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網行業回到體制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在互聯網和遊戲行業混了三年多,自由職業了三年,然後到出版社六年。

先定性:不喜歡體制內的氛圍,正在準備跳槽。

先不要說其他,就說電腦吧,動輒能看到十年工齡的傢伙。入職時候分給我的電腦開word都卡,17寸球面,那可是2010年啊!提著自己的筆記本上了半月班,終於給配了台新電腦,用到至今。

滑鼠鍵盤我都是自己買的,受不了公司配的——金傑克鼠鍵套裝——有人聽過這個牌子嗎?

這裡很多人會用電腦炒股,不會用word,會玩QQ遊戲但不會用QQ傳文件。我就能重裝個系統的菜鳥水平在這裡可以秒殺90%的人,所有和電腦、新技術有一點點關係的事情領導都叫我去對接負責,理由是你是我們這裡最懂的……

順便一說,我入職那年我們部門一共來了三個同齡員工,在此之前我們部門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

這裡充滿了「我不會」「不知道」就擱置的各種工作,缺乏責任心和問責制度。工作了一輩子不會用公司內部的一些軟體,搞不懂工作流程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不會的結果就是,不會用就不會用唄,連領導也拿他們沒辦法,份內的事找會用的做就是。或者,乾脆就放在那裡,誰急誰管。

時間在這裡似乎是靜止的,許多人不知道也不關心這個社會如何變化,商業氛圍趨近於0。

除了政治——有個老編輯用二指禪戳一下午電腦,在凱迪大戰憤青。我喜歡這個老編輯,雖然他工作也不負責,但是他的不負責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為限。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

讓我深惡痛絕的還不是上面所說的,而是這裡不禁煙。

有一點素質的,在走廊和樓梯處抽,其他隨時隨地。

抗議?

無效。

禁煙?

嗯,最高領導在大會上帶頭抽……

各種奇葩,隨便說一個:部門開會時,說著說著摸出鞋刷和鞋油刷皮鞋的、刮鬍子的。

當時我就震驚了……

當然,也有很好的方面。所謂藏龍卧虎,出版社就是。你能看到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最金光閃閃時期的各種名校畢業生,包括公費留學的。

這一批人家底有很厚實,趕上過出版業和出版社的黃金時代,自己打理得當的話,中層也能有千萬資產。千萬資產不多吧,大部分混個中產是沒問題的。在風雲動蕩的年代,他們的見識和經歷,歲月沉積的東西現在年輕人很欠缺。

書法、棋牌的大牛很多,手作、烹調、釣魚之類的達人不少,如果願意停下來生活,生活質量會很高。這裡節奏很慢,考勤不嚴,福利齊全,如果臉皮夠厚願意略略少拿點錢,工作也可以不管。

有從畢業就呆在這裡的員工,十幾年幾十年。感覺很多人沒有接觸外面的世界,即使外面已經滄海桑田,這裡運行的是另一套規則。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所有的所有,都在這裡。就連算計,都是局促的,微觀的,爭的也不過就是那一點點。

如果沉浸其中,未必會覺得有問題,但是跳出來看,會覺得細思恐極。

我在想,如果國企關閉之風到出版社,這些人會怎麼活?

以上,皆是抱怨。我在這裡變得像個怨婦,而我曾經是個打雞血的老實又上進的青年——就是一般企業最喜歡的那種勤勤懇懇老黃牛員工,當然以前我也年輕一些。

我一直以為,我是這個世界的異類。

直到今年春節前去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年會打醬油,才發現六年出版社生活對我氣質改變之巨大。

加上那天的穿著,我像個雍容華貴(再怎麼形容自己也得用好詞吧)的老奶奶坐在那裡,一舉一動簡直可以用慈祥來形容。

其實,就是精氣神的不一樣吧。那天有同齡人,就是比我小也不過十歲以內,何至於隔了千山萬水。

年會結束之後,我在街上遊盪了很久。

恍惚想起十年前自己還在遊戲公司時的那次年會,年輕歡暢的容顏與心情。

街道冷清,地上的積水倒映著燈光,不知今昔是何年。

之後,反思這幾年在出版社的生活,驚恐地發現,如果說初始幾年是一個學習和累積的過程(除了編輯,我還兼職管過公司一段時間財務和人事,理由如上面所說的電腦技能),那麼在兩年前,這個位置和制度下所能得到的學到的,我都得到了也學到了。之後的兩年,不過是重複。

在現有的條件下,我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樣的報酬,都很清楚了。

平穩,但不會有增長。

而這種日子,不出問題可以持續到退休,還有近三十年。如果運氣好,也許我五十歲的時候能升職?

