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民用船改成軍艦嗎?


一條一戰時期的五大湖的明輪客船,本來準備當旅館的,結果到了二戰軍方決定讓我來當航母。

-----------

我當時就保留了兩個輪子:

----------

船這一生就是不可預料。

---------

這對海軍航空兵的發展非常重要。

固然努力,須知進程。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民用船在戰爭中的歷史

上面有朋友提到了西京丸,這是甲午戰爭時期舊日本海軍開戰前,為了彌補軍艦數量和火力不足,而臨時從日本郵輪公司徵用的一艘民間郵輪,在進行了加裝火炮等臨時改裝工作之後,變成了海軍的「代用巡洋艦」。(也就是所謂的「輔助巡洋艦」)黃海海戰期間,西京丸被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平遠、廣丙等艦圍攻,被擊中12發炮彈,其中包括305毫米炮彈4發,210毫米炮彈1發,150毫米炮彈2發,120毫米炮彈3發,但是由於北洋水師炮彈威力有限,未能擊沉西京丸。西京丸在海戰中的表現給舊日本海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後來日本在後來的多次戰爭中更加廣泛地使用商船改造成軍艦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西京丸上的火炮戰位,可見其120毫米速射炮和47毫米速射炮

1914年,一戰爆發,各歐洲國家在使用「無畏艦」這樣的正規戰列艦進行正面海上對決的同時,也改裝了大批的郵輪和貨輪作為輔助巡洋艦參加海戰。在章騫先生所著的《無畏之海》中,便記述了輔助巡洋艦之間的戰鬥。

輔助巡洋艦,便是將大中型相對高速的商船進行改裝,裝備四到八門中口徑火炮,成為一種用於「低烈度」戰場的簡易巡洋艦。雖然這種艦艇的攻擊或者防禦能力都非常有限,無法與正規艦艇相抗衡,但是由於改裝簡便耗時短而具有相當的速效性。這種輔助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運用最為廣泛者當推英國和德國,而其用途卻完全不同,英國主要將其用於對德封鎖以及海上交通線的防衛,而德國方面則主要用於海上破交,雙方可謂是針鋒相對。

1914年9月17日,在巴西的特林達迪島附近海面,一艘原屬於漢堡南美航運公司,後被改裝成輔助巡洋艦的德國客輪「特拉法爾加角」號與一艘原本屬於冠達航運公司,後被徵用改裝為輔助巡洋艦的英國客輪「卡曼尼亞」號相遇,爆發了一場「豪華客輪之間的對決」,史稱「特林達迪海戰」。

這天天氣晴朗,海上吹拂著輕柔的東北風,「卡曼尼亞」號此時正是在執行在特林達迪島附近搜尋德國襲擊艦的任務。上午9點30分,她正由島的東北方向以16節的航速駛來,發現了停泊有船隻。11點過後,又認出對方是一大兩小三艘船,其中一艘是大型客輪,兩艘小的是煤船。他們正在進行著什麼作業,眼看著那艘大的已經開始向左轉舵,並向自己駛來,從煙囪判斷,看似為一艘「聯合城堡航運的班輪」。然而,同樣是郵輪出身的「卡曼尼亞」號發現其中有詐,因此立即上前發出信號,讓對方顯示身份。而此時,「特拉法爾加角」號則開始轉向並以18節航速迎上前去。正午時分,兩船之間的距離約為7800米。「卡曼尼亞」號首先開炮警告。

炮彈在「特拉法爾加角」號的船艏前激起了水柱,而「特拉法爾加角」號也用其右舷後炮回擊。於是,「卡曼尼亞」號也用所有的左舷炮火正式投入戰鬥。德國105毫米炮與英國二十多年前的老式120毫米炮相比要更為先進,其第三發炮彈便擊中「卡曼尼亞」號,擊毀了船上一門火炮,致使大部分炮手非死即傷。「卡曼尼亞」號立即用所有右舷炮火開始反擊,由於雙方目標巨大,而且相距甚近,因此雙方的命中彈數都非常多,「卡曼尼亞」號的索具、煙囪、通風筒以及起重機等都不斷被擊中。而「特拉法爾加角」號的右舷也完全展現在英艦強有力的側舷炮火下,雖然也中彈累累,但維特艦長還是下令努力接近,以便使用艦上的37毫米火炮彌補火力差距。彼此相距約6860米之時,雙方的炮彈愈發精確,由於「卡曼尼亞」號火力要猛得多,因此「特拉法爾加角」號首先起火。等到駛入了37毫米炮的射程,德國水兵便拚命將炮火傾吐到「卡曼尼亞」號的艦橋上。等「卡曼尼亞」號發現了這個問題時,其艦橋已經被打得烈火熊熊了,而且更加倒霉的是主消防水管也被炮彈打斷,其火勢一度失去了控制。於是,在雙方接近到大約3000米距離上,這艘巨大的輪船划了一道圓弧開始保持距離,並繼續向德艦射擊。

