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看周星馳的電影覺得沒有以前搞笑了呢?

為什麼現在看周星馳的電影比如《西遊降魔傳》還有《美人魚》的時候再也沒有像小時候看《少林足球》,《唐伯虎點秋香》《逃學威龍》那樣笑得前仰後翻了呢?是因為周星馳的搞笑能力不如以前了還是因為觀眾的笑點在網上段子手的熏陶變高了呢?


因為早期確實好笑點,我找了情聖一段開頭,這一段喜劇效果十足,笑點很多,完美的勾勒出了出場的兩個男主人公的性格,並且交代了一大堆東西,很經典超搞笑的,看片段比我這個截圖搞笑多了,兩個男主演繹的非常小人物,非常賤賤的

星爺(情聖)去看他師傅,什麼東西i都沒帶,於理不合,忽然在門口發現一個空瓶子

然後他毫不猶豫就把瓶裝滿

見到四位師母之後,開始介紹,這是蜀山神仙水

功效驚人

神過神仙

師傅馬上跳出來(真的是跳出來)

四位師母馬上像訓狗一樣,喝退星爺師傅

師母們很大方的說來咱們湊錢給你~然後星爺非常假惺惺的說不過幾毛錢啦

結果想不到師母們大方的給了....三毛錢

星爺好無奈,直接要價了

結果師母們依然使出不用客氣大法,強行聽不見星爺要價,科科想要套路師母這些老江湖,你還too young啊星爺

高潮來了,師傅把星爺一拉到門口,並且非常鬼鬼祟祟的看了師母一眼,才小聲跟星爺說,媽的這個原來是師徒合作這麼回事,媽蛋這個套路太深了哈哈哈哈,這一段演的超好的

然後師傅把三毛錢搶走了,三毛錢!搶走了!哈哈哈哈哈,並且問起星爺的女友近況

星爺開頭剛被甩了,就順口罵幾句

忽然四位師母就怒氣值滿了(這裡是自認梗,明明沒說她們2333,想必平時被人說多了阿喂)

然後星爺把師傅一抓過來說是他,2333333笑死了

師傅趕緊解釋

然後師母們開始八卦(母狗都八卦2333),這是香港電影非常常見的梗,自己罵自己~

然後星爺畢竟是徒弟啊,還是自費掏了錢孝敬師傅的,師傅舉起手想打都沒打下去,在前面連續搞笑的片段中穿插這一下,瞬間溫情,星爺雖然什麼都沒有,畢竟是師傅啊還是要孝敬的,早期香港的電影都是這種小人物誇張中帶溫情的,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場面變得高大上了就再也看不到了。

然後他們走出門口男人之間的談話

然後就是所有搞笑電影的經典片段————立Flag,你頭上有個旗子啊喂

然後下面這段就在情理之中了哈哈哈哈哈,搶回給師傅的錢

最精妙的是這三毛錢一直貫穿其中,既體現這兩個人的境況,又顯得傻得可愛

還加上一段喜劇性的結尾

太喜歡香港早期這種賤賤的小人物啦,每次不開心的時候就看粵語老片,人生無論如何變幻,笑一笑也就過去了吧

謝謝大家支持,更新一小段:

我為什麼喜歡星爺的電影?

星爺電影帶有非常明顯的早期港片幾個特點:從帶有市井風氣很濃的小人物出發,大部分人物都目光短淺性格上喜歡犯賤,誇張的表情和反差效果,低俗的台詞和口語化的表述,外貌造型也不講究,劇情上都是大起大落各人患得患失相互計較,最後關鍵的情節都是靠人物的感情來推動。

比如《國產007》講的就是不求上進的豬肉佬的故事,《喜劇之王》講的就是妓女和一個連臨時演員都做不了的男人的故事。《逃學威龍》講的就是一個討厭讀書加入警隊沒文化不愛學習的警察的故事。

每個人都是一臉被生活操到不行的表情,角色性格,經歷雖然和我們生活不一樣,但是每次都能彷彿看到自己的影子。

貼個鏈接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後面女主碰瓷那段更精彩,6分鐘開始,笑到你抽筋~~~~~~

b站傳送門


伊三答的特別好,恰好和我對周星馳的看法很一致,我這裡再補充幾句。

周星馳是華語影視圈罕見的喜劇天才。其實在周星馳紅之前,80年代的香港喜劇片就已經非常興盛。八九十年代是香港影視娛樂業的顛峰時期,出產了天量的喜劇片,喜劇明星如過江之鯽,《最佳拍檔》系列的許冠傑、麥嘉,成龍的喜劇武打片,包括曾志偉、鍾鎮濤、譚詠麟都出演過很多讓當年的我們笑破肚皮的喜劇片,所謂「無厘頭」,其實在周星馳之前早就已經風行香港。

周星馳是如何在這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的,甚至「無厘頭」也因他而天下皆知呢?

今天我們回過頭去把八九十年代的那些喜劇片再翻出來看看,和周星馳的電影比較一下,你會發現那些讓當年的我們笑破肚皮的喜劇片,已經無法逗笑我們了,甚至其中的一些笑料讓我們有點尷尬,而周星馳的喜劇片即便沒有像第一次看時那麼逗樂,卻還是能讓我們會心一笑。

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原因伊三已經說了,我想再強調一下:因為周星馳很少(分前後)用香港喜劇演員常用的「搞笑」表演技法,大部分時候他很嚴肅很認真,是在用一種正劇演員的表演方法演出喜劇。

=======================題外話分割一下==============

所以這裡要講講我對喜劇演員演技的看法(聲明一下,我不是專業的,就是聊聊我的觀點)。

優秀的喜劇演員,那些喜劇大師們,從來不會對著鏡頭擠眉弄眼,做出非常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用滑稽誇張的表情肢體來達到喜劇效果,那是非常「古典」的表演方式(都不能說技法),「古典」到可以推溯到中世紀的宮廷「弄臣」。

有一部號稱史上最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裡面描述了當年的戲劇表演,都是用一些丑、怪、邋遢的演員,用一條小狗來讓演員出醜,以此逗笑觀眾,實際上讓女王覺得很厭煩,直到莎士比亞的悲劇震撼到觀眾們。這當然不是真實歷史,但大概意思就是這個。

默片時代,所有的悲劇正劇喜劇,都是非常誇張的,這是受限於沒有聲音,所以必須用誇張的肢體來讓觀眾明白故事講的是什麼。而默片時代的喜劇大師,卓別林,各位,去看看,卓別林除了穿的奇怪點,他的表演,大部分時候,甚至比那些正劇悲劇演員,更收斂。他的喜劇效果,基本上是依靠情節的出人意料,而不是誇張的滑稽表演。

而電影史上那些著名的喜劇和喜劇大師們,《虎口脫險》《羅馬假日》《雨中曲》《辦公室的故事》《上帝也瘋狂》《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當哈利遇上莎莉》《婚禮歌手》《我的盛大希臘婚禮》《葬禮上的死亡》《觸不可及》《兩桿大煙槍》《偷拐搶騙》,包括上面提到的《戀愛中的莎士比亞》;國內的《大李小李和老李》《喬老爺上轎》《瞧這一家子》《甲方乙方》《瘋狂的石頭》……等等,這些讓人回味無窮的經典喜劇片,大多拍的很「嚴肅」,演員們一本正經,該發愁發愁,該苦惱苦惱,該落淚落淚,基本上是一個正常人,幾乎從不用扮丑、扮傻、扮邋遢、出醜賣乖來逗觀眾樂。

