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中國的稅負相對其他國家如何?

看到針對企業稅負的討論比較充分,但好像普通消費者的稅負研究不那麼多,不知大家怎麼看。


回答僅為了反對@殷浩天不著邊際的回答和遺世獨立的態度。

說來也真是巧了,我現在在珠海機場休息室里候機,按照該答主的話,正剛從外邊「送錢」回來。

首先,我先認真回答問題:

我認為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面臨的廣義稅賦偏高!不僅使廣義稅賦,狹義的稅也偏高。

本回答只談論稅,那就從稅說開來:中國消費者面臨的直接稅負不高,但間接稅負很高。中國的稅制是以流轉稅這一類間接稅為主體,包含增值稅及其附加稅種在內的流轉稅最終是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所以售價高。

但是有兩個問題:

1.中國作為新興消費市場,購買力的旺盛使得國際品牌的定價策略上傾向於歧視大陸消費者。

2.工業消費品的成本相對於勞務,對於收入的變動彈性不大,換句話說,不會因為你窮就IPHONE就應該便宜。

所以結論就是,假如有一個稅不高不低的國家作為參照,我們完全採用它的稅制,工業消費品價格也下不來太多。證明就略了。

為什麼我只說工業消費品?因為所謂內外價差大,主要就是這類產品,真正的餐飲,服務,這類價格本身就低,而且稅收徵收率更低,所以稅負就不談了。

下面我說說為什麼反對那個人。

首先,題目明明說了「對於企業稅負的討論很多,對於消費者稅負討論很少」,由此看出這是一個偏學術類的問題,而那個高票答案呢,跟你談「用腳投票」,跟你談「被綁架」,跟你談「撒謊」。可見到底是誰別有用心。

高票答主用聖誕節香港零售業旺盛的銷售狀況,推導出大陸人民稅賦高,人民用腳投票,媒體充滿欺騙。順道諷刺了一下「鍵盤俠」。

這個邏輯真心感人。

之前有個知乎答主寫了篇文章:「他去了趟沙甸,卻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

這個高票答主的的答案就是:「聖誕夜去了趟香港,看到了媒體口中不一樣的購買力」

首先,人多,僅僅是因為便宜。為什麼便宜,是因為香港稅負低。為什麼稅負低,因為香港是自由港。香港的稅制和大陸完全不同,以所得稅為基礎,針對利潤與收入。香港為什麼能這麼做,因為香港只需要做貿易,而大陸不可能只做貿易,這就是差別。

所以,即便人民幣狂貶10%,在低稅率的前提下,依舊便宜。外加聖誕是大促季,去採購難道很奇怪嗎?

他又說了,香港和外國比算貴,我就不吐槽外國到底是哪個國,香港由於屬於大陸消費市場範疇,定價本身就是偏高的。

按他的原話,去香港=送錢,這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歧視的言論。

總之,該答主的意思就是香港價格高,香港稅率還低,但大陸更高,所以大陸稅高。

但其實除了稅高,還有高貴的西方人從旺盛的購買力用歧視性的定價掠奪消費者剩餘罷了。

講這些,是在為政府洗地嘛?政府確實黑,但並不是他一個人黑,有些人別有用心,發動一波人斗另一撥人,他自己在哪一撥呢?

要知道,這本來可是某黨慣用了幾十年的策略,現在大家早就心知肚明了。

答主滿口欺騙與綁架,但到底是他的政治立場蒙蔽了他自己,還是在欺騙別人呢?


謝邀,這個真不懂


普通消費者不錯,但是其他國家不知道啊


美帝重

經道友指點,更新了部分數據。

謝邀 @冬櫻微光

稅務人士答一發

看看到底誰更喜歡刮老百姓。

工作量太大,我只和美帝比了

嫌長可以看最終結論:

中67 美85

中國59.48%-74.31%

美國85%-85.7%

美帝win!