這場海戰,由於德國客輪裝備的105毫米炮在火力和威力上不如英國客輪的120毫米炮,德國客輪最終落敗沉沒。輔助巡洋艦這樣執行破交任務的艦艇,在一戰中發揮的作用雖然明顯不如潛艇大(在德國擊沉商船的戰果中,水面襲擊艦隻佔到了4.7%,而潛艇佔到了86.8%),但是輔助巡洋艦的航程要遠高於潛艇,影響範圍要巨大的多,因此在長時間擾亂航運方面,其活動還是卓有成效的。受此影響,德國在二戰期間也用商船改裝了一批輔助巡洋艦,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通商破交作戰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德國海軍「亞特蘭蒂斯」號輔助巡洋艦,其外表與商船無異

德國海軍「亞特蘭蒂斯」號輔助巡洋艦舷側的150毫米艦炮

二戰期間,商船改裝成軍艦的行為在日本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由於日本在開戰前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不能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於是當時的日本海軍與郵輪公司協商,選定一些具有改裝潛力的民用船隻,由海軍方面支付一定的造船費用進行建造,戰時歸海軍管轄並進行改造,成為軍艦。於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不久,一批包括.「橿原丸」、「出雲丸」在內的民用豪華郵輪就被海軍徵用,迅速改造成輕型航空母艦,以彌補聯合艦隊航空兵力的不足,典型的就是由「橿原丸」改造而來的「隼鷹」號輕型航母和由「出雲丸」改造而來的「飛鷹」號輕型航母。由於中途島海戰後,日本機動部隊的主力航母幾乎損失殆盡,這兩艘由商船改裝而來的輕型航母成為了舊日本海軍在戰爭中後期的主力航空母艦,在後期的日軍作戰行動中表現活躍,其中「飛鷹」號於1944年6月20日在馬里亞納海戰中被美軍擊沉,而「隼鷹」號「受重創返回日本大修,後於1947年解體。

舊日本海軍的「隼鷹」和「飛鷹」號輕型航母

同期的美國,也生產了大量的護航航空母艦,不過與日本海軍使用商船進行直接改造的思路不同,美國海軍是在C3型自由輪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設計、建造護航航母,既利用了自由輪生產的簡易性(一星期就能完成建造,被稱為「吉普航母」),又能滿足基本的作戰指標性能和需求,比如典型的「博格」級航母和使用1936年的商船計劃中體積大速度快的油船船體改建的「桑加蒙」級航母,這些航母活躍於大西洋和太平洋戰區,在護航和反潛作戰中表現優秀,為二戰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美國轉讓給英國海軍的博格級「追蹤者」號(HMS Tracker)護航航母

到了1982年的馬島戰爭,早已衰落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沒有了大型航母,僅有的2艘輕型航母其戰鬥力就完全依靠搭載的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但是輕型航母的局限性讓它只能夠搭載大約10架鷂和14架直升機。顯然與擁有大量A-4攻擊機、「匕首」戰鬥機(法制「幻影」5戰鬥機的阿根廷改型)的阿根廷空中力量比較,2艘輕型航母的戰鬥機力量相當的單薄。於是在獲悉阿根廷人登陸馬島後,英國人立即動手,幾天時間就將徵用的集裝箱貨船「大西洋運送者」號鋪上專門為鷂式戰鬥機起降研發的鋼板,按部就班的準備了支持鷂式戰鬥機上船的各種功能性集裝箱。「大西洋運送者」號在阿森松島基地搭載著英國本土飛來的10架鷂式戰鬥機和10多架直升機,與其他商船改裝的支援船組成大編隊繼續向南大西洋開進。

