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童年有多重要?
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影響大在哪裡?
謝邀,我試著從電影的角度回答。
一個人的童年,對他電影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看看蒂姆·波頓就知道了。
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大都捂不住一種被拋棄感,在蒂姆·波頓身上的體現就是,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畫畫、看電影。他的朋友都是他幻想出來的,文森特、殭屍新娘、無頭騎士,說反話的火星人。也只有在黑暗的狀態里,他才能和他們相處愉快。所以他拍攝一直下雨的[斷頭谷],那是他在聽到一個故事後,在頭腦中補充完成的另一個故事。所以,他拍攝[剪刀手愛德華],那是他9歲的時候,就在頭腦中開始拍攝給自己的故事。電影給了他一個延展童年的機會,這個機會回饋給世界的是一筆曼妙的財富。儘管童年時的那道陰影,現在想來還隱隱發冷。
和蒂姆·波頓相反,雖然都有一個差不多形狀的童年,但周星馳要陽光得多。當蒂姆·波頓幻想著臉色蒼白的理髮師,拎著寒光閃閃的剃刀,一步一步逼近的時候,周星馳驅使想像,完成了打擊欺負他的壞人,保衛世界和平的任務。他的電影主人公總是使用成年人看來不堪的招數,吐口水、掰手指、踩腳趾,即便面對火雲邪神這樣的絕世高手,被打得腦袋都進了地板,他也撿起最近的木棍,能敲一下是一下。
吳宇森小時候黑社會猖獗,他總是拎著兩塊磚頭出門,長大後,周潤發手持雙槍,代替他去快意恩仇。邁克爾·貝從小就在後院玩火藥,電影給了他一個可以一直玩炸藥的機會。小時候,為了逃學,斯皮爾伯格裝發燒,把體溫計放在燈泡上烤,後來,他把這招教給了[E.T.外星人]中的哥哥。特呂弗幾乎在他所有的電影里,孜孜不倦地發泄,他少年時就建立起來的對母親和世界的印象。宮崎駿幾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表達對飛行器的喜愛,就像他小時候在自家飛機工廠瘋跑一樣。
同是作為世界著名的嚇唬人大師,尼爾·波茲曼的段位比羅蘭·艾默里奇高在,他從不用具體的時間空間去警告人類。他只負責提出概念,並有能力讓這個概念持續在人類頭頂旋轉。比如他不會說「2012,人類毀滅」,他說「娛樂至死」「童年消逝」。童年是不是人類發明出來的辭彙,甚至童年是不是在縮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現在天然性的厭惡,都會推動所有感性的介質去想念童年。在地球是平的互聯網空間里,我們有的是時間去用一個個具化的形式,去PS童年。電影就是這個辭彙的分泌物。
可惜的是,中國人的童年太短暫,我們好像一過了萌懂期,就步入了中年。我們早早就放棄了自己,站在遠處,看那個小小的自己怎麼一步步融入人群。像小獸那樣不動聲色地接近,做好了廝殺的準備。所以,從我們的電影里,看不到來處,看不到一個人具體的輪廓,我們提供的只是一種模糊的集體記憶。電影的個性被擠壓,被磨損,電影的光芒似是而非。
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笑忘書》里,讓一位哲學教授說出這樣一句話:「自詹姆斯·喬伊斯以來,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生活的最偉大的冒險在於冒險的不存在。」我們的電影拍不好,因為我們童年短暫得就像沒有發生。
可以決定他老了想在哪生活
決定著日後是否有獨立健康的人格,成年後對各種「不如意」的承擔態度。對美好的理解。
小時候的很多事情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我的以後
很美好我很喜歡 很糟糕我會排斥老虎
流馬很多年前
我夢見一隻老虎
在我身後我站在原地
一動未動我知道它也一樣
這麼多年過去了
我仍然不敢回頭夢尚如此,何況童年?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導演萬瑪才旦的作品?
※姜文是否被過譽了?
※以色列出品的電影有哪些經典之作?
※《藍風箏》是一部怎樣的好電影,中國導演以後還拍的出這麼好的電影嗎?田壯壯現在還拍了什麼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