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日本沒有形成雙刃劍的劍文化?

一般人印象中的劍都是雙刃的,直的。

包括中國傳統的劍和歐美的大劍,或者細長的西洋劍,短劍匕首一類都是如此。

而且中國和歐美有各自的劍文化,中國的劍客大俠文人等都愛佩劍,歐美不太了解,但是看一些電影小說,裡面的騎士,遊俠,英雄等也多是以劍為武器。

但是到了日本,日本的劍道就成了武士刀為代表的文化。而武士刀大多是彎的單刃的。

很少看到有日本的武士佩直的雙刃的劍。

為什麼日本的武士選擇了單刃的刀這種武器形式,而不是雙刃劍?


先論有沒有,再說是不是。

中國自漢以後,最遲南北朝起,劍就不見於軍中。隋唐連官員佩劍都改為木製彩繪的班劍,軍中和儀仗以及職官等級表現一概用刀,如儀刀。

此後到宋、元、明、清雖然有佩劍,但從未再進入軍中成為主戰武器,幾乎全是儀仗器和文房器。明代皇帝用的是劍形刀,劍成為賞賜器和純儀仗器。清代只有少數御前侍衛戴儀仗劍,皇帝、大臣只帶刀。

所以在中國,雙刃劍自漢以後就絕跡軍陣,乃至於習武人中都不見,是純粹的裝飾器,何來發揚。

中國軍陣主戰武器,除射遠器外,就兩大類:槍,刀。細分為四種,三米以上長槍、三米下長槍;長柄戰刀、短柄戰刀,完事。

事實上不止中國和日本,幾乎整個東亞、西亞、中東,還有相當部分歐洲地區,鋼鐵冷兵器時代幾乎都是以刀、槍為主戰兵器,沒雙刃劍什麼事,所以問題不成立。

至於和歐洲一些地區愛用雙刃劍這個差異的原因,認真說起來會非常複雜,只說主要涉及的因素,是環境和物產、科技樹、作戰規模、作戰方式、生產力這幾個因素導致的差異,寫細了可以寫篇幾萬字的東西,這裡還是算了,就概說一下吧。

PS:好多人在補充我手上正好有……於是就正好有吧……

上口我手上正好有的元代十字格直刀,這玩意像劍,但不是劍。定陵萬曆老爺墓里出土的佩劍和這形制基本一樣,不過皇上的玩意比我這豪華多了,他那是皇上的藍寶堅尼,我這是將軍的奧迪A6……


我再來玩幾個梗吧

1.雙刃劍在納刀的時候會傷到自己。(最初回答)

2.大劍雖然有三蓄,但是沒有太刀開刃帥啊。

3.雙手武器最沒有用的招式是前刺。單刃武器很好的迴避了這點。

4.如果是雙刃劍,「禿子這魚怎麼是臭的?」刀背打頭。光秀卒。織田家終結了亂世。

5.拔刀齋放下屠刀以後改用棍子。並且讓飛天御棍流揚名天下。

先這些吧

在補充一個。

6.齋藤一的左手讓沒有大拇指,而是一個鐵做的義指,人送外號鐵指齋藤。他在幕末的時候以一招牙突揚名天下。。。。


小烏丸就是雙刃劍啊……可能因為素振割頭皮,納刀切虎口,才導致了大家最後選擇了單刃


貼仨圖,沒能力證明也不是反駁,就是想說日本的剣文化(如果有這個所謂日本剣文化的話;總覺得「劍文化」這仨字毀了中國的剣)挺獨特的,多是短劍,並主要是賦予宗教意義.