「大西洋運送者」上搭載的鷂式戰鬥機,可見其艦首的起降平台,其承擔了為島上英軍通過直升機進行補給的重任

最初按照英國海軍的設想,鷂式戰鬥機可以直接在集裝箱貨輪改造的平台上起降,支援前線作戰。但由於條件限制,「大西洋運送者」只是在船頭部分設置了一個可以供鷂式戰鬥機以及直升機起飛/降落的位置,只有前一架飛機安全離開,第二架飛機才能夠就位,或者前一架飛機已經安全進入整備區,後一架飛機才能夠進入降落區上空準備降落。如果某架飛機出現事故或者受傷需要緊急迫降,對於航空聯隊指揮官來說就是個災難。因此,英國海軍放棄了使用「大西洋運送者」直接投入作戰的計劃,而是讓其為主力航母運輸和補充戰鬥機。在到達馬島戰區後,搭載的鷂式戰鬥機立即補充到「競技神」、「無敵」號航母上。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國慶節這天,阿根廷空軍出動的「超軍旗」攻擊機攜帶的「飛魚」反艦導彈重創並最終擊沉了「大西洋運送者」號,也暴露了民用船隻在現代海戰中的脆弱。

「大西洋運送者」被法制「飛魚」反艦導彈擊中後燃起大火,最終沉沒

回到現在,民船雖然在戰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大西洋運送者」的悲劇已經預示了民用船隻在現代海戰中的脆弱,將其作為一線作戰艦艇是不現實的。軍艦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現代戰爭中所面臨的來自海上和空中的各種威脅,所以也安裝了相應的對空對海警戒雷達、CIWS等系統作為應對手段,其艦體結構也是適應戰爭要求而進行了抗沉的設計。而民船無論是結構還是動力系統,都遠不如專為戰爭而設計的現代化軍艦,即使要安裝雷達等電子設備,也是要考慮艦船整體結構和布置來設計安裝的,要考慮整體的電磁兼容性,而民船顯然難以做到。

至於其作為火力支援平台的可行性,TG早就已經試驗過,但與精密複雜的艦炮系統相比,陸軍野戰火炮的火控系統相對簡陋的多,如果將這類火炮安放在滾裝船上,即使船舶處於錨泊狀態也難以精確射擊,與在陸地上相比射擊精度大幅下降,為了克服這一缺陷,軍工部門曾為船載野戰火炮配備簡易感測系統,實驗後發現這種做法並不理想,從獲取船舶姿態數據到火炮擊發還不能做到自動化,整個流程涉及許多人工操作環節,時間較長且大大增加了射擊誤差。所以,射擊精度的不理想使得TG最終還是將「船載炮」給擱置了。

曇花一現的「船載炮」最終還是難以適應對岸支援的需求而被擱置


西京丸原為一艘商船,甲午戰爭前因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隨聯合艦隊出海參戰,臨時將「西京丸」徵用,加裝艦炮,改裝成代用巡洋艦。

甲午大東溝海戰中,西京丸號被北洋艦隊福龍號魚雷艇神勇抵近40米抄了後路,福龍號連發三枚大青果藥丸,樺山同志已經閉上了眼睛。但由於商船吃水淺,藥丸竟在眾目睽睽下從船底溜走。

不過躲得了上面躲不了下面,1942年被美國潛艇「黃貂魚」號擊沉。續用了半個世紀,不虧了。

【你非要問我對商船改裝軍艦支持不支持,我就明確告訴你,不支持!】

首先鋼材都不一樣,民用白菜鋼的碳含量合金元素含量都標的好好的,軍用高強度鋼不寫成分,只有個90X的編號。現在鋼材過剩,又不是缺,還商船改,不是矯情么。鋼材本身強度不夠,遇到大浪總縱彎曲捉急,海船斷裂事故的報道可以看得見。

設計也不會考慮太嚴重的局部載荷,加裝了器大活好的導彈啦火炮啦人家就受不了啦,很容易被掰彎……

再者,和軍艦體量相仿的民船難以克服高海況。這兩天東方之星的調查報告出了吧,民船橫穩性輸成狗,一陣風就傾覆了。大洋上的海況很高,抨擊,上浪,埋艏,螺旋槳出水,失速,只有軍艦能適航。

一個大浪過來,一頭紮下去了

又出來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第三,船型上有偏差,誰來負責任?艏艉柱不一樣啦,水線面不一樣啦,球艏是U罩杯還是V罩杯啦,一大堆船型係數bulabula

這些主要影響阻力性能,其中兩個重要的參數

傅汝德數 Fr=V/(gL)? (關於興波阻力)

雷諾數 Re=VL/υ (關於粘性阻力)

都和航速有關。

也就是說,船型不一樣,適應的航速範圍不同,船型和螺旋槳的水動力性能都要查水表然後計算很麻煩,最佳範圍確定就不好改了,還有傳動、匹配、全船供電等等,並不是換一個更牛逼的主機這麼簡單。軍艦比除了集裝箱船等之外的民船快多了,怎麼能隨便用,你當是59啊能隨便魔改?

