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中的佛經,教義近年來是否在發展?

母親信佛,經常誦念佛經,偶然看些佛經,感覺其中似有道理,不覺想來,觀乎近年,佛經佛理髮展貌似很少,希望各位不要用佛是永恆,人性未變,無需發展的評論來回答。

(關於此論述,由諸位答主更正,所言有誤,佛為永恆一說並非是廣泛認同的說法) 佛為永恆,恐怕自有佛教開始便是共同認知,但是關乎對佛學的發展(即對於佛經佛理的理解),原諒我涉之不多,貌似近代以來,實在太少。 豈是我等眾生已經完全理解了佛理?恐怕不然吧,個人感覺,除了由於最初語言不同,翻譯引起的差別,對於龐大繁雜的佛經的理解肯定會有不同,當然肯定會有不少人會公開或私下展示自己對佛經佛理的理解,但體系化的,或是成書的所見不多,偶爾看些評說,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向善莫惡行。

可是只有這麼多麼?偌大佛經,就幾句話可以概括?如何在現世修行?如何理解新的行為?如何發展新的傳播佛學手段? 再進一步說,對於註解理解佛經的論述,本質都是註解的譯文,即是註解古人的理解,這樣的行為是否有意義?換句話說,研習佛法,倒不如說是研習人法,對於最初版本的翻譯自唐朝來是否又有發展? 當然難度很大,但恕我直言,從事這些的人恐怕太少,佛教龐大,多數是像我母親這樣求一個身心釋然的人,若是信佛之人當真信佛,當真求成佛脫世,對於這種本質問題的探求怎會如此之少?


中國大陸地區是在恢復中求發展。

要問有沒有,確實是有,但是目前還不明顯。

還沒能迅速跟進時代的變化。

比如佛教如何看待:女權問題、同性戀問題、死刑問題、新興的附佛外道問題等等。都是亟待探討和(權威組織)給出指導意見的。

而現實……

(有時間再更吧)


發展?那就追問一句,順著什麼發展?

拋開方向談發展,如同拋開錄取分數線談高考成績,然並卵。

佛教如果是順著佛陀的智慧發展,那麼佛陀的智慧已經圓滿,

很抱歉。沒有發展空間,也沒優化空間

如果順著眾生的習氣、煩惱、業力、環境、科技、文明談發展,

那只是說佛教的傳播手段越來越方便,信息越來越便捷

而一旦佛教的教義順著人類的知見發展,

那就是魔子魔孫,就是佛教衰敗,就是人間佛法,就是恆述法師……


說佛法不需要發展的人簡直一派胡言!

佛家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形而上,探討的是本體論,建立的是世界觀;另一部分是形而下的,探討的是如何解放意識,形成的是方法論模型。

其中,形而上的部分,這麼多年來一直在發展,悉達多時代的世界觀和現在佛教徒的世界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佛學內部反思帶來的,也受到了哲學發展和科學發展的影響。但是,西哲在本體論這方面的探索哪怕不談超越佛家,也至少不遜於佛家,而有一些佛教徒卻狂妄自大,對西哲不理解,也不學習,卻張嘴就是佛法超越哲學之類的夢話,隨便就否定了兩千多年以來人類最聰明的那群人的智慧。如果說這話的人是最聰明的那一群,我沒準就湊合信了,關鍵是,你丫自己活明白了么,就來嘲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羅素、哈貝馬斯?

包括這個回答區的一些人,號稱佛陀智慧圓滿,號稱佛法完美。就好像 @秋沛 說的一樣,三法印上來就消滅了這些靜止的概念。

圓滿、完美,是靜止概念,意指「全體」、「所有」,然而人類的認識是基於歸納法的,也就是說,人類壓根無法挨個認識全體或者所有,因此任何這樣說的人都屬於「猜測」,或者「願意相信」。

從邏輯上說,一個沒有智慧圓滿的人是沒辦法「判斷」另一個人是否智慧圓滿的,這一點不需要我證明吧?因此這個人只能是願意相信另一個人智慧是圓滿的。

你看看這個可信度吧。


佛為永恆,恐怕自有佛教開始便是共同認知,但是關乎對佛學的發展(即對於佛經佛理的理解),原諒我涉之不多,貌似近代以來,實在太少。

自從有佛教開始,「佛為永恆」就是佛法所反對的,佛法以三法印來印可見地,第一法印就是諸行無常,沒有什麼永恆的東西。你說你對佛法的理解涉獵不多,看來從根本上你對佛法的認識就是錯誤的。

但體系化的,或是成書的所見不多,偶爾看些評說,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向善莫惡行。

可是只有這麼多麼?偌大佛經,就幾句話可以概括?

