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時代正在慢慢結束」這句話對嗎?

有這種感覺是因為現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進入了成熟期,創新空間越來越小。產品經理對於產品所起的作用正在減弱,大家有這種感覺嗎?


應該講,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在結束。

現在大家願意要,是真正有經驗、對業務有理解、對技術有了解、能推動事情的產品經理。而不是一些待培養的新兵蛋子。


如果有關注產品職業的招聘市場,應該不難發現,產品經理已經在往更細分更垂直專業的方向發展,早些年產品經理還未大熱的時候,招聘需求很多時候並沒有寫出對應聘產品經理崗位的特殊要求,更多的是對所負責的產品數據有些標準,但目前,你會發現jd的要求更細緻了,往往把特殊種類的要求前置,而整個產品經理崗位的分類也越來越多,直播類產品經理,電商類產品經理,社交類產品經理,工具類產品經理等等,這只是我隨手寫的,還不包括這些分類下面存在更細的分類。而具體面談的時候,你就會更加感受到業務方對你在垂直業務方面的經驗和看法異常看中,相比前幾年產品經理剛火爆的時候,標準和要求都會高很多,態度也趨于謹慎。

除此,目前市場還反映出以下信息:

1、招聘市場兩極分化

首先整體產品經理的市場需求因為大量的創業公司湧入並沒有萎縮,但高質量的產品經理因為好項目的有限並沒有跟上增長的節奏,其次,產品經理被媒體過度炒作,大量畢業生和轉業人員湧入,這兩點綜合造成了底層產品新人競爭激烈,大部分只能去小公司,而中高級產品經理容易被獵頭哄搶的兩極情況。

2、市場對產品經理的認知和識別能力大幅增強

產品經理崗位在業界的能力模型日益完善,招聘方對於該崗位的需求也越來越清晰,純粹的忽悠和嘴炮型選手生存艱難。

3、市場整體趨於飽和,供給速度仍在增長

產品經理培訓相關第三方機構呈增長趨勢,這部分機構無法直接孕育出有經驗的中高級產品,反而會生產大量產品新人,繼續加重初級產品經理崗位的市場競爭程度,且由於前幾年市場新入產品經理已經不少,如此以來整體競爭有增無減。

4、大公司產品經理的競爭優勢變弱,搭船效應降低

隨著市場對產品經理崗位本質理解的深入,大公司原本在模塊上修修補補就對外宣稱自己做過百萬日活產品的PM在市場的光環將會有所暗淡,貼一句朋友面試聽回來的話:你在qq客戶端上插個杆子,日活都會過百萬吧(2333,我回答是插杆子這麼特別估計過千萬),當然,大公司之間跳動,還是優先選擇大公司的PM,畢竟找回來也是修修補補,比較對口。

總結:在目前的情況下,題主擔心的產品經理沒有卵用的情況並不會發生,只是競爭激烈之後,催生了產品經理本身能力模型對公的升級,市場很清晰的知道產品經理是什麼應該具備什麼能力,而且附加了對垂直業務的經驗要求,例如電商企業招聘的產品經理,已經不會無腦收攬大公司背景的產品,轉而對垂直領域有經驗和有數據支持的PM產生濃厚的興趣。

概括為幾點:

1、產品經理崗位會越來越細分化,跨垂直領域會比以前更難,而對口的產品經理求職會更容易。

2、對中高級產品經理需求會更大,價值也會更凸顯,初級產品經理會產生題主所表述的困惑,感覺產品經理沒有卵用,原因是資本跟風嚴重,都在做重複的業務,大家一片抄,缺乏深刻的產品設計經歷。

3、長遠來看,過熱的行業或者職業總會有淘汰和進化的過程,對於投機者來說,現在已經不是最佳的入行時機,而對於堅定的有志之士,永遠沒有早晚。


各位的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大部分觀點我也都很認同。

用我的話歸納下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結束了,職業產品經理的時代開始了。

大家可以回憶下程序員剛出現時,每個碼農都稱得上是「全棧工程師」吧。當時很多項目開發流程並不標準,對品質的要求也不會太高,所以除了巨頭企業,並不會分工太細。

但十年過去,現在即便是一個小創業團隊,也至少會分清服務端工程師、iOS 工程師、安卓工程師和 Web 工程師,不會輕易招一個安卓工程師來寫後台,也不會找個前端工程師做手機端。而且顯然對專業性方面的要求更高了。你不僅需要實現功能,還要保證代碼不冗餘;不光讓代碼簡潔,還得有極強的擴展性。

