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典型自閉症?

我女兒前幾天剛被診斷為非典型自閉症,說實話,自從懷疑女兒得了自閉症以後,查了很多資料,感覺很可怕。

女兒現在35個月大,從小就報了早教。她說話比較早,很早就會叫爸爸媽媽,大概2歲左右報了英語班,單詞也學會了幾十個,水果,小動物的單詞基本都會。但是至今不愛說句子以及交流性語言。2歲半上的幼兒園,可以用勺子和叉子吃飯,但是比較慢。

因為家長給我們拍了一個孩子在幼兒園狀態的視頻,別的孩子能跟老師做遊戲,但我女兒在那自己玩。而且遊戲做完回教室的時候別的孩子都排隊回去,我女兒得老師領著回去,我媳婦覺得不正常,就找了個評估師看,評估師說是孤獨症傾向,又去了當地的醫院,做的評估說是非典型孤獨症。

我就糊塗了,非典型孤獨症跟孤獨症有什麼區別呢?望大神指點。

補充一下,我女兒智商正常,有共情。但與陌生人對話費勁,而且不與人對視。


我的兒子也是高功能的自閉症。在兩歲多的時候去早教中心玩,老師跟他打招呼他沒有回應,沒有眼神交流。早教中心老師建議我帶他去看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給推薦了專門機構做了測評,是高功能的自閉症,他那時候也是從中文環境轉入英文環境,剛開始上學,我覺得語言方面也有部分影響。聽到結論,我很悲傷。醫生跟我說,他主要是在社交技能方面的欠缺,智力方面沒有問題。他將來可能做不了醫生,或者商人,但是他可以做一些跟人接觸少的工作,比如X光醫師或者機械工程師。從確診到現在又過了一年多,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很好的老師,他跟成人或者小小孩都可以交談,跟同齡孩子的共同愛好及話題比較少,他喜歡數學和地鐵及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尤其是電梯,他在youtube上查視頻了解各種電梯型號和載重,他同學喜歡的球類運動他很笨拙,不會拍球。學游泳,同一個級別學了三次也過不了關。知道他跟普通的孩子不一樣,我就多帶他出去,鼓勵他問路,開始的時候他不會說excuse me,直接問,問完扭頭就走。我就跟他說總結三個步驟,先說excuse me,然後問題,第三步say thank you.教了一年,終於學會了。還有去衛生間,抬坐廁板,沖廁所,洗手,這三步也教了一年。他不太關心外部的情況,別人看來是自私,其實,是他沒有關於別人的意識。現在他將近6歲,在學校也有了幾個小朋友,有很開朗熱情的小女友,還有跟他共同愛好的lego朋友。但是,在公共場合比如公園,他還是一根筋,不知道跟同齡孩子商量遊戲規則,實在僵持不下的時候,我只能用其他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把他帶走。

有一本小孩子的書,叫做《不一樣的小弟弟》,他就是一個特殊的小孩子,小的時候走失,我喊他他不會回應,但是他記得我10位數的電話號碼,好心人幫他打電話找到我。現在他換地方玩,知道跑回來告訴媽媽了。他有一個小玩偶,叫做me too,他能用me too跟陌生人打招呼,說你好,這些進步讓我相信,他會越來越好的,只是需要更多點時間。


謝邀,首先來講,我們來簡單說下,非典型和典型自閉症的兩個概念區別,一般來說,我們說非典型和典型有明顯性和突出性兩個核心癥狀區別,比如:

典型性:三大癥狀裡面表現特別明顯,社交障礙、語言障礙、興趣狹窄。

非典型性的話這三個癥狀不明顯,但也存在這些障礙。

不管是非典型性或是典型性對於家長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因為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而已,但是對於非典性的孩子來說,要去改善他的社交性,促進他的語言溝通交流,也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從你的表述上來說,這個孩子在這個社會互動上,溝通上,速度節奏上還是有很大的不足的,所以建議你不用糾結是不是哪種典型性,重要的是發現了孩子和普通同齡孩子的差距和不足之處,及時給與干預就好。