1.稲荷山古墳金錯銘鉄剣,表和裏錯了有100餘金字,簡直是拿劍身當作文紙了。當年必定是豪奢異常的寶器

2.鎌倉時代,銘長光

3.現代刀工天田昭次作

-----------------------------------

以下2017-05-07增補

以上兩圖都是短劍,一支是定為國寶的名物,一支是已故人間國寶的作品。

再上兩支長劍吧,一古一今

1.某神社所藏奉納剣,銘忠國

2.現代,銘天田昭次作

3.最後再隨意找了一張槍頭的圖

槍頭需要裝桿,所以莖是又細又長,也相對較厚,和劍莖用來裝柄是有點區別的,最上面的兩張短劍圖我選得不夠好,有混淆的可能。


雙刃劍的鑄造難度大,但在戰場上的威力小。

之所以能在中國形成劍文化,追其源頭還是有錢,既有大量的鐵礦可以揮霍,也有大量的貴族階級和文人階級有需求。劍在戰場上被取代之後,成為了身份的象徵,高官王族佩劍,文人墨客佩劍,裝B的俠客佩劍,護衛將軍的校尉佩劍,唯獨不見真正上戰場拼殺的士兵佩劍。之所以劍文化如此深入人心,戲劇和文學功不可沒,文人墨客喝高了就愛舞劍,舞高興了就吟詩。

歐洲戰場上甲胄覆蓋面積大,普通雙刃劍的劈砍威力根本不值一提,突刺的話又易折斷,頂多是將領當個副武器救個急。所以能上戰場的都是又短又寬的闊劍、前端鋸齒狀能破甲的雙手斬劍和細長如槍頭的騎士劍,而且後兩種屬於極端情況也不常見,軍隊配備最多的還是槍斧錘弓。

在日本刀劍不分,一個個拿著日本刀的都叫劍豪。中日劍本來是同源,考古學家挖掘出來日本彌生 時期的劍全都是直刃,大都是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的移民和商賈帶過去的。但日本劍從直刃演化為彎刀的過程是在與蝦夷族連年征戰的過程中吸收了蕨手刀的造型特點。這是一個碰巧科技樹點歪了的典型案例。

日本戰場上幾乎沒有鐵質盔甲,所以彎刀的劈砍能充分發揮威力,在其他國家大放異彩的斧子和鎚子由於過於笨重而根本不予考慮,當年所謂的和弓射程只有區區30米,因此戰場上的主力不是那幾千名扛著竹槍的足輕,而是陣容核心的那幾十個穿著甲兜挎著日本刀的武士。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各種殺人如麻恐怖如鬼的名將大都是披著一身竹甲拿著日本刀在一群昨天還在種地今天剛被拉上戰場的農民中逞威風的武士,只能說日本刀面對無甲和輕甲時候的戰鬥力太強。

上面這段更正一下,評論區有高人糾正了,日本鎧甲材質也是以鐵質為主,我寫竹甲是想當然了。

一方面在在日本長時間掌權的是武士階層,另一方面連年內戰加上盲目排外,導致日本的科技樹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反而對日本刀的崇拜愈演愈烈。日本刀實際上行使了雙刃劍在中國的使命——地位象徵。

所以你要問為何日本都是彎刀而沒雙刃劍,我只能告訴你,最初的起源是個巧合,但後續幾百年確實沒有再從彎刀改回雙刃劍的理由和契機。


山本兄弟五十六人來到中華上國。

他們找到到長安最大的武館:我們來拜師學藝,求師傅收留。

師傅是個高高瘦瘦的老頭,他捻著花白的鬍鬚,笑眯眯的說:噢,扶桑人啊,可以可以。

你們想學什麼兵刃呢?

學劍!兄弟五十六人齊聲說:劍是君子的象徵。

老師傅很開心:好好好,有志氣。

暑去冬來,他們武藝已有小成。

師傅在武場上傳授新的招數:今天這招叫做夜戰八方,此招兇險異常,需把劍圍著脖子,繞上半圈,從後繞到前方,乃是半夜有人偷襲。。。。。。

話音未落,便聽到身後叮叮噹噹兵刃落地之聲不絕於耳。師傅急忙轉身,卻看到這五十六兄弟已經有五十五個抹了脖子,只剩下最小的山本五十六,拎著寶劍,早已嚇的七魂出竅。

半晌,山本五十六把手裡的寶劍一扔,跪在地上,放聲痛哭:師傅,我不學劍了,我不要當君子了。

師傅捻著鬍鬚,長嘆一聲:罷了,你們這些扶桑人,毛毛躁躁,拘泥不化,遇事又急於求成,本不是當君子的料,還是學刀吧。


雙刃劍做小了容易斷且配重輕不容易砍人,而做大了又輪不動,所以在亞洲國家沒有真用雙刃劍打仗的吧?而歐洲人個頭大力量足,可以輪著巨大的雙刃劍砍人....


