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曉松最新一期節目對中餐和日餐的對比?

大家覺得這一期節目是否中肯?


中國菜本身都不知能說多少期,每個菜系都有登大雅之堂的菜品,也有路邊攤級別的菜品。

這是能拿來比較的?

雖然作為一個口味超級清淡的廣東人真是無法理解很多菜系的重口味的,但我也不會因為這樣就鄙視喜歡吃川菜的人啊。如果我真的身患絕症要安樂死了,最後一頓我肯定想吃的還是蒸魚和炒河粉,但如果同樣的情境問別人,可能每個人答案都不太一樣吧。每個人對美食的理解應該都各不相同,在高曉松眼裡這些精緻的料理是藝術,在我眼裡順德的蒸魚也是藝術,在我小夥伴眼裡什麼都比不上重慶火鍋。

日本吃東西是清淡,但有個問題,就是吃完不會回味。

老說日本工匠精神說得好像中國人為了錢心都黑了。

片裡面那個米其林三星廚師開個八座的小餐廳,說這樣才能做到最好最極致,照這麼說很多酒樓你還是別開了,一開就一百桌。品質如何保證啊?

廚師只能同時做好八人份的菜也不算什麼大廚。

哦~廣州逛一圈看你還把什麼工匠精神掛嘴邊?我就不說百花甜品就一個不裝修賣糖水的店,有的街坊從青蔥少年吃到白髮蒼蒼,哪怕看起來髒亂差,人家日復一日賣了幾十年,也不能否認人家也是有工匠精神的。

對了,我是很崇拜壽司之神這種認真的人,但如果每個廚師像他那樣我們有很多美味都要絕跡江湖了。廣東菜曾經難逃此厄運,為何現在我們還要重新走一次彎路呢?

——————————————————————————————————————————

看完三集了來增添一下感想

看了這麼多集下來,反而那個茶道師木村某些觀點我是最贊同的,其餘幾個大師還有些自以為是的觀點。那個茶道師傅給人感覺很平實,對自己職業的理解也很透徹,對茶道的傳統有敬畏之心,但又不失自己的理解和風格。以前我對很多日本所謂的道都感覺是故弄玄虛,尤其是茶,畢竟對我來說功夫茶就是我的日常飲品,大概從五歲開始喝到現在,自認為還懂一點茶。不過可能我也沒喝過什麼好的日本茶,然後覺得抹茶就是甜品吧,就有點欣賞不來。

一個茶道師根據不同季節不同茶品搭配不同點心,這已經是對喝茶有一定追求的人才會有的境界了,因為哪怕都是同一種茶,不同溫度的水,不同的沖泡方式,泡出來的茶都不一樣。

有所反思,其實日本這種茶葉磨碎成茶粉然後攪拌均勻做成茶湯連茶葉一起喝下去的形式來源於中國,現在中國其實也還有,但說到茶道全世界首先想到的都是日本,反而中國的茶葉可能變成世界流行之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反而沒人能說出中國茶是個什麼樣子。畢竟能說出名號來的我腦海里飄過的至少有二十種茶,但哪種茶都不能代表中國。

被日本人包裝過,通過儀式感重新賦予喝茶新的定義,茶道變成了一種高尚的享受,甚至都已經超越味覺成了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這點可能就是我們跟日本種種的道相差的地方吧。

也許中國人就是太趕太急,又或許已經不屑了,已經沒有了那種閒情逸緻吧。但願我們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能靜下心來參悟日常的一些道理,哪怕只是吃飯喝茶這麼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過度包裝這種東西就還是別學了,中國有句古話叫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包裝再好看儀式感再重,被人揭穿了這個高深的外表發現不過如此之後,那必然會導致更快的更徹底的消亡

不過高曉松覺得米其林三星好吃,這不是很正常的嗎,米其林評級的人至少也要會吃並覺得好吃,才能推薦給食客。雖然這些米其林餐廳做得好吃但壓力也很大啊,萬一名聲不好了米其林評級罵了一頓形象破產了,那顧客可是大大減少的。所以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和味蕾吧。


我比較失望的是,矮大緊這樣一個清華工科出身的高材生,校園民謠代表性人物,吃遍天下的「美食家」,竟然學著玩起反智主義和玄學。

料理,永遠無法繞過原材料和處理的步驟。

壽司,也逃不過切魚,煮飯,捏壽司,醬油芥末調味這幾道工序。

如果日本料理求減法,為什麼不把所有處理步驟都省去了,只吃生米和生魚呢?

哦不,穀子都還要去殼呢,魚都還要宰殺去內臟剔骨頭呢。料理的過程不就是智人和動物的區別嗎?

