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與貨幣金融學都有貨幣理論,區別與各自側重點在哪?宏觀經濟學可以看作是貨幣理論加增長理論嗎?
初學貨幣銀行學,發現貨幣理論的內容像僅僅做了綜述,很難看懂。
謝邀,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由於國內各類叫「貨幣銀行學」的課程授課內容不一,所以我在這就假定你稱為「貨幣金融學」的課講得是這本書的內容了。貨幣金融學 (豆瓣)
貨幣金融學課程中的貨幣理論主要解釋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麼會有貨幣,一個是金融機構如何創造貨幣。
為什麼會有貨幣這個問題的解釋會從交易需求出發。在非中心化(沒有clearing house或類似物)的市場中,要發生交易,需要發生大量的The Double Coincidence of Wants。具體來說,假定市場中共交易N種商品,就需要N(N-1)個double-coincidence(希望賣出和希望買入不能重複計算)這個在現實世界中發生的概率極小。所以貨幣會降低交易成本blabla。如果你的老師路子比較野,或許會給你們提一句money search model,但這個在本科(?)講難度過大,概率極小。
解釋金融機構如何創造貨幣時,通常會先告訴你什麼是信用貨幣,然後從一串互相連接的(假想的)資產負債表來解釋樸素版本的貨幣乘數。當然,這個版本的貨幣乘數是一大堆嚴格假定下的理想化版本。真實的貨幣乘數有多大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也是現在金融機構研究的一個開放問題。
宏觀經濟學裡的貨幣理論主要側重於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這個東西貨幣銀行學裡也有涉獵,不過不會像宏觀里那樣直接用一個一般均衡模型來考察。尤其是本科課程,多半是定性描述一下或者簡單解釋一下VAR做出來的結果。
研究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是為了解釋貨幣供應和 Business cycle /aggregate fluctuation的關係。它可以傳導到的地方包括勞動供給、資產價格等,這些玩意最終都會影響產出。換句話說,「存在向這些地方傳導的傳導機制」的意思是,改變貨幣供給(在短期內)可以改變勞動供給和資產價格,具體的傳導機制是什麼,取決於模型怎麼建。評價標準自然是產出等你關心的變數的二階矩和衝激響應(impulse reponse)動態。
當然,這些玩意本科應該是不學的,本科宏觀經濟學說貨幣政策多半是拿IS-LM模型……我對此模型的看法見如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IS-LM模型? - Reinhardt Jin 的回答。而要了解更細緻的貨幣經濟學,至少得看利息與價格 (豆瓣)和貨幣理論與政策 (豆瓣)這兩本書。不過這倆書都是研究生教材,並且很多博士生和有博士學位的人也看不懂,所以看不懂也不要擔心……
當然,這兩本書的好處是總結了2000年以前的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究(並不是全部)。所以說拿來學習還不錯,要是做研究的話,還得看最新的論文。閑扯一個。
先說個不相關但也相關的事。最近坐公交時看Paul Romer在twitter上天天跟各種人吵架,然後看完各種吵架與討論之後發現自己對宏觀的了解如此白痴。不過這也正常,經濟學與其它自然基礎學科不同,教材其實就是論文彙編,所以不同教材就會有不同傾向。這也使得大部分近二三十年內的新成果與前沿進展基本都沒有包含在高級教材中與一二年級的博士課程內。所以,即便高級教材看全三五本,也可能對近二三十年某些方面的進展一無所知,也就是說高級教材看完也許才剛走到門口。這也是為什麼老美都不愛用教材,自己喜歡講到哪裡就講到哪裡。而且抱歉,我談論的並不是指不了解某個特定領域進展,而是不了解基礎框架的進展。
在經濟學的體系中,Overlap everywhere,如果一定要分類,從學科維度,我個人覺得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就夠了,可以包括一切;從研究對象或關注領域維度,可以分為各種各樣的「XX經濟學」,比如國際、貨幣、環境、政經、教育、行為、勞動、農業、消費以及一些冷門但更具體的話題比如幸福、腐敗、婚姻、女權等等。所以,做Monetary可以非常傳統的宏觀(neo),也可以新的宏觀(new neo),也可以非常微觀,也有一些領域根本談不上它到底只屬於宏觀或者微觀,比如search, match, learning, expectation, risk and dynamic games, etc.)。