沒人邀請,偶爾看到。

首先典型還是不典型,還是阿斯伯格全部都是孤獨症(兒童自閉症)譜系內的。

所以這診斷並不重要!而是下面你該怎麼做才重要。

其次呢,我看到你們在雙語教學?萬萬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五歲之前的孩子邏輯還未完全形成,就用雙語,會讓孩子邏輯混亂的。不過好在上過不少早教,雖然不知道你們上的早教是不是就是這種雙語早教,其實挺悲哀的拔苗助長的例子。

再次,說點實際的吧。這件事情最難以接受的是家長。看出題主對孩子抱有多大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多少,而孩子媽媽更是很細心地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迅速發現迅速判斷,雖然診斷結果有些讓人遺憾,非典型孤獨症,但及早發現及早康復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吧。畢竟高功能的孩子未來還是很有希望。

最後,建議及早進行干預!大運動、感統訓練是基礎,最好可以親子遊戲的形式,不斷地進行,每天至少要堅持三小時以上,家長可能會體力不足,但孩子一般不會,科學地進行訓練。

這類孩子典型的特徵是不願意與同齡孩子交流,願意和成人交流。家長就要多引導,少批評,多鼓勵!讓孩子嘗試用正確的方法和同齡人進行溝通、玩耍。

千萬不要再著急讓孩子進入幼兒園或者學校,因為這類孩子常常對情緒和行為難以長時間控制,康復和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再去回歸。

就說這麼多吧,希望幫得到孩子。


你肚子疼,去醫院,不做其他檢查,只因為你肚子疼,會不會被診斷為非典型腸癌?而不是普通腸炎或者著涼。腸癌也肚子疼。

你發高燒,不拍片子,只因為你發燒,會不會診斷為非典型肺炎?而不是流感。因為肺炎也發燒。

你孩子三歲,英語單詞也學會了幾十個,水果,小動物的單詞基本都會。智商正常,有共情,只是不和小朋友玩,就給你定個非典型自閉症。

所以,所謂非典型自閉症就是看不出你孩子是什麼問題的人給你戴上了個自閉症的帽子。這個帽子還有幾個其他的名字:自閉症傾向、疑似自閉症、輕度自閉症等等

看了你的訓練日誌,真如你所述,你孩子應該只是個能力偏弱的正常孩子。

而你還正在用如此低智的方法訓練她。

比如,你喊她的名字讓她回應「到」!最後的結果是她一輩子都會這樣。別人喊她,她喊「到」!

但想想你是怎麼做的?別人喊你,你會抬眼看對方一眼,目光充滿詢問。。。。如果在你身後喊,你會回頭問:「幹嘛」?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我想也一定是你訓練孩子的最終目標,而不是就會喊「到」!

喊道和抬眼看有什麼區別呢?喊道就是典型的ABA訓練,你教她什麼,給她強化,她會什麼,但不是真會,而是不會變通,直挺挺的會,她永遠不理解別人叫她是為什麼。這就是所謂的行為訓練,這樣的方法尤其不適合你家這樣輕度的孩子。而「抬眼看」,是讓孩子先獲得感知環境的能力,再獲得注意力轉移的能力,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理解力。當讓孩子獲得這些能力後,就彌補了她的能力短板,她就獲得了和其他孩子那樣的「自主學習能力」。她就會自然的知道當別人叫她的時候一定是有什麼事情要跟她說,她自然的就會選擇「抬眼看」或者問「幹嘛?」。這就是不同於「行為訓練」的「能力訓練」。道理很簡單,但對於中、輕度的孩子,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訓練結果,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


看了這個問題,突然發現原來我小的時候,如果單憑在幼兒園裡的表現去看評估師的話,也應當是非典型孤獨症啊。

事實上我看到是一個經過了拔苗助長的孩子——你們教會了她太多的技能,但是卻沒有教會她如何與小朋友相處,只看到了現象,卻沒有了解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只知道標準,卻不知道人活著不是要符合標準,每一個孩子都有她成長的步調。

