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交平台為什麼少有自助式 (self serve) 廣告?
Facebook:
Linkedin:
如圖所示,外國的社交平台往往都可以自助創建廣告。從廣告的創建到投放到收費全程自動化。這樣的好處是大大降低了創建廣告的門檻(與必須和銷售人員溝通相比),每個平台上可以有上萬個廣告商。這樣平台在選擇廣告時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同時各個廣告商互相競賽也可以時平台收益達到更優。
目前國內的社交媒體 微博和微信都有自助投放功能,也開始被廣泛的應用開來了。然而普及程度仍然不太高,自助投放主要是服務中小型商家的,目前國內的社交媒體廣告硬傷還是挺多的:
- 投放效果追蹤不完全,錢花的值不值不知道? BAT各自分家,數據不互通,所以交易平台的交易數據和行為無法跟社交媒體打通,雖然說京東和騰訊有京騰聯盟數據已經同步了,只體現在用戶定位方面,然而商家投放廣告的數據還是不能很好的追蹤到到底有多少轉化,小錢投下去看不到效果,大家就覺得沒效果了,大品牌一定要人工來服務的;真正追求轉化效果要賣貨的公司,都在阿里、京東里投放了,效果立竿見影。FB,Insta不一樣,很多中小型商家自助投放,投放就是引流到自己的獨立電商網站,成交了多少訂單,收集了多少leads,用戶行為如何,馬上可以看到。在國內,這個很難實現。
- 投放操作界面,廣告效果優化,數據反饋報告 這些功能做不好,導致ROI不高。以微信和微博的投放為例,目前還是傳統的CPM模式為核心,展示一千次收多少錢,給到品牌的投放引導非常有限,對投放人員有高的要求,丟一個Twitter的投放開始界面,你們感受一下:
對比微博微信投放的截圖來日補充
- 精準定位(precision targeting),DMP(數據管理平台),標籤的精度、細化程度、廣度都沒有辦法跟FB,Insta, Youtube,Linkedin這些相比,跟其他數據平台的配合也不行,除了電商數據,跨屏數據(判斷使用電腦的和使用手機的是同一個人),CRM數據的整合都無法自助渠道整合。還是拿Twitter舉例,老早就可以自助整合CRM了。定位的精度,可以定位到粉絲多的時尚博主(不好意思今天FB登不上去了)。
這個是硬傷中的硬傷,導致小範圍投放ROI普遍不高。對於那種大眾消費品,動不動就想要1億impression的,創意好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高轉化的。
對於廣告主端來說,
- 小的商家普通對於廣告投放和各類軟體的自助探索精神不夠,這是一個態度問題。就從服務國內外客戶的經歷來看,特別是TO B,歪果仁對Saas接受度更高,國內,我們公司的客戶有投500塊錢預算也希望我們打電話給他們介紹半個小時的,或者直接幫他們操作的 &>_&<。大部分中小型公司對於文案、創意的專業度也很有限,加上投放之後有幫助提升的數據反饋也不多,所以中小型商家投幾次發現效果有限,也不知道該如何提升,就把預算做別的推廣了。
- 大一點請得起廣告代理公司的商家都是結果導向性的。甲方的品牌經理會外包給廣告代理,並請他們承諾KPI,投放過程只需要一個漂亮的報告和我的KPI,過程如何投放我不是很在意的,這種操作對於廣告反饋和提升都比較差,廣告公司就會把客戶的KPI層層下放給媒體平台,自助投放的話如何壓榨KPI呢?導致創意的也不好好寫創意,反正KPI都是媒體平台承諾的,差不多說的過去就行了唄。
特別說一下微博的粉絲通和粉絲頭條
前一段微博股價蹭蹭蹭漲跟自助投放平台收益高密不可分,因為現在品牌官方微信微博加粉太難了,廣告代理公司一般都會幫代運營的微博投放粉絲通加粉加互動,另外找微博的博主(KOL)合作也基本都要在微博上面下單或者投放粉絲頭條,不然就會被屏蔽,現在跟微博一掛的一直播也開始這個路線了,KOL跟品牌合作一旦上熱門被發現就有幾率被關閉。(說到這裡都是淚。。)
Reference:(VPN不給力,拿之前的截圖來用)Elsa Wang:Twitter 條目的千次瀏覽 (1000 timeline views) 帶來的廣告收入是如何在一年之內提高 83% 至 1.77 美元的?
中國的社交平台為什麼少有自助式 (self serve) 廣告?
除了市場壟斷性極強,發育不完善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平台的審查成本。 企業投放者都是有營業執照大筆資金註冊法人保障,平台可以把絕大部分審查成本轉嫁給投放公司進行自我審查。一般迫於kpi,投放企業會儘可能進行高強度自我審查以免投放受阻。
而個人投放時是幾乎不會進行自我審查,這就導致內容經常會撞上模糊的紅線。
(如廣告法中語焉不詳的「絕對化用語禁令」。「全國最好推拿師」很明顯不行,那麼「全國銷量遙遙領先」呢?「本店竹升面全廣州無人能敵」呢?)
另外基於目前身份信息嚴重泄漏的現狀(現在手機號+身份證正反面掃圖遠遠不能確定是本人,甚至本人舉著身份證的照片都不一定),用偷來的身份信息投放極端宗教的廣告、恐怖襲擊預告(在Facebook上發生過)、以及其他明顯有危害性的內容非常容易。廣告比微博這些社交平台發還要快、印象面積還要更廣,因為廣告是對用戶強制展現的,不需要主動分發。
對於平台來說,雖然總量可能很大,但個人用戶投放單次金額極小,不能覆蓋審查成本。
越做越虧的生意沒人做。
搜一下DSP,RTB,DMP,SSP
推薦閱讀:
※有哪些值得去的國外網站?
※如何評價papi醬的視頻內容?
※為什麼兩年換一部iPhone的同事說我半年換一部廉價安卓機是土豪行為?
※如何分析一款互聯網產品?從哪些方向去分析,哪些地方能獲取有用的數據信息呢?
※阿里巴巴的業務存在哪些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