當然啦耐波性和操縱性(簡稱耐操)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就不展開說了。

——————

船吶,就不可以預料。我一個郵輪公司的商船,怎麼就成了聯合艦隊的巡洋艦呢。樺山資紀同志講,你來當座艦,我說另請高明吧,我也不是怕沉,樺山同志說大本營已經研究決定了,我就念了兩句詩:國之將亡,遍地艦娘。

我到河北省來,sorry我到聯合艦隊來,主要做了三件事,參加了甲午海戰,續了樺山資紀的命,攻打了台灣,當然參加了二戰的運輸也是很重要的。

至於題主說的現代軍艦挨幾發就死純粹是一派胡言!比如搞個任意連續四艙進水不沉沒的標準,那你起碼得把連續四艙揍爛了吧。前提還是我不防空,躺著給你揍。

而欺負小國什麼的,我想我們還沒磕磣到徵用民船的地步,那些日了狗一般的效率一個月下水一艘的056是給海軍官兵兜風用的?一年下水的大小艦艇就完爆世界大部分國家海軍的全部家當了。你見過幾個喪心病狂批量生產護衛艦當巡邏艇用的國家?現在捉急的倒是如何把替換掉的老艦往海警和航校塞,塞不出去還有艦艇命名城市的政府搶著拉回去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呢。

評論里有人反對,說海員本來就是海軍預備力量,怎麼不可以改裝?請循其本,題目說的是改裝商船好不好,不是要不要徵召海員啊。正因為人是寶貴的,所以裝備要高精尖,更不能將就。


雖然自從蒸汽輪船出現時起,民船和軍艦就開始分道揚鑣,但兩者間的「交集」從來未曾完全消失,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德國都曾在萬噸級大型民用船隻(主要是大型高速郵輪)上加裝150、152甚至203毫米艦炮,大口徑魚雷發射管甚至艦載機,將她們改造成為「輔助巡洋艦」。德國海軍輔助巡洋艦被廣泛用於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戰,利用其與民船相似的外形躲避盟軍戰艦的視線,在大洋上到處獵殺盟國的運輸船隻;英國海軍輔助巡洋艦則作為巡洋艦隊的補充,主要承擔運輸船隊的護航任務;由於噸位大、火力強,德國海軍輔助巡洋艦不止一次地與盟軍戰艦發生交戰,甚至讓不少輕巡洋艦及以下的艦艇淪為其炮口下的犧牲品。日本先後將7艘「大型優速商船」(主要為郵輪)改造成「飛鷹」、「隼鷹」等以兇猛鳥命名的輔助航母,美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蘭利」號由運煤船改造而成,美國海軍的很多「護航航母」也是由民用貨輪改裝而來,德國和義大利也著手將若干艘大型高速郵輪改造成為航空母艦,但均未來得及投入使用。

二戰後比較大的一次民船改裝軍艦行動當推英阿馬島海戰,其間英國共徵用和改造了58艘各類商船,在其中19艘商船上安裝直升機平台,5搜拖網漁船改裝成為掃雷艇,兩艘大型集裝箱船還被改造成了「輔助航空母艦」,其中之一就是後來被當作「無敵」號航空母艦擊沉的「大西洋運送者」號,該船在德文港船廠接受了改裝,拆除了無關的設施,加裝了維修庫、海上補給燃料系統、隨船機務人員和航空兵居住室,改善了消防系統。投入馬島海戰的「大西洋運送者」號可攜帶4架重型「支努干」和9架輕型「威塞克斯」直升機,以及12架「鷂」或「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雖然「大西洋運送者」號後來的命運是不佳的,但英國方面依然認為該船在馬島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海軍還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將滾裝貨輪「競爭者巴贊特」號改裝為「百眼巨人」號航空訓練艦,「百眼巨人」號艦長175米,滿載排水量28480噸,可搭載12架「鷂」式飛機和6架「海王」直升機,因為「百眼巨人」號是艦橋在前、飛行甲板在後的布局,所以「鷂」式飛機只能應急進行垂直起降,不能像在「大西洋運送者」號上那樣進行滑躍起飛,其實,「百眼巨人」號幾乎沒有搭載過「鷂」式(也沒有這種必要)。「百眼巨人」號現已被改裝為醫院船,在索馬利亞海域的歐盟聯合艦隊中扮演「海上醫院」的角色。