PS.當然,出醜賣乖做到極致也能出經典,比方《東成西就》,不過這個嚴格來講算是鬧劇了,而且,它就適合用來笑一笑,笑過,基本也留不下什麼。

然後,他們一本正經,是怎麼出喜劇效果的呢?我想用金凱瑞(他本身是個典型的喜歡出醜賣乖的喜劇演員,後期努力嘗試轉型)在《月亮上的男人》來說明最合適了:美國傳奇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早期混跡於酒吧演出脫口秀,他的一個經典節目就是表演一個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的小人物,上台結結巴巴講很多廢話,讓台下觀眾哈欠連連,然後他說要開始正式表演,背過身去穿戴化妝,轉身時變身燃爆的貓王,點燃全場,大家跟著節拍鼓掌歡呼,一曲唱完,他馬上回到那個小心翼翼唯唯諾諾的小人物,一句小心翼翼的「Thank u very much" 簡直讓全場達到了最爆笑的顛峰(回頭補圖)。

是的,就是這樣,喜劇效果,就是在這種強烈的反差之間產生,把兩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聯繫在一起,出人意料的好笑。

======================分割===================

現在講回來周星馳。

他出身香港影視圈,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夜訓班出來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帶著典型的香港演員的表現派表演風格,而香港的表現派,比大陸台灣的要更浮誇一些。他早期的電影,其實也是經常性地要用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創造喜劇效果。而讓他在香港那麼多喜劇演員中出眾脫穎而出的,恰巧是他不同於別人的一本正經,他對喜劇的反差效果的控制,有特別的天賦(如同安迪·考夫曼),雖然連周星馳自己都承認他喜歡和模仿金凱瑞,(更新,感謝@地圖開疆我童貫指出:只有一句話不贊同,周星馳明說過他不喜歡金凱瑞,認為他太誇張。只有在大話西遊,百變星君等電影中借鑒過)但是我覺得周星馳實際上對喜劇的反差效果的把控超出了金凱瑞,周是一個嚴肅的喜劇演員,而金凱瑞是一個滑稽的喜劇演員。相信任何一個有腦子的導演,都會越來越多地聽取他對表演的意見,這就是伊三說的,他開始往電影里加他自己的料。

我把他早期尚未把影片納入他自己的喜劇體系中的階段成為早期階段。之後到他獨立導演前,算中期階段。

在他的中期發展階段,他很少很少使用誇張的肢體表情,甚至加入大量的悲劇元素,這就是伊三說的一點也不搞笑的周星馳了。

但是,他自己不用誇張的肢體表情、出醜賣乖的表演方式,不代表他完全放棄了這種元素,在他的影片里,還是很多,而承擔這種表演任務的,是那些金牌配角們:

他用這些丑怪荒誕的配角,反襯他的嚴肅認真,來達到反差喜劇效果。這就是每次如花、夢遺大師、石榴姐出場總會惹來哄堂大笑。

講到這裡,相信看官們都會立刻回憶起周氏喜劇里的大量經典橋段吧。

是的,這是周星馳喜劇的終極奧義!

========================再分割=======================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來,為什麼現在看周星馳的電影覺得沒有以前搞笑了呢?

因為他沒有了那些承擔丑怪荒誕的配角,來達到反差喜劇效果啊!

而且,到《美人魚》,他連那個嚴肅的、一本正經的主角都沒了……

咱們這裡不討論周先生的人品為人處世之類的事情,單純就電影來說,自《少林足球》之後,他的那些長期合作的金牌配角們,紛紛離去,於是他的電影的喜劇效果也就逐漸淡去。《功夫》拜元秋元華(可惜這倆之後馬上到處接片淘金去了,卻再也沒什麼好作品)之力,再之後就只能把這個重任都託付到毫無表演能力的林子聰、醬爆和眼鏡仔身上,到《長江7號》,那些配角簡直就慘不忍睹……所以,《功夫》基本上是最後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周氏喜劇。

==========================最後的分割===================

最後,說一下《美人魚》,這倒霉片子我都沒看到底,中途就放棄了,只能說周星馳連主角都選錯了!鄧超是個好演員,他本人可能也確實比較逗逼,但是,

鄧超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演員!鄧超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演員!鄧超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喜劇演員!

他對喜劇的理解差不多就是80年代那批香港喜劇演員的水平,和周星馳根本不在一個軌道里。相對比來說,文章在《西遊降魔》里的表演,比他好的不是一點點。喜劇不是出醜賣乖和誇張的肢體表情,喜劇是要嚴肅地表演的!出醜賣乖的任務可以交給小豬、盧正雨去干啊……

先說這些,回頭有想法再來補充。


許多人總有一種熟識周星馳作品的錯覺,實際上看過五分之一都算多了。總有一種了解周星馳的錯覺,實際上不過是把至尊寶的一切強行帶入他本人。看了那麼多報道,以為他真是眾叛親離萬人嫌,

昔日同窗反目是不是?結果不過是看了眼標題。

本人從不強制別人接受我的觀點,如果你有異議,請使用高中水平及以上的思維邏輯與我辯論和反駁。如果我發現我錯了,我向來感激不盡,接受真理的照拂。如果未能說服我,那麼求同存異。掉頭罵人算是怎麼回事?

--------------------------

容我冒個頭

周先生拍電影一直臭名在外,罵人的傳聞多得數不過來,比王墨鏡凄涼多了,後來有那麼多人為他澄清,然而在我看來,比不上達叔一句話——他對事不對人,全是基於電影。

在眾人指責美人魚時,我多次強調過這句話(可翻前答案),為的就是想說:覺得美人魚不好看可以,別否定周星馳全部的導演作品(當然一堆人覺得他就導了三部),別否定他整個人。

看到某個星迷的答案,我也再想說一句:別人就是不喜歡美人魚而已,沒在黑星爺,別上綱上線。

————————————————

謝邀。

對於周星馳,普遍覺得他不再好笑是在長江七號以後。以此為前提。

主觀原因:第一,周先生在成立他自己的公司前後,開始往純喜劇里加料。彩星時代,劉鎮偉的主導成分至今未知,不計。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四部星輝作品,喜劇和悲劇的邊界開始模糊。尤其是喜劇之王和功夫,您再回頭看看有那麼好笑嗎?(註:原音)

至少從破壞之王開始,周星馳不再滿足於喜劇。但作為一個以喜劇起家,並且希望讓觀眾笑(出自功夫採訪)的人,他脫不開喜劇,他的觀眾更脫不開以喜劇的眼光來審視他。「我以為我拍的是悲劇,可是大家都以為是喜劇」(出自功夫採訪)

ps.有答主管加的料叫「雞湯」,恕我不能苟同。若以雞湯之眼看電影,處處都是雞湯。

他想加的料是什麼呢?