這個是 個人稅負佔全部稅收的比例

誰高說明誰更喜歡刮老百姓。

(改完數據真是給美帝跪了,果然美帝人民水深火熱,完全沒想到)

是相對值!想看絕對值,就是和GDP的比例的 我有空再弄。

想看兩邊都加上社保等各種雜七雜八,有空再弄。

確實美帝稅痛高稅負重!還好沒打自己臉。

為什麼會是一個區間,因為有些稅收不好劃分企業還是個人承擔,所以最終就是這個結果。

而且這個結果是充分考慮稅負轉嫁的基礎上,而且中國沒考慮五險一金,美帝沒考慮巨額的社會保險稅。

=====================================

下面是詳細的分析以及數據支撐。

首先說一點意見。我直話直說,不要介意。

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好,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題主對於稅收和稅制有較深的誤解,隔行如隔山,這也難免,我還是那句話,稅法科普任重道遠。

如果硬要回答,舉個例子,相對美國,我們可能低一些(起碼稅痛更低)。答主還沒扒完數據。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中國的稅負相對其他國家如何?

看到針對企業稅負的討論比較充分,但好像普通消費者的稅負研究不那麼多,不知大家怎麼看。(這是題主問題)

問題之所以問的不好,就出在 消費者 身上,如果只說消費者,我國比美國是要高很多很多的,因為消費者並不是針對企業來說的,與企業相對的應該是個人,題主的本意是問個人稅負。

這是因為,如果只說消費者,那就只能提消費稅和增值稅,很多國家沒有增值稅(如美帝),但他們有更變態的個人所得稅(我國也有,但區別巨大),這樣提問和回答都是極其片面的。

下面,我就回答我國個人稅負如何,主要與美帝比較吧。

先說大概,我國實行的是較低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鬧著玩的個人所得稅。

(只說與大家關係巨大的,其他消費稅,契稅,資源稅,土地等如果加上,模型更複雜,理解起來更難,美帝也是,只說筋骨)。

美帝是較高的企業所得稅和較高個人所得稅。

這裡要注意的是,我們和美帝國情不同,同一個稅,徵收起來也差別巨大,比如企業稅負,實際企業稅負是很複雜的,這個不能看平均稅負,具體可以看我的另一個科普,中國的稅真的很高嗎?在世界上排第幾名?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

看到這裡,如果簡單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了,我們的個人,要承擔一部分間接稅(企業轉嫁來的稅負)如增值稅 消費稅,還有個人所得稅,美帝是較少的間接稅消費稅,和較高的個人所得稅。初步結論是總體半斤八兩,實際細細分析,還是有巨大差別的。

先說我國。

看過答主說的那個帖子,可以明白答主的一個觀點,我國稅收徵收重點(或者說稅收主要來源),是國有企業,大企業和重工企業,生活密切行業徵收比率較低,說重了有點形同虛設的味道,個人對稅收感覺較輕,這是事實。但從實質上來說,除了企業實際負擔的直接稅,即企業所得稅,房產,契稅,土地使用稅,其他的稅都是間接稅,是很容易轉嫁的,最終都是個人消費的時候負擔,所以說我國個人最終承擔了所有的間接稅,是比較多的,是較多的間接稅。 然後還有個人所得稅,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如答主說的,其實成了工薪稅,但起征點不斷提高,加上徵收率是較低的,大部分老百姓都沒啥感覺,特別是貧苦的個體戶,打工仔,和一些高收入如房東,私企老闆,偷稅商人。月入萬元以上的工薪較富戶,是交納的主力軍,所以,總體說,我國個人稅負是比較高的隔山打牛的間接稅,和徵收率較低的直接稅個人所得稅,稅痛較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國很多企業老闆更恨國稅局,老百姓除了偶爾噴噴國稅局效率差作風廢,對稅局沒啥複雜感情。

再說美帝。

美帝的個人所得稅和我國不一樣,雖然名字相同,其實美帝的個人所得稅更像我國的企業所得稅,大概說起來(我是說大概,別追究細節),就是你每月全部收入,減去一部分的扣除,剩餘的余錢,比例交給政府。比如鳳姐這樣的美帝最底層,都要交收入的30%(各稅累計,鳳姐自己口述,下面一位答友指出這個有問題,鳳姐實際不會那麼高,應15-20左右,感謝),甚至學生在假期端盤子,賺個千把美元,也要足額報稅並交納。美帝還有一個特點,稅務局無孔不入,監控特別特別嚴(相對我國),而且這個嚴厲程度,簡直和我們不是一個世界,大家可以百度下:美國稅務局厲害嗎,看一看。舉個栗子,美帝國稅局曾經因為一個寡婦6.3美元的欠稅,稅局直接把她28萬美元的房子以一半的價格給拍賣了。而且,美帝偷稅處罰特別重,稍不注意就傾家蕩產。美國個稅稅痛很高。曾經有個美國老頭開著飛機撞美國稅務局,美帝個人對稅務局是特別特別的痛恨。從鳳姐這種洗腳妹,到開飛機的富戶。總結一下,美帝個人稅負是相對我國較輕的間接稅銷售稅等,加上哭爹喊娘的個人所得稅。

