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遊戲目前沒有類似《巫師3》或《刺客信條》那種的高自由度武俠/仙俠題材動作遊戲?

以後會有嗎?


作為遊戲開發者,反對說技術不夠的回答。

我個人的觀點是,目前的市場並沒有做這樣類型遊戲的驅動力。

最近CD Projekt Red公開了他們為這款開放世界RPG遊戲投入的金錢數目,這包括開發資金和市場推廣費用。根據CDPR公司財報的英文版翻譯,CEO Adam Kicinski透露遊戲的總預算為8100萬美金。
8100萬美金在當今遊戲界是個什麼數目呢?外媒列出了兩個對比,一個是EA的網遊《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據報道開發費用達2億美金。另外一個是R星的《GTA5》,總預算是2.65億美金。雖然CDPR比不上財大氣粗的EA和五年磨一劍的R星,不過8100萬美金也算很燒錢了。
另外Kicinski還透露《巫師3》開發時間達3年半,這還是由一群懂得如何高效開發遊戲的專業人才完成的。參與到《巫師3》遊戲開發中的員工,其中波蘭本地有240人(絕大多數是波蘭人,一小部分是外國人),另有全球各地有1500人也參與到遊戲的製作中來。
最後Kicinski還指出,《巫師3》本地化工作支持15種不同的語言版本,其中7種擁有全部配音,共有500名配音演員。
總而言之,Kicinski表示《巫師3》是一個很值的投資,本作發售六周銷量突破600萬套。根據CDPR最近季度財報,公司6250萬美元的凈利潤,絕大多數都是靠《巫師3》貢獻的。

這個投入和回報的比例對目前大陸的遊戲商來說,是非常差的。目前國內的遊戲行業是一個純商業化的模式,多個項目同時啟動,做了之後看數據,看反響,來給資源運營,這樣可以保證資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像巫師這種投入,就等於把雞蛋放同一個籃子里,對於一個投資人來說,並不會做這麼不理性的事情。

類比國產電影,為什麼寧願花大價錢買明星也不投入其他資源,就是因為明星這條路,已經保證了保本,如果思維超前,觀眾不買單,等於錢全打水漂了。但是明星保證了,無論拍的有多爛,總會有一票粉絲買單。這就是成熟的商業模式。

中國遊戲第一個現象級的成熟的商業模式,就是傳奇系列,後來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簡單來說第一個吃螃蟹並且還賺了的做3A單機的遊戲廠商,還沒有出現。既沒人敢做(投入太多),又沒人願意做(賺得太少)。


技術和錢都不缺的遊戲商缺態度

態度不缺的遊戲商缺技術和錢


外國人不買武俠仙俠,中國人不買遊戲。

請問你這武俠仙俠遊戲做出來熬粥么?


遊戲才是赤裸裸的技術水平的體現,而且是全方位,碾壓式的。因為遊戲中每個表面的技術表達,背後都是深層的技術積累。比如我們說遊戲畫面如何,背後是引擎,美術,還有運鏡等。

換句話說,組成一款優秀遊戲的,是無數技術上的細節,以及開發組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前者必然需要時間上的積累,而後者則會真正決定作品的上限。

而中國,在這兩項上,已經落後了太多太多。從政府對遊戲主機態度轉變的歷史軌跡就可見一斑:

自2000年國務院第44號令起,國內遊戲機的生產、銷售、進口等被一刀切地全面禁止。

2015年,《文化部關於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通知》出台,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銷售內容健康的遊戲遊藝設備。

2000年到2015年,就像錯過第一代工業革命一樣,我們錯過了遊戲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我們的市場處於封閉,技術從業者失去了來自市場的刺激(也是最大的刺激),安於現狀,閉門造車。不能說他們沒有意識到與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只是他們已經失去了追求一流的動機。甚至我們感嘆,國產商業電影那糟糕的技術水平,和遊戲市場的萎縮也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繫。另外,國內文化產業飽受詬病的盜版情況,也失去了第一波培養消費者良好消費習慣的機會。

至於第二點,我也不必多說。廣電最令人作嘔的,不是隨便封殺,而是壓根沒有統一的條例。國無法律不可運行,可作為文化娛樂界的最高執政機關,廣電的憲法在哪裡?15年主機市場解封,索尼意氣風發的說:我們不鎖區。當時國內玩家真的是興奮不已,結果就出現了劉睿哲事件(這個人的事迹百度即可。就像無數影響歷史的小人物一樣,此人絕不會被玩家輕易忘記)。此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國服鎖區,並導致中國遊戲產業充分煥發活力的復興不知要延後多久。