1992年,陳嘉上拍攝武狀元蘇乞兒,便開始往喜劇里加料,多年後達叔記憶最深的還是其中的父子親情。1994,周星馳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全權掌控,國產零零漆里加的東西不說你也知。此後,他沒有一次放棄對深刻的追求,有時火候正好,有時燒過了頭。到了如今,你告訴他:別燒雞湯了,好好搞笑!1994到2016,喜劇之王,半生皆誤?他已活到了2016,你咋還在1993呢?

第二,人才缺乏。即使有人不承認唐伯虎等作品由周星馳導演,瞎了眼一樣忽略功夫喜劇之王,從黑白殭屍、他來自江湖、蓋世豪俠等作品也完全可以看見,他確實有喜劇創作才能,其喜劇表演天賦極其惹眼。周星馳,毋庸置疑是一個兼具喜劇表演和喜劇創作天才的電影人。

再ps.拍出唐伯虎點秋香、國產零零漆、功夫的導演不是好導演?

但是(開始劃重點了!敲黑板),隨著年歲漸長,當年港片創作氛圍的消失(這點很重要,在我眼裡這一點佔80%),其笑料確實不夠吸引人了。黃一飛說,現在沒人敢跟他對吵,所以作品沒以前好看了。我深以為然。其實,周星馳電影的走勢幾乎等於香港電影的走勢,從1990到2016甚至未來。

從美人魚來看,周先生周圍的編劇們以及他自己都不能達到以前的高度了。喜劇之王並不好笑,但好笑的段落,譬如那個小男孩,都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打個比方,美人魚里有5個笑料,其中最好笑的6、7分;而喜劇之王也有5個笑料,但都是10分好笑。經過記憶的放大,你會覺得喜劇之王太多好笑的地方了,而美人魚一點兒也不好笑。可事實並非如此。周星馳04年以前的作品的笑料多棒我就不誇了,到了16年,編劇組搞出了「喝你妹」這種東西,無言以對。

1、其本人的創作才能不及從前,2、周圍編劇不及當年的谷德昭、當年的劉鎮偉、李力持等,3、二者之間的碰撞很弱,三個原因共同作用下,笑料成了如今的局面。

還有一個原因專屬於美人魚——植入。植入爛梗(不是不能加老梗,折凳很好,叫玩梗,旺財很爛,叫植入)、植入廣告、植入段子(喝你妹等相當割裂相當齣戲的叫段子)、植入閑雜人等(白客、田雞、wyf等),對喜劇節奏和整體劇情的破壞簡直是毀滅性的。爛梗和段子是團隊的問題,港片每況愈下,咱們慢慢地好好地做下一部。廣告和某些人又是哪來的呢?老周啊,希望你的生活再無這些烏七八糟的東西,就像89年一樣……

第三,上面提到,周星馳本人是喜劇表演的天才。喜劇不是人人都能演的,長江七號他擔任配角,後兩部他不再露面,所有喜劇橋段壓給了徐嬌、文章、鄧超、林允、羅志祥,這些人,沒一個是演喜劇的料。甚至有一個根本不是演戲的料。老周在食神里說: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但用我最愛的電影之一Ratatouille的話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但藝術家可以來自每一個角落。顯然,喜劇演員並不來自於上述名單中。

連好的演員都沒有,卓別林都導不出「搞笑」來。

喜劇演員有多重要?鄧超和張雨綺的「大力地把握他」似曾相識,對比一下家有喜事,美人魚的台詞功底、肢體動作分分鐘讓我犯尷尬症。

另外,我覺得周先生這幾年的創作可能有一個誤區。他追求idea,所以出現了外星玩具狗、毀童話的美人魚等等,但除了這個大體上的新穎的idea以外,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對情節上的idea的追求,新瓶裝老酒。這樣的段落只能出現個別幾次,譬如喜劇之王出現折凳。當它佔滿了整部電影之後,我們就會膩味了。最近的三部作品唯有西遊降魔篇稍好點。

客觀原因(客觀原因一點兒也不重要,我就是根據自己來分析一下):第一,許多觀眾不會承認其實周星馳以前的電影也不那麼搞笑(再次強調,原音版),他從來拍的都是電影或者喜劇電影,而非長版小品或者段子合集。不信?回去看一遍月光寶盒,統計一下你笑了幾次。

搞笑,事實上可能只是你對周星馳電影的刻板印象。

本人在欣賞其前作時,一般都是全程迷之微笑而已,更多是屬於一種幽默,如對腦洞的驚嘆,對咸濕和政治諷喻的意會等等。因為他拍的是電影!不是段子!!(當然也有笑得眼淚都出來的,比如逃學威龍、情聖這種純喜劇)

註:本人對搞笑二字的理解為主動地去博人開心,惡搞、滑稽,而周星馳的喜劇表演大多數是嚴肅的。早期不成熟時多為搞笑,代表作無敵幸運星、賭聖,而1991年起,此類表演已越來越少。

第二,眾人皆曰不好,故你也覺得不好。詳見大話西遊、功夫上映之初。覺得電影不好,暗地裡變成了對周星馳電影的刻板印象——不搞笑。前半句話是我的親身體驗,眾人皆曰西遊降魔篇、長江七號難看,我亦然。前幾日再看,卻又覺得西遊很好、長江七號除部分情節不適外也還不錯。(但美人魚至今都覺得很難看)

第三,確實長大了。2004年太久遠,功夫等作品又確實很優秀,到了2008年,長大了的我開始裝逼了。生生把「不那麼優秀」轉化成了「跟屎一樣」,這對周先生不公平。譬如春節期間認為美人魚跟澳門風雲三甚至惡棍天使一個層次的大有人在,我不認為他們有評價電影的能力,偏偏因為周星馳的特殊性,他有很多這樣的觀眾。我可以承認范冰冰糟糕,但你非說她跟唐嫣一樣,那我拒絕,即使我很討厭范冰冰,但我不會因此而顛倒黑白。

老周的影迷或者有能力賞析電影的人們一般不會用「搞笑」來評判他的電影,事實上,任何電影都不該用「搞笑」來評判。周星馳一貫強調「一切為劇情服務」,再好笑的橋段,干涉了劇情的邏輯性,只有一個下場:刪。劇情才是他電影的綱要。無奈老周的路人粉太多,且大部分並非進電影院的有一定評價電影能力的人,世人對他的誤解,真是一輩子也翻不完了。

大後天老周生日。

願你能一直做你想做的事,願你健康快樂,對我而言,你還好好活著就夠了。

別 tm亂上熱搜!

———————看了評論補充一點———————

說實話,我同意「沒有石的配音就不那麼搞笑了」這個觀點。

唐伯虎點秋香、九品芝麻官除外。

因為除了這兩部作品,周星馳本來就不是來「搞笑」的啊。

小時候是看配音版的,看了原聲之後,對配音粉轉路。但看了配音版喜劇之王,聽著石班瑜把「其實我是一個演員」這樣的台詞變成「搞笑」,我已路轉黑。

周星馳想搞笑的時候,原聲比配音搞笑,他不再搞笑的時候,配音還在搞笑。原聲本是多變的,譬如無敵幸運星的預告片中,阿星分飾兩角,一個是pc167的攻氣聲線,一個是左頌星的軟萌聲線,對比明顯。但看看二者的國語版呢?