有了上面的推斷,然後還需要數據支撐,我手機碼字,大夥先看著,我去扒數據。然後分析數據。最後補完。

如題:由於中國社保我實在懶得查,所以美帝也不計算社會保險稅(比例很大,算的話稅負更高)。

累死了,數據終於扒來了 都是2014年

先說中國統計如下,來源統計局:

然後是中國的計算,因為有些稅收是個人和企業都有承擔的,如果扯起皮來,沒人說的清楚,所以這裡只簡單計算兩個口徑,(由於稅種多分清太麻煩)

即增值稅消費稅關稅三大稅,跟最終個人承擔的稅收佔總數的比例為70883.52/11917.53=59.48%。

或者反過來算,只計算企業承擔的直接稅比例為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佔用稅,然後拋出這部分,得出個人承擔的:

30615.92/11917.53=25.69 那麼反過來,個人承擔為:74.31%

結論:中國個人承擔的稅收為59.48%-74.31%之間的某個值。

再說 美帝

數據來源,美帝http://bea.gov

美帝個人承擔的為個人所得稅,生產進口稅,為了簡單只算一季度吧。各季度season adjusted不大。由於美帝稅種簡單。

直接計算,最終個人承擔的 個稅和產品流通進口稅2943/4960=85%

反過來,只計算企業承擔的直接稅,495/4960=14.3% ,1-14.3%=85.7

(完全沒想到美帝這麼重,怪不得飛機撞大樓,給跪了)

結論

中國59.48%-74.31% 取平均67

美國85-85.7 平均85吧

這驗證了答主在另外一個帖子里的觀點,中國的大型企業,重工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承擔了中國比例較高的稅收,個人及生活服務業徵收比率不高,使得老百姓稅負比美國是低的。

這個帖子有點小眾,碼字累死我了。

感謝道友 @王小傻 @解謎遊戲。

======================================

乾貨滿滿的稅務科普系列:

推薦看帖子後的評論,有評論比原文更精彩。

中國的稅真的很高嗎?在世界上排第幾名?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中國的稅負相對其他國家如何?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像肖申克中安迪為獄卒避稅的例子在國內是否也有類似?能舉一兩例嗎,運用的方法是?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很多中小企業家都說「在中國不「偷稅」基本都賺不到錢」?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曹德旺說中國增值稅過高,是企業最大負擔,建議改成所得稅?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發票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會用那麼多類發票,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所謂的「虛開發票」是怎麼回事?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代開發票是靠什麼牟利的?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從本質上說企業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是不是重複的?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有人嘲諷我無知,我還真有點後怕。

所以去查了下2014年的數據。

1950-2014年中國曆年財政收入一覽表

2014年1-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40350億元。

國內增值稅30850億元,同比增長7.1%,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因素後增長2.5%。

國內消費稅8907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捲煙消費稅4823億元,增長12.5%。

個人所得稅7377億元,同比增長12.9%。

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424億元,同比增長3%;關稅2843億元,同比增長8.1%。