美國也曾經提出過將20000~50000噸級的集裝箱船和滾裝船改造為「海上基地」的「阿拉帕霍」計劃,作為對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補充,有消息稱,美海軍曾經試驗性地改造過一艘18000噸級的貨輪,不過「阿拉帕霍」計劃後來也沒有了下文。相比而言,一些小國的海軍似乎更願意嘗試一下「基地艦」的感覺,馬來西亞在大型集裝箱船「金花」5號上加裝模塊化機庫、直升機平台、快艇運輸和收放模塊和集裝箱式生活模塊後,將其作為攜帶直升機、高速巡邏艇和「黑將軍」特種部隊的「海上基地」,投入到亞丁灣海域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艦隊行列中。

相較於貨輪和油輪改裝為軍用輔助船隻,其實某些採用軍標製造的海警船更容易改裝成軍用戰鬥艦艇,比如說美國的傳奇級國家安全艦

這種海警船在戰時可通過加裝反艦導彈和短程防空導彈以及簡易的拖曳聲納和布雷設備,搖身一變成為一款能夠執行警戒、反潛、佈雷的多用途護衛艦。

甚至美國軍火商設計出以傳奇級國家安全艦為藍本的PF-4921護衛艦

相關配置:1. OTO 76mm 炮 2. VLS ESSM 防空彈 3.Sea RAM 防空彈 4. Mk.38 Mod2 近防炮 5. .50機槍 6 魚叉導彈. 7. 魚雷及拖曳式聲納系統。

類似的比如中國818型海警船,就是以054A型護衛艦為藍本設計的


把民用船稍微加點裝甲,加上武器,控制系統,電子系統等,可以當軍艦使嗎?

可以。實際上現在有一部分軍艦就是用民船標準建造的。

現代軍艦和民船都是挨上幾發就死,區別應該不大吧?作為火力平台應該噸位足夠了吧。

區別巨大,主要是結構和抗沉冗餘度。美國的佩里,儘管設計指標只是準備挨航空火箭和中口徑炮這種「輕」火力,但也有過抗兩發反艦蛋而不沉的記錄。


毛熊:kuma~


博格獵潛組共擊沉了10艘德國潛艇、1艘日軍的德制潛艇和1艘日本I-52潛艇,並很多次擊傷、驅逐敵潛艇。她的戰績在美國海軍其他的護航航母編隊中首屈一指。而且,在該艦的護航過程中,所護航的船隊沒有一艘損失;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艦的艦載機沒有一架被擊落。

貨船改的!

這邊是博格級護航航母,雖然只是臨時應徵入伍,但我也會儘力而為。

我的努力得到了提督的真心嗎?真是太好了。。。


參見一戰和二戰的德軍。

拿商船改破襲艦可是德軍的拿手好戲啊!

比如說狼號,梅沃號,以及海鷹號,還有海燕號這些船把英法海軍補給線折騰的不能不能的。

(注:本文部分資料來自於網路)

襲擊艦的出現其實就是為了打商船而建的。

襲擊艦內部武裝到了牙齒,外觀上仍然是一副無害的商船模樣,粗大的炮管被巧妙地掩飾,旗杆上掛著中立國旗幟。

艦上甚至還準備了各種油漆和小道具,以便在航行中扮豬吃老虎。

理論上講「獵戶座」號是第一艘改裝成功的海上襲擊艦。

這貨裝的賊像賊像的,為求逼真,這貨還造了一個假煙囪甚至還安排了一名水兵躲藏在假煙囪中製造煙囪冒煙的效果。

一般進入戰場後,「獵戶座」號又在煙囪的頂端塗上綠白相間的條紋,將黑色的艦體漆上黃色橫紋,偽裝成一艘荷蘭商船的模樣。在航行中,這艘狡猾的襲擊艦不斷借用盟國或中立國商船的名字為自己偽裝,至少變換了20次身份,對手始終沒能識破。