哦不,我家狗也更喜歡醬燒骨頭呢。

我們的祖先經歷那麼多遷移,有了那麼多相遇,才有了廚藝交流;原產南美的辣椒,歷經了地球最遠的距離,才遇到了西南盆地的花椒;中國人經歷了漫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學習了發酵技術,這才有了醬油陳醋豆瓣醬,這才有了百菜百味的川菜。

清末民初廣州城熙熙攘攘,海內外商人絡繹不絕。第一家茶樓肯定不會想到,之後百餘年就讓廣式茶點多的日日不重樣,更不會想到海對面一個日本漫畫家腦補的陽泉酒家會風靡自己這個國家。

張公子說的對。放眼世界只有法國類似中國,疆域南北通達,物產豐富,交流廣博,早就了法餐在世界美食上的巔峰。沒有廣博的地貌帶來的豐富食材元素,烹飪技法,沒有經濟發達帶來的高速物流,我這個長三角土生土長的俗人根本吃不上丹東產的大黃蜆子做的新派港式火鍋,吃不上引進於東南亞卻勝過諸多海魚的筍殼魚藉助古法烹飪的西湖醋魚。

一道美味,我就近去舟山的海邊,白水煮兩隻梭子蟹,那就是美味。

數以萬計的美味,那就不能拿什麼東西都白水煮了。三丁包子這三丁做夢都想不到,三個兄弟躺一白面里怎麼就成了揚州城的招牌。

回到日本。得天獨厚的原材料產地,經濟發達的港口文明,還有舉世無雙的quality charge才能有今天日餐的國際地位。一輩子切魚,切一輩子還是quality charge。炸天婦羅,根據食材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時間,眼力和經驗,還是quality charge。這菜幾時幾分幾秒上,送入色香味如何,這是quality charge。這壽司飯糰緊不緊,魚新不新鮮,那還是quality charge。這些東西關乎廚藝,關乎於製作美食的態度,卻無關於對待美食的發掘與創新精神。矮大緊聽了一輩子音樂,卻倒在了一些講另類成功學的大師面前,讓人扼腕嘆息。

一個人把一道菜做到極致的匠人精神,令人敬佩。壽司之神該拿廚藝界奧斯卡,米其林。奧斯卡如矮大緊在往期節目里所說,那是工會獎。米其林也更像是餐廳界的工會獎。這些獎項是對味蕾得到享受的回報,是大廚與餐廳水準得到一致的認可。但一道菜做到極致,對於常人來說,遠不如吃更多新鮮的好菜來的有趣。日本在幾十年前也興起了吃三文魚,而至今還有一些老店在抵制三文魚,而在日本更遙遠的過去連今天倍受推崇的金槍魚和高級和牛也是沒人吃的,他們吃素。

對於中國人來說,黑椒牛仔骨是中國脫胎于海外利用邊角料做的優秀創新,午餐肉涮火鍋是對於便利食品一次奇異的妙用之旅。四川有繁複調味結合各類想不到的食材誕生的川菜,川菜里有那超然脫俗的開水白菜。廣東有追求鮮嫩極致的蒸魚,不外乎水汽一蒸,豉汁調味,卻又對時間和食材要求近乎苛刻。中國的菜肴從來就不是什麼火和加法,是太極,是包容。從南到北,中國處處是風景,各有風景獨好,萬紫千紅總是春。

你會看到中國那令人堪憂的食品安全狀況,無良餐廳對於過期食材的放縱和味精的濫用,這都是我們需要向日本的quality charge 去學習的。那恪守陳規只求一物的極端,在熱愛美食的人最為痛恨的荒謬。地獄廚房裡Gordon Ramsay教那幫黑人白人包湯包的時候,我真的笑了。

第一個做金槍魚老店的壽司店好像還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被人忘了。愛吃的人,難道不都愛去嘗試吃螃蟹嗎?我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一定覺得,三星的招牌,七八個人的座位,每天這麼吃,真是太寂寞了。


拿日本米其林三星的食物和江浙小菜比不合適吧。中國菜大師也不少,同樣的腌制食品大師做的和大嫂做到能一樣嗎?且日本料理品種相對中國單一多了。高曉松莫忘了隔鍋飯香的老話。


看了一半,實在看不下去。一個細節,他講他在京都吃的鹹菜,說到用來製作鹹菜的水與料酒是如何講究,那難道中國不也是這樣的么?製作不同的泡菜肯定會用到不同的容器和不同的調料,難道中國會用同一個容器同時去腌制泡蘿蔔和泡椒鳳爪?我覺得這一期講得並不好,有些東西又是偏頗,而且稍微有些牽強。


以前高曉松三觀挺正啊,這期怎麼自降逼格,沒節操的吹捧日料……

天婦羅這樣的炸物,做到極致也是炸物,松茸用油炸,不是暴殄天物嗎?

