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教育該如何發展才能順應當今互聯網的發展?


我的這篇文章或許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當未來來敲門之教育改革

  本文嘗試用現有的技術手段,構造一個不遠將來的教育模式,然後以這樣的教育模式為基礎給讀者呈現一種未來的生活圖景。

  總的來說,未來的教育與現在的不同點主要有三處:

一、用視頻教程代替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與教育質量;

二、以學校社團的形式把時間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髮現自身的天賦;

三、退休老人進入學校,解決社團老師不足問題,使老人老有所依。

  在下面的段落中,會對上述三處展開討論,每一處都會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是什麼」,講未來教育變革的具體做法;「為什麼」,講這麼做的理由;「會怎樣」,講變革會造成的影響。

1 視頻教學——人才強國的基石

 
 從歷史上講,現代教育開始於是工業革命後的英國,是為滿足社會對於合格與服從的工人的需求而產生的。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社會本身的需求,教育本
身的目的就是扼殺個性,是為國家工業發展而製造一個個匹配的人形零件。近二十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距離那個人人爭當螺絲釘的工業時代已經越來
越遠了,在這個社會追求多樣性、公民追求不同價值理念的信息時代,原先那個教育模式也就越來越顯得不合時宜。那麼,教育模式該怎麼改呢,互聯網的時代當然要用互聯網的方法。

1.1 這才是未來的教學方式

  在未來,從小學到研究生,所有老師會把教學內容以視頻形式發到專門的教育視頻網上,免費觀看與下載,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在線觀看或下載進行學習,在不懂的地方可以暫停或倒退,可以隨時進行思考而不用擔心老師講得太快。

  因為課堂教學被視頻教學取代了,所以老師在課上的主要任務就變成了給學生答疑,如果遇到問的比較多的問題,老師就會拎出來講一下,而這些問題會在下一次製作教學視頻的時候改進,或者直接放到視頻下方的「問題與解答」里(這就是需要專門的視頻教育網站的原因之一)。

  突破一節課45分鐘的限制,把原本拆成三四節的課合併成在一起,一個上午只學一門課,學生有把握後領取試卷考試,達標後學生時間自由支配(參加社團活動),先通過的先離開教室,這樣老師就能夠重點照顧比較差的學生。

1.2教學視頻在進化

  選擇視頻教學的最為重要的理由是學習效率。
為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而且越年輕價值越大,同樣的知識與技能越早學會受益越大。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能活100歲,同樣的知識10歲學會能受益90
年,80歲學會就只能受益20年了,而且年紀越大同樣知識對實現人生價值的作用越小。所以提高學習效率,既能讓孩子在年輕的時候學到更多,更好地實現人生
價值,又能給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娛樂,使他們度過一個更美好的童年。下面就要在學習效率上對現在課堂教學與未來視頻教學進行比較。

  在開始視頻教學提高學習效率之前,先要說的是課堂教學是怎麼犧牲效率的。總的來說,課堂教學的學習效率問題的本質是,一個老師教多個學生這種教育模式的先天缺陷。

  首先,課堂教學不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必然會產生時間上的浪費。

  一、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
每個學生都會有擅長科目和不擅長科目,在課堂上都會有注意力起伏與情緒波動,還會有生病住院等等意外情況,這些都對學習產生影響,然而課堂教學不可能對每
個學生提供如此精細的服務,只能用45分鐘進行一刀切。好學生時間浪費,差的時間不夠,擅長科目浪費時間,不擅長的時間不夠,沒有一個學生會在課堂教學中
得到完美的學習效率,這時間浪費得真的很讓人心痛。

  二、無論老師怎麼做都會顧此失彼。舉個例子,課堂上老師在給出問題
後,會給學生思考時間。有時這個時間是按照中下學生的思考時間定的,這會浪費好學生的時間;有時會叫第一舉手的人回答,這無疑犧牲了中等生和差生學習效果
(課後要多花時間)。而且,算上課前回顧、講作業、複習等等等等,一個知識點老師會講個四五遍,這也讓一大部分好學生成了陪「太子」讀書。

  其次,現有的教學方式對差生很不利
因為學習的知識都是呈階梯式地越來越難,而且前面的知識是後面的基礎,這就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因為前面基礎沒打好,一步沒跟上步步跟不上,落下得越來越多,
也就變得越來越差。在這個時候差生最好的策略是停下來把前面的基礎一點點補齊,但是教學進度不可為此停下來,舊的知識沒學好,新的知識又接連不斷地過來,
聽課就這樣變成了聽天書,課堂的學習效果幾乎變成了零。接連不斷的失敗與挫折,一點點地抹去了學生的信心和改變的勇氣,就此一個典型的差生誕生了。差生沒
有信心,而且落下了海量的欠債,再加上老師們存在潛意識偏見(羅塔爾森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這一座座大山造成幾乎所有差生都永無翻身之日。