你猜的沒錯!

都是太監嗓 。

石班瑜真棒!

除了一些完完全全改變了情緒的地方,我對「搞笑」並無貶義,各有所好,各取所需。

上面提到的小豬就屬於搞笑,相當於石配版周星馳電影,我很喜歡他,但搞笑天賦不等於喜劇天賦。

總有一小部分人對藝術的高低是有追求的,把「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就算你一定要叫我跑龍套的,不要在前面加個死字」念成誇張搞笑的語氣,這種噁心到想死的觀影體驗,我這輩子不想再感受第二遍。如果說唐伯虎點秋香、長江七號的國語配音是一道精緻小菜,國產零零漆的國配是一碗稀粥,那麼武狀元蘇乞兒和喜劇之王中的國語配音就是一坨冒著熱氣的翔!

說聽不懂方言的,我就想知道你是不是沒看過侯孝賢、關錦鵬、王家衛?上海話加普通話加粵語加閩南語,嘖嘖~所以你連欣賞他們的水平都沒有,又為何對周星馳電影大放厥詞呢?


你現在看蒼老師還會紅著臉剁逼嗎?


那你身邊的小孩兒看的時候,他們笑得開心嗎?


是「周家班」整體水平大幅滑坡,沒得洗。

90年代周星馳電影比現在有意思多了,一年N部戲,相當一部分都是精品,現在呢?N年一部戲,次次都垃圾,功夫之後,俊采已去。

其中「周家班」的解體是主要原因,或許說「周家班」並不恰當,因為吳孟達、苑瓊丹、羅家英、黃一飛、黃一山、陳百祥、谷德昭、李力持、梁家仁、徐錦江等老戲骨or電影人並非其下屬,而是合作夥伴,確切的說,是電影公司給他的配置,當時這批人也是當時香港影視劇的中流砥柱「黃金龍套」「鑽石配角」,可謂身經百戰、見得多了,對於如何表演喜劇那是輕車熟路,甚至周星馳年輕時還曾給一些人跑龍套,比如梁家仁:

周星馳電影

最初是拼搞笑,代表賭俠賭聖系列、鹿鼎記系列、逃學威龍系列

而後是拼劇情,九品芝麻官、武狀元蘇乞兒、大話西遊——個人認為這段是他的巔峰,也是其有別於香港其他喜劇演員的階段。

再後來是拼特效,少林足球,功夫。

現在則是要搞笑搞笑沒有,要劇情劇情也沒有,特效戰五渣,只能賣情懷了,代表降魔篇、美人魚

++++++++++++++++++++++++++++++++++++++++++++++++++++++++++++++++++++++

我知道周星馳的腦殘粉肯定不爽,但是,大家要講道理,千萬別陷入另一種極端,比如這種論調:

對於不成熟的人,只有一種思維兩種極端,我希望大家肯定周星馳先生的傑出能力與貢獻,肯定周星馳電影曾經的魅力、與一些跨時代的神作,同時也要認清周星馳電影當下的大退步


一,

黑星爺的人是孤獨的。

這世上有各種黑,像「星黑」這樣孤獨的存在卻並不多見。

手邊那本「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若翻得太破,就換本新的吧。

我猜想他們的腦海中會常常浮現出魯迅偉岸的身影……

我彷彿看見他們舞動著雙手,大聲疾呼「你們都醒醒,他的片子真的很難看」

「你們都醒醒,他的片子真的很難看」

「你們都醒醒,他的片子真的很難看」

對他們而言三遍怕是不夠,得加個喇叭,可以的話,最好是能在「新聞聯播」循環播出才好。

如勸誡哪些失主少女,被洗腦的傳銷人員……

二,

情懷能當飯吃?

若真,那巨星便不會隕落。

你的青春里有沒有周潤發?

你的青春里有沒有劉德華?

你的青春里有沒有張學友?……

難道他們加起來竟比不上「周星馳」這三個字?

為什麼你們始終不願相信世上有人跟你不一樣。

「只要是星爺的電影,就算是黑屏我也會去電影院看」這是影迷對星爺的信任。

信任從何而來?是不辜負。

愛得深時說「我會永遠相信你」,但被騙得多了總會說出那句「滾你媽逼的」

我們一直在,是因為我們一直喜歡。

三,

豆瓣有篇影評「周星馳在重複,評論也在重複(吃他那套的/不吃的)」

我好奇的是,那些不吃那套的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去看的電影呢?

我想是這樣吧……

進影院之前給自己打氣「我劉某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不就看部電影嗎?我行的,我來了」

然後準備各種道具,風油精啊,牙籤啊,銀針啊……防止睡著。

當然塑料袋也是必不可少,畢竟吐的到處都是也不太好。

像懸樑刺骨這種動作不太好操作,不過沒關係,撐不住的時候可以調戲一下旁邊的美女,兩耳光之後想必也挺精神抖擻的了。

電影一結束就光速衝出影院,喃喃自語「感覺像是過了五百年」,繼而咆哮「如來你壓了我五百年,我還不是一樣出來了嗎?」然後懂得了「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痛苦,才了解眾生真正的痛苦,有過牽掛,了無牽掛。」這樣的人生真諦。

不過我想他們可能是「忙著忍受痛苦,忙著感悟人生」才會有「要搞笑沒搞笑,要劇情沒劇情,特效就是戰五渣」這樣簡單粗暴的評價。

哥們摸著你的良心「還在嗎?」,國內有幾部電影特效做得比星爺好?又有幾部比星爺的搞笑?

你們總說我們把星爺當神。不,不,不,是你們把他當神。如果不是你怎麼會要求,他的特效要最好,愛情要最感人,還要最搞笑,劇情還得複雜?

四,

當然還有很多星黑是打著愛的旗號。

我是不信的,他真的陪伴你整個童年?

我不信。

我不信你愛一個姑娘二十年,然後轉過頭來罵她「婊子」

我不信你吃了媽媽做的飯二十年,某天會說你做的飯「真難吃」

我不信你小時候拜師學藝,待闖蕩江湖之後,說你師傅教的都是「垃圾」

正如我不信你愛過周星馳一樣。

真愛過說不出那樣惡毒的語言。

以上


1.周星馳沒有出演。

儘管周星馳並沒有拿到很多演技上的獎項,只有一個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一個亞太影帝和一個金像影帝,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周星馳的演技是無與倫比的,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周星馳不出演之後,電影效果會相比之前打折扣。

關於周星馳的演技,我之前寫過一個回復:

你從哪一幕看出了周星馳的演技? - 調查類問題

周星馳的演技,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層次感非常強,而他的喜劇之所以能夠在香港競爭激烈的喜劇電影中脫穎而出,除了他高超的搞笑才能之外,還因為他本人有種孤獨的氣質,他的電影在可以讓你在笑出眼淚的同時感到一種滄桑和悲涼,而這種悲涼有時候會反過來反襯他製造的笑料,也就是說整個表演和電影的層次感是很強的。

