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為什麼決定關閉 Parse?
是否是因為free plan已經足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造成營收不足以維持運營?或者是facebook壓根就沒把parse當親兒子?
我來回答吧,我就在Parse幹活。今天早上整個組知道的這個消息,當時以為老闆在開玩笑...沒想到居然是真的。
首先我還是覺得Parse其實是個很不錯的產品,我們的api call去年翻了一番,現在已經是每天billion級別了,而且push也有越來越多的付費用戶。當然不得不承認Parse不賺錢,如果算上engineer的工資估計還會虧本,不過這其實和我們比較激進的定價策略有關係。現在數據存儲是按是按照query/second來定的,30q/s一下全部免費。這對於絕大多數中小型app來說基本就是免費的。Push按照條來收費,1M一下全部免費。Analytic完全免費。從目前的反饋來看如果提價肯定會流失一定的用戶,但我覺得如果做到收支平衡並不很難。目前老闆說的核心的原因可能就是Parse和整個FB的目標不太匹配,FB的商業模型非常清晰,通過app和www吸引用戶,用戶非常多的話就會有商家在上面廣告,FB就會從廣告中得到收益。但是對Parse來說,我們的確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但這並不能直接轉化成用戶的增長或者廣告收入的增加。我們嘗試過很多種和FB整合的辦法,但貌似都不太有效。而作為一個單純的Backend Service,說到底燒錢的地方就是硬體。這種情況下真正有錢景的地方是向AWS一樣拓展出一整套產品線,這樣單個服務的成本才會下降,才能做到服務增長的情況下盈利。目前FB無意這個方向,所以感覺Parse對公司來說就是塊雞肋,而且因為增長還是非常快,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以後會更不好處理,長痛不如短痛吧。當然更細節的東西Mark還沒親自說,包括為什麼不拆分或者賣掉,以及對公司聲譽的影響... 估計明天QA會向整個公司解釋。當初加入Parse的時候真想不到Parse會以這種方式謝幕,我們做了一個挺有用的工具,可惜不能繼續了。Update:
1. Parse比我想像的虧錢更多一點,之前表述略有不當2. 貌似原因和我之前解釋的基本差不多,和公司的goal不匹配,長痛不如短痛3. 對於聲譽來說目前挨罵是肯定的了,補救的話第一個就是超長的遷移時間,現在每個用戶有一年的時間遷移自己的數據。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做了一個開源的[Parse Server](ParsePlatform/parse-server: Parse-compatibl...), 這個和我們真正用的不太一樣(真正的是用go寫的,比這個複雜不少),但是對於一般的app來說基本夠用了,我們也會花時間去維護完善它的功能。至於Parse的替代品,目前感覺市面上比較流行的就是三種東西
1. Baas,比如Firebase,這個就是和Parse差不多的公司,提供API給開發者,他們負責所有之後的事情2. Paas,比如Heroku,這個就是幫助開發者快速部署自己的server(比如可以一鍵部署我們開源的Parse Server),你push你的代碼就行了,剩下的不用操心3. Iaas,比如AWS里的有些東西,給你一堆能用的component(DB,loadbalencer ...),剩下自己玩去吧理想情況下我希望有一種服務能夠隨著業務的增長無縫的從1切到3,因為流量越大的話需要定製的地方就越多,越迫切需要有自己專門的環境。這種理想的服務對公司來說真正做的話從3到1一步步做好比較容易,因為1到2這一步勢必會涉及到開源或者分享1中Server的代碼,這種情況下如果3做不好的話就沒收入了,別人拿了你的代碼不一定在你的機器上部署。反過來3到1就容易很多,因為就算給了你代碼你還要在我的機器上部署,我也會獲得收入。想來想去Amazon做這個最合適。貼幾張比較比較有意思的圖吧,感覺Parse沒了剩下幾家都躍躍欲試,不知道誰能拿走這塊蛋糕了。謝邀。我已經在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9948568/answer/83948352 這個相關問題答過了,就不重複了。
這個算是舊聞了。
聽到消息後,當天就想分享些想法。作為一個為開發提供服務幾年的團隊,應該是深有體會。
開發者服務免費、或者不賺錢,最終都不能維持。
2011年,我開始做極光推送,當時的想法也是基礎服務免費,擴展服務付費。但是後來發現哪怕是基礎服務,成本都非常高,付費用戶帶來的收入,不能正常維持產品運營。