兩點:對領域的細分更多;對專業的要求更高。也正在產品經理身上發生。

要證明這個論點,有這麼幾個論據:

1. 互聯網產品的類別越來越多、差別越來越大

過去的互聯網產品,最早的巨頭是清一色的門戶網站。再後來,BAT 三分天下,開始走不一樣的路。時至今日,全國有幾千萬個互聯網項目在折騰,每個市場幾乎都有互聯網產品在覬覦。

最早的產品形態也很趨同,網站的形式簡單、軟體的形式也很簡單,後台產品更不用說了,就那麼幾家。移動互聯網出現後,產品之間越來越不一樣。比如布局的方式,就有宮格、列表、邊欄、標籤等各種各樣的。

再比如對於線上社交的產品,和涉及線下服務的產品,產品邏輯也全然不同。

另外,由於業務需要,像後台產品,規模稍大些的公司,都不會用第三方。後台產品經理的需求也是節節攀升。更不用說其他比如 CRM、客服等內部使用的產品,自己招募團隊完成,應該會成為常態。

我並不覺得現在同質化嚴重。反而是每天都有新花樣的產品出現、每時每刻都有新產品在挑戰舊霸主。

從這個角度說,對產品經理的要求真的不僅僅是「想個主意」這麼簡單。

2. 用戶的需求越來越雜、產品的複雜度越來越高

相應的,隨互聯網發展,不僅是用互聯網產品的用戶多了,他們的需求也變多了。原本可能只是滿足基本需求(能完成任務、做成這件事,專業說法是「可用性」),現在也要追求附加價值,比如是不是用著順心、用著舒服、用這個產品的時候又快又好?

從諾基亞到蘋果,飛躍的既是產品的複雜度,也是用戶的需求。大家不只滿足於「能夠打電話」、「能夠看照片」和「能夠上網」,而是要「很爽地打電話」、「很爽地看照片」和「很爽地上網」。進一步說,大家還需要蘋果手機本身給自己帶來的光環加成,不然為什麼買 6s 都選玫瑰色。

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不是工程師夠多就行了。會需要更多牛逼的產品經理、更專業的產品經理,去滿足大家日益增長的需求。

試想下 10 年前我們使用互聯網產品的心態,往往都是費勁心思一定要搞定,出了問題甚至會查攻略、給朋友打電話、向客服求助。現在呢?註冊的時候多一個步驟,你就滾犢子吧。

這些也給產品經理更高的要求:要懂各種知識,要理解各種用戶,要完成更難的工作。有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老闆覺得做產品經理很簡單,自己去兼任,結果出來的產品都是慘不忍睹。

3. 產品經理將隨互聯網滲透進各行各業

我之前提過,互聯網在過去可以稱得上是特有的「行業」,就跟旅遊業啊、出版業啊、房地產業啊一樣的概念。但未來互聯網肯定是會滲透進各行各業的,未必是所謂「互聯網 +」的形式,但未來人們看待互聯網,不會把它當成是特殊的領域,而是會當成是誰都用得上的工具。

現在的層面都還比較淺,但也有了雛形。只要是有點規模的公司、企業、單位,都在做自己的 APP,不管功能體驗如何,這些 APP 都是產品經理做出來的。未來它們會起到更多的作用,道理很簡單:過去的很多信息方面的記錄、傳遞、處理,都是落後的。互聯網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比如我認識一個傳統行業的朋友。他告訴我現在他們的記錄和通訊方式特別落後,每個人平時工作都要拿厚厚的本子,整理的時間花去工作時間的大半。在需要拿到一些領導簽字的時候也是無比麻煩,需要挨個去找,費時費力。這樣的流程,未來必然是會被手機工具取代(在線記錄、電子簽名)。

類似的行業有很多。只不過沒有到時候。

就跟個人電腦普及之前,大家用的還都是手寫表格、手寫文檔,覺得電腦是個新奇玩意兒一樣。未來互聯網工具普及之後,任何人都會對在手機上完成生活工作的大部分任務習以為常的。