  第三,課堂教學不但會產生差生,更會扼殺天才。為了方便理解課堂教育具體是如何扼殺天才的,我們可以假設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學生覺得課堂上的數學太簡單了而且對數學有興趣,想學習更多有關數學的知識。他將會碰到第一個問題,老師進度太慢。但是老師是不可能對他單獨輔導,這使他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假如這個學生沒放棄,決定不靠老師。那麼就會有第二個問題,怎麼學。如果自學,效果不好;如果請家教會就得花錢,很多家庭負擔不起。這又淘汰了一批人。

  假設這位學生與家長咬咬牙學了。他會碰到第三個問題,課堂上老師會講自己學過的內容。這多浪費時間啊,等於花兩份時間學習一份內容(課上花的時間可能比自己的還要多),而且還要寫早就會的作業,時間與其花在提前學習上還不如多看幾集動畫片呢,還能省下請家教花的冤枉錢。那麼還是跟著教學進度走吧。

  假如這學生還沒放棄,他要打破教學進度,決定跳級。這就碰到了第四個問題,其他學科不強啊。原來就只想提前學一下數學,而且只有數學比較好啊。算了放棄吧。

  假如這個學生是個罕見的全能,跳級成功。但是學習進度問題還是會碰到(又超過了老師的學習進度),而且又會有第五個問題,不合群。離開原來的朋友,要認識新的同學,再加上跳級生很另類,可能會被區別對待。尤其是學校的快樂很大一部分在於同學之間的友誼,這到頭來還不如不跳級

  這一系列的問題,磨滅了有天賦學生的耐性,他們不得不保持平庸。使得課堂教學就像一個按照固定速度往上升的天花板,讓每一個想要發揮天賦的嘗試在上面碰壁。

  第四,還有一點不能忽視,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在學習效率上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課堂教學豪無疑問是被動學習,學生失去了主動思考、發現問題、找出答案的機會,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給學生準備好的,而且必然會在課堂上進行解答。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學校生涯簡直在揮霍,而且還是被逼的。如果各位讀者還想了解更多有關教育批判的內容,可以看看美國人約翰?泰勒?蓋托的《上學真的有用嗎 》,這上面是對美國教育得到批判。之所以要提上面一句話,是為了說明教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是一個工業時代的遺留問題,不是中國一家的問題,通過移民解決問題效果不大,真正解決的方法還是改革,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改革。下面就來講未來的視頻教學在學習效率上的獨到之處

  視頻教學能夠完美解決上述問題。

  一、看視頻學習天然就是個性化的。學生可以隨時暫停和回放,進行問題思考、做筆記、尋找答案,完美切和學生自己的學習規律。

  二、能夠杜絕差生的產生
因為有隨堂考試,而且必須達標才能過關(去參加社團活動)。這讓每個學生對所有的知識點都學得很紮實,即使前面有些基礎不牢,後面的測驗也會促使學生複習
前面的知識,而且那時候打開視頻就能開始複習,這就相當於給學習效果設置了一個下限。再加上老師可以對測試還沒達標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想成為差生幾乎是
不可能的任務。

  三、學生能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因為教育網站上有從小學到研究生的全套免費的學習視頻,學生就能夠想
學什麼就學什麼。沒有作業負擔(因為有隨堂測驗來保證學習效果,沒必要布置用於鞏固知識的作業,學生們為了過關會自己找題目練習),固定項目就只有隨堂測
驗的10分鐘,而且這還能起到為以前學習的東西查缺補漏的作用,把對學生時間的浪費減少到最小程度。這種上不封頂的學習方式實在太美妙了,相信在不遠的將
來,我們會看到一大批在學校社團里研究高數的小學生,那畫面,太尷尬了。

  四、視頻教學完全是主動學習。學生控制自己的學
習進度,自主發現問題,主動思考,思考後自己在網站里尋找答案對照(全中國所有老師的「問題與解答」都在裡面),仍想不通的還可以請教老師,學習的主動權
掌握在了學生手裡。這能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質的提升,而且只有這樣學才能發現學習與求知的快樂,而這種認識將會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

  以上的種種僅僅是解決了課堂教學的先天缺陷,視頻教學最大的優勢在於視頻是會不斷成長的。前文所說的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情況改進視頻是「視頻成長」的原因之一,教學視頻成長的最主要推動力是不斷吸收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
使視頻越發適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更加科學的教學視頻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同樣的學習內容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而且通過互聯網,每一點對教學的改進
都會很快被學習模仿,所有學科的視頻教程都會越來越好。這種更優質視頻不斷淘汰不太優質視頻的情形,正是視頻進化的具體含義。