海上襲擊艦出海後完全獨立,一般一呆就是一年多,最長出海紀錄是由「亞特蘭蒂斯」號創造的,它總共在浩淼的大洋中漂泊了622個晝夜,總航程達到10.2萬海里。

當然,在我看來其實「海鷹號」不遇到海嘯,估計能撐到戰後。

在遠離本土的大洋中,襲擊艦的補給全靠掠奪商船,其作戰方式與海盜無異——先憑藉無害的外觀接近商船,之後突然向商船發射警告彈,並升起德國海軍軍旗。

這一套升旗,放炮,抓俘虜之後,若商船反抗,就教教他怎麼做人,

若商船投降,則派水兵上去解放他們的物資。

之後,或將船隻開回軸心國港口,或讓他們去和龍王開party。

曾經,一艘德國襲擊艦曾於聖誕節前一周,攔住一艘英國冷藏船,截獲大批水果、蔬菜以及凍肉和雞蛋等物資。

該艦隨後招來附近的其他4艘德國軍艦,水兵們在遠離本土的大洋中享受了一頓聖誕大餐,成為襲擊艦最幸福的回憶之一。

1940年至1943年,德國海軍海上襲擊艦共擊沉或俘虜了142艘英國貨輪,總噸位達90萬噸,與U型潛艇一起成為盟國海上運輸的噩夢。

雖然戰爭中的偽裝軍艦目的各不相同,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喬裝打扮的軍艦能使敵方戒心鬆懈,然後一擊成功,作戰效率相當高。

所以在我看來,我們為毛不再把襲擊艦拽出來釣魚執法一回呢?讓海盜們來碰碰釘子( ????? )


古巴海軍Rio Damuji級多用途艦就是用西班牙造的拖網漁船改的,詳見我的知乎回答:在軍艦發展史上,有什麼讓人驚嘆的設計或者神來之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72114/answer/236212289?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君不見大西洋運輸者號?

英阿馬島海戰爆發後,英軍派出的特遣艦隊只有兩艘輕型航母: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只能搭載20架鷂式戰鬥機,遠滿足不了艦隊防空任務。由於英軍擁有成熟的戰時徵用民船的經驗,於是臨時改裝了大量民用船隻投入戰鬥,大西洋運輸者號滾裝船就是其中之一。

大西洋運輸者號可以運載近20架鷂式戰鬥機,並且能夠在艦首改裝的甲板上起降鷂式戰機。原本英軍是想將大西洋運輸者號作為航母的補充單位使用,但是極低的起降效率遠遠滿足不了馬島高強度的空戰需求,所以大西洋運輸者號基本承擔的是鷂式戰機的運輸任務。

大西洋運輸者號在馬島海戰中被阿根廷戰機發射的飛魚導彈擊沉,成了無敵號的替死鬼。


《當代海軍》2001年第七期,在雜誌尾以想像圖的形式展示了英國海軍21世紀航母的六種構想,其中有三種方案就是商船改建的,發圖給大家看看。

用商船改裝載機艦的構想

用商船改裝航母支援艦的構想

用商船改垂直短距離起降飛機輕型航母的構想


渡江戰役


前面有人說到鋼材不一樣了,那我說個動力方面的問題吧。

目前民船多是低速機推進,中速機推進,省油第一位的,航速跑不起來。

軍艦講究速度,油耗次位,不少都是中高速機在跑,高速機磨損厲害,不能燒重油。

差不多體積的中速機和高速機,基本上高速機的功率比中速機大不少,幹活有勁。


我國漁政船。


換個道理來說就好像冷兵器戰爭期間挑選一些身強力壯的百姓給他們發刀槍盔甲好歹訓練下組織起來的民團差不多吧,你讓他們和訓練有素的正規軍正面杠,絕對不是對手,可維持治安,欺負沒武器的對方百姓應該足夠了吧


民用即軍用。


改裝成軍艦不太容易,因為設計的時候考慮的是多裝貨,多經濟。結果就是損管不力,航速過低,噪音過大等一系列毛病。所以最多被徵用成運輸艦,當然,TG還搞過火箭炮,152上民用船隻甲板的事兒,用作對岸的火力支援,都是當時海軍條件太差被逼的。


純粹想多了,就民用鋼鐵能達標?


PLA:這是我們的傳統啊


推薦閱讀:

殲31發展短距起飛有前途嗎?
航母為什麼不能做得更大,航母的甲板為什麼不能做得更長?這不就可以大大降低了艦載機研製難度了嗎?
這次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體現了土耳其空軍怎樣的技戰術水平? ?
為啥很多人知道055是112坑而不是128坑後表現得就好像055白造了一樣?

TAG:製造業 | 軍事 | 海軍 | 軍事裝備 | 軍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