徑了吧,可是網路不是有土豪在砸錢的話,收益會不會太慢了?其實吧,移動端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願意在移動平台花錢買內容的往往是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年輕受眾,之前在移動埠做抽獎活動,從反饋的信息上都能看出來。而且受制於國內昂貴的流量,移動端的動畫一般都被控制在了3分鐘左右,而且都是低畫質的。(不過移動端真的是剛剛起步,比起別的渠道,掙得實在太少)僅僅依靠平台的不同來區分受眾而製作不同等年齡層的動畫,這樣的話,大概非土豪們都玩不起了吧~~~~~5.網路評論並不一定是正真的意見主流。我們這個國家大呀,真的好大呀……小朋友其實還是挺愛這些怪怪的動畫的,公司里有年輕媽媽把公司的作品給家裡3歲以下的小朋友看,小朋友們還是挺喜歡的。而且真的也有不少小朋友,在騰訊微博上跟我們玩互動,他們是真的愛著這些在我們看會嚴重影響審美觀的動畫的。 總之,那些掌權的,從資金到審核實際掌握著權力的,認為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的老人家們不從崗位上退下去。那些已經認識到,動畫只是一種表現形式,而且是一種能夠展現幾乎所有內容的表現形式的人沒有爬到真正掌權的位置上的時候,動畫要成為我們這種喜歡在網路上發表意見的人認為有意思的內容,真的好難。 這就跟在有高考的前提下搞素質教育一樣。都是鬧著玩的。講一點歷史吧。一般會用日本動漫來比較大陸,說明後者很爛,但問題日本的動畫劇集《宇宙戰艦大和號》在70年代已經可以在黃金檔播出了(相當於中央一套八點半播出的電視劇),那個時候動漫的受眾已經徹底從兒童擴大到了整個電視受眾。這一點已經決定了它們能做的東西有本質差別了,而日本戰後漫畫的起步是在50年代末,從手冢蟲治那一代開始,基本就沒有把漫畫當成一種年齡性的產品,而等同於通俗文學(其實手冢的作品很多是向嚴肅文學靠攏的)。另一個例子,歐美的動漫作品從一開始就是接在浪漫主義通俗小說,以及通俗搞笑讀物的路徑上發展起來的,它們也很早就從年齡分層進入了全受眾的階段(雖然核心還是青少年),同樣一個產品(比如超人),它的認知也早就超出了年齡分層,本質上還是通俗消費文學。因此,其實中國的動漫沒發展成這兩個的樣子,很大程度上是無視了「連環畫」這個很神奇的東西,而直接嫁接到其實一直都挺發達的兒童文學上,大眾的認知也基本框定其中。其實如果看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動漫歷史,在早期並沒有人忽視這一點(比如張天翼的作品,就不能看做兒童文學),但從80年代後期開始,動漫被等同於兒童(甚至幼兒)文學,所謂「爛」也就無可避免了,因為這個判斷其實是在全年齡通俗文學的角度作出的,所以本質上也就只能是雞同鴨講了。所以問題在哪呢,其實不在於動漫本身,而在於本國的通俗文學(無論是影視還是其他敘事作品,文學都是在扮演主體的,老美和日本都是這樣),49年之後,本國的通俗文學其實已經徹底萎縮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東西大多依賴港台的回輸,平心而論,金庸也好,瓊瑤也好都是十分出色的通俗文學作家,但從體量和種類上都是相對單調的。以日本而論,有芥川獎,有直木獎,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在體量和水平上同樣發達,加上戰後一直茁壯發展的動漫文化,這股通俗文學的傳統足夠支撐起足夠豐富和龐大的通俗消費文化,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為通俗文化提供足夠的縱深(當然,我認為最近十年,日本的通俗文學是萎縮的,動漫也在萎縮,題材越來越單一化,動輒學園風,創新相比於80、90年代急速減少,其實強調萌之類的元素,很大程度上都是這種萎縮的體現)。而美國就不用說了,通俗文學和文化之發達,實在不是其他任何國家所能比較的。