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推豎拉的門把手設計是如何在美國成為主流的?

在美國,比較常見的開門機構有:1橫向的帶鎖止機構的安全門;2橫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管狀門把手;3豎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管狀門把手;4豎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片狀門把手;5一塊平的金屬板。其中1和5非常容易讓人解讀,但是剩下幾種是推是拉常被人弄錯。但是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但是存在例外)需要推的門採用橫置把手,需要拉或推拉均可的門採用縱置把手。請問在設計一扇門時為什麼常採用這一原則呢?

1橫向的帶鎖止機構的安全門

2橫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管狀門把手

3豎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管狀門把手

4豎的不帶鎖止機構的片狀門把手

5一塊平的金屬板


不是專業設計師。拋磚引玉。

建築設計的一個基本原則,門的開合方向,是要匹配緊急逃生路線的。

比如題目里這張照片:

門上方有標有 EXIT 的應急照明,說明這道門是逃生路線的一部分,緊急情況下,沒有其它照明,大家只能按照這個標明出口的應急指示燈,跑到這扇門前,繼而通過這扇門,疏散到安全區域。

因此,這扇門必須是往外推的,而不能是往裡拉的。

原因很簡單,如果是往裡拉,緊急情況下大家一窩蜂的涌到門前,排在第一個的人很可能被後面的人群不停的往前推,無法做出往裡拉門的動作。後面的人不知道前面的情況,還一直往前擠,很可能會導致大家越擠越亂,最終堵死在門口,甚至會造成踩踏事故。只有把門設計成往外推的,無需停留,人群自然而然的就能把門推開。

所以,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大多數公共場合的外門都是向室外的方向開合。也就是說,從室內到室外,只需要推門即可;從室外到室內,需要拉門。這就是為了方便緊急情況下大家能順利的從室內疏散到室外。

同樣的道理,這樣往外推的門,如果需要設置一個鎖止裝置,但是同時又希望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打開的話,顯然是這個鎖止裝置的開關越大越好,越容易觸發越好。

這就是題目里這種門鎖的作用。一個大長條,接觸面積特別大,門有多寬這把手就有多寬,根本不需要去找開關在哪裡,甚至不需要手的操作,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做開鎖的動作,只需要身體往前一衝,就能開鎖。如果不這樣設計,反而設計成公寓防盜門那種複雜的開鎖操作,那麼緊急情況下人群可能來不及思考,也可能因為緊張導致無法思考,很難找到門鎖開關在哪裡,或者很難迅速打開複雜的鎖止裝置,很可能耽誤寶貴的逃生時間。

既然這些門都必須設計成往外推的,那麼自然,另一面就得設計成拉的。所以另一面一般會設計一個門把手,方便開門。這種拉門的情況就無需考慮緊急疏散的要求,所以拉門的把手可以做成各種好看的造型。一般來說,操作方便的話,豎向的拉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更順手一些。

這也就是這種拉手的設計。推門那一側是橫向的,無需用手,身體往上一靠即可,緊急疏散的時候很容易被人群沖開;拉門的那一側是豎向的,視覺上引導大家拉門把手,而且手腕也舒服一點。


1.歸到人因工程學下是十分正確的,簡單點兒說,就是因為:

橫向不好拉,豎向不好推。

如果要具體講,就需要涉及到人因工程學下的人體施力姿勢與運動特性相關內容了,十分枯燥乏味,還是不講啦。

2.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講,橫向的東西帶給人的下意識感覺是有拉近障礙的(想像試圖把梯子橫過來通過門框)。

3.從產品設計的操作認知與用戶體驗角度講,類似的操作需要設立統一的標準,通過標準來降低用戶學習成本,減少誤操作


公共場所拉的單向門必須做成豎條把手不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一件事情么?

1、要拉開門,門上必須要有一個把手,否則人無法進行拉的動作。

2、只有在離門軸一定距離的地方才能拉開,為了省力,一般都應當選擇門軸最遠的地方拉門。

3、人的身高不同,為了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拉開門,我們需要在不同高度都設置把手。

你告訴我如果要滿足上面三點,一個放在門軸遠端的豎直的把手是不是必須的設計?