有。

之所以你看到的武士配劍都是打刀之類的,是民族意識中下意識「去中國化」的意識形態。

就像明代也有文人佩戴日本刀,但是你在電視劇里肯定看不到一樣。。。


說的好像中國那場戰爭有人用的是雙刃劍的…

你覺得劍如何如何牛逼基本都是小說

除非材質有碾壓優勢(which基本不可能)

or力氣碾壓對面(which更應該用刀)

舉個最簡單的刀背這個東西是能用手借力的

格擋什麼的就靠這個

你拿劍我看看手不要了?

最基本槓桿原理你手握柄用力省力還是抵著對面刀正對的地方?

北歐重劍靠的是純力量去破甲,畢竟人少一個一個鐵罐子一般的都打不動,沒看到那些劍都多大么…與其說是劍不如說是門板砸人

少看沒用的書吧…


製作難度大,材料耗費多,成本高。

好鋼用在刀刃上,雙刃劍就要使用雙倍的材料。

在一場戰鬥中,可能一邊的刃都還沒卷,人就死了,就沒必要打造兩個刃。

而且一般人的劍術也不容易發揮出雙刃的威力。

影視作品裡的劍,是因為過去佩劍常常是裝飾,不是實戰,


因為懶得磨兩邊的刃。。。。


日本有刀匠做過雙刃劍。

甚至還有製作過中式裝具和圖案的日刀,一把裝了元寶劍格和畫滿祥雲的太刀。。。

但是都是作為文玩方向的


先說日本刀為什麼是單刃

日本刀加強了武器「切割」「鋸」「削」這種動作的效果,所以使用單刃,使用彎刃,加長刃身

雙刃劍的切割效果lveruo


日本有雙刃劍的劍文化,神道教的一些宗教儀式會用到雙刃劍


嘿嘿,我看成了雙刃異性框


首先,古代日本是有劍的,但今天的影視作品少有提及。

其次,刀劍這類武器是作為副武器存在的,當然,極個別過長的刀劍除外,比如1.8M的太刀。

日本的歷史也包含很多時期,雙刃劍在某個時期很可能更主流一些,例如古墳時代,但到了後來,刀無疑是成了主流。那就讓我們為此找幾個理由吧:

1.武士就喜歡這個調調。

2,他們窮,用不起劍。


武士最初是騎馬部隊,武士刀是馬刀,所以做成單刃的,西歐雙刃劍是步戰用的,所以雙刃,跟煉鐵技術關係不大。


著甲率的問題。

其實你去看看歐洲的騎士副武器,都是鈍器為主,最常見的是流星錘,就是那個morning star,要麼雙手長劍,那玩意其實更像一根鐵條,也是靠砸的,還有就是斧頭之類的東西。中國古代騎兵裝備鈍器的也很多,鐵鞭,鐧,鏈子錘,斧鉞,鐵棍。對重甲單位,除了馬槊和騎槍衝鋒之外,最好用的就是鈍器了,別說單手雙刃劍了,單手刀效果都不好,所以馬刀這玩意其實尺寸都不小,也有砸的因素在內。

說會日本,缺鐵,部隊普遍甲胄不精,這種情況下切割效果更好的日本刀自然大行其道,看看當初倭寇怎麼虐明朝東南沿海守備部隊的就知道了,對輕甲這玩意的效果真沒的說,還輕,體力消耗小,殺傷效果也比靠刺的雙刃劍好,那幹嘛去發展雙刃劍?


推薦閱讀:

TAG:日本文化 | 劍道 | 武士道 | 日本歷史 | 日本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