簡而言之,如果本國開始有了像史蒂芬金或東野圭吾、山崎豐子、斯坦李、法蘭克米勒、宮崎駿和大友克洋那樣致力於通俗文學(漫畫、電影)這樣的第一流通俗文學創作者(他們的作品甚至無法用通俗這個範疇來框范,要知道,現代供在神壇上的現代文學大家們,他們當年的作品是發表在公眾報紙或雜誌上的,如果了解現代文學史就會知道文藝副刊在當年有多麼重要,無論是《子夜》還是《駱駝祥子》,當年的受眾和現在的受眾其實差別很大),而且有能夠支持這些頂級創作者的傳統和消費群體,那麼中國的通俗文學,包括動漫和電影有能夠與日本等量齊觀的水平並不是不可期待的事情。事實上,三十年代上海電影的黃金時代,它的作品由於大量一流編導的存在,作品本身水平上和好萊塢差距十分有限,而亞洲最早的動漫文化而言,49年之前的中國,尤其是上海也有著標杆地位。
瀉藥講個故事暑假剛簽了個本地比較大的動漫公司,寫一個類似喜洋洋熊出沒的片子的劇本項目還沒報光腚,但是前期準備啥的都如火如荼的做了然後雖然因為成本各方面要求寫的還是很喜洋洋,但是我已經盡量寫的比喜洋洋好點了然後前兩天我熬夜剛寫完一集,尼瑪第二天導演打電話說因為喜洋洋被批事件這個項目公司高層決定要暫停項目。。。。Fxxk好吧發牢騷完畢,總而言之,這次喜洋洋被批說的是有家長舉報啥的,其實我想說,按照這些家長的標準,我們看的貓和老鼠啊龍珠啊小時候看的那些,看完了是不是尼瑪都死完了啊擦,還有那些家長們看了秦時明月魁拔啥的是不是裡面「我擦嘞這麼多暴力場面!」然後把秦時明月也禁了算了……嘛,總而言之,市場本身不好,再加上所謂的「家長們」的認識不足,思想落後(總是把自己教育問題推到動畫片身上!)。同時,沒有分級制度,這個是致命傷。
幾年前我入行的時候,對當時公司一年要做上萬分鐘動畫片,要求編劇每個月最少要完成10分鐘*10集的這個工作量非常不理解。
動畫這東西,又不是工廠生產,量大必然導致質低。當時的老大向我解釋:咱們現在就好比要開個雜貨鋪,先得進貨。你不可能樣樣貨物都精挑細選,你得先把貨架鋪滿了,然後再靜下心用好貨替掉賴的。站在國家動畫扶植政策制定人的角度看全國的動畫公司,估計也是這麼想的。水落石出的時辰已經到了。只是觀眾要看到結果,可能還要在行內看到情況的時間點再延後2年,因為現在電視上播的,一般都是一年半甚至兩年前就出了的東西。2014中國動畫電影年度藝術報告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人家不是想做好動畫,是想賺錢,這兩者是不同的。前幾天有個想做好動畫的老闆自殺了吧?但堅持賺錢的卻一直都混得風生水起。
而且天朝的環境就是這樣,要求都是重量不重質,你出的多就能拿到大筆款項做更多重量不重質的動畫出來,所以才都這麼做。再說做的這麼爛都賺錢有必要做得更好嗎?人家就是想賺錢,所以沒必要做更好了。不能因為傢伙小技術差就沒有性生活啊!
作為國產動畫的忠實粉對這個問題簡直不能忍!以前看美國日本動畫現在都轉向國產了,國產有很多優秀的作品,首當其衝《秦時明月》還有《魁拔》《茗記》《十冷》《羅小黑戰記》,《端腦》雖然做工不夠細緻但是也很棒,還有其它的小短片,好作品不勝枚舉國產動畫有很多優秀作品,只是你沒發現罷了。
其實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想到的是我在高中運動會的時候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次運動會我參加完自己的項目,去旁邊圍觀跳遠比賽。學校的跳遠和三級跳每年都是大熱門,甚至超過了100m,200m這樣的項目。因為學校有幾個彈跳和協調性都很不錯的傢伙,大家都指望著他們能夠破紀錄。大熱門永遠就那麼一兩個人,於是我聽到了我要回到這個問題的那句話,這也是一個圍觀的群眾和他的一個同學也是運動員說的:「你都明明知道第一第二不會是你的,你為啥還來參加這個比賽呀?」我當時真心想呼他臉。想想和這個問題也是挺像的。明明知道是爛片,做不好,沒市場,比不過國外,還是要做。這是為啥?其實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你明知自己會死,為什麼還活著?」