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能與反應焓的關係?
請教各位:活化能與焓變之間是否有關係,最近看到文獻,有將活化能與焓變之間畫等號的(指前因子與反應熵變之間也有等號關係),請教各位相關專業的牛人,活化能和焓變之間是否有某種關聯?
謝邀。一般說來,活化能是與反應的速率常數相關的,是一個動力學參數,而反應焓是熱力學參數。傳統上,(平衡態)熱力學是管不到動力學參數的。如果你對反應機理一無所知,那麼這兩個參數看起來可能確實是相互獨立的。完全可以構造出反應焓類似而活化能截然不同的反應。
但是,如果所研究的反應的機理比較清楚,那麼其活化能的表達式確實可能顯式地包含一些熱力學參數。比如說Marcus類型的單分子反應,根據經典Marcus理論,我們有
其中 就是活化能, 是「重組能」,題主這裡不用管是啥。關鍵的是,這裡的 就是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變。你可以進一步把 拆成焓變和熵變的組合,於是活化能和反應焓的形式聯繫就建立起來了。根據這個理論,對於一系列類似反應,在通常範圍內,其「驅動力」 越大,活化能就越小,於是反應速率就越快——這看起來符合直觀想像。但是非常驚人並且反直覺的是,假如驅動力過大,活化能反而也跟著增加。這就意味著,假如驅動力超過一定值,則過大的驅動力反而會阻止反應的發生!這種「過猶不及」的效果是如此的令人震驚,以至於在 Marcus 憑藉他三十年前的理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又三十年的今天,仍有教授不相信他的理論是正確的。比如說:想要研究電子轉移速率,但發現有人提出marcus理論是錯誤的-灌水與雜談-計算化學公社……
還真有那麼點關係……雖然一眼看上去,一個是動力學的東西,一個是熱力學的東西,但是熱力學和動力學有時候真有那麼一點點關係。
有一個BEP關係(Br?nsted-Evans-Polanyi,參見Catalysis Reviews),說的是 ,這裡 和 是一個系列裡邊兩個結構類似的反應的活化能,而 指的是目標反應(對應於 )的反應放熱,也就是反應焓 ,而 只是一個線性係數。換一句話來說,考慮一組相近的反應,一旦測了幾個反應的活化能與反應焓的關係,就可以猜出一個未知反應的活化能。因為未知反應的反應焓是容易得到的。Wikipedia(BEP)上給了一個簡單例子的解釋。
我的理解是,我們所謂的動力學與熱力學不同,是因為動力學需要考慮過渡態。而過渡態的能量,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個熱力學的量。一旦過渡態確定了,那麼過渡態的能量和你怎麼抵達過渡態也就無關了,因此活化能也就被確定了。而一個假設是,起始態、終態和過渡態結構類似。因此,無論你換了反應物還是換了催化劑,只要結構大致類似,不要跑太差,那麼這三個態能量總是以相近的趨勢上升或者下降。所以才會有BEP關係的成立。
總的來說,BEP理論是一個粗糙的經驗理論,但是因為粗糙,所以應用極其極其廣泛,適用度極高。因為它只需要兩個前提:相近的反應體系,以及研究者對BEP關係的信念(^_^)。這個理論大概是被Jens K. N?rskov炒火的(他的descriptor概念,上次好像有人和我說了這個術語標準翻譯了,我忘了)。這個理論在理論意義上價值並不高,但是在應用上價值很高。因為一個反應計算活化能很累人,計算量相當大,畢竟過渡態在鞍點位置。但是初末態好算啊!這就催生了一個催化界夢想的目標:用計算機篩選催化劑。原本算過渡態,搞個把個月算個體系的反應路徑過渡態,現在一個月大概篩完了大半個元素周期表了……所以,在他的驚人的應用前景前,理論的瑕疵也就被容忍了。
BEP relationship
可以近似看成線性關係,但是不準,馬馬虎虎能用
結合火山型曲線就可以推薦閱讀:
※為什麼新康泰克含有大量偽麻成分,吸毒的不直接服用新康泰克,而制毒還要大費周章的提煉?
※為什麼酒如此清香呢?
※你對於 2016 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預測是什麼?
※做化學科研要學LaTeX嗎?
※豬油真的比植物油更加不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