而這些產品、工具,都是要有產品經理去做的。

上面說的三方面,其實就是在表達「移動互聯網並沒有成熟」、「產品經理並不只是做創新」和「產品顯然並沒有在同質化」。

綜上所述,我覺得職業產品經理的時代剛剛到來。

未來,產品經理可能會細分到「技術型產品經理」、「運營型產品經理」、「體驗型產品經理」,或者按領域區分為「社交產品專家」、「後台產品專家」、「電商產品專家」等等。

產品經理也會有更成熟的培養體系和成長體系出現,在高校里產品設計、項目管理這樣的課程會越來越多、更加專業。

整個行業,也會出現公認的教學著作和指導思想,產品方面的知識不再是零散的、虛無的或者有些模稜兩可的(看看張小龍被解讀成了什麼樣子吧...),而是邏輯自洽、經過實踐檢驗的、屢試不爽的。

那時候,可能就不會有人對產品經理有這麼深的誤解了吧。至少不會覺得產品經理就是每天在想 idea 的人吧?


我就沒覺得有過什麼產品經理的時代,產品經理在中國好像並沒有風光過吧?

以後不靠產品經理?

靠什麼?

有產品經理的時候不把豆包當乾糧。

要是沒產品經理,那不是更加亂來亂套?

個個ceo都當自己是喬布斯,管天管地管細節,一個字一個按鈕都不放過,把產品經理都送到集中營勞改,ceo憑嘴說需求,技術總監帶兵做出來?

有的人可能覺得不需要產品經理,有設計師就行了。

也不想想,設計師三個字就已經把他的工作目標限制住了:我只管設計,哪管產品死活?

把產品經理都下放了,程序員想打架找誰去?上不敢打ceo,下不能打設計師(設計師都是藝術家,脾氣可沒產品經理好),到時候只能撅著屁股等著被人打了。今天你活兒沒幹好可以怨產品經理改需求,明天你能怨ceo改需求嗎?

有的人以為自己在這行幹個三五年就算老司機了,可以對傳統的工種結構指指點點了,可以隨便說些什麼時代終結了。早著呢!

為什麼ceo們爭著當"產品經理"?

因為其實他們也不知道產品該怎麼做,指望靠那啥勤奮補那啥懶惰呢!可是真叫他來做產品,ceo的活兒誰干?補不了。誰補誰都不行。

以前產品經理都講個性,那是因為很多產品經理他其實只是設計師,境界很low,一天到晚"天生驕傲/不妥協/追求完美",其實他不妥協早死一百回了,他只不過給自己洗腦洗多了都忘了自己也只是只汪,把一些愚蠢的堅持當成天生驕傲的佐證,把一些可恥的妥協忘到腦後。

好的產品經理知道時代離終結還遠著呢,因為手裡的事多到做不完,腦子裡的葵花寶典都還沒寫完。


風停了,雄鷹繼續飛翔,而豬卻掉到了地上。


哈哈哈 非常贊同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 結束了 !!!

什麼黃瓜綠豆的想當產品經理的 臉被打痛了,回家喊媽了嘛?

什麼還蒙在鼓裡,虐著可憐開發,虐著設計師,虐著測試的新兵蛋兒,醒醒吧!!

我只問題主:你覺得有什麼能力 就算是一個產品經理了?

1 產品經理最基本的執行力,項目推動能力 你有嗎?

設計師做了一個圖,點擊區域才40x40,你會在文檔里寫讓開發把正確的整個點擊區域120x120的做出來嘛?你能去告訴設計師,以後切圖按照點擊區域切,這樣開發就可以少一些時間來專門調整點擊區域嘛?

他們兩都不願意改,沒時間改,你會協調嗎?

2 產品經理最基本的的對開發的知識了解,你有嗎?

你說要增加表情功能,你知道開發是怎麼做的嘛?是用Unicode轉換系統表情,做全平台兼容,還是植入自己的表情編碼,對應相對錶情?那你知道伺服器是否要處理這個Unicode解析嘛?你能比較不同的方案在開發工程量上的巨大差別嗎?

3 產品經理最基本的的交互和視覺審美能力,你有嗎?

是白底黑字的閱讀效率高,還是灰底,白字的閱讀效率高?字體多大才適合閱讀?用戶是否能理解按鈕,反饋是否正常可理解?現在流行的風格是什麼?你玩的APP夠多,你對風格和交互模式分類整理了嗎,你有常寫全面的APP體驗報告swot分析,納入自己的資源庫嘛?

4產品經理最基本的數據處理能力,你有嗎?

你知道怎麼埋點(打點)嘛,怎麼統計?基本的sql語句你會寫嗎,數據統計工具會用嗎?你知道每個埋點後面的意義嗎?你知道怎麼做數據分析嗎?兩組數據給你,你會算和發現其中的問題嘛?