看到你說「陌生人對話費勁,而且不與人對視」,你要知道三歲的孩子,不與人對視很正常,很多這個年紀的小朋友跟人說話都不會跟人對視,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完美主義的家庭中,總是很緊張自己說的做的是不是符合成年人的要求,就會有這樣的現象,不跟陌生人對話也很正常,而且我也不主張小孩子沒事跟陌生人對話,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

然後……我小的時候也不跟陌生人說話,南山書苑的娃們也被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鬼知道此陌生人是不是人販子呀。

最後建議你們放鬆一點,這個年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學了多少英文單詞,也不是搞了什麼早教,與其搞這些東西,沒事不如跟孩子聊聊天,逗她說話,訓練她表達自己。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國外的視頻,一個2歲左右,坐在餐桌前吃飯的外國娃,想要跟媽媽要餅乾吃,媽媽問:「你愛我嗎?」他說:「你給我餅乾我就愛你」媽媽又問:「那你不愛我嗎?」他說:「我愛餅乾,你得給我餅乾我就愛你,要不然我不愛」,媽媽又說:「我愛你」語速很快,孩子條件反射地說:「我也愛你」,自己說完覺得很打臉,又補充說「你得給我餅乾,你如果不給我餅乾,我就不愛你。」

當然在視頻里孩子用的是絆絆磕磕的兒童語言,但還要可以明白他的邏輯。媽媽就是這樣逗著孩子玩,這其實是最好的語言訓練,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表達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才能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現代中國的孩子,大多沒有經過這樣的訓練,養育者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關注自己的娛樂,工作和慾望,沒有真正關注過孩子,也沒有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享受過貧嘴的樂趣,也沒有訓練過孩子,所以現代很多孩子到了五、六歲,仍舊無法表達自己,語言發展緩慢,這樣的語言發展能力必然會對社交產生障礙。

所以建議你們反省一下跟孩子相處的時光,看看你們是不是太在乎自己想說什麼,而沒有享受跟孩子貧嘴的樂趣,沒有斗孩子說話,沒有訓練她的語言能力。要知道英文單詞背得再多,孩子也學不會說話,孩子需要有人不斷地跟他們鬥嘴,要求他們表達自己要的東西,才能慢慢學會說話。交流性的語言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的,不是在學校里背書學會的。

另外,別說三歲的孩子,就算是成年人,在中國有多少人無法與人交流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想?這都是養育者太容易滿足孩子的慾望和願望,太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造成的,並不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教育的問題。

記住了,不要拿標準套在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長是不符合標準的,要學會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步調,作為成年人,需要反省的是自己,而不是輕易給孩子貼上標籤。

補充一下河合隼雄(臨床心理學者、心理治療師。曾任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日本第一位榮格心理分析師。)關於雙語的建議:

想讓孩子掌握雙語的人儘管去做沒問題,但要注意仔細觀察孩子,發現有吃力的苗頭,應該打消這個念頭,因為勉強去做這種事,將來有可能在精神上患病。而且,雖然我對此持不同的意見,但大多數精神科的醫生都會把這個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雙語的痛苦,說白了就是雙重文化的痛苦,精神就是在兩種不同的文化撕裂開。把自己內心存在的日本文化和瑞士文化一切為二,我自己深知這種痛苦的程度,覺得在這樣的重壓下,人可以病到看上去像是得了分裂症一樣,也很正常。

另註:孤獨症在精神科學發展早期曾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症


謝邀,有自閉症傾向,但是是輕度的,而且優勢很多,年齡也還小,建議早期干預,別過了關鍵期,觀察他有哪方面的優勢,著重培養。


我兒子是典型的自閉症。你孩子的情況好很多,雖然癥狀不明顯,但是存在社交交流核心障礙,所以說是非典型。

其實區分不重要,及時訓練干預才重要,祝好。


我覺得你沒要糾結非典型與典型的區別在哪裡,總之都是自閉症。看你自己的回答里描述了一些孩子的訓練情況,孩子有很多優勢,但又伴隨很多不足,所以現在不要去考慮孩子是什麼病,當務之急是去接受專業的訓練,解決現在所存在的問題,並提高各項能力。