「你明知道自己晚上會餓,中飯還吃什麼吃?」過程和結果不一定是對等的,而且並不是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馬上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我相信做漫畫也是一樣。中國的現代動漫發展的比較晚,國內的環境可能也並不好,加之國外優秀漫畫傳入國內對受眾的影響太過深遠,以及教育和運用的脫節,甚至「萬能」的「體制問題」也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是這些因素並不是造成動漫產業一定要滅亡或者因為實力有限而不去做的理由。其實國內還是有很多優秀的漫畫家和優秀的作品的,但是要像日本,美國這樣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甚至形成自己獨特的氛圍並不是單純的靠等待時機成熟或者等待水平上升就夠的,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有優劣作品才會在這個本身看似成熟但其實一直在探索的領域形成自己的「勢力圈」。總之,我相信,嘗試是和失敗後的教訓與經驗是讓中國的漫畫走向更加成熟、優秀的重要因素。
先不討論政治問題,那是個泥潭。為啥要花大成本做好東西?中國的市場能回本么?觀眾是願意買正版DVD還是願意走進電影院?反之,做喜洋洋這種低成本動畫都能賺大錢幹嗎要作大片?首先誰來給投資?你願意投個幾千萬花個2,3年甚至更久等一部不知道是不是能火的大作出爐么?還是花個幾十萬和幾個月時間做個flash賺個小口碑,說不定能紅。反正大作誰都想做,也不是不會做,但是就是不做。反正我是不願意做。商品是市場決定的,中國人喜歡山寨,喜歡抄襲,喜歡低成本。那就大家一起看喜洋洋唄。干這費力不討好的事幹嗎。動畫人現在要吃飯,啥項目給錢多就做啥項目。,願意做外包,願意給日本人打工,就是不給中國人做動畫。因為中國人養不起。沒有美國人的勇於創新精神,沒有日本人的追求完美的物造精神。做出來一部片,用了美國技術被批學美國,用了日本方法被批學日本。你中國倒是得有啊,軟體插件都是人家的,製作技法是人家人家研究出來的。中國人根本連走都不會還想學人家跑。別跟我說什麼學日本學美國,能做出來就是王道。你可以說不喜歡這部作品,但是拜託一分鐘動畫都沒做過的人別去評價技術和製作水平好么。中國懂動畫的人太多,看過幾部市場分析就覺得可以對行業指手畫腳。我就不明白小時代這種片都能幾億票房,為什麼叫囂熱愛中國動畫的那麼多有識之士不願意去電影院看一下魁魃。說實在話,中國的觀眾就是看不起中國動畫。看不起中國動畫業。中國動畫業也懶得去迎合市場。兩者是這種關係,你覺得中國能做出好動畫么?做給誰看?
中國動畫受限於「怎麼這麼大了還看這個」。
這不是技術問題,是傳統觀念限制了中國動畫發展,只能保持在「低幼」的水平。
就像你明知速食麵對身體沒好處只能填飽肚子還是要吃。
針對首位的答主有不同意見。
中國男足世界排名第83位,遠遠高於中國在世界上的人均GDP排名、人均收入排名、官員清廉指數排名、社會福利排名、醫療體系排名、環境指數排名、人均自然資源排名……你們有什麼資格嘲笑中國足球?!
排名第一的答主是這麼個邏輯嗎?所以儘管中國隊連世界盃資格賽資格賽的第二階段小組賽都進不去,1:5輸給泰國二隊,但相比其他等等排名更低的項目,其實中國足球水平不低,是這樣嗎?
還有,為什麼要把日漫迷和國漫迷認為割裂成兩個完全不相關的群體呢?我生在80年代,所以童年看了很多日本動畫,如果我生在2000年以後,肯定接觸的大都是國產動畫了,我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了?
您是否把日漫迷都當成那種看了大量宅向動漫,二次元傾向很重的人了,沒有啊,大部分其實還是以看民工漫,大路貨為主的,難道這些人本質上和看國漫的有本質區別,就不可能為國漫掏錢?即使國漫真的水準很高很好看?