1.3 人才強國從這裡出發

  這一單元主要講的是視頻教學所產生的影響

  首先是對現有教育問題的改進與解決

  一、地域間教育公平基本解決。因為教學視頻會傳到網上供每個學生觀看學習,這相當於極大地增加了教育資源的存量,那麼東西部、城鄉間在教師質量上的不公平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會顯著降低。

  二、擇校與開設教改班的必要性基本消失。因為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學習所有學校的課程,沒有必要大老遠地進行擇校。而且由於存在學習效果下限,所以差生就不存在了,也就沒有了開設教改班與擇校的必要。這將節省大量的費用,如擇校費、住宿費、陪讀開銷等。

  三、班級內實現教育公平
因為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了學生手上,老師通過排座位、提問對學生進行照顧的手段沒有了,老師的偏見對學生的影響(詳情見《心理學導論》p783)也減小到
了最低程度。而且考試通過的學生先去進行社團活動,所以教學資源會定向集中在學習不太出色的學生身上,這就優化了教學資源的配置。相應地,家長也不需要每
逢教師節給老師送紅包,又一筆開支節省掉了。

  其次,教師從繁重的教學活動中解放。不需要布置作業、批改作業,不
需要每天備課(特別是讓學生學習其他老師或教育機構出的教學視頻的老師),不需要組織學生紀律,要做的只是每周兩三個上午坐坐班答答疑,而其他所有時間都
可以由自己支配,這簡直比上大學還閑啊。而老師可以用這些時間看書、做學術研究、寫作、做研究實驗等等等等,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然後順便考個證,賺點
外快什麼的。到時候,中國的教師隊伍那就是,碩士多如狗,博士滿天飛,這種情況下教學質量想不高都不行,而學校也會成為中國最大的人才儲備庫。

  另外,視頻教學最重要的影響是讓每個中國人都能低成本地進行系統自學

  一、我們每個人都能通過視頻學習至少在知識上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拓寬每個人的職業選擇面,使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地調整自己的職業方向,更好地適應行業變遷。

  二、很大程度上降低裁員的難度(產業結構調整,精簡政府機構,國企改革,夕陽產業裁員),使得產業結構調整難度下降,經濟對行業變遷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增強。因為每個失業的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學習,照樣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那麼只要有足夠的失業救濟金(半年或一年),失業是可以接受的。

  三、整個教育網站等於讓每個國民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那麼中國在進行產業升級時面臨的人才困境就小了很多,特別是高端服務業這樣的知識類產業。

  四、因為學習成本的降低,人才的增多,會造成競爭壓力真大,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學習隊伍中來,這樣中國就會從人口大國變成人才強國,而這將為中國崛起押上重重的一塊砝碼。

2 社團活動——插上天賦的翅膀

  視頻教學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這還不夠,還缺少一塊重要的拼圖——學習動力。而引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社團活動,正是這一節要講的內容。

2.1 這才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學生在考試通過後,就可以花時間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了,有相同興趣的學生組成一個社團。社團有活動教室和指導老師,學生通過網上教程、指導老師幫助和自己的不斷練習來進行提高。

  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如各種文化課、體育、美術、音樂、棋牌、動漫、機械、植物、電腦等等等等,社團成員不固定,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的社團,尋找自身的興趣與天賦。

  在周末,學校之間開展社團交流與比賽,學生家長能夠到學校加油,同時可以與其他家長交流,學校成為一個社交平台。如果學校的體育類社團在兩個學期的校際比賽中成績排在前列,那麼就可以參加夏季的淘汰賽,決出冠軍。

  寒暑假,學校社團也開放,學生自願參加。除了一些體育社團為了夏季比賽訓練之外,大多數社團為長假末重要的兩個節日做準備——元宵節與中元節。元宵節比較簡單,主要是煙花;中元節那就是大慶典了,學生要花大半個暑假準備。到時候,中國又要多兩個法定節假日了。

 
 經過小學和初中的不斷學習,有些學生找到了自己天賦,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不俗的能力。那麼在初中過後,這些學生就可以考入職業
學校進行專業訓練,因為學生極其出色,學校自然也水漲船高。而且學校會與大公司合作幫助制定教材,在校期間還有公司實習,就業前景是十分好的,這在未來會
造成職業學校比高中更好的現象。所以到時候的情形會與現在相反,更好的學生會去職業學校,剩下的進高中。

2.2 狹義的素質教育

  在學校開展社團活動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國教育一直以來的目標——素質教育。

  在展開討論之前,先要認清什麼是素質教育,「素」的本意是「本色」,即未染色之前的狀態,「質」的意思是事物的根本、特性,「素質」的意思是事物本來的性質,那麼「素質教育」就是本性教育、天資教育、天賦教育,即能夠發揮人先天天賦的教育

  有了這個認識,那麼上文的種種做法就好理解多了。為了使學生能夠順著自己的天性發展,所以把時間留給學生自由支配。為了使學生找到自身的稟賦,所以他們可以嘗試各種社團。為了提高社團的水平和學生的能力,所以各個學校之間才組織交流與比賽。