孩子還小,針對問題積極干預,你要是想確診最好是北醫六院,廣州三院,南京腦科,孩子越大問題會越多,你這個感覺很輕的,多學習相關知識,及時干預,我家的也是譜系,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幼兒園的時候也是不願意說話,不願意對視,覺得對話很費勁,有時候想說也不會說出來。喜歡一個人用手掐指甲。直到現在也是。

其實從小就有親戚問我是不是有自閉症,我不以為然,覺得他們神經病,當時我還是不愛說話的。甚至是別人送我禮物,我都是很尷尬的收下,低頭笑笑就走了。

我害怕偶遇一切認識的人,我不想打招呼,但又不禮貌。我覺得自己好失敗啊。

從小到大老師給我的評價就是:文靜、希望多說話諸如此類云云。沒有一個不是這樣。

上了初中就變得好了點,開始對視,但是別人主動來看我我會很接受不了,覺得很不舒服。基本上一抬頭髮現別人在看我我都會立刻又低頭繼續寫作業。

我跟我朋友一起做一個IQ測試。結果分別有:你的用時,測試結果,屬於的智商

他們用時都是十多分鐘,只有我用了一個小時。。而且他們基本都有一百零多,只有我拿了61,屬於弱智……後來在聽說自閉症智商都不高的時候,我真的很難過……我怕我考不上好的高中,但家裡情況還好,只能選擇高中就留學。

對了,我還很喜歡在家裡不停的走。我也不知為什麼,從小就喜歡這樣。無法解釋。

家裡有座機,每次來電話除了我媽,我都不接。任由它響。我不喜歡交流。

家裡有什麼出去吃飯的飯局,除非我媽也去,不然我都會說:不舒服,不去了。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家自己一個人玩。也習慣了。我喜歡。

雖然現在相比以前好了不少,也感謝我的朋友。但是還是在網上才可以聊很多天。現在在日本很好的高中讀書,怕被人孤立欺負,只能裝作外向的樣子,累。。

異國他鄉的現在,更加孤獨。


我兒子前幾個月診斷出孤獨症譜系障礙。

開始時當然是不甘心的,找出各種證據證明我兒子不是。後來想通了,是不是其實沒啥用。

如果是,你得干預吧?好,做去吧。

如果不是,你的這些疑似自閉症的問題和行為也不能不管啊?好,干預去吧。

所以咯,典型的也好,不典型的也罷,疑似的也好,輕微的也罷。有問題,別糾結答案,先做好你能做的每一步。


我是題主,貌似沒人回答。隨便發點干預課內容吧,如果有大神幫我看看。今天上課訓練內容
叫名答到,多叫名,讓孩子回答然以及與你對視。答到基本訓練成功,但是無法對視。
方位遊戲,自己的上下左右認知可以,物體他人的上下左右認知無法回答。
認知卡片遊戲,能認識卡片上的物體,可以拿其中兩個給老師,最後一項拿三個物體不會,理解不了都的含義。
跟我做遊戲,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模仿簡單的四連貫動作,拍手拍肩,拍手拍肚子。
「自我」的認知不足,問她名字她能說出來,但是問她xxx是誰她不會答xxx是我。老師誤叫其它小朋友的名字她也回答。
獎勵可以是食品及她當時喜歡的玩具,但是玩具只能玩三十秒,家庭訓練要融入生活場景。根據家裡的物品及實際情況訓練。有時間,狀態好的時候就訓練。
感統課,滑板車項目上肢力量不足,後期就玩海洋球。基本都訓練項目不肯做,不會接球扔球,平衡木能走。滑板車下坡無法完成。對指令置若罔聞。
運動治療課程,左右手,左右腳經過訓練能分清,複雜動作模仿能力差,畫畫塗色需要大人引導。砂錘韻律感可以,愛好表現,喜歡上台。


推薦閱讀:

自閉症孩子該接受融合教育嗎?
如何跟自閉症家長相處?
朋友兒子三歲,卻被診斷患有嚴重的自閉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輕度自閉症孩子的母親,自我發展與孩子干預遭遇時間上的矛盾,到底放棄自我發展還是放棄孩子發展?
自閉症孩子為什麼愛做「白日夢」?

TAG: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