對經典中教言的解釋,在佛教的教學體系中稱之為論典。體系化的論典很多,《俱舍論》、《清凈道論》、《大智度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瑜珈師地論》、《宗境錄》。這些都是大部頭的,你所見不多的原因大概在於你太「偶爾看」了。

若是信佛之人當真信佛,當真求成佛脫世,對於這種本質問題的探求怎會如此之少?

等你透徹了解了以上數百萬字的論典,再說多少的問題吧。


複次阿難。如來所說。若修多羅。若毗尼。若摩得勒伽。所有深義。非學無學聲聞大眾共議能知。

於其眾中設有比丘生疑欲問。敬重佛故恐畏惱亂不敢輒問。於是如來應供正遍知佛智知已。化作一比丘至如來所問言。世尊。此所作事云何而作。佛即告彼化比丘言。比丘。此所作事應如是作。

阿難。此是三事諸佛世尊必定須作。其事不滿不入涅槃。彼等一切我於今者已作已滿。更無所作更無所說。

阿難。我今已為諸聲聞說。修學毗尼波羅提木叉。為盡苦故示於正道。說行決定正作其事。

是故阿難。汝等。從今我不說者。慎莫說之。我所說者勿令斷絕

阿難。如我所說 應如是學 應如是作。慎莫放逸樂。不放逸故則得道果。以是義故。教敕汝等莫憂莫悲。


「佛為永恆"不贊同。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本人在弘法49年後去世。

佛是指覺醒了的人,是完全平息了痛苦的人,和永恆沒什麼關係。

佛法的根本理念是覺。是對自身的覺,也包括他人和世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只是為方便所說的一種練習(修行)方式。

其實佛法一直在發展,如果你了解歷史你會知道,佛法從四諦法門到八萬四千法門經歷了很多朝代的興替,每一代的法師們都在弘法時努力做到佛法的」現代化「,努力讓當世的人們接受佛法。

現在也是一樣,不過因為末法時期佛法衰落,常人不容易看到吧。

關於翻譯,如果對譯本有疑問可以去查詢翻譯者的資歷。

記得質疑者舉證,懷疑論雖然很吸引人,不過並不理智,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基本上,佛所說才能稱之為經,這裡的佛特指佛陀釋迦牟尼。之所以說基本上,是因為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壇經》。《壇經》為漢傳佛教禪宗六祖慧能所做,是唯一非佛陀所說的經。

需要注意的是,佛陀在世時並沒有經,經都是佛滅後,由佛陀弟子分數次結集而成,這期間伴隨著上座部和大眾部的分化以及之後其他教派的形成。

即便如此,佛經的結集也已經在幾百到上千年前完成。也就是說,原則上講,不會有新的佛經。但是不排除有新文獻的出土,不過須要依據三法印判斷是否為偽經。

如果一定要說經書的發展的話呢,可能會有新翻譯版本的出現。

雖說佛經有發展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是佛教典籍不只佛經。所謂三藏即是指經、律、論,論是各個時代高僧大德對佛經的詮釋,原則上講是有發展的可能的。


謝邀!

首先,「佛理」一詞很含糊。不知題主所指為何。因為題主認為佛理沒有什麼發展。

另外,「佛經」在題主的理解裡面可能就是指著作?因為佛經是指古時結集的經典。古時結集的本來就是古時的,現在沒有發展很正常。

題主還說到「佛為永恆」,這個證明題主真的是沒有涉及佛教,只是很片面地從其母親處瞭解的佛教。

佛理,若容我再作定義,可能更好的說法是「佛法」。佛者,覺也。法者,道也,即搭至覺悟的方式。

這些方式是從「心」處下手。因為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和自己的認識,就是「心」的運作所致。而這些運作,往往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真諦而跟隨自己妄自測度去自以為是,造成種種顛倒,引起種種痛苦煩惱。所以佛說四聖諦為「苦、集、滅、道」,瞭解苦為何物,知其生成之理,既然能生成也就是能還滅,而還滅是有方法的。

這個方法從業力因果上說,就是從行為上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來還業債了前緣,還有更重要的「自淨其意」從因上不再添惡因更離種種妄想。所謂離妄即真。悟真即覺。