所以比較難定義出一個非常明晰的經濟學體系,處處都是環環相扣的。比如國貿中的各種理論,難道放在一個國家內的市場中進行分析就不可以了?可以假定是不同國家,但從來沒人說這種分析必須立足於不同國家為主體。從經濟學的分析邏輯與直覺上來說,都建立在相似的數學基礎上,因此基本是一致的,thank god math can always talk。
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宏觀與貨金中的貨幣理論區別,in my personal view,貨幣金融學只是關注一個特定領域的經濟學科目,通常而言,經典的貨幣經濟金融學可以完全被包含在經典宏觀之內(更不用說初級教材的對應關聯性[1])。如果是比較前沿的貨金,其實就是利用各種宏觀和微觀經濟領域的研究來關注貨幣、銀行業等相關的特定領域。由此可見,宏觀與貨幣理論並非同一維度上的劃分,所以不具備可比性,也就不存在第二個問題。就如同糾結投資債券與大宗商品,應該分屬於宏觀分析還是微觀分析一樣。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宏觀到底包括什麼?它的名字就是答案啊,跟「宏觀」有關的一切。
[1] PS:一個初級教材中的例子,看下米什金的貨金(因為米什金貨金中除了聯儲體系介紹,大部分核心內容都被初級宏觀覆蓋過了),也可以反過來更容易理解凱恩斯為什麼認為LM曲線是這個形狀(it is just supposed, not should be),或者了解LM的全稱是什麼。有很多上過宏觀的朋友並不清楚IS和LM的全稱是什麼。那麼從凱恩斯的假定出發,如果你認為LM曲線不應該是這個形狀,那麼IS-LM會產生什麼變化。或者LM曲線在不同的年齡結構、文化與其它國別異質性等任何維度上會呈現出不同狀態,那麼IS-LM分析的結果會有什麼變化(很多本科教材中的這些隱含假定你都可以重刷看看,比如國貿中慣用的PPF從來沒有人說過必須是四分之一橢圓,如果並非如此,那麼大部分經典結論都不成立或需要修正,反過來也說明經典結論的立足點進一步在哪裡)。
-------小白先拋磚引玉了。
我覺得宏觀作為經濟學的元學科之一,其主流內容是涵蓋貨幣金融學的主要內容的。宏觀之於微觀研究的是經濟總量的問題,關注點無非收入,價格(宏觀),就業和經濟增長。由於收入往下又可以大致分為國內收入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問題,而後者已經獨立為國際經濟學,所以在一般的教材中也就是提一下。而無論收入還是價格亦或是增長在當前基本首先都是考貨幣來衡量,因此貨幣成為了宏觀經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變數。宏觀很少花大篇幅來講貨幣,更多是在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作為一個工具。==================================我在學宏觀的時候經常覺得,價格/貨幣這個因素在宏觀中好重要,但是無論是高,還是曼多布的教材都沒有專門花篇幅講,大多是簡單的背景介紹。於是貨幣金融學的作用就來了,貨幣金融學的主要內容就是關注貨幣與宏觀經濟,因而會有單獨篇幅來講央行,利率,貨幣政策等等,宏觀里大多是基於經濟均衡來講,二而到米十斤這裡,你會看到諸如貨幣的衍生機制,利率的結構,利率的決定,央行的作用與獨立性,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等等都會單獨成章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在一般的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其實也有,但這些略顯粗糙。所以當宏觀要兼顧增長啊就業啊,金融學要兼顧微觀金融啊以及外匯啊銀行啊資本市場啊這些的時候,作為兩者的交叉而的確又十分重要的內容就只能單獨出來作為一本貨幣金融學了。
小白之見,望輕噴包含關係和拓展關係吧
推薦閱讀:
※上財VS南大,打算從事金融行業,應該選擇哪所?
※金融專業讀博士好嗎?有必要嗎?
※美股坐莊的手法都有哪些?
※什麼是 Arrow-Debreu Security?如何用它來定價?
※金融、股票、匯率等概念都是什麼意思?又是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