對比我的同齡人,這幾年都有可觀的累積和發展,讓我羨慕不已。我一直覺得我在這裡格格不入,渾身blingbling地閃著光,但是和外面一直拼搏著的人相比,已經可以說落後了。

吸收速度變慢,提升停滯,養成了渾身懶散地習慣……

我得離開這裡,這是我今年的目標。

很放心地在知乎說這個,反正領導是絕不會來知乎的,他就不知道什麼是知乎。

而能在這看見我的同事,不會那麼討厭去告密(以防萬一,馬屁先拍著^_^)。

而且,領導一直知道我會走,我也一直知道領導知道我會走,只是這份心照不宣裡面沒有一個確切的時間點,我們確信這件事會發生,落實到每一天卻又覺得這件事很遙遠而已。

至於我想得這麼透徹還盤桓不去,一直焦慮地看著自己被溫水煮青蛙,不過是因為一個字:錢。

短期來說,我去年的年終獎還沒拿到,這個金額佔了我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甚至有可能過半;

長遠來說,不得不承認,出版社收入還是可以,想換一個各方面滿意的工作並不容易。行業、公司、職位、上司、薪酬,除了最後一項可以商量外,前面的條件都比較苛刻。但是,跨行業跳槽的麻煩就在於之前在知乎看見的一句話:「獵頭過於看重資歷匹配,求職者又過於看重能力匹配」(大意如此)。

求祝福……

PS:申明,個人感受,不包括其他出版社,甚至不包括重慶出版社其他部門。


匿名用遊戲打個比方

隊友的elo降了幾個檔次

carry不動


充實與失落並存。

占坑。

寫寫我的故事,

對有志於投身互聯網的知友們算個參考

== 更新

首先聲明: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互聯網公司和體制內的單位也各不相同,我的經歷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一概而論。

2014年初,抱著跟很多人一樣在互聯網行業奮鬥,並且獲得事業上的成就,同時能夠獲得穩定收入的想法,加入了某江南城市的大廠。2015年下半年萌生離職的想法,年底開始幾家公司的面試,16年年初正式離開,整整2年的時間在這裡,算是飽嘗酸甜苦辣。

先說說互聯網公司的好處,

寬鬆的氛圍和環境。一家企業的文化有時候真的跟工作內容關係不大,雖然有時候工作很忙,但一天到晚累得呼呼喘氣之餘,依舊可以穿出T恤短褲在公司里放鬆,裝作很輕鬆愉快的樣子。大家,包括主管,平時基本都像學校里一樣,沒有大的隔閡,交流起來也基本可以直言不諱的表達,這點和體制內相去甚遠。

諸多免費福利。免費的三餐(雖然最好吃的是早餐),免費的運動場,時不時有水果吃,有免費電影看。離開後還真是有些懷念。

還算可以接受的薪資。

畫好的餅。據說很多組的收入都在考慮怎麼避稅~ 但後來才聽說這樣的比例不大。

然後這些表面上的和諧與希望在實際進入項目組之後全都是泡沫,跟付出的努力比起來,這些都是浮雲。

這樣公司的弊端有:

變態的培訓制度。雖然諸多人說培訓是壓力大,學到的多,進步快,我可不這麼覺得。填鴨式的灌輸,應試教育般的考試,簡直是把中國學校(大學前)的弊端發揮到了極致了。很多覺得培訓進步大的人,恐怕也不會懷念這樣的生活。高壓的培訓期間,有些人已經感受不了直接退出了。這樣的培訓是公司給菜鳥們的下馬威:來這裡,先準備好像這樣加班吧,哈哈哈!!!