不過,我們也不必太過悲觀。政府對於遊戲產業的態度仍然相當曖昧,國服鎖區,有心的玩家仍可以通過港服美服享受到真正的遊戲市場體驗;Steam上也基本與國際接軌。可以說,政府一方面沒有徹底擺脫「電子海洛因」的老派思想,另一方面也意識到了遊戲產業對於技術乃至文化的推動作用。儘管發展的速率很慢,但相比於那足足十五年的止步,希望仍在。我個人體驗,是身邊接觸大型遊戲的人越來越多,國人的優秀作品也在浮現(比如《艾希》),有才華的國人開發者也開始受到一流公司的青睞(比如楊冰)。還是那句話,希望仍在。

電影最初出現時,世人最多將其當做娛樂消遣的工具。隨著電影產業鏈的成熟,市場化的成功,以及經典影片的文化影響,電影藝術這個概念也為人所接受。我堅信,隨著時代發展,遊戲也會成為和小說,音樂,電影等同等地位文化鏈的一支。遊戲藝術的概念,也會逐步走上文化史的舞台。就拿答主舉例吧,答主提出了疑問,背後是惋惜。如果像答主一樣的玩家越來越多,總會有人不滿足於「問」,而是親自探索。

希望仍在,拭目以待!


俠客風雲傳前傳的自由度還是相當高的,遊戲也很好玩。但是河洛目前能支持的開發成本和技術水平還做不了3A級的遊戲。


因為《巫師3》前有《巫師1》和《巫師2》的積累,《刺客信條》初代一做就是7年,才在《波斯王子》的思路上有多突破。

別人跑了1000米撿到了寶貝,你不能指望國內的開發商跳過積累直接瞬移到1000外撿寶吧。

老老實實把腳下的路走完才是王道。


先別說《Witcher 3》這种放眼歐美也是本世代RPG的標杆之作,你先弄出個《Witcher 1》水平的遊戲再說。


老生常談了,

你不能僅僅因為你自己喜歡,

就要求投資人放著一個投資1塊錢能賺1萬塊的項目不做,

去拼一個不知道是賺還是虧的項目,

除非你有本事把這個市場變成投資1快錢的項目投資1萬個虧1萬個,

不然,這就是一種很典型的道德綁架。

當然,還有更蠢的道德綁架的人喜歡說,

國產遊戲不做巫師3,是因為做遊戲的人技術不行。

你說用道德綁架資本還情有可原,畢竟先富帶動後富是政治正確,

你用道德綁架技術就愚蠢透頂了,

人家的知識技術是大風吹來的啊,給你做遊戲玩?你算哪根蔥?

人家知識技術是用來做人民喜歡的東西的,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

有些人外行人真的還要來吐槽,我稍微科普一下吧。我知道科普會很枯燥,但是有些傻逼的評論我實在看不下去。

現在遊戲行業已經從人工手動車零件過渡到機床加工了。

只要肯花錢買機床,照著操作手冊,沒有多少加工不出來的零件。

真正需要技術門檻的,是怎麼造機床,在這方面,天朝的確還很弱,技術還不行。

然而,你們嘴裡偉大的,無敵的,心心念念天下第一的,歐美大作,不管是《巫師3》,還是《刺客信條》,都是零件,不是機床。和國產垃圾比,不過是手續複雜一點,工藝要求精度高一點,那些生產《仙劍6》的生產線生產不了罷了。

實際上,經過騰訊網易等大廠的努力,在造機床方面,天朝雖然弱,也不是一無是處啊,隨手就有:你們知道xlua嗎?

說真的,如果你們什麼都不懂,就不要對專業領域的東西發表意見。

就好象你去飯店吃飯,你可以說飯巨難吃,都是屎,我吃了說不定和你一起罵,但是你有什麼資格說廚師不會做飯?廚師只是沒有選擇做你愛吃的東西罷了。

同樣的,你可以說遊戲不好玩,國產遊戲都是垃圾,都是屎,我同意,我和你一起罵。但是你作為一個屁都沒學過,一點專業技能都不具備的人,有什麼資格說國內遊戲開發技術不行呢?


