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喜歡分享是不是內心不強大的表現?


我回答過若干次關於獨處的問題,搜索「獨處+孫志超」可以找到許多,但我仍不得不承認,獨處並不是在什麼方面都好。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美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寧靜,但如果你有合適的人選,大家還是會想要有機會跟自己的朋友們出去,跟那些自己熱愛的人相聚,一同產生共同的回憶,因為想與人分享的本能。這與內心是否強大無關。

分享的經驗是什麼呢?你如果跟自己的男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然後再吃個晚飯,過程中有說有笑,他講了他最近發生的糗事,而你說說自己正在煩惱什麼,總有一種沒有芥蒂的感覺,這時候我們的相聚就形成了只屬於我們彼此間共享的經驗。

有時候你可能跟某個人出去,也不會特別說什麼,大家就聚在一起而已,你看到的人事物,與聽到的話語都可能成為彼此共通的經驗,而也因為這段經驗中有別人存在,你也知道原來自己的記憶中有許多重要的人,你會特別愛上這段回憶,特別愛上這些經驗,也更覺得這些經驗真實。

當然反過來說,共同的經驗有可能是跟某個朋友或重要的人吵架、爭執或是一起做壞事,那你也會對這些事情特別印象深刻,特別覺得自己深入其中,負擔著什麼,當然也是久久無法忘懷。

但大多數時刻,很多人生中你覺得特別精彩的狀態你心中最重要的人往往不一定會在;但這個時刻你不會想要獨享,你總想要找個人分享,讓他也成為你這段回憶的延續,讓他參與其中擁有共同的記憶。這麼做不為了什麼,只為了我們追尋幸福快樂的本能,以及與人親近的慾望。

一起經驗某件事情是我們生活中特別平凡但又奇妙的事情。你不一定在這段經驗中與別人有什麼特定的交流,但一起做了某件事情,吃了某個東西、看了一場電影、欣賞了一幅畫,這個共同經驗的時刻似乎會改變許多你內心的狀態,特別與那些你在乎的人一起,他改變了關係、以及你對彼此未來的想像。

有些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一起分享某件看到的事物,為什麼讓我們對這段經驗變得特別有感覺。他們認為人都會有同理心,因為你站在對方立場想時,發現他跟你有共通的經驗,而他如果對這段經驗充滿了愉悅,你也會因此感同身受;再者我們跟自己在乎的人在一起,本來就會感到比較安全與有信任感,不會讓我們擔憂的處境,也讓我們專註在這段經驗上,讓經驗特別栩栩如生;最後因為一起經歷了某件事情,你知道彼此有一種共享的現實,而共享的現實也讓我們更能把彼此視為一體,而對方也對自己更為真實。

有一個有趣的研究是這樣做的:他們找了一群學生,然後分成兩組,一組一起看某些照片,一組單獨看一些照片。結果顯示,當他們是一起跟朋友起看某些照片時,他們後續評價這個照片就會比較好,也會覺得照片比較真實。這就是分享的力量,讓我們跟真實地活著,也更能感覺到正向的心情。這種與人共享的力量,在朋友之間或是那些你覺得重要的人之間更會強化,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對有些事情記憶深刻,因為我們能與某些重要的人一起有共同的經驗,而這個經驗也因心情的推波而強化。

研究的另外一個有趣的點在於,當這些與熟人的共同活動,如果出現了陌生人在場,反而可能會削弱共同經驗所帶來的正面影響。這或許就是因為當我們一起去做些什麼事情,但卻有太多的閑雜人等,美好的回憶有時候消失不見,反而只剩下瑣碎片段的記憶點。

重要且我們關心的人包含愛情的伴侶、家人等等,一起做些什麼,分享著彼此共同的記憶點,確實讓我們更沉浸在彼此關係中的美好里。有時候在場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或許你不用強求在過程中彼此要多談笑風生、共同投入。

有一個你愛的人陪伴你做一件事情,他或許沒有說什麼話,也沒有給予你什麼樣的回饋,但只要在場,共創彼此共享的現實經驗,那就勝過於孤單一人所經歷的一切了,至少在回憶這件事情上。


強大的因素之一是自洽:我有我的邏輯,我的行動符合我的邏輯,我對我的邏輯和行動感到坦然。

分享有可能是強大的表現:出於這種坦然而展示。

也有可能不是,如果分享更多的是為了尋求認同/讚美來「加固我邏輯」,或者「虛構我的行動」。


不分享而內心強大的心理是,我不想說就是不想說,我的生活跟你沒有半點關係。

分享而內心強大的心理是,我想說就說,你怎麼聽是你的事。

總之,就是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你怎麼看是你自己的事。

相反,想不通這一點,而不斷糾結的,我該不該說,該不該不說,等等,在界限徘徊的。

最痛苦。


分享使人快樂,不怕別人得到了自己的分享就變得比自己懂更多了,期望和別人一起分享知識,經驗,樂趣,這是一件多麼正常又美好的事情。至於希望被分享者的認同這個心理,私以為是正常的,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但是別發展為過激就好了,就像那些朋友圈的分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或者某一快樂的事情,結果沒有得到足夠讓自己開心的贊而去失落。那,這快樂來源於分享還是來源於贊?


分享不是內心不強大,強制對方接受才是。


其實我覺得恰恰相反。

內心不強大的人往往不那麼願意分享自己寶貴的經驗。

擁有豁達,樂於助人的心態。

終將使你成為成功者。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她有什麼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都喜歡和我們分享,當然,前提是我們是好朋友。我並不認為她是內心不夠強大,相反的,我認為她足夠堅強。喜歡分享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內心是否堅強,應該看她獨處的時候,如何耐住了寂寞。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分享是一個人感知擴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無疑會聽到更多的聲音,好的,壞的都會愈加強烈,所以我私人認為這是一個鍛煉內心的過程,內心的強大與否是相對的,不必害怕,勇敢的去分享吧,走出去的水永遠比封閉的人強大的多。


分享有助於打破信息不對等,與內心強大與否無關


秀啥缺啥,不確定的東西就使勁強化。

我有一種朋友叫活在朋友圈的人。


我一直把不愛分享當做我個人最大的缺點,因為我覺得這是我不自信的原因。

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從分享內容上來看大致可以分為渠道,方式和情感,經驗

分享對象之間呢又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分享的目的於公於私?

這些都得有具體問題分析

總的來說我還是挺佩服那些願意分享的人的。起碼我做不到,想想學習做一個愛分享的人其實也還不錯了


有知識是一種能力水平,

可以把你知道的知識讓人容易接受,是另外一個級別的能力,

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把自己懂的東西變成別人也能懂的才行


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但你開始懷疑自己的話,那就是了


不是,只是不懂分享的時候內心必須強大。有時強大是被逼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女生會說我小?不成熟?
同性戀們是怎樣在一瞬間辨別出同類的?Gaydar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沒有感情的活著?
為什麼二十歲左右的女生普遍比男生成熟?
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怎麼辦?

TAG:心理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