而周星馳本人的長相和氣質對於他的喜劇也有很大的作用。在當時香港各路牛鬼蛇神大顯神通的時候,周星馳一個清秀的小男孩的長相就過濾了香港電影喜劇的各種讓人不舒服,加上他本人的氣質是非常清澈的,所以他搞笑起來就不是耍怪,而是「萌」,讓人倍感親切頗生憐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同樣是王晶導演的電影,周星馳的出演就能創造票房奇蹟,讓人百看不厭。其實王晶到哪都是那個梗,但是周星馳的長相和表演過濾了王晶的一些惡趣味,而王晶又最能把握周星馳「萌」的特性,所以讓人百看不厭。

而周星馳本人對於喜劇的尺度、表演和節奏的把握也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喜劇自成一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唐伯虎點秋香》和《國產凌凌漆》,和其他香港喜劇的風格很明顯不同,他有他自成一派的風格、笑料和節奏。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周星馳已經不再適合出演他電影的那主角了。

(不要說再讓周星馳出演的話,他現在的年齡已經不再合適了,因為他電影里的男主角一直是個傲嬌的小少男,你覺得他現在還能演嗎?另外其實周星馳很早就想過不演了的,據我從早期港媒對周星馳的報道來看,在1990年《賭聖》的時候周星馳就已經想做導演最終完全退居幕後了,而他原本的計劃是在1997年左右完全退居幕後,可實際上目前為止他出演的最後一部作品《長江七號》是2008年上映的,可以說我們足足多欣賞了周星馳目前表演有十年之久,其實周星馳《少林足球》找過李寧,《長江七號》找過葛優。)

於是他做導演,把電影里所有的角色都變成他自己,包括男主角在內。

那麼他操控男主角表演就有個問題,就是他自己的表演風格和男主角的演技如何協調的問題,即便真的可以協調好,我們觀眾在看的時候,會不自覺意識到這個男主角的角色是周星馳年輕時會出演的角色,那麼就出現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男主角完全複製周星馳,當然事實上也是不太可能,那麼我們會覺得完全複製另一個人缺乏新意,而在周星馳的表演世界裡,沒有人可以超過他,那麼這中間表演的效果就會打折扣;

如果男主角有自己的表演風格,那麼觀眾會自動帶入周星馳的表演,這中間又會產生感官上的不舒服,這仍然會讓表演效果打折扣。

於是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不是周星馳做男主角,那麼表演效果多多少少會打折扣

而事實是,周星馳已經不再適合出演了,我們也只能期待周星馳電影的男主角可以達到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的口味也是被周星馳養刁了,因為周星馳是演員出身,我們見識了太多他出神入化的演技,那麼就會帶入他的表演,而我們沒有見過其他導演演戲如何,那麼看他們的電影的時候,自然不會有這層帶入的意識,也就不會有這樣的陰影。我們看王家衛的電影會關心王家衛演技如何嗎?不會,因為我們沒有見過王家衛演戲,但是這並不能證明人家演技不好,畢竟那麼多影帝都是他調教出來的。

2.周星馳的大陸化。

很多人提到,周星馳的班底不行了,其實我們應該辯證地看這個問題。

很多人說周星馳不用原來配角,但容我提醒一句,一部電影不僅僅有幕前的演員,更有幕後的創作者,而周星馳幕後班底其實基本上還是香港人。比如他用的編劇曾謹昌就是老牌香港編劇,邵麗瓊更是周星馳在TVB時候就合作過的,周星馳在TVB做的節目《歡樂今宵》就是邵麗瓊製作的,《他來自江湖》里的編劇就是邵麗瓊,她還和周星馳合作過《審死官》、《濟公》、《長江七號》等,更不用說谷德昭是和周星馳長期的合作了,當然在《長江七號》之後便沒有再和周星馳合作;而周星馳本人也挖掘了不少香港幕後班底,比如林子聰、李尚正、馮勉恆、李思臻等等。《西遊降魔篇》的編劇和聯合導演郭子健就是香港新生代導演,《美人魚》副導演錢國偉是TVB資深監製和導演,《功夫》和《長江七號》的攝影潘恒生是香港資深攝影師,和周星馳合作過你們口中的經典《大話西遊》還有《大內密探零零發》;《功夫》和《長江七號》的剪接林安兒了解的人都知道她被稱為亞洲第一剪,香港好多武俠片都是她剪接的;《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的攝影蔡崇輝雖然年輕,但也是在香港打拚多年,當年周星馳拍電影的時候,蔡崇輝沒少打下手,參與過很多香港電影的攝影;御用配樂黃英華更是配樂大師胡偉立僅有的兩個徒弟之一;《少林足球》的武術指導程小東,《功夫》的武術指導袁和平,服裝指導陳顧方,美術指導黃銳民;《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的美術指導余家安利碧君等等都是香港人……

但是周星馳也說過大陸人才很多,他也在積極挖掘大陸的人才,比如《功夫》的編劇里有大陸的霍昕,《美人魚》里眾所周知的大陸人才盧正雨,我相信周星馳現在的電影製作班底中不少大陸人。

所以有人說周星馳的班底不行了,我想說周星馳的製作班底還是原來的,但是他不吝給新人和大陸人以機會,這難道有錯嗎?

至於有人說羅家英吳孟達黃一飛黃一山苑瓊丹等配角的問題,那麼我們也來辯證看一下:

首先,他們確實是出色的配角,而且重要的是這些人很多都和周星馳一樣是TVB出身,而且都是香港人,因此他們合作起來也磨合的好,這點無可爭議。

但是,隨著周星馳電影風格的變化,周星馳未必再需要這些配角,而且是否需要要看角色的需要,更何況這些人年齡也大了,霸王硬上弓難道效果就會好嗎?我看未必。更何況周星馳後期的電影比較注意大陸市場,這些人都是講粵語的,就算後期配國語效果也大打折扣,大陸人是愛看大陸人親口講出的國語還是挺香港人講出的粵語或者國語配音呢?結果顯而易見。更何況大陸這麼多人才,為什麼就死拽著所謂的黃金配角呢?再說這些黃金配角到其他地方效果如何?

還有人提到吳孟達,當然達叔的演技和貢獻是眾所周知不可抹殺的,但是他並不能對周星馳的電影起決定性的作用,《唐伯虎點秋香》《國產凌凌漆》《功夫》里是沒有吳孟達的,而《大話西遊》《喜劇之王》和《少林足球》里吳孟達並不佔據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不是典型吳孟達的表演。

其實並沒有黃金配角,或者說黃金配角是周星馳塑造的,他們雖然做出了不少貢獻,奉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但重點還在周星馳的塑造。周星馳說過大陸人才很多,為什麼就死抱著所謂的黃金配角不放呢?究竟是周星馳沒看開還是你們沒有看得開呢?

當然我也承認,畢竟大陸演員和配角沒有經過香港尤其是TVB表演體系的熏陶,和周星馳磨合還有諸多問題,但是畢竟時代在發展,我們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事情,而不是死抱著以前的東西不放,其實很多人也只是懷舊罷了,真的重複以前就好嗎?

3.周星馳的創作心態不同。

的確,我們現在看周星馳早期的電影,仍然會哈哈大笑奉為經典。但是二十年前周星馳多大,他現在多大了?容我問一下很多人,二十年前你們多大?或許有些人還沒有出生吧?