  對職業學校地位進行提升也是為了素質教育,只不過原因複雜了一點。要說清楚,就不得不提到鄭也夫老師的《吾國教育病理》,書中直指中國教育的病根——高考
我們不難發現當前中國所有的教育都是為高考而服務的,小升初考試、中考、擇校等等教育現狀通通都指向高考這個最終目標,高考把一切素質教育的努力都掰成了
應試教育。但是高考制度是現有的最公平的錄取制度,在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之前,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行的。這就是教育改革最難的地方,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前文所講的一切教育變革方案都將遵循高考的邏輯——應試教育

  高考的巨大能量的根源在於學生沒有其他選擇
大多數學生必須通過高考這道窄門來改變人生命運,甚至可以說高考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上升階梯。所以要想不跟著高考的邏輯走,那就必須削弱高考的重要性,也
就是給學生提供更多選擇。提高職業學校的地位,達到對初中優秀學生的分流,就是給了學生高考之外的一個好的選擇。網站上有中國所有大學的視頻教程,這也給
了學生一個自學成才的選擇。只有當每個學生不是為了高考而學習,素質教育才能夠蓬勃發展,教育改革才會有成效。

2.3 文化強國的氣象

  按照計劃,這一單元講的是學校社團的影響

  首先,對家長的影響。因為有了學校社團這樣一個開發學生天賦的平台,那麼上才藝班的這份開支就少掉了。以孩子為紐帶,家長在周末進入學校與其他家長交流,這對於缺少社交渠道的中國社會來說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社交渠道,而學校將會擁有社交平台的職能,成為將來市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對學生的影響

  一、學生能夠鍛煉領導能力,會培養出敬長愛幼的好習慣。因為在社團里總會有不同年級的學生,隨和高年級的升學與新生的入學,每一個學生都會得到與學長學姐或學弟學妹交流的機會,都會在實踐中學習如何幫助低年級學生,如何請教高年級學生,而這些正是我們這群從小到大只有與同齡人的交流經驗的人所欠缺的。

  二、每個學生都能變得自信
因為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不像現在教育那樣只看成績了,學生們都有自己的特長,那麼學生在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時總會有自己的優勢。而且學生在平常的社團實踐中
也會發現,那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學生其實也花了很長時間去練習,而自己在另一些方面也同樣優秀,這樣的平常心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很難產生。

  第三,中國進行文化輸出的時候到了

  一、體育
現在的中國足球已經差到人們懶得吐槽了,而這種差法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原因,沒有優秀的青訓體系就沒有優秀的人才,中國足球自然也好不起來。學校社團與校際
間比賽正是補上了這一最重要的一環,到時候以中國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加上從小訓練的最優秀的運動員,中國的國家隊將極其強大,我們甚至有機會在「大力神杯」
上刻下中國的隊名(2038年之前)。由於優秀與動員太多,很多國際一流的運動員可能都沒有機會加入國家隊,但是和印度比起來,我們中國的情況會好很多,
因為我們有四支中國代表隊(大陸、台灣、香港、澳門),至於加入哪個隊伍到時候改個戶口就能解決。同樣因為人的因素,中國的聯賽也會辦得風生水起,能夠吸
引其他國家的優秀運動員,中國的聯賽水平會成為世界最強,到那時,世界各國的體育轉播就是我們中超和CBA的天下了

  二、影視
這些影視社團的學生當然不會閑著,他們會像如今的網上周播劇一樣每個月出一部迷你劇,裡面甚至還會出現華麗的特效,我真的不能想像這幫從小干這行的孩子長
大後將會多麼強大。社員裡面的學生長大以後,最優秀的將會進入中國的影視行業,不太優秀的也會成為一大群專業的觀眾和評論員。有這幫子人打底,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想不崛起都難啊

  三、動漫
學校社團首先給了中國動漫產業一個巨大的寶藏——題材。由於最容易引起共鳴,校園往往是動漫產業中最具生命力的題材。但是在現在的教育制度下,校園動漫能
寫的除了考試還是考試,完全沒有吸引力,是一個沒有人願意去碰的領域。這一切將會因為教育改革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社團、比賽、慶典、老人,種種元素將會
使校園生活變得絢爛多彩。同樣,如影視社一樣動漫社也會自己製作動畫片,而這些人才同樣會帶領中國動漫趕日超美,實現屌絲逆襲

  四、音樂
學校音樂社裡的學生並不會待在社團活動室里自娛自樂,上文提到的迷你劇、動畫片的主題曲、片尾曲、背景音樂等等技術問題都需要音樂社的參與,學校運動會、
校際比賽開場時需要音樂社的演奏,而音樂社的學生也通過這些活兒鍛煉自己的能力。迷你劇與動畫片的推廣也會使有才華的音樂人脫穎而出,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音樂人才隊伍,從此成為世界的音樂聖地。相應的,玩音樂的人多了,(交響)樂團也會在中國各地出現,音樂會(特別是交響樂)將會成為每個城市甚至小鎮的家常便飯。