競爭的產品有很多是免費,還有一些付費門檻很高,收到的錢應該很少,幾乎都要靠融資維持。
有些產品面臨收入壓力時,就產生了偷偷摸摸用客戶的 App 發廣告、挖掘客戶數據等盈利模式...... 你懂的
免費模式有免費模式的玩法,用戶最終付出的是其他成本。
而市場上實際有很多需要更成熟的付費產品,這需要產品有足夠的說服力,而不是簡單的有就可以。
付費服務的要求更高,投入更大。一個中小型團隊需要更聚焦,如果產品線拉得很長,而每個產品都不是行業第一,生存就成問題。
博客:http://zhang.hu/parse/不賺錢就關唄,當初Google reader用的人也蠻多的,不也說關就關了。
BaaS這樣的產品方向確實可以簡化雲服務的使用難度,但要做好BaaS,會發現需要大量的投入,這樣的產品方向確實和fb不符。我們產品 MaxLeap 也是這個方向,各位有興趣歡迎嘗試。
其早在 Facebook 收購
Parse 時,這樣的擔憂便已經出現。
與 Facebook 盈利模式不符
2013年,Facebook 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Parse ,以 Parse 作為跳台,來與亞馬遜、Google、微軟等公司同台競爭,希望能夠在雲服務行業也佔有一席之地,顯然 Facebook 沒有想清楚如何利用好這一寶具。
隨著 Facebook 的商業模式越來越清晰,移動廣告業務已經占其收入的80%,Parse 作為為開發者提供後端雲服務的產品,為這一商業模式帶來的利益微乎其微,一時間成為 Facebook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產品。
「We』re proud that we』ve been able to help so many of you build great
mobile apps, but we need to focus our resources elsewhere.」 Facebook Parse CTO Kevin
Lacker在博客上如是說。
競爭對手定位失誤
Parse作為雲服務的後起之秀,在前期的發展目標非常的明確:為移動開發者提供專業的後端雲服務。隨著 Parse 業務的擴張,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雖然 Parse 的確發展得很快(比如2015年,在 F8 大會上,Parse 宣布進軍物聯網服務),但是
Parse 產品面分散,使得在本身專註的產品上分配資源變少,加上 AWS 這些原來就專註於雲計算的服務商也在不斷地推出更多的服務,也逐漸覆蓋了 Parse 的後端服務範圍。看起來 Parse 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與 AWS 這些行業巨頭正面競爭
Parse 將細分市場內的競爭,拉倒了行業層面,在資源和經驗都不足的情況下,自然無法與大玩家們抗衡。
定價失策
Parse 的用戶數量增長得很快,API Call將近去年翻了一番,然而,由於 Parse 激進的價格策略很多用戶在使用免費服務的基礎下就可以滿足需求(對於大多數的中小型商家來說是免費的)。從而造成了 Parse 無法盈利,甚至是面臨著用戶越多,成本越高,虧損越嚴重的問題。
在多面的壓力下,Facebook 最終選擇了割掉無法給他們帶來直接盈利的贅肉。
Parse 的隕落確實讓我們感到可惜,不禁會想,如果當時沒有被 Facebook 收購,或者一直堅持它最初的情懷,結果會不會不一樣,不管怎麼說,這件事也為很多中小型的後端雲服務提供商敲響了警鐘。
具體關於 「開發者服務如何健康的發展」 可以參考一下這篇博文:
Parse 關停與開發者服務健康發展
Parse需要更專註一些
沒事,國內不是還有做的好的幾家嘛,Bmob後端雲、leancloud都還不錯啊,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無法盈利,自然關閉。
我來回答吧,據在Parse幹活的講,是因為一直虧錢,規模增長迅速,規模越大,燒錢越多,長痛不如短痛。
推薦閱讀:
※外國網友如何看待大陸和台灣Facebook 的表情包大戰?
※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和他女友有什麼故事?
※從馬克·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賬號泄漏的隱私照片來看,馬克在生活中是個怎樣的人?
※如何看待 臉書 上所謂「圍堵中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