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燉肉的方法在效果上有什麼區別?
用鍋在爐灶上小火慢燉
把鍋放入烤箱燉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結果會有什麼差別呢?還有,如果利用高壓鍋代替的話時間會節省多少呢?效果會變不好么?
實際上燉肉的關鍵就是:溫度
經@汪惟 提醒 原答案本句錯誤,在下面修正: 肉在70度左右會開始將內部的肉汁流出來,如果說吃,其實這個時候的肉是剛好的肉的烹煮過程是這樣的
50度開始蛋白開始凝結,60度時繼續凝結60-65度 肉會突然收縮,釋放大量的肉汁70度 結締組織開始溶化那麼一定有人會反駁,我把肉燉一會(比如豬五花)就拿出來吃,為什麼那麼硬呢
這是因為肉的內部雖然達到了標稱的溫度:60度左右,但實際上,這時候外部的肉已經受熱過頭導致水份大量流失了,所以外面很硬,如果你捨得的話,把外面的肉都切掉,只吃內部的話,這個肉的質地應該是很好的可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膠質,比如豬蹄的那種口感,這種膠質是結締組織經過長時間加熱後「溶化」的結果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如何在肉質本身和膠質中間進行取捨呢,即不會溫度過高又能長時間的加熱,答案就是小火低溫
讓肉汁最可能的保留,同時讓結締組織膠質化
也就是說,要溫度底,時間長,最滿足這個條件的按順序分別如下烤箱(可以設定溫度,比如120度或者150,這樣肉在燒箱內的實際受熱溫度最高也就在100度左右)
小火高壓鍋又有看官問了,那麼我用高壓鍋壓他個1小時,肉不是也爛了嗎?按我以上說的理論,肉汁已經流失光了不是?
的確是這樣,肉汁的確流失的不少了,但肉爛的原因是肌肉纖維在你長時間的高溫加熱下自己受不了了,由於結締組織溶化,原來的肌纖維不再結成一團,紛紛散開了,所以口感上是:爛,而你並不會感覺到多汁,而且結締組織也因為高熱溶的很爽了,所以吃起來有時候甚至會有一種粘牙感。順便提一下,標準氣壓下高壓鍋在加壓的時候內部溫度在120度左右,所以吃起來是另外一種感覺,而且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是脂肪也分解了一部分,同時最後高壓燉完,放置一段時間,肉本身又會回收一部分肉汁,所以高壓鍋高溫燉出的肉說不上難吃不信的話,各位看官可以這樣做一回:用炒鍋大火先煸肉,把肥油都煸出來,這時肉汁和脂肪都會被煸沒或者蒸發,結締組織也會分解一部份,然後把這些鍋內煸出的油都倒掉,然後各位再加水燉,這樣的肉你燉多長時間都一樣,又干又硬(因為我這麼干過一回,我的一條好五花啊!·),當然還有更極端的情況,你把它燉成肉鬆了,那請當我沒說吧……這個問題看到好幾天了,覺得變數太多,不容易說。我先把問題的描述弄得更詳細一些,但也因此可能有些混亂,隨便看看吧。
首先是鍋的使用。高壓鍋先不說,常用的燉鍋是砂鍋和鑄鐵鍋,再加個厚底夾鋁的不鏽鋼湯鍋吧。以材料的導熱性而言,砂鍋&<鑄鐵&<夾鋁不鏽鋼,因此同樣厚度,當鍋底受到小火加熱時,夾鋁不鏽鋼最好,鑄鐵略差,砂鍋最容易造成局部過熱,因為鍋內的熱傳遞主要依賴水的熱對流,所以當肉/水比例高或者湯汁變粘稠後,砂鍋最容易糊底。而通常不鏽鋼鍋的壁特別薄,所以綜合看起來還是鑄鐵厚鍋加熱最均勻。忽略鍋蓋上部空氣帶走的熱量,體系的熱平衡方程可以表達為:火的熱傳遞=蒸汽帶走的熱量。
用烤箱時,用什麼鍋將沒有區別。因為烤箱里的空氣基本可視為等溫,特別是對流烤箱。而且本身空氣熱容小,加熱較慢,所以不會有什麼局部過熱。烤箱對比於小火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把加熱功率調的更低,所以不要把溫度設定到180度,那個將和小火燉沒多大區別。烤箱設定溫度也是不準的,用個烤箱溫度計,80度足夠高了。體系恆溫後與外界沒有熱交換。