5產品經理最基本的產品運營的能力,你有嗎?

運營的開展是怎麼樣的?拉新留存活動都是怎麼做的,你在規劃產品的時候,有沒有找他們一起討論商量,把計劃節奏都考慮在內?有沒有把運營的可擴展,可調整的靈活機制設計在產品中?

6拋開前5條,作為一個產品,你會收集需求嘛?你會寫產品文檔嗎?你會排優先順序嘛?

為什麼要做這條需求,你自己心裡清楚嗎,你是收集了用戶反饋,整理排序結合戰略來優化的需求?還是數據統計結果,來做的需求?還是調研用戶,訪談,收集問卷分析結果指定的需求?還是你就哪天天馬行空的拍了下腦袋,就要做到需求?

關於產品文檔,要寫清楚需求來源,需求目標,需求內容,功能描述,入口,反饋,關聯頁面,數據邏輯,各種判斷結果,包括為空,默認,到原型,你能寫清楚,寫明白,讓開發理解看懂嗎?讓測試寫好用例?

你寫了100條需求,你怎麼判斷哪條先,哪條後?你就是全部做是嘛?拍拍腦袋就感覺一下?

總結一句話,一個職業之所以是一個職業,那是因為專業性,不可替代。


恰恰相反,產品經理的時代終於開始了,不是互聯網愛好者的時代了。

動不動就用戶體驗和B輪C輪的人該下場了。


我的感覺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正在慢慢進化到兩個極端,真正有經驗有深刻認知的產品經理會越來越大程度的影響公司的產品運營銷售;同時缺乏經驗和行業認知的產品經理的需求會逐步減少,像項目經理或這項目管理者靠攏。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是比較贊同的

但是好像上面的知友都沒有回答到點上,在這裡我說說我的看法~

?

之前,微信公眾號粉絲、朋友圈、微信好友都很多人來問我,為啥要提出「後產品時代」這個名詞,以及我對這個詞是怎麼理解的。最開始,這些朋友來問我的時候,我也是比較粗略地回答了一下。

直到最近很多文章都說到「後產品時代」時代這個詞,以及對這個詞的解釋。但是大部分人對這個詞的理解其實是比較片面的:認為產品同質化嚴重,未來是運營驅動的時代,運營是未來能決定產品走向的手段。

其實如果看過我的文章《產品是1,運營是1後面的無數個0......》就會知道,我在裡面說到產品與運營誰都無法離開誰,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

運營和產品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他們既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又是分開的。他們的關係是相愛想殺,又是相輔相成的。

就像魚離不開水一樣,產品也離不開運營,產品把產品給生產出來,覺得自己很牛B,但卻忽略了沒有運營,那你這個產品就沒有多大的作用,所以一個款產品必須要有運營才會成功;

而運營也是一樣的,如果沒有產品,那麼運營這個崗位也將不復存在。即使有產品,產品不給力,即使運營做得很好,還是一樣沒有用,就好像之前網上有個段子,說的是即使產品很爛,作為運營人我們也要使用戶樂於接受它。你覺得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對稱,像這個屎一樣的產品,你也要讓顧客吃下去,並叫他給你好評,你覺得這個現實嗎。所以一款成功的產品是需要產品和運營密切配合的,他們是密不可分的。

總結一起就是一句話:產品是1,沒有後面的運營就永遠都是1;運營是後面的0,沒有前面的1,就永遠都是0

這句話就已經能說明產品和運營沒有孰輕孰重,這個就像「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沒辦法去衡量以及給出一個明確答案,只能說他們倆都重要。

運營發展到現在,其實是始終伴隨產品一起的,只不過那時不叫做運營。

從早期的BBS管理員、pc時代的網路推廣、到現在的社會化媒體運營、APP推廣等稱為運營。一個產品始終都需要推廣,只不過運營的程度不同以及大家這個詞沒有統一的稱謂,也有人把它稱為營銷,不過又有點區別。營銷更偏向與市場、客戶去盈利,而運營則是更注重服務於用戶,從用戶身上賺錢。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準確的說是APP時代。自從喬布斯推出蘋果一代以來,APP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滿足了用戶在各行各業的需要,甚至出現一個需求同時出現上千個同樣的產品去掙同一撥流量。在產品如此多的情況下,能夠脫穎而出的往往就是運營差異化做的特別好的產品。諸如滴滴、美團、「千播大戰」「共享單車之戰」等等。