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感悟,就像周星馳年輕的時候古靈精怪地搞怪我們看得很開心,如果他現在還拍以前那樣兩腿一蹬誇張賣萌的電影我們會接受嗎?更何況周星馳會拍嗎?

他剛剛過了54歲的生日,已經不再是那個小夥子了,雖然他現在看起來更像小孩,但是經歷過世事之後的單純和童真是有著透徹和滄桑的,絕不是小孩子一樣一張白紙的單純和童真。他有他想表達的東西,他在電影里放進去他的思想,比如《少林足球》的「人如果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比如《功夫》的「你想學啊,我教你啊」,比如《長江七號》的「我們雖然窮,但是不打架」,比如《西遊降魔篇》的「有過痛苦,才知道眾生真正的痛苦」;比如《美人魚》的「如果這個世界上連一滴乾淨的水,一口乾凈的空氣都沒有的話,你掙再多的錢,也是死路一條」……這些看似簡單的話,卻是周星馳歷經滄桑之後的返璞歸真。為了表達他所表達的東西,他放棄了很多不必要的支線。比如在《長江七號》導評中,周星馳興高采烈地講了一段非常好笑的戲,但是他說這段戲被剪掉了,因為偏離了主線。

周星馳已經不再是單純拍喜劇,也不再單純是逗你笑,他有他所要表達的東西,他有他的情懷和透徹,他為了表達他的思想,他會毫不留情捨棄一些可能會讓你捧腹的喜劇橋段,這是一個電影人的成熟

4.觀眾的心態不同。

曾幾何時我們看周星馳早期的電影捧腹大笑,可如果現在他再拍那些肆無忌憚的電影,你仍然會捧腹大笑呢?還是會指責周星馳吃老本沒有創意了呢?

周星馳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一直在前進,他的好多電影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體現出他的價值,就因為他超越了他的時代太遠。而我們一方面期待周星馳重複自己以以前的面貌出現,一方面又苛責周星馳江郎才盡,一方面希望他能逗樂,一方面卻又希望他拍出《大話西遊》這種作品。其實我們從未想過,雖然從一些橋段上來看周星馳還是原來的周星馳,其實他已經不再是以前那樣單純逗樂的人了,那麼他現在要表達的東西,我們就真的看懂了嗎?在我看來,《西遊降魔篇》的透徹犀利遠勝《大話西遊》,《美人魚》的針砭時弊絕非簡單的環保二字所能概括,可有多少人還指望周星馳拍《大話西遊》來滿足文青們的小情懷呢?

很多人還在刻舟求劍,但周星馳卻已遠行,我們覺得他不好,只是因為我們跟不上他,而並非他跟不上我們。

5.周星馳喜劇手段的變化。

當然我也承認,周星馳現在好多喜劇仍有原來的風格,而這點也被不少人詬病過。但是他的喜劇手段也在悄然變化,最典型的就是《功夫》,當年《功夫》上映的時候,有很多人詬病《功夫》只有特效,只有武打,沒有喜劇。可是我們現在回想起來,會不會聽到《流浪者之歌》就想笑呢?會不會說「難道我學過如來神掌還要說給你聽嗎」?會不會說「我瘋起來連自己都怕」?會不會說「包租婆,為什麼沒水了」?會不會想起醬爆、包租公包租婆、火雲邪神還有那一眾的功夫高手?在我看來,《功夫》的搞笑絲毫不亞於《唐伯虎點秋香》和《國產凌凌漆》,甚至《功夫》的搞笑手段更加高級更加成熟。當然《功夫》之後的電影搞笑手段多多少少帶有《功夫》的影子,但是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周星馳的搞笑手段也在變化。在周星馳出演的時候,雖然配角也製造了不少笑料,但是周星馳本人的表演卻是絕對的亮點。在他不出演之後,其實他也仍然把搞笑交給配角,而主角負責故事線和感情戲。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也會發現在周星馳導演之後的電影,配角的亮點要更多也更加出彩了。

說到底,我們現在看周星馳的電影,如果還僅僅看搞笑不搞笑,只能說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確實周星馳在和大陸合作的過程中有磨合的問題,他拋棄了很多,但也在不停地進步,他也在努力達到現有條件下的最好。周星馳是清醒的,也是進步的,他不斷前行,跑了太遠,只是我們還在原地踏步希望看到過去的他而已。

「無敵是多麼的空虛,無敵是多麼的寂寞,獨自在頂峰中,冷風不停地吹過,我的寂寞,誰能明白我?」PS:說周星馳原聲不搞笑的只能說你不懂粵語,估計沒有幾個大陸人經歷過當年香港人在電影院成百上千個人笑翻天的場景吧,真以為周星馳在香港8個年度冠軍6次破記錄是因為國語配音嗎?


謝謝邀請

實名反對說星爺裝的人

時代在變,這個年代段子手滿地都是,什麼樣的喜劇電影才能繞開所有段子呢?就算是周星馳也做不到的。

人的境界也在變,周星馳已經滿頭華髮了,經歷了無數人間冷暖了,他的境界已經從喜劇之王又提升了,現在的星爺更專註於人生的道理和動人的故事。

所以周星馳已經開始向演技和特效提高要求了,喜劇這方面正在逐漸淡化,《功夫》里經典的搞笑段落你記得幾個?我記得那個你還是說中文吧,還有賽跑。《長江七號》我只記得那個巨型女同學,《西遊降魔篇》我只記得黃勃的那段,到了《美人魚》,我什麼都不記得了,勉強想了想,想起了一段做雞。星爺在《喜劇之王》之後就很少開黃腔,這次感覺完全是走了回頭路,說真的,與其強行搞笑,不如乾脆不笑,這就是星爺電影里喜劇的淡化。然而提到周星馳大部分人就想起喜劇這兩個字。這是喜劇之王的優勢也是喜劇之王的枷鎖,總有一天他再也不能逗笑我們了,那時候你們還會去買星爺的電影票么?


謝 @花間十六聲 邀

  周氏電影是一個時代的烙印,也是我這一代人在聊電影時繞不開一個話題,正如這一代人在聊流行音樂饒不開邁克爾傑克遜一樣。

  網路上對周氏電影的分析實在太多,以致於在我看來,有許多分析是過度解讀。當然,這個「過度」的界限在哪裡,我也不清楚。比如我喜歡的《喜劇之王》,是因為我在電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角色的心境,並以此引發豐富的感想。但是,沒有類似經歷的人看待這些感想,也許就是過度解讀。甚至在某些時候,一個道具的在某個鏡頭的出現,僅僅只是導演的一個心情使然,卻被大眾天馬行空地「解讀」,這就是人的不同背景對待同一事物的表現之一。

  但凡看過周星馳本人蔘演的電影,關於他的所有訪問,以及可以查到的成長經歷,大概能知道他是一個有著理想主義情懷的人。記得在一個視頻中看過,他因為一個演員的表演不滿意而大發雷霆,甚至爆粗口。這種表現,可能是周追求完美的風格所致,但也是這個原因,成就了很多經典的角色,無論是他,還是配角。