按照我的說法,除去香煙,國內消費稅是4084億元。不到3%。

國內增值稅是21%。但是這裡面有爭議,普通人只能接觸到消費品,作為生產的產品不一定會放到普通人身上,不過也算上。

進口的是10%左右。關稅2%。

好像我是挺傻逼的。

相加一下30850+4084+14424+2843=52201。

中國13.68億人,平均每人每年3000多。中國當年的人均是4.66萬。

所以,這麼算來,剔除一些我認為的排除項之後,政府用增值稅和消費稅才拿走了不到7%的收入而已。

這算是證明了,其他雞毛碎皮是小頭了吧。大頭在必需品上面。

以下為原答案。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國的好處就是選擇極多。

襪子從5毛到5千的都有。

賺多少錢,買多少價位的東西,基本都能找到。

所以除去個人所得稅,國家對於個人抽稅其實大部分是加在了必需品上面。

比如香煙(至少部分人士必需品),房子(租房),車子(汽油)上。

其他雞毛碎皮的,其實不多。

那至於所謂的必需品價格嘛,嘛……


昨天去了一趟香港,真把我嚇到了,拖著無數大旅行箱在各大購物中心搶購的人們,已經用行為投票了。

反正關口,洶湧的人潮,我是覺得安檢基本已經形同虛設。

看著那些在賣場里排隊一個多小時付款姑娘們,我只能感慨,鍵盤俠一邊嘲諷抵制香港,但是依舊漫山遍野的人過去送錢。

早上7點出發,晚上7點回深圳,12小時里,我至少8小時是在排隊。這麼蓬勃的購買力,卻表現在香港,觸目驚心。

很多媒體、論壇、報道的東西看看就好。不親身體驗一下,你會發現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被各種政治傾向綁架的人和媒體,撒謊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中國進口葡萄酒綜合稅率僅為48.5%,反觀泰國竟要400%!

感謝黨和國家!


中國生產的商品,在國內的售價比運去美國的價格還貴。要知道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售價不單包括商品的製造成本還包括跨太平洋運費和美國政府徵收的關稅,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只能是中國的稅與費。

我剛在B站上看到一部中美物價比對分析的視頻,美國市場上的商品中除了人工成本和知識產權這兩種生產要素的比中國貴(還貴很多),其他的商品基本都比中國便宜,,果然是美帝國民的福利待遇。

中國很多稅是隱形稅流轉稅,最終是會轉嫁到普通民眾身上。比如經營稅、消費稅和增值稅,直接納稅的是公司企業,但最終買單的是普通民眾。另外,中國不單有稅,還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費。漲價、增稅和收費的時候民眾總是被代表,沒有說話的權利。

稅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中國的稅是全球前五(具體排名請自行搜索),,但中國民眾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全球排名誰知道?

相比之下中國公務員建立在全國民眾稅負之上的超國民福利待遇和官員貪腐,我說你黨是真心的。

很悲哀中國既沒有可供掠奪壓榨和剝削的殖民地市場,也沒有什麼能賣上價又量大的自然資源(中國數億廉價勞動力不是自然資源),就只能通過壓榨自己人玩血汗工廠來完成資本積累了,而大多數中國人在這個階段都是被資本積累的對象。

歪下樓

中國的gdp總量16年超過美國,我是聽人說才知道的。但我認為中國的gdp真心泡沫超多,靠物價房價和人口基數堆上去的gdp,這種gdp本身並沒有創造岀真實的財富。

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一方面是房價物價和發達國家相關無幾,另一方面卻是遠遠比不上那些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中國16年的年人均收入還比不上同年美國人的貧困標準)。

蓋房子,漲物價,國民gdp當然會上漲。但這種增長只是紙面數據的增長,而非民國財富的真實增長,,事實上是通過漲價強制民眾擴大消費,減少民眾未來的儲蓄量(真實財富)來實現的。形象點說就是拿民眾的真實財富去吹紙面GDP這個泡泡。

另一個相關回答

沒覺得這個國家崛起了,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充當廉價勞動力這種低端角色有什麼好洋洋得意的。估計有人要說華為,哈哈14E人口的國家就靠一個華為撐著,剩下的不是靠人口規模就是靠行政壟斷上位世界500強。

靠人口規模、漲價和蓋房子這種低技術產業硬堆上去的經濟總量,有什麼好自豪的?

人均收入只是人家的幾分之一,結果房價物價卻和別人相差無幾。這樣水的國民GDP也是世界奇觀,建議中國房價物價再翻幾翻,中國的經濟總量就能單挑世界了。

我看到又一次大躍進放衛星罷了。

比較兩個國家民眾收入數據背後的真實物質生活水平之差距。

不單要進行購買力平價(計算收入和物價),更要計算雙方社會福利保障的差距和雙方民眾所負擔稅負的差距這些隱變數。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不說和其他國家相比,就是國內也是分兩種(城裡有和鄉下無的區別);中國民眾所負擔的稅負全球前五還是前三,中國民眾所得到的福利全球第幾誰知道?

至於經濟之外的領域,美國人在韓國的薩德打的是誰的臉?

