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沉積岩是在水中形成的,那地層為什麼是連續的?

大陸被河流、湖泊、沼澤覆蓋的面積還是很少的吧,大部分的位置並沒有被水覆蓋。那麼,即使考慮到地殼變動和河流改道的因素,一塊陸地上能形成沉積岩的時期也會很少吧(只有被水覆蓋的那段時間),那應該是在廣闊的地質時期中只有少數的地層沉積,並且這些少數的沉積可能還會在沒有水覆蓋的時候被風化掉,根本不可能長期地形成地層。

我還是沒搞懂,「沉積岩在水中形成」和地層的連續性之間的關係。


我還是沒搞懂,「沉積岩在水中形成」和地層的連續性之間的關係。

-----------------------

因為這兩者就根本沒關係,你咋去搞懂它們之間的關係?

前一句是不成立的,地層具有連續性是客觀事實,但你的理解出了問題。

第一部分,首先看第一句為什麼不成立。

沉積岩形成的條件只有兩個:A.沉積物來源和 B.具有能夠持續供沉積物堆積的空間(地殼持續沉降,或者如海洋般深邃)

於是,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名作風成砂岩的東西,它廣泛發育在世界各地的沙漠和砂質海岸,只需要一個長期沉降的構造環境就可以了,水是什麼東東?在風成砂岩的例子中,水只是以地下水的面貌,在砂粒膠結成岩的過程里發揮作用。

還有崩塌角礫岩這種東西也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形成。

所以,「沉積岩在水中形成」這句話是不成立的,因為在沒有水的環境下也可以形成沉積岩。想把這句話說對,加個「主要」即可。或者,說成「沉積岩在流體中形成」。但這句話似乎也不夠完整,真空環境下也許可以形成沉積岩,但一般能夠具有地質活動的星體,其引力已經足矣吸附一定流體介質了。

可為什麼人們經常會形成這樣的概念呢?這是因為地球上能夠供沉積物持續沉降的環境里,往往都容易蓄水——地球上最常見的最直觀的流體。比如海洋,比如沉積盆地里的湖泊和河流。這些環境中,作為一種流體介質參與了沉積物的形成。在另一些環境中,空氣同樣可以成為這樣的流體介質。甚至在土衛六上,液態甲烷也可以作為這樣的流體

原描述里有這麼一句話:「即使考慮到地殼變動和河流改道的因素,一塊陸地上能形成沉積岩的時期也會很少吧(只有被水覆蓋的那段時間)」。這個認識是錯誤的,也是問題的根源。地球表面存在大量長期沉降的地區,我們稱為沉積盆地。翻開一張現今的中國地圖,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沉積盆地遍布全國陸地區。下圖中,空白地區是不怎麼發育現代沉積的剝蝕區,一般為山區(這裡忽略了河流和一些山間小盆)。

所以,陸地上能發育沉積岩的地方實際上是非常多的。

--------------------------

第二部分,來看看第二句話,「地層的連續性」。

不知你是無法理解橫向上的連續性還是縱向上的連續性。那就都說說吧。

討論橫向連續性的時候,引入等時性的概念。

何為等時性?我在北京時間10點刷新了一下知乎,你在北京時間10點起床伸個懶腰,這兩個事件是等時的,和地點無關,和做的什麼事無關。在地質上,則為同一時間內,任意地區發育的任意沉積地層具有等時性。於是,過去200年里渤海灣沉積的泥沙和天山腳下發育的沖積扇是等時的;華北寒武系地層和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地層是等時的。那麼,只要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各地等時地層在空間上是相鄰的,則可以說這些地層是橫向上連續的。有沒有橫向不連續的等時地層?這個可以有呀:與大海一山之隔的局部前陸盆地陸相沉積可能就與山那邊的海相沉積八竿子打不著;一個斷陷盆地早期發育大量彼此間為古隆起間隔的孤立小盆地,它們的等時地層在橫向上也無法連續。

以上面的現今盆地分布圖為例,圖中大部分盆地是能夠彼此相鄰並連接的。所以這些地區發育的現代等時地層,也具有一定的橫向連續性。

縱向的連續性體現為同一地點自下而上的地層里,不發育不整合及沉積間斷。根據沃爾索相序律「只有在橫向上成因相近且緊密相鄰而發育著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疊覆出現而沒有間斷」,可以通過一個地區的地層縱向連續,推導出周圍相當一片區域內的地層存在橫向連續。不過總的來說,它與橫向連續性也就這麼點聯繫了。


陸相沉積被你吃了?就算是海相沉積還包括濱岸相呢。


單從河流上來說,河流到了平原後,以側向侵蝕和沉積為主,會不斷變化河道,被他變道橫掃到的地方都是沖洪積成因,以後就變成沉積岩了,這個範圍會非常大,而變化很快。而地質歷史遠遠比人類歷史的時間尺度大多了,動輒十萬年,所以從人類歷史的地圖理解不出來。