  以上是背景。周氏電影的變遷,我贊同花間十六聲的看法,始於無厘頭,沒於意義探索。無厘頭是周氏電影的標誌,直到現在很多人談到周星馳,第一反應就是「搞笑」,這是周星馳前期電影作品帶給大眾的東西,無厘頭的笑料足夠使人無需思考就可以發笑。不過,作為有理想主義情懷的電影人,周星馳顯然是不會滿足於無厘頭,意義地探索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1996年是星輝電影公司成立之年,創業作就是《食神》。從之前的公司脫離,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意味著周星馳對電影更具主控權,不再是拘泥於「無厘頭」劇本的單純演員。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無厘頭只是成為他電影內核的調料,這是其一。

  其二,是時代的洪流。

  說實話,看完《美人魚》,我難以相信是出自周星馳之手的作品,不禁自問這是與《功夫》這種高完成度的電影居然是同個導演?正如難以相信《異星戰場》的導演與《機器人總動員 》是同一人。

  我目前認為,電影導演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獨立,才具有冷靜的視角去解讀這個世界。周星馳的成長背景,是他獨立的一面,與銀幕形象判若兩人的幕後神態,被我視為他的「冷靜」。不過,我在後期周氏電影中,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不冷靜,也許是周星馳的導演能力,與自己想要探索意義之間的矛盾所致;也許是探索意義的方向被外部因素左右了。

  前者被討論得很多了,這裡只做一個自己的結論:前期作品的無厘頭形象帶給觀眾的期待,限制了周星馳在後期作品中對於意義探索的空間。

  關於後者,我們都知道,一部好電影都會與所處時代息息相關,如《霸王別姬》。因為種種因素,現在中國的電影環境實在堪憂,資本左右電影質量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看完《美人魚》,第一感受是,周氏電影本來在這個時代就式微的無厘頭防線,被時代的洪流沖得支離破碎——時代變了,無厘頭這種特定時代的產物再也滿足不了這個時代的需求,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劇了這種變化。

  綜上,周星馳的導演能力、環境的影響、時代的變化,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導致了周氏電影的沒落。

  初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本來有很多話想說,洋洋洒洒寫了挺多內容,但最終被我刪除了。原因是我認為,大眾對一部電影從策划到上映的過程,能了解的實在太有限,我們較難接觸到真正左右了電影最終版本的真相。因此,以上的所有觀點,看到這裡的讀者可以全部忽略。

  ※陳佩斯說過,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當我在看周氏電影的時候,明明是喜劇,卻總有那麼些時刻會感到悲傷——在我有限的觀影經歷中,目前為止,只有周星馳能夠做到。

《喜劇之王》中,被告知無法出演角色後,尹天仇的神情。


作為你們青春的承包戶,我們周家人到底哪裡得罪你們了????

一樓課文承包戶周樹人:是不是因為我帶頭破壞學校公物?還是留下的作業太多?

二樓電影承包戶周潤發:小鮮肉橫行,誰還識得當年無敵酷炫吊炸天的小馬哥?

三樓喜劇承包戶周星馳:世道變了,竟然有人說我不搞笑了,麻蛋!我不管,欠我這麼多年的電影票不還清我跟他們沒玩。

四樓音樂承包戶周杰倫:樓上前輩都洗洗睡吧!今晚我要打造華語第二個周杰倫,嘿咻嘿咻。。。

五樓路人甲:我只是路過這個問題,求大神勿噴。


真說起來,喜劇之王開始就有不好笑的聲音了,周之後的作品如少足、功夫等也至今有人不能接受。

其實被拿來對比的「以前作品」是否好笑在當時也都是因人而異的。厚古薄今,在周星馳電影上一直都有體現。對於將周之前作品與現在對比的人,不敢說全部,有一部分人是把這些當成周初做導演的作品來批判的。然而我發現,真的有許多人不了解周究竟是何時開始做導演的,反正一句「周星馳做演員可以,做導演不行」就可以否定周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到凌晨三四點還在片場親力親為監督配音、剪片的辛苦,就可以無視他《破壞之王》中又改劇本又做監製的疲憊,就可以否定他二十多年的導演經歷。

港媒報道周星馳參與幕後工作不掛名:

周星馳明白人不可能永遠都站在事業的高峰,故最近被台灣方面批評他事業走下坡,他亦不介意,甚至過往於拍片時參與幕後工作,都沒有掛名,他認為只要拍出來的效果好,掛不掛名不重要,可見星爺已看透世情。

也有一部分人純粹是因為難以接受與以往不同的風格。假設現在採用原來的喜劇套路和風格,確定你們就能接受?更何況,他的風格從來都是多種多樣的,從《唐伯虎點秋香》的外放到《國產凌凌漆》的內斂,拿捏得當收放自如,他自己卻仍是不滿意。很多時候我覺得,不是周星馳束縛住自己,他從來都是勇敢嘗試勇於創新,反倒是一些粉絲束縛住他。

2004藝術人生《功夫》:

功夫動作片在香港的歷史很久,什麼類型都出現過。那你怎麼樣去把它拍成是從來沒有看過的,你怎麼讓功夫動作片一個那麼傳統的題材,去讓觀眾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東西?這個我覺得是最大的難度。2004我覺得是一個向前看的一年,一個挑戰的一年,嘗試的一年,希望可以再往前跨進一步。題材無限,創意無窮,多嘗試,多創新。

2013柴靜 《看見》:

電影的最主要就是創意,創意的意思其實就是要新鮮,是新的東西。

發個牢騷:《大話西遊》在內地火爆之後,許多講座、活動邀請周星馳出席,場上提出的幾乎所有問題都是關於《大話西遊》,他自己也很無奈,結合當時的背景無可厚非。但多年之後,有些「星粉」(或者說「大話粉」)還是以《大話》作為評判的標準,以角色的情感作為現實津津樂道,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其實周星馳的個人風格突出,早在他主導導演一職之前就已經是了。早期電視劇《他來自江湖》《蓋世豪俠》中明明是正經的橋段他也可以自然做到令人發笑,須知這不是靠誇張配音,浮誇動作表現出來的。所以有人認為周星馳不再主演也是有觀眾觀感不如以前的原因,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

少林足球採訪:

大家都稱我為一個喜劇演員,雖然拍的都是喜劇,但老實講我拍過好多喜劇我覺得一點都不好笑其實(沉思)。

在我心中真的有這種感覺,將來的發展是在一部電影裡面,不會再有很清晰的關於喜劇與正劇之分。...坦白講,我現在的電影,我不會用一個喜劇的概念去演,我不會要求一定要好笑。通常大綱的結構,我不會認為是一個喜劇,但在發展細節的時候,在細節上,當然,如果能夠發展成為笑料,我是不會放過。當然,很多情況都是另外一種不搞笑的,可能是相反的。很多場面都是..不能避免有暴力鏡頭存在(國產凌凌漆),而暴力永遠都是為了加強那個效果,人物性格的、我要經營的某種效果,而不是我單純的喜歡暴力,或者我覺得暴力很...所以你會見到一些暴力鏡頭,是為了加強震撼力。而令到那種效果更加突出。