http://m.bilibili.com/video/av2714697.html

安利一波Gamker

【Gamker戲說】200人3年中國能不能開發《巫師3》


不可能。首先成本能上天,這個啟始成本不會低於1億美元,這還算保守估計。首先你要一群業內一流的美術團隊,如果不是租用引擎的話需要一個遊戲引擎開發團隊,一群專精遊戲製作的程序團隊。光人數就不會小於300人,刺客信條的製作團隊人數就不少於600人,巫師3也有200多人的開發團隊,更何況你花錢也可能請不到相關從業人員。這是個建立一整個體系的過程,而且做出來的遊戲百分之百是賠本的,指望情懷2個字就想讓中國玩家買單實在太難。同樣的成本夠上百款手游的研發費用,只要成功一款賺得可不少。更何況遊戲這一行很看政策導向,3年萬一出個什麼尿性的事基本就是破產的節奏。


從技術上說,這兩個遊戲體現了開放世界遊戲的一線水準。從遊戲設計來看,Witcher 3也是一流水準。目前在單機遊戲領域內,國內沒有這個技術實力和遊戲設計實力做出類似水平的遊戲。而且以目前的市場來看,達到這個目標遙遙無期。


先說一下,我現在還有記憶的,稍微貼近題主「高自由度武俠仙俠「題材但非動作類的遊戲。

河洛群俠傳三部曲、目標軟體的秦殤、智冠天龍八部,再加個流星蝴蝶劍。

我不需要思考這幾個遊戲當初怎麼活的,但我建議大家再老生常談的回想一下,這幾個遊戲是怎麼死的。

秦殤2在2014年確定被砍,我不知道這對別人來講是否有所影響,但我就自己而言,幾乎把知道消息的那個開始,當作國產遊戲已死的結局。

即使steam還有一些國產獨立遊戲在製作開發,這些開發者的努力值得欽佩,但僅就我自己看來,他們救不了國產遊戲。

回到這個問題,簡而言之,市場。

這個市場到底被什麼破壞,十年來已經被無數次的討論過了。可惜沒什麼太大的改變。

我能確定的是,就目前steam上中國僅存的這些單機玩家,還無法構成一個,值得國內資本方投資研發3A大作的市場。

僅此而已。


如果本世紀初的那一批國產單機廠商,沒有在網遊化和盜版化的打擊下死去,反而國產單機遊戲能夠在當時國內市場上大賣的話,按照遊戲市場的正常發展規律,出現沙盒化的國產武俠單機也並不是沒可能。

可惜這一批經典遊戲廠商幾乎都死在了盜版和網遊化的雙重打擊下,這些製作人還沒來得及做出自己心中的理想遊戲,就被資金和殘酷的市場現實給壓垮了,要麼轉型網遊要麼解散關閉。

好遊戲和好製作組的誕生是需要一個沉澱的過程,只有國內市場能允許一個良心國產遊戲發展存活下去的時候,中國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誕生出屬於自己的波蘭CDP。

就當時那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別說是像是巫師和老滾這樣的世界級水平的遊戲,任何一款小品級的作品都會死在盜版下


結論先說在開頭,中國市場不想要3a所以遊戲公司不需要往這個方向做。

國內玩家的遊戲鑒賞力分歧是很嚴重的,遊戲機禁令經濟要素政府宣傳等諸多原因,導致玩家對遊戲的認知差別巨大,核心玩家可能對每年的各種大作如數家珍,不關注業界新聞的普通玩家可能至今不知道ps4x1是啥,而這種人其實才是主流,佔中國玩家群體的大多數,題主說的刺客信條巫師3他們也沒聽說過,他們的遊戲認知和渠道也就只有國內幾個大公司的產品,討好他們就能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你可以說他們low,說他們沒見識,但現實就是人家是消費主力,他們不需要多高端的東西,做出他們喜歡的東西就行了。

而核心玩家,口味刁鑽,畫面,音樂,劇情,美術風格,玩法,優化,幀數,哪點不合格就要被黑,費心費力又難以討好,何必在這群人身上花心思。

現在企鵝的王者農藥算是最好的詮釋,誰能掌握普通玩家市場誰稱王,高到嚇人的投入產出比,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做投資大風險高的沙盒3a呢。