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合理的設計么?

如果你弄成橫的,

1、人們會搞不清哪邊是門軸。

2、你需要擺一堆高低不一的把手才能滿足所有身高的人的需求。

既然豎直的把手通常是用於拉的,那麼單向門用於推的那一側就不應再設計豎直的把手了否則會造成困惑。

============================================================

接下來是不負責任推理時間。

我還是再明確一下我們討論的範圍好了,公共場所的單向門。所以我們不討論車門、房門、公寓門、學校大鐵門以及其他各種門。

剛剛已經論述了拉的一面為什麼需要豎長條,接下來考慮一下為什麼推的一面會是個橫長條。

帶鎖止裝置的橫長條推壓開關顯然是出於安全原因設計這個沒什麼異議。那麼不帶鎖止裝置的橫向把手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個人意見:

1、需要把手來關門,有些場所清場後安保人員要把自己關在場所內部,所以不能到外面去推把門關上,只能在內部拉門,這就需要一個把手。

如果不需要從內部關閉,那麼也可以不做任何把手,就像最後一張圖一樣。

2、如上所述,不能做成豎把手否則會造成使用者的困惑。

3、便於鎖門(從內部用掛鎖)。


以上答案好像沒有特別直接扼要的。

手腕的角度和肌肉的受力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在這個動作中,人和門的平面位置關係影響更大。

拉門的時候,人是要避開門的掃掠面的,所以把手在門的側邊,否則容易撞門。推門的時候,人要和門同時掃掠,所以把手在中間更合適,否則容易撞牆。


我在加拿大做建築設計和開發,加拿大建築法規與美國相同,我來告訴你他們的區別:

第一種叫PANIC PUSH BAR,用於防火門,這種門把有一條長長的壓條,輕壓即可打開門鎖,可以保證失火時驚慌的人隨便一推就能打開門,省得在黑暗中慌亂的去摸那根門把手,設計的多麼精妙!這種門鎖是防火法規規定必須要用的,防火門的開啟方向也必須與逃生方向一致。有的PANIC BAR還有報警器,只要一開就警報,用於在火災的黑暗中提醒

第二種叫PUSH/PULL BAR,橫向的用於推,豎向的用於拉。基本商業空間的通道門都是用這種。有很多種變形。建築法規規定如果有自動關門器的門必須要用lever type door lock. 就是把手型門摯。

大門上的不鏽鋼板叫push plate,門下邊的不鏽鋼片叫 kick plate,一般同時使用。用於推門,可以保護門板材料不會很快磨損,門下邊不會弄髒和磨損。多用於經常開關的通道門和公共衛生間的門。

那個黑色的內陷把手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一種式樣,而且並不多見。

還有電動開門器等也是法定的,安大略省規定300平方米以上的建築都需要安裝電動開門器以供殘疾人使用。

我在國內學習了7年的設計,但是來到加拿大後感覺之前的學習實在是太小兒科了。主要也是與國內的師資水平有關。設計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有著很嚴謹的理論和法規在裡面,而不是由著性子胡來,按自己審美來搞定。這就是國內外設計教學的最大區別。


電影里一般不是方便拿屁股開門?


設計不用查規範嗎……


可以查查歷史。。。好像有個什麼火災事件,那次們沒有打開,于是之後的所有公共場合都要求門在多大的壓力擠壓下能打開。

好像是這個傳說吧。。。忘了是聽誰講的了

(??;


我的感覺是美國的很多門都很重,如果只用一個把手的話可能使不上勁。得推才行。


推薦閱讀:

平面設計師如何用設計為社會責任盡自己的力量?
設計師可以被稱作是藝術家嗎,為什麼?
為什麼陸港台等地的中文排版沒有學英文排版那樣首段不縮進?
為什麼有的耳機要設計成入耳式,難道不覺得這樣耳朵很不舒服嗎?
為什麼有好看的國產汽車設計,卻沒有好看的國產汽車?

TAG:設計 | 人因工程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