加班加班加班,低效率的加班。策劃們憑藉自己的理解隨意分派任務,程序們忙得忙死,閑的閑死。程序完成項目管理之後的單後,就無需工作,單等版本結束。

萬惡的周版本。據說項目管理的Fr某K還在接受採訪時吹噓所謂「快速迭代,高效開發」的周版本呢。你拿著mhxy出去吹時,自然什麼都是對的,怎麼不提提那些死掉的項目呢?每個周三都是版本日,往往是一組十幾二十幾個人因為一個小小的bug都等著那裡,在11點甚至0點之後才能下班。我不了解QA如何運作,但他們常常是捨棄大問題,專註那些細枝末節的小功能。周版本的低效率讓策劃必須把大的模塊功能細分,讓程序條條接手,甚至胡亂指派。程序只能機械的完成任務。當需要上線或測試時,只能繼續加班加班。真正做到那裡時,有多少人在真正幹活呢?

大公司,小作坊。許多項目是老大拍拍腦袋想出來的,很少從宏觀上進行規劃~程序和策劃晉陞的標準全部在項目成功與否,而項目是否成功,其實跟很多因素相關。有時候感覺就像是大鍋飯,自己的努力,跟項目成功與否關係不大。

總算是離開了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不再打雜了。真心的建議各位應屆生,在選擇互聯網工作時,不要只看到互聯網光鮮的一面,要真正的去了解做的工作內容,眼界,也盡量放到幾年之後,不要看到當前什麼活,就一窩蜂的進入。諸多公司說死就死了,員工雖然有保障,然後彎路的代價,又需要多久才能補償回來呢?

體制內的工作自然也不是完美的。體制跟體制不一樣,有些國企和事業單位還是有真正踏實做事情的部門的。

現在的工作,下班時間基本能夠保證,雖然也有加班。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的努力會為當前事業的成功起到積極的作用。外界理解的體制內的弊端在我這裡表現的不明顯。有些東西我不能決定,但我可以努力把自己負責的這塊做好。

當前比較失落的地方主要是單位活力不夠,可能跟年齡和工齡相關,然而這樣的穩定和充實讓我堅定認為離開互聯網行業是絕對正確的。


終於可以沐浴在夕陽下回家了,在家吃完晚飯,心情好的話主動加個班,或者不加班。。。


從互聯網到外企已經快要3年, 拿開車打個比方吧.原來是天天地板油還得解釋為什麼跑得不夠快, 現在是每天怠速還被周圍的司機羨慕追不上. 狼性全無每天窮開心.


終於不用擔心老闆什麼時候跑路投資人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下班要不要加班加到幾點等問題,雖然錢少了點,但是神經不再緊張,總算有了點生活質量。


目前在互聯網行業,每周雙休不錯,但不一定在周末,所以有時出現別人休息時你上班,你休息時別人上班的情況,和公司外界交流很少?工作節奏快,朝九晚九,如果偶爾下班可以看到夕陽感覺幸福指數嗖嗖增長,當然這是要頂著出門時路過同事的莫名壓力下。工作忙累,於是下班後只想休息或玩耍,運動閱讀家務統統放棄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似乎越來越不現實了(也是個人原因,讀書寫東西總需要心境)。當然了,也有適應的很好的,看個人性格和興趣吧。


開始重新認識所謂體制內和體制外

並不是體制外就等於錢多(加粗,大寫)

體制內就等於混,窮(再次加粗,大寫)

想做事的人,在哪裡都有可為


看到某app,某互聯網公司在職位優勢中高亮顯示「周末雙休」,表示虎軀一震。

有的互聯網公司996工作制,用時間堆砌起來的工作效率,這樣的創業公司都是邪道.....

體制內公司,甚至於有人是為了在公司上網不用回家花電費.....

吐槽完畢,回到正題,在互聯網公司基本是有點個人目標的,能在後期進入體制內公司,要不就有足夠混日子的資本,要不就是關係夠硬,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混得不錯


推薦閱讀:

那些成天旅遊的人不需要上班么?
中國的公關公司對網路的控制達到了什麼程度?
如何看待微博於 8 月 10 日封禁今日頭條內容授權介面?
有哪些互聯網公司是不靠燒錢做起來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分眾傳媒是否在走下坡路?

TAG:互聯網 | 職業規劃 | 互聯網行業 | 體制 | 體制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