我最近在寫西安的地質報告,用鑽機探出了一個地層給你看看:

可以看到,卵礫石層亂七八糟的,幾十米內一會有一會又沒有,確實不是那種很大範圍的連續,其實下面的粉質黏土層也是不均勻的,只是我們沒分出來。從小尺度上來看都是很多小地層,跌在一起的,但他們都是一個時期的,都是沉積成因,可能這種小尺度結構課本上講的少,所以我猜你是不是誤解了,以為一條河很寬很廣,然後在裡面被水淹形成的才是沉積岩。

你看,那中間孤零零的砂層有2.1m厚,給個比較快速的沉積速率50cm每千年,說明那條河道存在了4200年了,其實比中國可考的歷史還長了,所以地質歷史的時間尺度所反映的變化是不能從生活經驗上感受出來的,「滄海桑田」你覺察不到。我們判定那砂層為中更新世的東西,一個更新世跨度170萬年!

但是那種大範圍均勻的沉積岩還是有的,比如西安在古代整個一片是一個大湖泊,繼續往下探就能找到這個地層。這就是被水大範圍淹沒的了,探查出來的土就是靜水沉積的灰色均勻狀態。不過嚴格來說只是看起來均勻,其實還是會有粉砂、粉土和黏土的變化,只是顆粒太細了,一眼看不出來。


間斷是絕對的,連續是相對的。這個問題應該產生在剛剛上了地球科學概論,等你慢慢深入,自己就明白了


沉積基準面之下的可容納空間都可以沉積,無論水上水下


理解狹隘,又不是所有的沉積岩都在水中形成,同一地質時期並不是只形成沉積岩。去圖書館多看看書吧。


還有滄海變桑田呀 你現在看見是陸地的地方以前可能就是海洋呀 地球形成初期大面積都是海洋呀 現在可以挖出海洋生物化石也可以證明之前是水環境 所以現在是陸地的地方以前不一定是陸地


地史學的最小單位是1MA。什麼概念,一個百萬年啊。就算你現在畫出了沉積相恢復了古地理也是一個漫長的幾百萬年,真的能和我們現在所描述的滄海桑田同日而語?我就是研究沉積相的,但說實話我都不相信我手繪的圖的指導意義在哪裡。地質的「將今論古」的靈魂思想本身就只是在服務於今天的勘探石油而產生的,想起謝耳朵的一句話,

GEOLOGY IS NOT A REAL SCIENCE。

當初為啥就學了地質。。


其實還是要多去實地觀察,多去觀察它的岩性、構造(包括區域構造和整體的構造)很多問題在野外都能引刃而解。


地史學也是一門課啊……


管他啥水下還是非水下,只要是「沉」下來,最後「積」下來的,都屬沉積範疇。。。


建議你去野外感受一下,你看看你所說的「連續」的範圍有多大。

你可以去看看長江黃河有多寬,去看看超准剖面的河流相扇體和三角洲有多大。去看看海,感受下潮平和碳酸岩沉積。

然後想想「百萬年」這個時間單位。

當然這是以後的事了(我記得大學第一次看的是山東張夏寒武標準剖面,可能是在山東或者秦皇島),現在答主可以去把書上地層連續的概念好好看看……

也可以了解下大地構造學的內容,看看我們腳下生活過的土地是不是一直在升降。~( ̄▽ ̄~)~


海洋的面積應該是比大陸大吧。現在地球格局也應該是這樣吧。過去也差不多,海洋更多。

洋盆沉積出現的沉積岩不就是應該很多嗎。

不過我一開始不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河流湖泊沉積相。

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天天生活在現代社會。哪兒都是水泥石子路。如果你設想一下你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再考慮一下當時地球的環境其實就不奇怪了。

人類對地球的改造對我們的認識產生了影響。多出去走走,接近大自然感覺可能會更好些。呆在辦公室里,露頭少,思路可能受限制。


terrestrial sedimentation 這種高科技樓主沒聽說過吧


你你你你??,你是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啦??,還是上課沒聽課呀??,這有什麼好問的呀,沉積岩在水中沉積,出露就剝蝕,沉積間斷,等地殼移動再次被水覆蓋就再次接受沉積,不同底層特徵顯示不同沉積環境,這很難理解嘛!


因為水圈是連續的


我只是沒搞懂為什麼沉積岩一定就是在水裡形成的


你說的大陸被河流湖泊覆蓋面積小,這是單純根據目前的地貌推測的。但是,地質研究一般是以百萬年為單位來研究的,你想想在上千萬年上億年時間裡地球上地貌變化會有多大。


推薦閱讀:

「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這種觀念是否應該予以改變,並從地理教科書中刪去?
答文綜時應該怎麼安排三科順序?
如何評價文章「鎮級市要來了」?
變質砂岩中含石英團塊是怎麼形成的?
只論富裕程度,韓國領先中國多少年????

TAG:地理 | 地質學 | 地球科學 | 岩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