而像這個屎一樣的產品,你也要讓顧客吃下去,並叫他給你好評的謬論,也是對運營過頭地稱讚。運營人不是神,也不是天使,也是靠著實實在在的方式去使產品發光發亮,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一個好的產品的基礎之上。

「後產品時代」沒有顛覆的意思,而更是一種融洽的意思。與其說是為運營正名,倒不如說是對運營和產品的一次全新審視。

我是藝林小宇,專註產品運營,微信號:藝林小宇

http://weixin.qq.com/r/pzvF3fHEJaxarbW_9261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會結束,產品經理的誕生恰好是企業需要專業人士與客戶對接,將客戶的描述分析成研發、設計能理解的東西,在和客戶的對接中,有專人專職,大大減少了過去技術、設計負責人的工作量;同時使銷售有明確的目標,使運營對資源有清楚的認識。

讓每個崗位的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專職的事情,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運作效率,是企業專業化的目標。

說真的,前面有些答案對產品經理的理解太狹隘了。


某知名圈內社區號稱擁有300萬產品經理粉,其中產品經理佔比50萬(記得1年前的統計數字30多萬),這一年增量多少,就有多少產品新兵,自己算。

今天,又有一個國內第一大團購的產品助理問我:

「你那要人么?」

「你在X團不挺好的么?」

「企業不希望培養新兵蛋子,實習期完後,不給轉正」

「……」

36kr做創業服務僅統計此一家渠道,58820家創業公司,58820個公司里在融的只佔12%,融資成功的只有0.4% ,剩下87.6%創業公司產品經理在考慮未來1~2年應該怎麼辦?

對於產品經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差的時代。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一直在關注行業生態,談論產品經理的時代已經過去,其實問題本質是互聯網環境變了:

  1. 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
  2. 產品經理對一款產品的成敗影響越來越小

  3. 運營、營銷對產品成敗的影響會逐步增大

第一, 成王敗寇 產品經理行家少

為什麼同質化嚴重?

因為明白為什麼且能做出好產品的產品經理太少。

好產品 = 好定位+好服務+好價格+好品質

請問能同時做到這4點的產品經理有多少?

懂且有資源能做出來的人有幾個?

做出來且活下來產品行家剩幾個?

屈指而數。

36kr的數據,我在思考一個問題:行業需要這麼多產品么?保守估計90%產品是炮灰,曾經看好的jobdeer死了,是不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一個估值2億的二手車門戶,又有多少人認為是產品經理的功勞?(其實際成交量只有可憐的2輛車)

一波波看似牛逼的產品及產品經理們,也許只扮演了一個配合資本市場講故事,龐氏效應的見證者。

第二,行業成熟 產品經理價值邊際遞減

互聯網群雄逐鹿、大躍進時代已被BAT終結。

成千上萬個產品經理怎麼辦?逼得沒辦法做非主流、小而偏的市場。

可非主流市場好做么?假設你運氣超好,有乾爹罩著,你把它做大了。

通常2個結果:被BAT收購 或與 BAT對標。

哈,恭喜最後終於進入選邊站隊環節,而無論你選BAT哪一家,產品此時必然已經迭代N個版本 進入成熟運營階段。此時產品經理的角色已經弱化到那美剋星了,對一款產品的掌控力、價值輸出邊際遞減到最初的幾十分之一。

產品經理由10年前的天之驕子,奧斯卡小金人的提名者,在資源愈加集中,行業呈馬太效應的今天,價值逐步被稀釋為跑龍套的。

既然我們不需要這麼多產品,後產品經理時代,我們需要怎麼辦?

也別太悲觀,關注大數據的產品經理,也許有希望通過另類天賦點、獨門套路開闢出新的天地


混子產品經理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對於產品經理的要求已經變高

1產品

交互,設計,研發,測試,那一方面如果你還是白板一片,趁早退出吧。雖然我也不會寫代碼,也在學習post和get的區別,我也不會設計,也在學習配色學習sketch

2經理

經理不是需職,是需要真正去推動項目往前發展。項目管理和產品管理越來越重要,一個產品的迭代應該是產品推動的,而產品經理更要為產品負責,好的會開心,不好的也要站出來承擔,有擔當。


恰恰相反,產品經理的時代來了。那批不適合做產品經理的人漸漸都原形畢露,讓更多人發現產品不是一個沒什麼經驗,會用幾款流程圖和原型軟體再拽幾個流行名詞,就可以做的了。