我一直覺得企鵝花了心思做的《天涯明月刀》很可惜,這麼好看的皮,夾得是10年前的餡,真噁心。


國內遊戲市場需要一個沉澱的過程,先等坑爹破爛瘋狂吸金,沒人願意砸錢開發的這股風氣逐漸過去之後,正常的發展才能開始

一直劣幣驅逐良幣,別說是像是巫師和刺客信條這樣的頂級作品,就連些野心和預算都很平庸的作品也沒有人肯做


簡單幾句話就能搞清楚的事,沒必要說得那麼專業。

不想做。早期遊戲破解過多,許多玩家對遊戲的第一反應就是去下盜版,對他們來說遊戲本身收費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購買人數。中國大多數玩家習慣了「中國遊戲模式」,遊戲免費,道具收費。你去給他談這個遊戲只需要付一次錢就能一直玩,他的反應八成是「遊戲還要錢,你真土豪」,說完他在某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的遊戲里,氪了888買了火麒麟。

對象。別說自己做了……像什麼巫師也好,ac也罷,好多人聽都沒聽過,白費力氣。

利益。通常,我們的情懷和熱血都是在吃飽飯的情況下才有的……當然,吃飽了,我們可能就會換個目標,比如,用相對簡單的方式攢更多的糧食繼續吃撐。既然做個二流網遊,三流頁游賺就能到真金白銀,幹嘛費力不討好的去做還不知道多少人買的「大作」?

最後,我相信會有。設想下,我們是遊戲商,大家都在忽悠些沒追求的玩家,競爭力也蠻大的,所以某A決定提升下某方面啥的,然後A產品頓時換來「啊啊啊!!!好良心!!!!此生不悔入xxx!!!」

bcde一看,不對呀,這孫子怎麼先跑了,趕緊追,互相追趕競爭總會發展的。不過這一路我們就得忍著點過,比如別人問你「你玩的這個叫刺客信條嗎!這衣服好像我們劍x三里的明教!」的時候,你一定要忍住,因為我們都相信,國內遊戲總會發展的,玩家追求總會提高的。


需要大師。也就是——

資本信賴的並且有藝術追求(行業追求)的「大」製作人。

可以由電影來推測一下。

大陸到1990後才開始出現 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霸王別姬這樣的電影。

這之前,張藝謀拍了紅高粱等,陳凱歌拍野孩子邊走邊唱,姜文演了許多大戲。他們都經過了行業考驗,資本會主動找上門了(雖然這三部戲的資本大多不是來自大陸)。

而此時的歐美日的電影界早已經五彩斑斕。

再看看如今大陸的電影行業,不說拍出來的片藝術價值有多高,但商業推動下一切都在朝工業化發展,整個市場很有生機。

所以說行業發展肯定是有過程的,受眾和CP也隨這個過程發展。而在我眼裡,轉折點在於大師的出現。

玩家付費習慣不好,可以做海外市場。(況且現在大家也越來越願意為喜歡的遊戲花錢

國內的計算機氛圍其實挺好的,雖然起步晚,但技術絕不是門檻。

行業需要巨人推動,遊戲業需要一個本土大導演拍個神片來教育一下。


沒有資金支持,市場大方向上也是網遊手游頁游快餐文化為主,中國單機玩家畢竟是少數,加之單機遊戲投入成本高利潤又少於網遊手游頁游,技術難度大開發周期長,都是問題。

不過好在近幾年國內版權意識逐漸強化,steam增加了國內單機用戶,玩家遊戲審美越來越高,也有不少優秀的獨立遊戲誕生,一大批熱愛遊戲的孩子終於長大成人步入工作準備實現自己的理想了,索尼的中國之星計劃也讓遊戲開發者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資金支持,幾年內出現國產3a可能性不大,巫師也是經歷了3代才來到巔峰,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中國市場其實只是因為這幾年經濟飛速發展,來到了一個比較怪異的時期,看看過去美國日本早期的影視遊戲作品,其實中國現在的狀態和當時的他們差不多,等沉澱下來就好了。


說到底這屆玩家水平不行,人人抵制氪金網遊,積極買正版單機,什麼都能做出來。

大方向上我還是看好的,放10年前國產電影我一部都懶得看,最近幾年的商業片拍的越來越好了。

遊戲同理,國外正版如果能在中國賺錢,國產遊戲立馬能發展起來。。。


哼,巫師3有什麼難的,不就是昆特牌嗎!

我們有八十分,爭上游,跑得快,鬥地主,還有炸金花,哪個不比你昆特牌!


推薦閱讀:

20歲的姑娘,想玩DOTA,是玩DotA1好還是DOTA2?
情懷是不是阻礙國產單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古捲軸5》中有哪些好玩的彩蛋?
不付費的狂熱網遊玩家對遊戲廠商有什麼意義?
最早的遊戲資料片「DLC」是怎樣的?

TAG:遊戲 | 單機遊戲 | 國產單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