  五、小說、話劇、舞蹈、畫畫等等。以中國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在任何文化藝術領域都將產生大批從小培養的優秀人才,中國的文化產業必將飛黃騰達,海量的文化輸出將會使中國的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在文化上擁有一個世界大國該有的氣象

  第四,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往往被人忽略,但卻是最為重要的社團,機械社、物理社、化學社、數學社,這些社團里出來的人才將會是中國強國地位的支柱,只有擁有強大的科技實力與製造業實力,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提高。而有了這幫人的推波助瀾,中國才能在科學技術上達到世界領先,並維持住領先地位。

3 老人進校——幸福晚年的保障

  我最開始想到把老人引入學校是為了解決社團老師不足的問題,但後來我認識到視頻教學網站的能量和高年級學生的作用後,發現老師不足的問題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嚴重。然而,老人進校仍是有必要的,因為這能解決另一個世紀難題——老齡化問題

3.1 這就是我的晚年生活

  以自願為原則,學校讓有資質的退休老人進入學校當社團老師。

  由於社團老師和中國的老齡化問題都不太緊迫,所以學校先讓素養比較高的老人進入學校當社團老師,如退休教師、醫生、工程師、技師、導演、音樂人等等,營造一個比較好的老人與孩子的學習和互動的氛圍。

  剩下的老人如果有意願,經過網上的視頻學習和線下的培訓後,一點一點地進入學校。

  老人之間日常交流頻繁,會形成互助團體,發生突發問題時也會有個照應,剛退休的老人能夠幫助照料腿腳已經不便的老人。

  養老院開在學校周邊甚至學校里,老人來學校比較方便,而且學生和老師能夠分批輪流到養老院照顧這些「老師」。照顧老人很可能會成為學生未來學校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3.2 老有所依

  這一單元講的是讓老年人進入學校的理由

  退休老人是社會當中最適合進入學校當社團老師的團體。因為這幫人有錢(退休金),有閑(顯而易見),有豐富的可以教給學生的工作經驗(工程師、教練、畫師、電工……)和生活技能(電器修理、棋牌娛樂、植物養殖……),而最巧的是,這幫人還想找點事做。不用好這幫「免費勞動力」簡直天理不容啊。

  中國很早就提出了健康老齡化戰略,內容主要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其中前兩條講的是物質生活,後四條講的是精神生活。其中精神生活是發達國家的普遍難點,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已經出現了二元化社會的危機(年輕人一個社會,老年人一個社會),老年人孤獨缺愛,空巢老人現象比比皆是。如果事情按照原來世界線發展,中國的問題將會比日本更加嚴重,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一、老年人進入學校與學生發生互動,為了能夠更好地教學生,必須活到老學到老,這保證了老年人這個群體的認知與社會發展同步。每天能夠與其他老年人交流,還能把自己平生所學教給孩子們,看著這些孩子一步步成長,這樣的晚年生活簡直不能更好了。「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這四點分分鐘秒殺,完美解決最困難的精神生活問題

  二、因為有老人之間的互助,以及老師與學生的輪流照顧失能老人,把「老有所養」的社會成本幾乎降到了最低水平,專業護工的數量也有了巨大的壓縮空間。

  三、因為通過學校把老人集中起來了,那麼對老人進行健康知識普及、體檢、醫治這些工作就能集中解決,能夠大大降低「老有所醫」的操作難度

3.3 感受和諧社會的溫度

  也許我們將要創造的會是一個完美的和諧社會

  對於孩子,老人進校帶來的成長會是全方位的。與老人的朝夕相處和老人的老師身份,會使孩子養成尊敬老人的習慣;輪流照顧老人的學校日常,使孩子學會愛護老人;和病痛與衰老的近距離接觸,孩子們會更加珍愛生命,愛惜時間。

  對於家長,他們減少了撫養老人的壓力,每天接送孩子和周六的學校活動也會成為一種變相的「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的本質是與父母交流)。而當我們看到周六的校園時,會驚喜地發現,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匯聚在學校,其樂融融,這正是和諧社會最好的詮釋。

  對於將要退休的官員和國企領導。因為有了一個美好晚年的願景,他們趁著還沒退休臨走時撈一筆的意願大大減少,多干實事留作跟學生吹噓的資本的意願大大增強,退休後不會有對現任官員的指手畫腳或者接一些名譽主席的活兒來「發揮餘熱」的心思,中國的清廉程度或許就會這樣潤物無聲地提高。甚至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學校看到習大大的身影,而更有可能的情況會是前國家主席還不如一個技工來得受歡迎,這種平等的感覺正是和諧社會所追求的東西。