反正我看到的是陽痿。

當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網上依然有大把的人要選擇在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中意淫強國,又或者人身攻擊道德綁架扣帽子打棒子來嘴炮強國。


Update

最近備考各類夏令營,剛好看到朱青老師年初發在《稅務研究》上的一篇文章,蠻切題。

引用好麻煩就截圖啦

看到高票答案的時候猶豫了下…還是回答一下香港特區稅制其實是往避稅地方向偏的,港區的整體稅負都比較低,企業所得稅整體只有16.5%左右,關稅方面也比國內有較大優惠,雖然和題目有跑偏,但是香港整體的稅負和正常國家(地區)是不太可比的…

另外,就原題而言的話,討論個人消費稅負的話其實是不得不提流轉環節稅賦的。特別是營改增之後,基本上所有商品都納入流轉稅徵稅對象,而增值稅的最終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所以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討論增值稅稅負的問題了…

這個問題就已經有很多高見了,某乎上挺多答案有分析地很到位了(菜鳥就不贅言了)。就現階段而言(特別是營改增之後),政府目的是為了減稅的(減企業當然我覺得也可以降低價格 )…只不過由於地稅方面原本營業稅的征管問題太多了…所以目前整體稅負還是沒什麼起色(以上部分為老師評論)

第一次答專業相關,希望大牛們多指點( ′ ▽ ` )?


因為消費習慣,消費的側重點不同,表現在普通個體上感受差異就會很大!以我這種處於底層女性的個體感受,至少我的感受稅還是比較高的,雖然沒出過國,但窮人還是有富親戚可以了解國外的情況,再者有亞馬遜海外購。

我的消費習慣是護膚品,運動鞋在亞馬遜購。自己熟悉面料,了解製版,服裝都選擇實體打折季或是批發市場。先說護膚品,收入不高,買稍微好點的抗氧化的護膚套裝都比較貴,只能選擇亞馬遜海外購,一般選擇平價大眾的玉蘭油或者roc,價格隨時會變,例如16年12月玉蘭油大紅瓶海外購美版93元RMB,當時京東活動價179,玉蘭油pro-x精華美版186.9,京東活動價加券288,已經若干年不用亞馬遜的我,又如同回到2005-08年的階段,每天必逛之。再加個freeprime可以省去運費,算上關稅,依舊比東便宜,斯凱奇400跑鞋,實體499無折扣,亞馬遜低價入了雙,美國發來等了9天,到手價207,鞋本身made in china怎麼到了國內市場499呢?不懂經濟學除運營成本還是有消費稅的吧!

表姐去芝加哥參加完她女兒的畢業典禮回來時,穿的是當地買的風衣,她在國內阿瑪施買的風衣1000+,在國外購置的風衣折算成人民幣只花了350元,遺憾的是made in china,卻讓國外的人享受物美價廉,質量是兩個標準,好的標準是出口啊!

由於做銷售有時會產生個稅,我們被要求交發票給財務,出去吃飯時就會要發票,要票價格就沒有優惠,為了個稅發票,無形之中這個沒優惠的消費實際也收了一次消費稅啊,我怎麼覺得自己被重複收稅了呢?我用得吃得穿得都還不敢選品牌全是平價,怎麼還是覺得被稅了呢


極端問題舉例:

1,同樣海淘價值1w人民幣的音箱,日本和中國的收件人,分別需要支付多少關稅給海關(稅關)?

日本:10000*0.6*0.08=480RMB.

中國:10000*0.3=3000RMB

2,同樣海淘價值1w人民幣的筆記本電腦,日本和中國的收件人,分別需要支付多少關稅給海關(稅關)?

日本:10000*0.6*0.08=480RMB.

中國:10000*0.15=1500RMB


買得起的東西中國便宜,買不起的外國便宜。當然也有買得起的買不起的都超級貴的地方


不高,你們非要買松下、非要買漢斯豪雅、非要買席夢思、非要買亞瑟、士非要買李維斯、非要買ipone、非要買口紅、非要買空氣凈化器、非要買thinkpad。


推薦閱讀:

保暖內衣的保暖原理是什麼?如何判斷他們是不是真的能保暖?
北京特產有哪些?在哪買比較划算?
有什麼好看的tote包推薦,可以放ipad 放傘?
行李箱的選購?
1500 元左右的平板電腦有哪些值得推薦?

TAG:購物 | 消費 | 稅務 | 宏觀經濟學 | 國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