有一些電子慢燉鍋其實也可以做到保持低於100度的溫度,這會比小火更好。
肉在水裡燉時的美拉德反應是非常慢的,180度時10秒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放到高壓鍋里110度都要幾十小時,忽略不計。西餐里會提前煎一下,中餐對這個香味的要求沒那麼強烈。
1樓李偉的答案里已經給出了溫度對於蛋白質的影響。更詳細的可以參見這裡
Science of Slow Cooking但加熱到60度是不可避免的,否則結締組織無法軟化。更高的溫度會讓肌肉更縮緊,但最糟糕的其實並不是這一點,而是水分蒸發以後露出水面的部分變干,小火燉煮如果水不夠就會有這個問題。煮獅子頭的時候有個要點就是一定要用白菜把獅子頭完全壓進水裡,否則上下會不一樣。(但也並不是不能利用,整塊五花肉可以利用這個辦法在烤箱里讓下半部泡在水裡,先包上鋁箔慢烤,然後加熱到200度,拿掉鋁箔,可以烤出類似乳豬的脆皮,脆皮無非就是快速蒸發掉水分帶來的。)
Sous vide在這裡不僅解決了低溫的問題,還能有效把所有的肉浸在水裡,所以很多餐廳都會選擇這個辦法。但sous vide非常耗時間,一般來說36到48小時吧。我偶爾會吃,說實話,跟烤箱里慢燉出來的區別也並不大。
高壓鍋是節省時間的好辦法。但前面說過,太高溫時肌肉纖維收的太緊,但結締組織豐富的肉因為軟化口感會嫩而干,英文描述為tender but dry。有幾個補救的辦法,Heston在燉牛尾時講過。一是水要沒過牛尾,二是煮完充分降溫,50度時再從水裡拿出(蒜泥白肉煮完肉也是一樣的動作),三是shred,不知道怎麼翻譯,就是用叉子拉成一絲絲的增加表面積,然後補煮的汁進去,能讓口感更多汁。肉夾饃里的肉剁碎可能也是這樣道理。相對於「小火」,在加熱固態菜肴的時候,烤箱的溫度更低、加熱方式更溫和,更適合長時間加熱。比如紅酒燉牛尾,最後的步驟就是鍋蒙上錫紙扔進烤箱里1XX度烤一個下午,要是擱火上,再小的火也糊了。另外我估計兩者的加熱方式是不是也會有一點兒區別?
根據黃諾和李昌朋的總結,是因為導熱的區別——沒錯,我也這麼認為。
高壓鍋我個人覺得效果並無太大不同,但沒試過。@李偉@默識先生的答案都比較詳盡了,我補充幾點我個人的想法。材料的蓄熱係數和導熱係數是兩個概念,金屬材料蓄熱差,導熱好,接觸明火的地方,熱量也會飛快地透過容器傳給食物。砂鍋,瓦罐,蓄熱好,導熱差,相當於容器先緩慢吸收熱量,再緩慢釋放給食物。鑄鐵鍋用增加質量的辦法來增加蓄熱能力,鑄鐵鍋煎牛排時,大量熱量能很快傳給肉,同時自身溫度又不至於下降太多。
無論爐火慢燉也好,烤箱慢燉也好,目的都是為了均勻平緩地加熱食材,(@默識先生說的獅子頭必須全沒過水,就是這個意思,空氣和水的導熱速率是不同的)盡量避免局部溫差過大,最終獲得熟成度一致的食物,還有充滿食材風味的湯水。
爐火燉常用瓦罐文火,小火相當於先加熱瓦罐底部,瓦罐吸熱後再均勻釋放給食物。在這裡如果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還是存在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沸騰的湯水,往往是瓦罐底部靠近火焰的水在沸騰,而瓦罐大部分暴露在低溫的空氣中,說明食材和湯多少還是存在受熱不均。二來局部沸騰的水必然跟周圍產生對流,流動的水跟氣泡攪動,使湯容易渾濁,如果你只想喝一碗清清爽爽的湯怎麼辦?(所以爐火煲湯,關鍵在於文火加熱,選用質量好,壁厚的瓦罐,讓熱傳導更均勻)
放入烤箱慢烤在我看來是一個比較完美的方案。因為烤箱內空氣溫度恆定,溫差十分微小,容器被完全被包圍在恆溫的熱氣中,受熱過程比明火更均衡,容易得到清澈的湯水(高級電飯煲的HI