產業大轉型關口,現有框架趨於僵化,微創新空間小了。但是,未來許多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拿互聯網行業來說,比如說:apps形態走向瓶頸,下一代應用容器是什麼?大數據有了,應用的框架、範圍、方向的定義是什麼?貌似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差不多了,但因為信息過載形成了新的不對稱,最優信息篩選方式是什麼?物聯網生態怎麼構建,會有什麼樣的場景?哪怕再具體說到一部手機,當前的通話、簡訊等都是基於語音時代的,全面數據化後該怎麼辦?類似的事情讓各大公司產品經理傷透腦筋,也為新一代產品人提供了巨大的價值與機會。看不到這些的產品經理,大概距離淘汰也不遠了。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前面答案很多人提到「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但是我感覺這個角度不是這個問題的直接答案。來答一發。

先拋出我的看法:

所謂產品經理的時代,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偶然產物,有一定的機緣巧合,更多是一種幻象。隨著行業的發展,產品經理的時代並沒有慢慢結束,而是回歸了正常價值。

  • 什麼年代是「產品經理的時代」?

我的答案是:以2010年為中點,前3年再後3年,即2007-2013。

2007年發生了什麼呢?

PC代互聯網發展了七八年了,大致的互聯網企業格局開始形成,這七八年里取得成績的互聯網人,開始總結自身的經驗,並啟動了行業的體系化和標準化建設,以前的「站長」、「策劃」、「美工」等等老一代名詞開始摒棄,「產品經理」、「用戶體驗」、「交互設計」等專業的東西開始出現。

2007年還發生了什麼呢?

喬幫主發布了iPhone,一個新的時代正在悄然而來。這個現在被我們稱作「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因為喬幫主的理念和作風,產品對行業所賦予的價值被極度的放大。同時,可能當時的所有人都很難預料到,智能手機會在短短几年內就覆蓋中國市場,而且這個市場是一個網民7*16小時都在線的巨大互聯網商機市場。

最為關鍵的,是在2013年之前,這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流量分配,是不受之前PC格局控制的,這是一個自由市場!

自由市場里,口碑所帶來的價值,非常巨大。而口碑,通常來講,是由產品決定的。

2007年還還發生了什麼呢?

以社交為代表的互聯網2.0模式開始興起。互聯網2.0,意味著去中心化傳播,也為口碑傳播創造了溫床。

所以,總結一下,在2007年,我們看到:產品經理的概念開始出現+互聯網2.0+移動互聯網+口碑傳播=產品為王—&>產品經理走好運撞見了好時代。

  • 2007年到2013年產品經理這時代好到什麼程度呢?

「產品為王」成為了政治正確。越來越多的成功企業老闆在公開會議上言必稱自己「只是一個善於傾聽用戶需求的產品經理」,這實際上給所有人造成了一個幻想,好像產品經理可以搞定一切。

比如到今天我們都知道淘寶實際上是一個運營驅動的公司(當然技術實力也很強大),但是我在淘寶工作的那幾年(產品狗:D),公司領導講話一定都是先講產品。就是當時行業的一個縮影。

  • 到了2013年附近

廝殺6年,無論是PC還是移動,BAT領銜的行業格局已經形成。更進一步,流量分發渠道,無論是APP商店還是社交站點的粉絲傳播,都已經被權貴勢力控制。這時候人們逐漸發現,單純的「口碑」正在失效。

行業方面,因為手機深入了各個年齡段、各種社會階層的中國人。以前被我們稱為「傳統」、「線下」的領域,正在被聰明的從業者不斷的挖掘。以計程車切入的滴滴、以餐飲切入的美團,58,攜程這樣的老一代「線上線下」公司也藉助移動互聯網煥發第二春。

相對於之前的「純互聯網產品」來講,這裡的機會更多,市場更大,盈利能力更看得見摸得著。

這個時候,產品同樣非常重要,但是代表「線下」的「渠道」、「市場銷售」、「供應鏈」等同樣也重要得不得了。如果我們還是抱著2007年那時候對產品經理的理解,即產品更多的與「設計」、「網頁」、「代碼」相關。那麼在這個環境里,產品經理未免顯得幼稚,Sometimes Naive。

在這個時代,產品經理應該深入一個細分領域,變成黏合「線上」和「線下」的中間層,為團隊商業價值的成功做出產品人應該有的貢獻,回歸作為團隊一員的正常價值。

至於以後還會不會再因為技術或者硬體的變化,再來一次像「移動互聯網」這樣的機會給我們產品人?不得而知,拭目以待!