  對老人的影響。他們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
完成一種知識的傳承,這種教育的輪迴,透著一股濃濃的命運的味道。有些老人更是展開了自己的圓夢之旅,那些年輕時候的老師夢、教練夢、導演夢、編劇夢,趁
著這最後的機會去努力實現。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中,有這些充滿生機的孩子的陪伴,能夠享受兒孫滿堂、桃李滿天下的快樂,這樣的晚年不會再有遺憾了吧。

  對於醫院
或許未來醫院也會和學校連通,病人們將會時不時地到學校里進行康復訓練與調養。如果一位家庭成員生了大病,需要住院,那麼由於家裡面的老人(在學校)、
小孩(在學校)與生病的大人(在學校旁邊)離得非常近,對生病大人的照顧會變得容易很多。病人可以加入學校的社團活動(看孩子們進行體育活動,或者自己下場下
棋、畫畫、玩音樂等等自己能做的活動),這樣在快樂的心境下進行康復,或許會更快點。而且,因為有這些在鄉鎮醫院住院的好處,很多病人會選擇去鄉鎮醫院住
院,可以大大減小大醫院的住院負擔。

4 教育變革如何實現

一,向更多的人推廣這種教學模式。因為知道的人越多,形成的社會合力就越大,這樣的未來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把學校老師的教學視頻拍下來發到網上。讓全中國所有人都能以低成本接受教育,教師也能夠從其他老師的視頻中相互借鑒,提高教學水平。

三,以教育改革後的世界為背景,創作小說、漫畫。通過小說和影視作品讓讀者與觀眾能夠更加立體地感受到新的教育模式的魅力,增大社會對教改的共識與理解。

四,把私立學校與私立養老院結合起來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先行者進行試驗,積累經驗。或許我們能夠在西方發達國家推廣這種教育模式,他們私立學校多,老人受教育水平高,更容易實施。這種牆裡開花牆外香,然後再從牆外把先進經驗引進到國內也一條可行的道路。

  最後,希望我的孩子能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習,希望我父母的晚年能在這樣的學校度過。

(全文完)


首先,個人觀點是,教育完全沒必要適應互聯網的發展,最多是利用互聯網來發展教育而已。所謂教育,是國家之本,而互聯網說的再好,只是一個產業,一個產業不大可能去決定一個事關國家未來的的教育事業的。誠然,教育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被科技所影響,在有了電腦之後,很多板書都被ppt所替代了,很多不容易展示的事情也被輕鬆的展示出來了,但是教育的本質並沒有變化。教育的發展始終是在如何讓培養人,如何讓使人的人格更加完善,技能更加熟練這些方面。可能說互聯網會出現一個分支來不斷發展以適應教育的自我進化,教育也會說出現分支來培養互聯網人才,但是教育不大可能也不會去「順應」互聯網的發展。


同意李安石(名字好熟悉)和王小龍的看法。我也認為不是教育來適應網路,而是網路應該如何推動教育。

知乎上對在線教育這一塊的討論很多了,裡面有很多有價值的觀點。

最近關注了36kr,教育類的創業項目下有300多個,假定成活率有10%,那也是很可觀的。在最近接觸了幾個朋友中,也都在不同的方面進行著嘗試,用網路技術推動教育的人已經很多了。

可汗學院,網易雲課堂等一眾已經比較成熟的產品和平台的出現,鼓舞了很多人的信心,但是教育史一個龐大複雜的系統,單一的產品是不可能覆蓋到他的所有層面的。將教育分解開來,針對某一具體環節,運用網路技術來加以改進,推動才是可行的。

幾年前就有過一些零散的想法,現在回憶起來大致如下:

1、教育理論方面的

a、一個公開的教育理論的資料庫。任何教育者都可以從庫中獲取必要的理論知識。

b、教育名人堂。將古今中外的教育牛人,逝去的和活著的教育大牛們,在網上建一個供人學習,瞻仰,膜拜,求教 的空間。沒有這批人,教育不能走到今天,如果沒有思想,只有技術,教育根本就不會有靈魂。當我用谷歌搜索:孔子、誇美紐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朱熹、杜威、蘇霍姆林斯基……,我好像搜不到一個系統全面的介紹這些兼具哲學家和教育家以及社會活動家多重身份的偉人們的網站。