您是否對於國內動漫的消費能力太悲觀了?若干年前也沒人相信國內遊戲市場會有的錢賺,後來不但網遊賺到了錢,單機做代購的,STEAM,ORIGIN上買正版的都越來越多了。目前國產動漫有進步,有成功,有繁榮,這點都不能否認,但是個人愚見這樣的成功很脆弱,如果失去了大力度的政策、資金扶持?這種成功還能否延續?市場又再度放開的話這樣的繁榮還會繼續嗎?現在的中國小孩在看什麼動畫呢?我打開電視貓,搜索2016年7月15號中國少兒頻道節目表,從第一個動畫片開始。第一個是快樂夢多多。然後喜羊羊兩個小時:托不知是誰的福,陪著他看了好多集。海綿寶寶兩個小時:恩,就是我們童年看的那個。動畫片西遊記兩個小時:同上,98年那個版本。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兩個半小時熊出沒兩個半小時:托不知是誰的福,陪著他看了好多集。周末呢?恩,將上面的西遊記換成10幾年前看過的怪獸電力公司。也就是說,只有夢多多,我沒從未聽過。所以我找來了簡介: 夢多多,是一個神奇有趣的小鎮,它存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沒有人知道它在哪,沒有人見過它,但它的確存在著,就如我們的世界一樣。甚至,比我們的世界更加精彩。 在這個小鎮上,住著一群快樂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他們跟我們可完全不一樣,他們沒有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但他們有圓鼓鼓的身體,和滑溜溜的皮膚,最神奇的是,他們的身體還可以隨意拉伸變形。哇噢,不可思議吧! 可是,即使如此之不同,他們還是和我們一樣,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他們會和我們一樣,放聲地大笑,也會和我們一樣,傷心地大哭。他們喜歡吃好吃的零食,喜歡喝可口的飲料,更喜歡做遊戲和玩樂,甚至是產生煩惱。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總是喜歡產生煩惱,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大煩惱,小煩惱,有趣的煩惱,古怪的煩惱,憂愁的煩惱,恐懼的煩惱等等等等,可當他們有了煩惱,他們不需要自己解決,因為他們有一隻特別的小組會來幫助他們。我看完了一集,切了幾張圖,你們感受一下畫風:
這個視頻的點贊數和反對數……
南方少兒頻道呢?我表示很震驚,他們的節目表:且看:聰明的順溜劇情介紹該劇以強國夢、強軍夢為大的時代背景,以部隊軍事鬥爭準備生動實踐和基層火熱生活為基本素材,描述了士兵「順溜」及其戰友等新生代士兵在訓練演習和工作生活中,用機智克服困難、用妙招幫助戰友、用勇氣完成任務的一系列生動鮮活小故事,通過「小士兵」的「大智慧」,展現當代青年官兵的高尚追求和苦練精兵練打贏的昂揚鬥志,極具鮮明的時代特徵和軍營特色。
六小孩面對鐵面將軍製造出的機械獸,不畏縮,不後退,一次次用愛和正義的力量挫敗黑暗大帝和鐵面將軍的陰謀和計劃,最終再次把黑暗大帝冰封在冰山下。神獸金剛彰顯了團隊合作、友情可貴和宣傳正義力量的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快樂酷寶》劇情介紹
《快樂酷寶》是由德國著名光學品牌Bresser(寶視德)攜手廣州藍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50集真人科幻動畫片。故事講述的是樂樂等幾個小主人公遇到了來自異世界的機器人小夥伴,幫助他們收集人類情感的正面能量,並打敗邪惡的阿酷波斯的故事。順帶一提,這是一款真人打鬥動畫。
魔幻車神劇情介紹該動畫以來自異界的迷你型變形生命體「魔幻車神」為中心,簡述小朋友與車神成為夥伴搭檔,進行各派之間對戰,從中加深友情,同時體驗刺激的冒險旅程。