同意

產品是要的對行業 需求 能夠深入理解 ,很多時候必須和一線市場走在一起

而 大多數現在的產品 卻是從競品去分析需求,坐在辦公室拍腦袋寫需求。

第二類 基本會被淘汰


擦,我最近竟然覺得是有點「產品經理的時代要過去了」的感覺。

產品經理還是從互聯網這個行業火起來的,開始是做各種工具、網站、服務、應用。。。但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這時候拼創意拼體驗什麼的產品經理還是挺有地位的。

但是,沒發現這兩年形勢變了嗎?

1、先是o2o的興起,慢慢你會發現o什麼的不是重點,重點是必須要和傳統行業結合,這時候傳統行業的資源、渠道甚至補貼什麼的才是關鍵,你別給我說哪個app打車體驗好或者買東西付款方便,只要告訴我哪個最便宜就行了。「便宜」是產品經理能決定的嗎?

2、再看新興的人工智慧、大數據、vr、車聯網、智能硬體...你會發現這些領域裡技術才是關鍵,產品經理能摻合的事兒太少而且不關鍵。

所以,產品狗們有沒有覺得前途渺茫啊?在一個產品成功的關鍵如果是資源或者技術,那產品經理的地位就非常有限。

但是,給產品經理去去虛火也挺好。產品經理的概念並不是出自互聯網,寶潔公司(貌似是)當時面臨的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也處處都是。看看國產汽車、國產小電器什麼的,恨不得自己區給他們免費當產品經理(當然人家願意要才行。。。),簡單的說就是有很多的同類產品,但沒一個足夠好用,現在買個好用的鍋、好用的保溫杯、好用的電飯煲都得買歐美日本的,國產的還處於通過多出型號和噱頭來賺錢的階段,沒有去做真正的好產品的理念,這不正是我們這些產品經理的出路嗎?


僅僅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了平穩期,就說「產品經理時代要結束」,眼光這麼膚淺就別當產品經理了。

在我觀念里,產品經理這個角色就是以商業利益為導向的科學技術發明家。

這個角色會依附於任何智能科技產物,無論是電腦,智能手機,VR,智能家居,機器人……抑或未來更加智能的設備,

你以為產品經理就只是隨這幾年的流行趨勢冒出來「做個APP撈一票」的角色?!

發展到瓶頸期的電腦平台會被新的手機平台取代,而即將發展到瓶頸期的手機平台,也馬上會被更新的VR平台取代,到時候又將湧現出無數的新鮮需求和應用場景……

科技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人類自古以來懷揣的各種上天入地的願望需求,而產品經理負責梳理這些需求,引導它們一一實現。

總之,只要人類科技還在發展,就會越來越需要那個把科學技術變現為民生應用的角色。

尤其是具備商人思維的產品經理,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但是那些在泡沫膨脹期跟風湧進來、純粹只是學會了畫按鈕+跟風抄襲+項目管理的基本技能用來找份糊口工作、卻不具備商業頭腦和科技發展眼光的產品經理,註定會在每次行業瓶頸期來臨時遭遇職業危機。


這個問題的回答是yes and no~

yes是隨著這一輪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步蠶食殆盡,國內互聯網細分行業寡頭特徵愈發明顯,單純以產品設計為己任,以用戶體驗優化為核心的產品經理未來的路會越走越窄。隨著這兩年行業的快速併購整合與負面業務模式的淘汰(我說的就是包裝成P2P類金融創新的龐氏騙子們),行業內將會出現一定的擠出效應,在這其中沒有其他一技之長,自我定位不清的產品經理們很有可能成為擠出效應的犧牲品。

no是這兩年隨著產品經理工作範圍和職責的逐步清晰,產品崗位的工作更多的開始像業務和終端細分領域發展,就好比很多金融PM、電商PM或者社交類PM等等,通過業務區分,形成PM職位本身的細分。在具體領域進行業務積累,針對業務在產品層面各個發力成為新一輪PM職業發展的通路。

另外補充一點的是,雖然細分稱為PM發展的行業大趨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PM成長軌跡大不相同。

關於這點推薦看一下 @忘象Van的回答

為什麼說好的產品經理一將難求? - 忘象Van 的回答

以上


產品經理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

已經看完了前面前輩們的答案,也接受了「人人都是pm的時代結束了,(專項)職業pm的時代開始了」這個觀點。前輩們答的很好,但沒有直接切到問題內容上去。

「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進入了成熟期,創新空間越來越小。產品經理對於產品所起的作用正在減弱」,這是題主的疑問。