教育資訊方面的:

c、環球教育報到。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教育資訊網站。都全球化了,教育也要有國際視野。但是,雖然互聯網信息無數,但是要看到全球各國的教育現狀還真是不容易。我現在想知道挪威,瑞典,芬蘭的小學是怎麼上課,怎麼管理,怎麼留作業,怎麼培養兒童的,不知道問誰。

d、網路版的中國教育報。最好不是官方背景的。

教師發展方面的:

e、有個網路師範學院。好像是新教育網下面的,有一陣沒關注了。

搞個教師培訓公開課也挺好的,受夠了各種無聊,零散,沒營養,低水平,形式化的培訓了。我是教師。

教育管理工具

教學管理工具

兒童社交網站

兒童閱讀

兒童科學探索

……

挺多的。

下面說說我自己現在做的。

暫時停留在想法階段,如果不死或出意外,會持續做下去。

--網站暫時打不開。貼個地址:http://zouludiren.tah.ipc.la/

這是啥網站,不嚴肅的說,是一個」遊戲「網站,但是是真實遊戲。

嚴肅的說,是一個」活動"網站。想像一下,一個類似「豆瓣同城」模式的專門聚焦於兒童教育的活動網站。

在逐漸升溫的在線教育面前,我始終認為,線下才是教育的主戰場。網路,只能是提供支持,而不能代替。但是線下教育的主體是各級學校,以及遍布各個城市地區的培訓機構。讀過一點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看過《窗邊的小豆豆》和《夏山學校》。雖然理解粗淺,但是,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應該分不清培訓和教育的差別。跑題了。

好的教育什麼樣,請看圖。

我認為好的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圍繞學生髮展互相配合協作後的系統工程。

但,請看我們的社會對教育的支持都在哪裡?有,很少。

這裡的社會教育不是社會力量辦學,那是另一種學校教育了,而是體現在一個社會各個層面對於教育的支持和影響上。

要是學生可以去,並且能有收穫的地方比大大小小的商業,娛樂場所多,那就成了。但是,據說就是上海也在文化設施上大大落後於國外。

我們的城市,要是有足夠數量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遊樂園,文化設施,活動場地。足夠滿足兒童的需要,那才是社會對教育做到了足夠支持,不過, 好像現在沒有吧。

表達不清了,網站里有個faq,可以了解更多。

另外,我還在我自己提的一個問題里寫了一份完全假想的「商業計劃書」,不過沒人看。太長了。

已經答非所問了,就寫點得了。沒什麼比介紹不清自己更耽誤事的了。。哎。

------------

技術很爛,文案也不行,沒資金,沒人脈,但是我還是不想放棄,於是就這麼做出來個模型。轉發一條消息。有點錯別字,來源:愛班網。(就是@方博睿 的個人介紹里那個)

英特爾『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項目所倡導的『一對一』可以看作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的提出體現了教育模式的變革,可以說,英特爾抓住了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在央館大賽上,英特爾企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教育行業中國大區經理賈曉明提出,「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協助教育機構深化信息化變革,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到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效融合的方法。英特爾總結了世界各地教育行業的發展經驗並加以優化,使其與中國各地的實際問題和需求相結合,正在為各地區教育變革提供更加切實的、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經過多年的發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項目作為21世紀培養學生信息化應用技能的創新數字化學習模式,從中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出現的眾多模式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新型教育模式的有效整合。

目前,該項目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進行大規模部署,並在全世界擁有700萬學習本用戶,還有超過65家PC廠商,500個教育應用和軟體公司與英特爾就此開展了合作。在中國,已有近1000所中小學部署了(或正在部署)「一對一數字化學習」(電子書包)項目。同時,英特爾已與7家硬體廠商、20家軟體廠商、24 家系統集成商合作,構建了完整的生態系統,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術支持。基於其全球領先的信息及通信技術創新能力,英特爾正在為各地教育機構提供開放、可靠、安全的數字化學習解決方案,確保不同系統、不同終端可實現隨時隨地接入。

與此同時, 2011年6月,英特爾「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教師培訓計劃在中國率先啟動,到目前,已為千餘人次的教師和校長提供培訓,使得眾多教育工作者在具備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的同時了解並掌握了相應的創新電子化教學理念和模式。這在改變以往現代化教育設備使用率低下問題的同時,為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學習提供了充分的可能。

在「三通兩平台」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加強基於數字化平台的內容建設和共享是必不可少的。通過技術創新,英特爾積極支持國家教育數字內容資源的相關標準化工作,並與國家電子書包標準組使用最新技術HTML5聯合開發符合標準的互動式電子課本,體現基於開放式技術平台的學習設備在支持數字內容和體驗式學習方面的優勢。「通過深化傳統教材而產生的數字內容可以實時採集各類教學數據,針對學生的行為、學習進程、學習評價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更加科學地制定未來的一段時期內的教育教學安排,以推動整個教育信息化進程更加有序和高效。」賈曉明談到,「這是英特爾在教育技術、數字內容、學習體驗、教學方法、教學研究等方面相互融合的又一創新實踐。」

