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扭蛋機沒有抓娃娃機火?

在日本扭蛋機還是很成功的,當然日本的抓娃娃機也很成功。

但中國一股腦都在做抓娃娃機。

因為兩者的受眾分別是男性為主和女性為主?後者更容易擊中?


扭出來都是一堆山寨玩意。。


不論是娃娃機還是扭蛋機,本質上來說都是一個小型的遊戲產品+消費場景,參與其中的人群兼具消費者和玩家的雙重身份。從這兩個角度出發,可以得到一些相對淺顯的結論:

(1)目標用戶

-娃娃機顯然更大眾一些。喜歡娃娃的大多是女性和孩子,但娃娃機的付費用戶顯然更多的不是這些直接受眾,而是陪伴女性的異性和陪伴孩子的家長,後者才是真正有意願會娃娃機付費的人。這基本上已經涵蓋了很廣闊的人群,可以說是個很廣闊的、涵蓋主力消費階級的用戶群體。

-扭蛋機的受眾就少很多,特別是進口扭蛋機,其直接受眾必然是對二次元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相比娃娃這種大眾情人接受度還是要低一些的。

(2)消費場景

-娃娃機的消費場景更容易增加用戶消費的衝動。因為娃娃機帶來的除了直接而可見的物質收益(娃娃本身)以外,更多的是一種半強制的心理暗示和精神收益,即一方願意為另一方投入精力和金錢(雖然不多)去得到其想要的東西、受益方再給予出力的一方正向反饋。

舉個例子,男朋友給女朋友夾娃娃討她開心,即使沒夾到,女孩子大多都不會埋怨,反而會安慰沒夾到的男生;如果夾到了,不僅女孩子會開心,男生也會非常高興。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很強的雙向正反饋,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場景,很容易藉助這種正反饋激起消費的慾望。

再比如,假設你身邊存在一個抓娃娃達人,抓到娃娃的概率非常高,那這個人很容易在陪其他人抓娃娃時收穫大量讚美和崇拜,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潛在的消費慾望?娃娃機就做不到這一點。

-扭蛋機相比娃娃機這塊就弱不少,在此不贅述,相信各位很容易就能理解。

(3)清晰的目標/收益展示

-娃娃機和扭蛋機作為遊戲當然都是存在目的/收益的,但顯然娃娃機在目標/收益的清晰程度和展示上要遠優於扭蛋機。

-想像一下,是一排排整整齊齊各式各樣的娃娃能讓你駐足,還是一個個嚴絲合縫、完全看不到裡面內容物(當然這與其機制有關)的扭蛋機能吸引你的目光?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顯然是前者。目標/收益的清晰展示是吸引人駐足與消費決策的第一步,這一塊扭蛋機顯然不如娃娃機做的出色。

(4)參與成本

-娃娃機屬於高風險-低成本的一類遊戲。參與娃娃機的成本非常低(單次1-2元),其風險也相當高——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抓到娃娃屬於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是由於其單次成本低,且期望收益是確定的(我知道我想要哪個娃娃),大大降低了消費者進行決策的難度,導致衝動消費。

-扭蛋機屬於低風險-高成本的一類遊戲,國內的話單次消費成本至少20元+,好一些的進口扭蛋機則更多。雖然其理論上的單次收益是確定的(你一定會得到一個扭蛋),但因為人們對結果偏好的不同,使得扭蛋機的單次收益存在不相等的情況——一個扭蛋機中總有幾個你想扭到的和你不太想扭到的,這和遊戲中的抽卡並無本質不同。在非確定收益的前提下,高昂的參與成本必然會提高消費者進行決策的難度,降低消費慾望。

(5)參與感

-雖然商家可以控制鉤爪的力度來控制抽中娃娃的概率,但對於參與其中的消費者而言,他至少需要確定目標-觀察鉤子位置-移動鉤子位置-下鉤-觀察是否鉤中這些步驟 ,即有觀察-決策-執行-反饋的清晰流程與儀式感,雖然最終結果實際上可能與其操作關係不大,但是清晰而強烈的反饋很容易帶來極強的參與感和重複消費的衝動(「剛剛就差一點點,這次一定行」)。網上大把的抓娃娃教程,就是娃娃機參與感的真實寫照。