也是我的觀點。

依靠創新設計的產品經理時代已經過去了,依靠經驗偏重業務的產品經理時代正在到來。

移動互聯網已日臻成熟,產品設計模式也不會有多大創新,前人已經披荊斬棘開闢了一條安全穩定的道路,後人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再去走一條「新道路」。

那個溢滿創新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沒有下個平台的興起,以後的pm會像前輩們所說的越來越側重業務和經驗,光環退化,成為一個「平庸」的崗位。

我大一時聽一位本系師兄的小學期授課對產品崗開始感興趣。那門課的結課作業是設計一款兒童水杯,沒有限制沒有要求。師兄只給了一句提示,想像一下一個四五歲的兒童對水杯的需求是什麼,回去琢磨吧。

說來好笑,我當時腦海里蹦出的第一個兒童形象是野原新之助,永遠的五歲兒童哈哈。

新之助會需要一款怎樣的杯子呢?hummm……猜不透。

那換個思路,雖然用戶是五歲兒童,但掏錢的客戶確是家長,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用一款怎樣的杯子呢?安全材質?圓口設計?hummmm……

小朋友沒有主見,很容易跟風,有沒有可能加入什麼病毒元素能激發小孩的從眾效應以刺激銷量呢(參考小新位面的「瑪麗」和「動感超人」)……

那門課的結課成績我忘了,只記得在幻想杯子時的那份爽感,列舉方案然後再從成本考慮刪減需求最後實打實的創造出一款水杯的爽感。

哈,我創造了一款水杯。

我的啟蒙課讓我從用戶角度提需求思考問題,嗯,用戶體驗是個很重要的東西,我一直這麼認為的,我也一直以為pm就是這樣工作的。

大三上我迫不及待的開始找實習,誤打誤撞進了方正,在那的產品崗實習了三個月。

但其實第二個月我就想走人了。

「你不要亂改需求,按著客戶提的需求做就好」

「需求文檔沒必要寫那麼細,沒人看的」

「你把前幾頁的展示欄豐富一下,雖然不能給他們匹配到正確材料,但老師們看的時候不能讓他們看出來」

可能因為是B端產品吧,可能是因為該領域競爭者不多,我總是感覺我在做的事是將一坨屎包裝成好時巧克力告訴那些吃了屎的客戶大家都是這樣做巧克力的你要淡定。

上周去面愛奇藝的產品崗,面試官讓我隨便挑兩個同類應用比對用戶體驗,我翻了翻手機里幾十款應用,除了外賣APP挑不出同類應用。

拿著餓了么和美團外賣談他們的展示功能和搜索功能的差異時,我腦子裡卻在想,即使這個功能點的確a比b做的好,那又用什麼卵用呢,用戶還不是奔優惠去。

我選擇這款而不選擇那款的原因不是因為什麼用戶體驗,而是他優惠更多/性能更穩定/沒有廣告/社區氛圍更好,是因為他們的資本他們的運營他們的硬性能,哪裡是為了用戶體驗呢。

而且這些同類應用,不都長的一個樣子么。

昨天在知乎看到一個註冊引導頁面為什麼要分多頁完成的問題,回答時突然很失落,其實我們已經沒必要去思考這樣做的好處有哪些了,也沒必要去嘗試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去完善註冊頁面了,沒有那個精力也沒那個必要。註冊頁面這樣設計已經是經時代篩選留存的最好方式了,再去優化的回報比太低,後人只要熟悉這種設計記住這種設計就好了。

前人已經踩出一條堅實穩定的道路,後人只要熟悉好這條路就好了。

繼續找實習時,我把簡歷上那些中二的東西都刪了,把技能型內容擺在了顯著位置。

有時我會想,那個曾經在我腦子裡的產品經理時代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不管存不存在,它都結束了。


推薦閱讀:

快消品行業有產品經理嗎?跟互聯網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如何估算北京共有多少家汽車 4S 店?具體的估算方法應是怎樣的?
對於一個互聯網產品來說,如何準確地進行「用戶分類」?常見的用戶類型有哪些?如何衡量某一款產品的用戶分類效果?
互聯網行業的運營類崗位和產品類崗位有什麼區別?謝謝
成功的產品經理的失敗之作都有哪些?

TAG:移動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行業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