開心方程式,聽起來似乎有點意思,點進去一看,好嘛,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方程式。我的目光投向了一個挺魔幻的名字:魔幻車神。 你猜我看到了誰?是的,初音未來的妹妹,初音·不喜歡扎頭髮·伊莎。數碼暴龍的card slash~還是遊戲王的卡牌對決?喂喂,就算是反派也不要給他的戰鬥武器畫得這麼後現代吧,人家只是個孩子呀~其它:主角的武器仿照變形金剛(連配樂都一樣,囧),更不用提中國動畫典型的無論做什麼表情臉型肌肉都能保持不動的神技能。個人愚見,中國動畫之路還任重道遠。一、炒冷飯。重播經典固然不會犯錯誤,但2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小孩居然還在看我那個時代的西遊記、小頭爸爸、好萊塢動畫片、海綿寶寶。二、抄襲之風嚴重。隨手點開幾個國產動畫,就發現有不少「借鑒」痕迹,更不用提汽車人總動員這樣令國人蒙羞的神作了。三、主題單一,思想幼稚,二元對立思維仍居統治地位。仍然是好人、壞人的截然不同,仍一味地宣傳主旋律、正能量。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已經深入探討了人的複雜性。即使如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這樣的合家歡動畫,在善良的本性下都有或多或少的小毛病,大雄自不必說,縱使靜香,也免不了過於愛惜自己的毛病,還有哆啦A夢貪吃、小夫的虛榮、胖夫的暴力,藤子不二雄以高超的筆法,描繪出這些人性格之所以形成的複雜環境因素(每個角色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性格),並通過性格正反間的衝突來彰顯善的可貴之處。反觀中國部分動畫,裡面的主角彷彿自帶聖母光環,讓人不能直視。典型代表,史詩級製作——雷鋒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喜羊羊好歹邁出了艱難的一步。四、技術嚴重落後。這個不用我多提,多對比幾部自然就懂了。當然,我們現在正奮起直追,如去年上映的大聖歸來給我們帶來一些曙光。然後國家召開了座談會和各種會議,研究如何學習大聖歸來。我只想說,只要中國人自己不折騰自己,中國會有很多很牛的大師和作品。在文化領域,公權介入地越少,越有生機。因為目前中國動漫行業的主要營收來源並不是票房、收視率以及銷量。大多數中小動漫公司的生存靠的是國家的相關政策,產品只要在國家正式電視台播出按照每分鐘獲得一定金額的補貼。
所以很多小公司都選擇在動漫專業的大專中專院校附近,以實習的名義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僱傭學生去製作產品,這樣而來的質量可想而知。
不過近些年也有對票房收視率有所追求的品牌,比如魁拔,秦時明月,以及很多質量還不錯的獨立製作的短片。
另外很多動漫公司或者工作室是靠外包來生存,產品並沒有在國內上市。
等什麼時候動畫片都是靠票房獲得收入,什麼時候才能提質量。
奧運得不了第一名,就是渣對吧?
考試不是全班/全校全年級/全區/全省市/全國/全亞洲/全世界/全太陽系…… 第一,就是學渣,對吧?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么?嚴重跑題,甭看我的回答了。
我一直有關注中國動畫,希望將來能給我孩子選擇一些優秀的幼兒讀物或動畫片。
但我一直很失望。原因有三
1、作品思想僵化無趣2、畫風之呆板雷同、抄襲痕迹之重、審美之差令人髮指!3、情節老套、橋段濫俗,當觀眾是低齡弱智?反觀書店裡的幼兒刊物和動畫,連我一個成年人隨便翻翻都覺得童趣無限,小驚喜暗藏其中。
中國動畫,缺的不是畫畫的人製作的人,而是好好反省你們的想法:到底要給孩子們講個什麼有趣的故事?
另外也看了不少國內外的動畫短片,最讓我反感中國動畫的原因就是:人家能用四分鐘講的故事它要花10分鐘講,當它花四分鐘講的時候你發現無外乎沉浸在個人的小情小緒里,僵硬刻板模式化說教化。
先思考,再生產吧。
看到中國動畫,只有一種感覺:濫俗。其實網路上的動畫都做得很不錯,就技術層面來說,好幾年前的《我叫MT》:前兩年的《啦啦啦德瑪西亞》今年最新的《倒不了的塔》無論是3D效果還是聲優配音我覺得都有很高的質量,劇本暫時不討論,因為都是關於遊戲的比較小眾。優酷上的《羅小黑戰記》都還算是製作精良對於我這個魔獸玩家來說,《網癮戰爭》是5星作品,不過應該算不上是動畫片中國的動畫片還是只針對小孩子,以前常常跟朋友吐槽中國動畫主角沒有人的,現在還是算有進步吧。希望電視上放外國電影的時候找好一點的聲優好嗎?有次假期看到電視上放火影還有柯南,都因為中文配音無法忍換台,當然可能還是針對小朋友放的,不該我們看。
推薦閱讀:
※京都動畫公司製作一集類似《冰菓》的動畫需要多少時間和預算?
※一般日本製作一部13話的TV動畫製作經費是多少?
※你在動畫中看到的最糟糕的崩壞畫面是哪個?
※現在的動畫公司在製作動畫時還使用攝影表嗎?
※做動畫一集幾百萬日元的花費基本都是製作者的工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