周星馳自始至終都是用拍攝正劇的態度來拍電影的,逗人發笑當然是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更多的,是傳達一種精神、一種態度(《功夫》)。這一段話,我覺得作為對長七、西遊、美人魚的回應也足夠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明明有更好笑的片段,他也因為會教壞小孩而不採用(《少林足球》),因為不能與劇情很好的銜接而刪去(《美人魚》)。

我承認在我的電影裡面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幻想、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童話故事,在我的電影裡面,他是有童話故事的成分,有幻想有理想,當然,你也會看到,這個世界現實的一面,在這兩者之間,拿一個點來作為一部電影,坦白講,我並不希望,也不是我的用意,把最不好的東西告訴大家,很多不好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不用我講大家都知道的。

作為一部電影我想經營的結果,是個開心的結局。看完之後,如果能夠令大家對這個世界,充滿希望,而這就是我想做的,在我以往的很多作品裡面,我自己有點模糊,因為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作品,都會見到現實和幻想中取得平衡,我希望在這方面我能夠做的更加好,在將來我也希望能夠繼續。

不知道一開始就抱持電影人的社會責任的周星馳,知道他被人說「開始裝了」「加雞湯」心裡會是什麼感覺。反正作為一個觀眾,我只覺得寒心。


個人認為周星馳喜劇的精髓在於以市井小人物的視角刻畫生活辛酸、諷刺社會不公,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做「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周星馳的經典作品無一不是遵循了這個道理。

然而隨著星仔變成了星爺,一方面是年齡增長一方面是地位增長,周星馳自願或非自願的已經與市井平民漸行漸遠。雖然他依然有著深厚的平民情節,但是顯然住在半山豪宅的他恐怕很難理解當今社會底層的生活狀態,所以他對貧民生活的理解似乎還滯留在二十年前的標準,用通俗的話來說周星馳已經不太接地氣了。

就好比就好象青曲社裡的苗阜王聲和春晚里的苗阜王聲,聽起來完全不是一個味兒。

如果周星馳可以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去北上廣深的某個城鄉結合部體驗一年的生活,我想他的作品還會再次煥發生命力的。當然以目前的條件來看這基本不可能,也許從《美人魚》開始周星馳的神話也就到此為止了吧。


周星馳對自己的定位跟以前不一樣了,因為以前的周星馳是演員,現在的周星馳是導演,他願意在電影里加入他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而且,他已經老了,不再是創作高峰期,所以比不上以前也是很正常的,有起有落才是常態。


從長7開始,星爺的團隊性質變了。投資合作夥伴編導等等。何況香港電影製作水準整體也是往下掉的。


謝邀。

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有兩方面原因,星爺電影選角的原因和我們自身的原因

先說選角原因

以前的電影,都是星爺自己主演,他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而這也是他註定偉大和我們都喜歡他的原因。他對角色的理解是從自身內部發出的一種無可模仿的感覺,對,就是感覺,這個東西說起來很玄妙,但是確實存在。我個人覺得,這是他的天賦。

正是因為這種無法複製的天賦,才讓他的一部部喜劇那麼經典,能讓我們笑出腹肌,從至尊寶到凌凌漆,都是如此。而現在來說,可能是因為年齡問題,他不再能像過去一樣主演,所以看慣了周星馳表演的我們再看其他人表演時候,不免會有種感覺:

我操太逗了,等等,為什麼差點意思,我操差在哪呢?

最典型的表現,從西遊降魔之後,我們發現我們樂呵的最開心的部分往往是由配角或者女主角呈現的:黃渤的 我他媽還能去哪 羅志祥的腎虛公子 那個撒花大媽的對白 羅志祥八爪魚被吃的部分 女主角關於做雞的對白 警察畫美人魚的片段 而被詬病的基本都是男主角 比如 文章對唐僧的人物刻畫問題 鄧超被刺殺時的老梗問題。而這部分被詬病的,其實不賴文章和鄧超,更多的是因為星爺把我們「養刁了」(我就是星爺腦殘粉)。星爺太難以超越了,所以任何在他位置上的人都要承受不自覺的跟他的比較,當然,幾乎不可能勝出。而一些梗,也只有他知道怎麼才能最傳神地表達出來,其他人說出來,也很好,至少比《澳門風雲》之流好得多得多得多得多,但是比之星爺,終究還是差那麼點意思。

再說我們自身原因

我們長大了。

我們以前看周星馳,看到能有人那樣表演喜劇,能有人那樣搞笑,心中沒有其他想法,只是單純覺得我操太他媽逗了哈哈哈哈哈!

而現在不是。

我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這樣,我現在再看星爺的時候,看到那些大人物或者小人物為了生存或者為了一段本應該沒有結局(但是星星有主角光環啊)的感情去干一些事情,從而很搞笑的時候,我在笑完更多的會有種類似鏡花水月一樣有點矯情的悲傷感覺。因為我知道後面的劇情大概會怎麼發展,主角這些歡樂的時光註定要過去,或者我們的歡樂是建立在嘲笑主角的悲慘命運身上的(舒淇泡文章的艷舞,鄧超在救美人魚之前的對白,甚至以前凌凌漆看av刮骨療毒),我們漸漸長大,漸漸開始明白加在那些人身上的命運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主角光環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再看主角嬉笑怒罵的時候,我會不由自主地聯繫到沒有主角光環的自己。(因為更多時候星爺創作的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物,即使是上層人物也一定會有很貼近生活的落魄原因)這種感覺確實矯情的一逼我承認,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在看星爺電影時不自覺地會出現這種感覺。其實我倒真不確定題主會有跟我一樣的感覺,但是總會有一種因為長大了而產生的莫名的感覺讓你不再能全神貫注地只關注星爺的喜劇環節,從而使喜劇不再顯得那麼搞笑。

基本就是這樣。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拒絕轉載。


因為星爺對喜劇的理解層次在不斷的提高,而你卻沒有。


第一吧,我還是覺得美人魚和西遊很好笑。當然,確實沒有逃學威龍那麼好笑。

因為逃學威龍時期的周星馳,還是在純搞笑,而後來的周星馳,開始言之有物了。這是有所取捨的。

第二吧,人總是在成長的,小時候覺得有趣的長大了未必覺得有意思。

但是嘛,說句那啥的,周星馳的搞笑內核從未變過,變的只有你患上了尷尬症。。

額,沒有第三了,想到再補充吧


大環境下降了,周自己下降了,配戲的其他人下降了,編劇下降了,或者說,全都下降了,所以戲就不好看了

周明明是個人,非要把他當神,那多沒意思


以前看他的電影的順序是:看-邊看邊笑-看完偶爾想起來(或被提起)覺得真的好搞笑。

現在的順序是:看之前想會搞笑嗎?-邊看邊猜:哈!我就知道是這樣的!-看完糾結:到底好笑嗎?

有時覺得現在的自己真得好搞笑。


推薦閱讀:

《國產凌凌漆》戲仿了哪些電影里的片段?
《少林足球》里這一幕是什麼意思?
《喜劇之王》里為什麼要安排達叔卧底的一段戲?
楊瀾採訪周星馳和柴靜採訪周星馳時他的情緒和氛圍那麼不同,為什麼?

TAG:電影 | 周星馳人物 | 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