日本有大師料理,也有一般的料理。中華美食也有高端有低端,高端的比日本差哪兒了?中華美食單說八大菜系就比品種單一的日本料理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高曉松吃遍天下是不假,也不要把中華美食貶低到這地步吧!

還有日本料理是水,中國料理是火,真是瞎扯,他的理論是日本用水多中國用火多,這樣說除了日本料理是水,全世界其他美食都是火。

還有日本料理原料新鮮,除了海鮮其他蔬菜肉類哪裡新鮮了?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特色菜原料是蔬菜不新鮮還是肉類不新鮮還是海鮮不新鮮了?

還有加法減法,中國各大菜系既有加法又有減法,加法只是中國多樣做法的一種吧,怎麼能說中國菜全是加法呢?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希望懂美食的朋友們說說看,高曉松的曉說和曉松奇談絕大部分我都很喜歡,這一期實在是看的想吐。

還有那個所謂大師,既然這麼愛惜食材,為什麼還要放手讓剛學了兩天的外行小姑娘動手?人家努力做完了又罵人家一頓不會做對食材不敬重,這逼裝的。這麼明顯的節目炒作也讓高曉松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呵呵呵, 新一期高曉松沒節操的說吃到丟了……號稱是吃過的最最最丟了的美食,「吃遍天下」的高曉松在全世界的美食麵前都沒丟,在日本料理面前丟了,把全世界的美食檔次降到日料之下,沒節操如此之明顯,這還是高曉松嗎?


這幾期我都是看了一半就不看了:

1、黑中國也是要有一定限度的,顯然他黑起來沒完了,這個終究是要被觀眾討厭的。

2、現在他說話越來越預設立場,帶有色眼鏡看人了。其實這幾期還算一般,他採訪張素久那一期才是噁心,完全是給張素久使壞,他還敢稱自己是張素久的老朋友。。。。

3、以前覺得他懂的挺多的,現在越來越看到他的局限性。


看這期節目前我先看的這個問題,以為這期節目有多麼不堪,但心想,他吃遍全球應該不至於吧。

看了以後,我發現評論好多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亂扣的人啊。

首先不否認中國菜是全世界最豐富,最美味的菜。

高說中國菜做加法,是火,味道厚重,沒有工匠精神等等,首先他是以大部分中國國情和老北京的的大北京來說的啊,老北京本來就是有好多味道較重的吃的嘛,豆汁鹵煮炒肝北京年輕人都不一定喜歡吃。

再者國內節奏這麼快,像節目中那樣的小店,一做幾十年,而且做到米其林三星,估計很少吧。我也見過20多年的小店,但是真的沒有節目中說的有做到一流的心思和高度。

還有節目中說隈研吾的時候,說道中歐建築材料之差別,隈研吾一直在迴避和舉孤證,中國這麼地大物博,各位要是這麼聊得話還能聊得下去嗎。

反正我看節目的時候,大多是抱著學習和吸收的心去看的,哪怕說的不對或者和我觀點不和的下來看看別的資料,看看到底誰說的更對,但是不會上來就站在批判和挑刺的角度去看


我覺得講的挺好啊。

中餐如火,日料如水。中餐是做加法,日料是做減法。這樣的比喻很好很貼切啊。

但是有一些將中餐狹隘化,也能看出一些中餐和日料的缺點。

中餐雖然重調味,但也不是全是調味,講究的是五味調和。

日料雖然是重本味也,總體上也更精細,不過一旦沒有好的食材,基本也就歇菜了。

所以中餐更多的是平民的智慧,不論食材有多麼不好,都能做的像模像樣、味道不錯,只有最細緻的品味才能體味出食材與口感的差距。不過因為最近幾年非正經川菜在平民階級的流行,讓人們認為中餐就是全靠調料,吃壞了人們的舌頭,也歪曲了中餐的本質。

日料更多是貴族的追求,食材直接影響口感與味道的好壞,這份精細真不是一般勞動人民可以琢磨和掌握的。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織田信長的一個特點,因為織田信長經常騎馬,運動量大,他就不喜歡日本貴族式的食物,反而對味道較重的食物情有獨鍾,也許他會很喜歡中餐吧。

應該是這樣吧( ̄? ̄)


這個問題,就好比說天照大神和玉皇大帝誰厲害一樣。矮大緊閱歷夠豐富,最正宗的兩國料理人家肯定都品嘗過,他在節目里也說了這個沒有孰強孰弱,個人覺得他對日式料理高評價的原因:

1、料理人的匠人態度,責任感,對料理本身和食客的態度。

2、其本人的口味,估計國內大魚大肉吃多了,到日本換了清淡口味,一下覺得很爽口

3、大緊本人對於新鮮,考究食材的偏愛。

4、喜歡日餐的儀式感。

5、對日式料理風格的耳目一新。


總體來說還好吧

不誇張一點如何賺取大眾和輿論的眼球呢

日本精簡 天朝豐富

日本道教文化在地化

中國佛教文化在地化

只不過是

切出西瓜紅彤彤的一個角

捏住葫蘆老嫣嫣的一根藤

各有千秋罷啦

我相信把他放到浙江 四川 香港 他也能扯上一大段有的沒的 也可以誇的天翻地覆 只是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 有些角度日料確實值得學習 有的角度中華料理比日料也強個千百倍的

大家不想看他扯皮就關掉唄 又沒人強迫也不收錢


我只想問,怎麼屏蔽關鍵字推送,關注中國文化,天天給我推送高曉松是什麼鬼


好多回答是自高心態,一味批評,總覺得這個社會太浮躁。

曉松不是不談中國,只是網路暴民,政策,不是你想說就能說的。人一直在學習,放下心態,許多人看的只是表面,側面的事情是要自己去思考。


私以為,沒有吃過最好的中料和最好的日料的人,沒有資格來比較兩個飲食文化頂點。

我沒有,所以我無法評價高的觀點對錯與否。等我都吃過,大概會留下一點主觀的印象和判斷。

我相信高都吃過,所以比起別人,我更相信他的判斷。

至於否認高的,先說一下自己對飲食的見識,以增加公信力。如果沒有的話,在我看來,不是淺薄,就是放屁。


跪舔是因為節目是斯巴魯贊助的,吹日料就是為了引出工匠精神然後吹捧斯巴魯。節目裡面有個地方講到工匠精神的時候高曉松很生硬的突然開始給斯巴魯打廣告。總得允許人家掙點錢不是。


高曉松說中國人合餐是因為被胡化的時候,我就知道他這個人是居心叵測的


吃過才有發言權!聊過才知大師之堅持與執著!就是好吃到讓你熱淚盈眶,感動到熱淚盈眶。才知食物竟能如此美味,不光日本的米其林實至名歸,即使普通餐廳,水準也不會偏差很多!餐具之講究,之用心,一頓飯喝四杯茶,端上來的茶杯都各不一樣,不同清酒不同杯子,這就是細節!!


怎麼說呢,其實喜歡他挺長時間了,我不噴他,我愛他。有些時候我覺著啊有些噴子看問題真的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怎麼的,你愛吃路邊攤,人家覺得米其林不錯,就說人家跪舔?二三十歲就能這樣居高臨下的吐槽官方承認的美食?何德何能,算是吃過幾天飯了是嗎?據我所知啊,也就古時候幫皇上試菜的小太監算是能在二三十歲就嘗遍中國美食。但是僅限中國。在這幾期節目中。首先,他是以平等的姿態去評價這些「料」的,其中並沒有說中國的不好吃之類的話。其次,他主要是讚歎偉大的匠人精神。先有這些廚師匠人之類的那些人生哲理和精神,才能做出這麼好吃的「料」。最後我想說的是,反正我先到美國的時候覺得美國的那些東西蠻好吃的,現在就是頓頓Old Peking.


雖然沒看過,但是看日料劇和中餐劇,順便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發現中餐是將文化感情內涵等方面包容到一道菜裡面,體現在味覺上。而日料是將廚師的個人感情都融入這道菜裡面,給人展示了廚師的能力和感情。這或許是文化上的差異吧。


沒覺得高大臉做了什麼優劣的對比,貶低中華美食啥的,雖說我也對那天婦羅好吃什麼的很不以為然

不過看過後,那日本老頭對食物的較真和專註,以及純粹到極致的態度(雖說我覺得有點傻x),得承認這老頭有點讓我佩服,畢竟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專註於自己的油炸事業,把這在我看來很傻x的事弄成了自己的信仰,這個不容易啊

另外樓上有人說百花鋪子就算多髒亂差,人家老闆也是做的很認真,我想說那鋪子如果真的髒亂差還做的好吃,我只能承認他做的東西確實好吃,但肯定不會佩服他做事態度的,這應該就是區別吧

我們國內應該也有這行業的大牛,一樣態度認真,不過估計都在被我們罵傻x吧,哈哈哈哈


我認為吧,他把日餐的優點指出來,把他們的優點學去吧


推薦閱讀:

有什麼講祖國的令人熱血沸騰的句子?
為何感覺相當一部分日本音樂中的古風比中國的更濃烈?
日本文化如何影響了中華文化?
聖誕節送平安果是國外就有的,還是到了中國才有的?
古人在寫信上有什麼講究的地方?寫信、信封或信紙等方面有什麼學問?

TAG:日本文化 | 中國文化 | 日本料理 | 高曉松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