英特爾還針對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不斷推出涵蓋軟體、硬體、和內容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並在基礎架構平台方面貢獻頗多。例如,助力教育信息化試點地區、學校通過雲計算管理中心、雲基礎平台、資源平台和管理服務平台的部署,打造雲計算環境下的區域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通過探索研究智能課常設計、教學、學習和智能管理模式,構建便捷高效的基於「雲計算」技術的智能教育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從而支持教學教研應用模式的開拓創新。

看到國外的科技企業在教育上的努力,心裡真是著急。想到自己所在地區的教育信息化現狀,更著急。


我比較同意@李安石的觀點,我個人覺得標題應該換成:中國的教育該如何使用互聯網的力量來改善自己的缺點(我認為是有缺點的)。就像@方博睿說的,這個網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吧。讓互聯網為教育服務。


可能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教育形式在未來的世界與中國會越來越常見。

但是即使在東部的互聯網重鎮,這樣的改革力度也是不夠大的。有很多的教育部門並沒有對於這方面的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因為經費的原因很有可能與互聯網接軌在目前的中國社會上並沒有普適的可能性。畢竟還有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互聯網化沒有辦法解決


可以看一下http://www.iclass.com 這個網站。教育類的SNS。有什麼具體信息可以和我諮詢。


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如何利用互聯網提高教育行業整體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用戶(老師、學生)的體驗。但題主不要期待能得到什麼有啟發的觀點,看到問題以及有資源解決問題的都在埋頭苦幹,有閑工夫回答的說不到點上或者不了解教育產業純屬意淫。

我一個外行人就瞎說幾句,首先強烈反對高票答案把老人弄進學校的建議,在美國日本的發達地區也許可行,中國不可能!中國三十年高速發展的後果之一是90%以上的老人在知識技能和個人素質上是遠遠落後、與時代脫節的。在中國你讓老年人教育孩子,你問過孩子家長同不同意了么?極少數有能力教育小孩的老人都不差錢,要麼在國外享福、要麼在教育孫子。不要談情懷或者理想。讓老人教育孩子,等80後一代人退休了老無所依或許可以試試。

其次,答主未免把教育看得太神聖了,在中國的體制下,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按頂層設計的意志篩選人,而不是培養人。而且中國的年輕人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他們把時間「浪費」在功課上,總好過花在議論政府上好吧。


雲教育


首先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從原始社會來說

首先是為了傳授基本生存技能

來保證下一代的成活率好讓自己的基因可以延續

其次是學習更多的技能

可以提高後代的社會協作性

從而增加後代的繁殖優勢

或者更好的為種群利益(統治階級)服務

現代的教育雖然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複雜化

但核心價值觀基本沒有變化

教育都是後代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在社會穩定的大前提下

目前我國的領導層對民眾教育的需求就是教育的大方向

而且領導層的需求是基於大眾可以接受的範疇內來制定的

那麼就可以得出目前國內的高考制度

是符合當前國民社會生活的普適性制度

在沒有更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出現之前

普通民眾都得在這個遊戲規則里play

前提有了

結論是

互聯網的出現目前只能說是一個教育輔助工具

而還沒達到讓制度發生改變的量級

如果你在遊戲規則里可以更好的利用這個輔助工具

那麼 可能 你後代教育的水平就會比不會利用網路的高

高贊答案的對策都是理想化模型

世界不能缺少理想化

但世界改變不能靠理想化

唐朝有了網路,應試依然考詩詞

清朝有了網路,應試依然考八股

目前社會還沒發展到

可以讓人人都接受個性化教育

並且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通過普適性選拔人才的階段

個性化教育和普適性教育本質上是矛盾的

國家需要個性發展的有能力人才

更需要基礎教育出來的普適性工蟻

基礎保障了才能發展到各個學科前沿

有能力 到達前沿的人畢竟是少數

如何知道你的後代將會是是少數高層

或者強行把你的後代發展成少數高層

除了基因突變

儘可能的積累資源並且投資給下一代

讓下一代試錯成本降低,起點變高

並且順應時代的發展規律才能讓教育更成功

只指望通過新科技來提升後代教育水平

從而改變階級屬性

而不想提高自己的硬實力

那更多的是緣木求魚的空想

互聯網更多的作用是多了一個上層下層都可以用的好學習工具

但從普通人對於網路的社交功能需求遠遠大於其學習功能的現象來看

人民大眾的選擇是不是會讓互聯網改變教育呢?

既得利益者會不會熱衷於讓民眾自由學習更多知識呢?

我想有限的決定權還是在民眾自己的手裡

盆友們上網搜索的是學習資料還是八卦番劇?


推薦閱讀:

怎樣看待某名校發展教育心理學教授說「當今教育行業的大多數機構沒有研究的基礎,都是在齷齪的賺錢」?
為什麼我們學校的好多體育生都那麼囂張?
怎麼去找家教工作?
菜鳥准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地自然大方?

TAG:互聯網 | 教育 | 中國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