加熱功能類似於此,加熱整個容器而不是容器某一點,避免溫差)。另外烤箱溫度可調節,只要烹飪時間夠長,理論上可以得到任何理想溫度的食物。還有一個優點,當烤箱溫度低於100度時,沒有水蒸氣逸出,湯的香氣能得到完全保留,這是爐火和高壓鍋辦不到的。愛喝湯的廣東人將煲了很久的湯稱為「老火靚湯」,是因為煲得太久,食材內外的溫度已經達到了水的沸點100度,肉類已經乾柴,湯料顯然不再美味。老湯在長時間沸騰攪動下,雖然有更多食材風味物質溶入湯里,但也渾濁了(做高湯有辦法重新將湯弄清澈)。高壓鍋我認為也不失為一種暴力的煲湯辦法,確實能節省不少時間。只是他的問題是,在高溫高壓的沸水中,所有食材形態被破壞,湯混得不成樣子,食材成渣不能食用不說(這對熬綠豆沙來說倒是好事,用烤箱煲綠豆沙那隻會做成綠豆清湯),一方面食物的風味物質會更多地被榨進湯里,湯口感更濃郁,但同時食材破碎得太徹底,一些會引起異味的雜質同樣有可能也被引入湯里,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至於@雨前羽街說的低溫慢煮,確實是最近很流行的做肉方法,屬於西餐分子料理的發明。我一個廚師朋友就在做低溫五花肉和鴨胸,先放兩張圖
上面的兩道低溫慢煮肉,一個表面經過噴槍高溫燒炙,一個經過煙熏。是的,低溫慢煮肉有點像我們的白水煮肉,確實保留了肉的柔嫩和鮮甜,但就這麼做一道主菜的話還缺少一點個性。煙熏,燒炙,快煎,腌漬…都能夠在保持肉口感的同時,又增添新的風味。
想做好菜沒有打遍天下的一招鮮,需要對各種食材,烹飪原理了如指掌,加上不斷地實踐,才能隨心所欲地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最近用低溫恆溫烹飪的方式,做了油浸鴨腿的實驗。恰巧與@李偉 提到的,60-65℃恆溫保持肉汁,再用美拉德反應增添香味的方法不謀而合,作為理論的實踐補充,給大家做個參考。
傳統做法是將鴨腿腌制後,浸泡在85℃的鴨油里數小時,然後放在平底鍋內煎制而成。
但在家中製作時,恆溫這個條件是非常難滿足的。蔥姐靈機一動,想到了電飯煲的保溫功能。
經測試,蔥姐家的電飯煲的恆定溫度為60-65℃,在低於要求溫度的情況下,我們嘗試著延~~~~~~長浸泡時間,讓我們來看一下製作過程。
首先,將350g鴨腿洗凈後,用2茶匙鹽,1小把茴香和迷迭香,2勺黃酒抹勻,放入密封袋中,入冰箱腌制一晚。
傳統做法使用的鴨油不是很容易買到。而且出於健康和風味上(椰子油能給鴨肉增添椰香,但畢竟是法式菜,太多椰子味又會偏向東南亞菜系)的考慮,選用油性更為穩定的椰子油和米糠油(關於各類油品的比較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米其林之天婦羅研修 | 蔬菜篇一探究竟)進行混合。
250g椰子油與500ml米糠油混合而制的調和油,在鍋內加熱到100℃左右,倒入電飯煲內。
泡入鴨腿,按保溫鍵,浸制4小時。
最好油能完全浸沒鴨腿,當然在家出於成本的考慮,也可以像蔥姐這樣。只是需要每隔1小時翻個面。
最後,取出鴨腿,表面抹一些蜂蜜,鴨皮面朝下,在平底鍋內,中火煎至外皮酥脆。
煎好的鴨腿,有著漂亮的外皮。
切開來看看,鴨肉充盈著汁水。
本文出自公眾號:蔥說
最近學的一招很靈,加碳酸汽水,省時間,肉也軟~
用鍋在爐灶上小火慢燉-----這個叫燉
把鍋放入烤箱燉-----這個叫煨這兩者一個叫燉,一個叫煨肉要燉好吃,湯要煨好喝高壓鍋代替的話不同的肉還不一樣前面的工序要做好,比如豬腳,先啤酒腌,再用油爆,而後放啤酒和香料醬油用高壓鍋壓,壓好後再放入鍋內收汁(這叫燒),放入砂鍋再燉10分鐘(這叫燉)電高壓鍋非常好。用吧。
說些沒用的,幾句話就整明白了,硬扯些離更愣。先焯水,再鐵鍋燉,大火煮沸,中火慢燉,多放調料。談到吃的,又不害怕致癌啦,用啥烤箱用烤箱??少用烤箱,留著胃口擼串
回家也要去做
推薦閱讀:
※怎樣做出好吃的焗義大利面?有什麼要訣?
※為什麼煮肉,有的會爛有的會老?
※有哪些好吃的豆腐乳?
※怎樣蒸出酒店裡完全沒有腥味的清蒸鱸魚?
※為什麼飯館裡的鯽魚湯那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