-扭蛋機的參與感相比娃娃機就低了很多,無非就是投幣-扭蛋掉落-打開扭蛋的過程,消費者唯一可以參與的部分就是打開扭蛋。但是打開扭蛋的行為和收益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玩家參與度很低,降低了其重複消費的慾望。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些小小看法,歡迎一起探討~~by一個從來沒有夾到過娃娃的boy


抓娃娃機可以抓女孩子手啊……


雖然日本扭蛋很多玩具也是made in china 但是人家那個質量真是好

通常200(12人民幣)/300(18人民幣) 極少數500(30人民幣) 一個的價格 比國內便宜太多了

日本賣300的 國內想扭到同樣質量的不是沒有

價格通常60往上了

國內20/30塊錢的扭蛋 扭出來的東西能看?

喵喵喵???


扯質量的就有點過了,抓娃娃機里的娃娃也都是便宜貨。

根本原因玩兩種玩具的社交屬性不同。

玩扭蛋機沒有抓娃娃那麼強的社交屬性。扭蛋機是宅男之間或者宅男自己的遊戲,而抓娃娃機是男孩抓給女孩子玩的,是中國電玩城少有的情侶互動遊戲項目。

畢竟你和女朋友去電玩城,總不能搓拳皇吧。


扭蛋有種是看歐洲還是非洲的感覺,娃娃機有種技術流的感覺。夾了很多次還有種我在練技術的感覺


第一是價格問題。

上海有多家商場都擺放了扭蛋機,在老西門等地的動漫店內也有扭蛋機,這些扭蛋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售價30-60一個的樣子,我偶爾路過了看到喜歡的會買一個,但也最多買一個了。我如果真的非常喜歡某套扭蛋,我會選擇淘寶買一整套,而不是扭出一堆重複的……

抓娃娃機,一般兩元一次,個別店一元一次,就算花了二十塊錢,什麼都沒抓不到,抓娃娃的過程本身就挺開心的。以我的菜鳥技術,在風雲再起湯姆熊這樣的店,三十塊錢也差不多可以抓到一個娃娃了。我朋友比較厲害,她三十塊錢可以抓到兩三個。

第二是受眾問題

扭蛋不少都是動漫角色,原創的角色也是日本那邊原創的,在國內不一定有人知曉,屬於宅文化,受眾也就是我們這些死宅了,或者至少也是對日本文化比較喜歡和了解的女生。

而娃娃機里很多都是國產角色,諸如阿狸一類,因而受眾就比較廣泛,那些從來沒接觸過二次元的女孩子也會樂於去玩娃娃機,想要那些可愛的玩偶。這時候你帶她去看扭蛋機,她只會問你裡面是誰?很好看嗎?怎麼那麼貴還那麼小啊?


個人觀點,日本和中國對於這類線下無人自動售賣設備的消費情景不一樣

日本是個零錢大國,身上零散的硬幣太多,街頭無人自動售賣設備的使用情景很多是基於這個龐大的硬幣保有量而產生的,再加上日本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扭蛋這個產品品類已經深入人心,變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日本的扭蛋和娃娃,很多都是基於已經非常成熟的內容ip而產生的,對於這些摻雜著賭博元素的ip衍生產品的需求,個人認為也是日本扭蛋和娃娃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

反觀國內,娃娃機市場的需求基本是基於線下消費娛樂場景的共存和補充,如依靠商超,影院,ktv等而產生的供主流消費人群打發等待時間的情景,多為女性和情侶人群,對這類無人自動售賣設備的消費喜好和需求與日本完全不同,而且中國目前基於內容ip的衍生產品文化才剛剛起步,大部分用戶還無法感受到內容衍生品的魅力所在。在這種情況下,女性人群普遍喜歡的看得見摸得著,可以隨時炫耀的娃娃機,就成了主流,而扭蛋這種有鮮明日本文化特徵的產物就顯得不那麼受歡迎了