這些短短的幾個字,其實已經蘊含了佛法的精髓,往後的開展從來不離這些離苦證真的方式。所以,佛法本身沒有所謂的什麼「發展」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同樣的道理是如何在社會在人生上起到作用。而古德也好,現在的大德也好,都有給出開示,這些開示就是為了讓我們如何更好的運用佛陀所留下的解脫方式。種種法門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如果是說發展,可能只能說是從文字上的翻譯,過往的都是古文,而現在因為傳法的必要,在西方國家佛經都已經被翻譯成當地文字,英文的、法文的、德文的,都有。但是這些翻譯不是篡改原文意思,更不會發展出新的教義來。如果有新的教義,那麼大家就要小心了,這些很可能是扭曲教義為了一己利益的邪說,標奇立異為了吸引名聞利養。因為佛陀說了一切需是以三法印及一實相印來印之,看是否如法。


跟著秋沛師兄過來的。

從題目的描述中,可知題主關心母親,善於思考,提出來的問題也很有趣。

事實上,俺家老師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現代人的生活里,教導和修習佛法的。佛經,特別英文的版本,不時會有一些更容易理解的修訂。

而中文環境里,敢做、能做、做了有影響的人不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學佛,絕對不是學習一堆理論,一套行為規則。沒有比在日常生活里,與老師、同學一起修習理解和愛,更重要的了。

這個在我們這也很奇缺。於是,我著名上海居士林成了老年人念經燒香之所在。


身心釋然那不就是解脫么?你母親好厲害,真的!佛陀在世時並無著書。還有一人,孔夫子也無著書。


如果說佛經有發展,則佛經所說的是一門思想

如果說佛經無發展,說它是永恆,那麼這不是佛學,是基督教思想

跳躍出發展和永恆的視線來看待這問題吧

這讓你陷入時間陷阱

這問題是極好的問題


發展的不是佛的智慧,而是人的智慧。佛的智慧就像無邊的空間,人的智慧就像桌上的那支蠟燭,燭光所及之處就是現在的佛學,燭光不增長,佛學怎麼會發展呢。


我想還是有發展的吧,只不過發展速度緩慢我們看不到而已


稍了解一點佛教常識的都不可能說 佛是永恆 之類的話 。諸法空相,諸行無常。無常觀是佛教的基本觀點之一,世間事物緣起緣滅,成住壞空,何來永恆。


日本 斯里蘭卡 印度 中國台灣等地區佛教近代有所發展 比如日本近代發展出的日蓮正宗 中國台灣有星雲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 寮國頒布了僧伽法令 越南出現了高台教這一分支 中國大陸不甚明顯 具體可查閱《佛教史》一書


佛教講究成住壞空,變化無常,其本身也遵循這這一變化,為了適應現今社會的變化,佛教也再以各種方便示現世間,比如以現在廣泛的人間佛教就是一種改革變化在慢慢的指導世人離苦得樂。


我想題主的問題導向大概是受到無神論,唯物主義與時俱進的影響。你如果多佛法了解,就會明白,佛家不是只想不斷,而是不需了斷。真所謂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他是指向內心的。建議你主要讀一下趙朴初老先生的佛教基礎知識講話。


如果把佛學當作數學來看,就好比一加一等於二的道理/教義,不會隨著時間再改變/發展。


佛法是科學,而且是終極完美的科學!

終極完美的事物,就不需要發展了,也不可能發展了。如果能發展,就說明這個東西不完美!

南懷瑾前輩說過,佛法是要實證的,佛家三學「戒定慧」,持戒,禪定,般若缺一不可。

《如何修證佛法》一書中也說了,佛法必須的三大要素:見地,也就是義理。行願,也就是發大慈悲的菩提心。修持,也就是實際的工夫!

而現在這個末法時代,人心浮躁,還談什麼明心見性?如同你說的,在佛經的文字糾結打圈圈,也不去實際修行練禪定的工夫,是根本背離佛法的!

言前薦得,猶是滯殼迷封。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

你不修習禪定,離不了相,就根本見不到佛祖說的那種境界。讀過唯識論的人都明白,人的第六意識是很狹隘的。而只在佛經文字上瞎琢磨,就是脫離不了第六意識,別談什麼成佛證果了。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現代人不都是在追求這些本來就無常虛幻的快感么?

末法時代,人被慾望所牽著鼻子走,越來越迷茫,離佛法越來越遠!


推薦閱讀:

一個信奉大乘佛教的人,應該怎樣正確地擺放朋友贈送的泰國的佛牌?
福報真的是定數,消耗得多就會變少嗎?
我覺得不存在任何大眾所謂的天神佛陀對嗎?

TAG:社會科學 | 佛教 | 佛學 | 佛經 | 佛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