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否可以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
現在坐下來單純聊天的時間不多,大多數人和朋友都活躍在微信里或者各種休閑活動中。相視或無語,儘是風流話。
學哲學,今年是第十個整年頭,想來頗為唏噓。對我而言,本科碩士博士再到教學研究,一路回顧下來…哲學幾乎從未成為茶餘飯後的主題,嗯。
這些年有一個純粹靠直覺支撐起來的結論:哲學科班出身的人往往更難沉浸到純粹思辨的境界中,也絕少讓形上之物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對哲學極其感興趣,進而為之改變命運軌跡的外行人,他們至思之路艱險而有收穫,卻不自覺的影響到生活。個人觀點,熱愛智慧與庸常生活應該是絕緣的的,把兩者妥善分開的,遠比那些把兩者攪和在一起的要幸福,這些年身邊的同學、同事的經歷都可以驗證這一點。學院派哲學其實已經演變成一種程式化、專業化的小圈子思辨活動,其中的娛樂性...坦率地講很難體察,即便獲得也會稍縱即逝。哲學的慰藉,需要異常繁重的苦思後才能蒞臨,每每有所收穫,人們也顧不上快樂,而是踏上進一步的思辨旅途。十年之間,看到過太多奔赴哲學課堂、兩眼噴發求知光芒(真的能感受到)的外專業學生,而他們旁邊的,多是百無聊賴,沉悶聽講的所謂科班生,當身份從學生轉變到老師後,我發現這一情形仍在延續。想來科班生往往過早體察到思辨的枯燥,因而缺乏激情,那些學問做得出類拔萃的,多是半路出家之輩,他們可以把熱情從一而終。
回到問題本身,題主所謂的「哲學」,與哲學系學生所談論的「哲學」根本就不是同一事物,前者是遊離於常識之上的、庸俗的處事之道,後者是懸置常識之後的、詭譎思辨的學術論證。坦率地講,這兩種「哲學」,生活中都沒必要也不該存在,我和我的師妹兼妻子向來熱衷於探討哲學究竟如何無聊,以及在如何忍受這份無聊的同時,為五斗米盡情折腰,這也許算是僅有的、「茶餘飯後」的「哲學」話題吧…自我調侃方快樂,難得糊塗才幸福,生活中所思所慮不宜過多,少來那麼多的宏大敘事,多一些微觀體認,那些聚集在日常冷暖中的美好,足夠每個人消受終身。
微信朋友圈乃至社交網路,再拓展到日常生活,真正能讓人有些哲人氣派的行為方式...
你好,我是哲學系研究生,我和同學在茶餘飯後從來不談哲學。
哲學問題當然可以是茶餘飯後的話題,物理學也是,數學也是,討論一下平行線能不能相交,等等。
但茶餘飯後的討論不是學術討論。學術歸學術,生活歸生活。談來談去,還是八卦最有趣……比如風流韻事爭風吃醋學術爭端什麼的……有時候會想著有這麼一個娛樂小報多好
我本人的體驗,最多也只是和同學聊聊哲學家的八卦,比如炮王羅素
想歪了的正在面壁.
從不談,哲學式裝逼用的。包括文學理論,扯淡用的。學術是一碼事,寫作是一碼事,生活是最高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事曾讓你覺得這個世界是充滿善意的?
※國慶節最適合去哪裡玩?
※應屆生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當遇到蠻不講理的事情,自己是要據理力爭還是吃虧退讓呢?
※智利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