正版的扭蛋機,一個都要 30-80 元不等扭一次,抓娃娃機一次才 1-2 元抓一次。結論:貴。


大體來講2個原因吧。

1、抓娃娃機要比扭蛋機便宜。抓娃娃機2元左右一次,實體扭蛋機基本要20-30一次。

2、國內的扭蛋文化不如日本。扭蛋機和抓娃娃一起擺在商場,抓娃娃機前圍滿了人,而扭蛋機門可羅雀。即使是在漫展上,扭蛋機上扭的人也不是很多。

就說現在的線上抓娃娃機和線上扭蛋機,線上抓娃娃機的app或者程序數量遠超於線上扭蛋機的app和程序數量。目前國內有的線上扭蛋機app也就我蛋醬一家。

至於上面說質量的,表示不服,國內的扭蛋機里的商品也是有正版的,抓娃娃機里的毛絨也不好說是真是假呢╮(╯▽╰)╭


扭蛋機靠的是運氣而抓娃娃機靠的是實力加運氣,人更喜歡實力加運氣的遊戲,不僅因為更有參與感,一旦獲利獲得的成就感和喜悅也更高,大概股票比彩票受歡迎也是這個原理


讓我想到以前一篇pua的文章,說和妹子約會最好不要去看電影,兩小時倆人發獃沒有任何互動無論是肢體上還是感情上的!最好的辦法是一起參與到一件事物中並且互相配合!給你兩個場景選擇,一男一女去扭蛋機男的不停的投幣,女的不停的去抽,花了100塊終於抽到了自己喜歡的!另外一個場景男的投幣夾娃娃沒夾中,然後換女的來夾 期間來來回回互相交換,邊夾邊說還怎麼夾 夾哪個期間還能摸摸手,可能100塊卵都沒夾到,但是這種快樂是充滿了整個過程!扭蛋的快樂能比么?


私以為

抓娃娃機是注重用戶體驗過程的,而且結果會是有或者沒有,而且一般很少見一個人玩。所以我認為這是對未定結果未知的好奇。

扭蛋機其實過程沒有技巧而言,結果都是有,只不過可能是ABCD...(而且因為次元限制,這些ABCD...對我來說,好像都不太認識),所以沒有了過程的那種刺激,只是一種對已定結果未知的好奇。

有看到在朋友圈發視頻抓到娃娃,是拍了幾十次的。不過很少有看到有朋友扭蛋的過程的。

曾經在台灣扭過一次,旁邊小孩子激動的說這個是最難扭到的誒,然後我就送她了。

如此認真的在講這個問題,大概我們不是一個次元的吧。


因為貴啊!國內的扭蛋機基本都是日本進口的,扭一個就要三四十,好的五六十七八十,扭不起扭不起


想了下,幾個層面

1展示效果。過程的展示效果娃娃機更好,過程更長,容易在觀賞關節產生引流的拓展,比如現在的直播。

2社交屬性。抓娃娃大多是情侶互動,增進話題。扭蛋是裡面有自己明確喜歡的ip角色才會去扭。

3賭博心理。扭蛋機的未知在於扭出哪一個,娃娃機的未知在於能不能有,這比扭蛋機給人的刺激更大。類似賭博,又有技術討論的話題。

4佔便宜心理。娃娃機小投入可能大回報,扭蛋機投入金額較大,就是每個扭蛋的售價。


因為我們很少有廠家做既有創意又質量好的小玩具


我看到的一個場景,當時我在秋葉原某個商場買東西,一個西裝筆挺的日本人,開著手機的手電筒,估計是在他喜歡的卡通玩偶扭蛋機器里,各個角度看,我想他在看最有可能出來的那個蛋是不是他沒有的那款。發現這個機器不是,他就去另外一個區域,還是找同樣的玩偶機器,再接著照。在中國很難想像這樣的情景。我覺得還是跟日本人的某種孤獨感以及日本的卡通文化有關係,沒準不遠的未來,中國也有這樣一些人出現。


在日本扭蛋機擺在人流多的地方,隨手塞幾個100日元硬幣就能扭,換成人民幣也就十幾二十塊,扭出個小東西能擺能看質量好壞倒也沒在意過。

國內擺的扭蛋機動輒幾十塊有個別要一百,人民幣,有時候還要找專人兌換扭蛋機幣,扭出來的小玩意也還是那麼回事,對比收入形同搶劫。


因為抓娃娃機便宜。大家就是圖個樂。而扭蛋,心裡就已經感覺不值這個價格,已經差距到商品價值低於心里預期。


推薦閱讀:

如何玩轉抓娃娃機?

TAG:抓娃娃機 | 扭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