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正在引爆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


前兩年看過幾個bbc關於中國經濟的紀錄片,裡面提到要不是中國08年四萬億,拖住了全球經濟崩潰的趨勢,他們的生活會比現在慘的多。即使他們認為中國這麼做也是為了救自己。這可是專業黑中國的bbc。


事實是 08年經濟危機根本沒有結束

如果沒有原子彈和核恐怖平衡,像 08年這種程度的經濟危機,世界大戰早就打起來了

08年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已經可以挑戰 1929 年大蕭條了

四萬億,歐債危機,中東的茉莉花革命以至於現在的敘利亞,都是 08年經濟危機的後續

08年至今,是國際格局的重塑期,由於無法以世界大戰這種劇烈的形式呈現出來,重塑的時間會更加延長

中國在 2008 年推出的四萬億,實際上成為了正面迎擊經濟危機的主力,並在一段時間內推高了資產價格,積累了天量的外匯儲備,直到現在,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都是高於經濟危機爆發前的

這兩天《財經》發布了對周小川的採訪,周小川說,當時中國以不到全球 10% 的 GDP,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 50%,這是不正常的。這種超出中國體量的特殊貢獻註定是不可持續的。現在經濟回落,是中國頂了這麼久,頂不住了,該別人上了,中國回到了與其體量相稱的水平。你不能說這是中國引爆了下一輪經濟危機,你把理所應當的主力如美國、歐盟、日本放哪裡去了?


很多年前了,是否08年之前記不清了,看一個電視採訪許小年,就講過(大致意思):

奧地利學派認為,世界經濟的大周期,是由產業革命推動的,通常是大規模戰爭結束後,世界需要重建,需要大量投資,推動經濟增長,同時戰爭時期往往軍事科技高速發展,和平了這些科技轉為民用,引發產業革命,新興產業的高利潤吸引大量投資,兩大因素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但是隨著時間發展,到達產業革命的效益邊際,大量冗餘資本溢出,無處可去的時候,就會炒作土地、黃金、股票等金融資產,並且必定會引起崩潰,然後就是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

危機一般都會引發大規模戰爭。

於是,一個循環構成了。

樓上好多朋友講了,現在的核威懾恐怖平衡下,世界大戰打不起來了……所以呢,且耗著吧。

感謝@Jonnycg補充:

在產業革命中不知不覺地拉大了貧富差距 產量在增加 需求卻隨之減少

解決辦法一個是你說的繼續升級 讓資金有出路 然後這樣的革命不是說來就來的 期間我們只能依靠政府 增加高收入的稅收和實行更公平的再分配

----------------更新--------------

這問題答了半年多了,其實更早還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內容差不多。

最近知乎時間線上大量關於房價的問題越來越多,我看了很無奈,那麼多人還關心房價,我房地產這碗飯吃了二十五年了,現在已經不關心這事兒了。最近這半年多來,我一直在想,戰爭會以哪一種我想像不出來的方式開始呢?由哪個國家發起?世界大戰一定得是五常級別的捉對站隊開戰,核大戰打起來會呈怎樣一種狀態?

各位,不要笑我杞人憂天,以現在的全球經濟現狀,最後指向的……反正我是看不出來除了戰爭還有什麼途徑。


首先近期的歐洲:歐洲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快要倒下,歐洲的很多銀行玩槓桿玩得讓美國人心驚膽戰,德國的大眾危機難民危機以及以國家信譽擔保的銀行今年虧損太嚇人,英國還在用留不留歐盟以謀取更大利益,歐豬四國依然扯後退,整個歐洲靠著歐元貶值勉強出口獲利,原來貨幣戰爭早已打響。

回到亞洲:中國一月份出口進口都是下降百分之十左右,但是貿易順差又增加了,因為出口下滑得沒有進口多。日本原本指望日元貶值來打破僵局,結果美元的一波小幅貶值讓日元不降反升一夜回到解放前,安倍經濟學幾乎破產。韓國今年更不好過,前幾天股市更是觸斷了熔斷機制,因為韓國在經濟方面把寶壓在中國身上,中國開始說這鍋不背之後韓國經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再看美國:說好的升息呢?預熱這麼久的升息終究沒有再升息,不是不願意,而是市場信心達不到。美國經濟歷史上有過很多次強勢的復甦期,如果願意把這幾年的美國經濟看成復甦,那麼這次的復甦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弱的復甦,因為幅度較於以往低了太多。

油價依然三十美元左右徘徊,俄羅斯與歐佩克達成口頭協議不減產,維持最高峰時刻的產油量,美國不說話,沒有了制裁的伊朗表示要恢復以往的產油量,離開中東的美國留下了一個權利真空,有中國資金支持的毛子和歐佩克打起了七傷拳,看誰能拖下去。

以往的西方看到有錢的中國不論是媒體還是個別領導人總愛批評下中國的獨裁人權,這幾年開始,連表面上像模像樣的批評都沒有了。

縱觀天下大事,跳出來看原來我們現在的世界和平表面下波濤洶湧,南海鬼斧神工,北朝鮮已經失控,俄羅斯借isis之名將手伸入中東,美才脫離中東就開航母挑釁南海,日本借中國壓力讓美國同意修改憲法,看來看去最冷靜動作幅度最小的的就是中國了。如果不是經濟全球化程度太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戰爭應該早就打響,然而此戰未開,貨幣戰爭已悄然打響,大國貨幣競相貶值,全球貿易風雨中搖擺。

很多人說過自己生不逢時,但我看,出大英雄的年代已經到了!

更:

悶聲發大財之後的中國也沒想到現在自己的體量那麼大,舉手投足就能影響世界了,原來是世界已經改變。08年之後西方實力實在是下滑得太快,中國本來按照劇本還要過十年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今天人民幣的稍微貶值會導致全球股市哀嚎,這放到十年前估計沒人信,因為大陸去年股市的不穩定和經濟弱於預期美聯儲加息壓力甚大。中國前幾年一直對原材料需求太大,帶動了非洲南美等一大票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按照周小川的話來講,中國在佔世界GDP不到四分之一的情況下對全球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這本身就是不正常和不可持續的,現在只是回復到正常位置了。並且現在的中國經濟內部數據挺好看,難看的是外部數據,處於內熱外冷的情況,不能因為現在自己體量大容易影響別國就覺得自己是導致全球經濟困難的原因,美國QE把鍋轉移到外國把世界經濟害慘了大家有苦說不出,不然美國的所謂盟友不會像現在這樣跑路跑這麼快了。

本來九十年代以來全球經濟一直不怎麼樣,只不過是大家坐上了中國的順風車一路high到08年。中國現在自己想修修車也不想high了,因為車軲轆都快掉了。於是對車上的人大喊一句:下車吧兄弟們。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更:3.31

東北特鋼已破產,注意這是中國第一家正式破產的國企,政府決定將為國企背書這一隱性習慣給去除,抓住東北特鋼這第一隻雞,後面可能還會有,萬一控制不好可能會在東北老國企造成恐慌。葉倫決定暫時不升息,全球股市應聲大漲,中國大舒一口氣,可以緩緩,改革真難,超出想像的難。重點的美國好像是為了應對下一波金融震蕩,一直收縮,連國民儲蓄率都變高了。很奇怪的現象,越是負利率大家越是喜歡存錢。反正現在最不穩定的看來是中國,轉型真難,改革真難,熬過去就好了。


建議大家看一本書《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 劉鶴 2012年主編。

參加單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社科院、國開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我想說,某種程度上這幾年中國一直是在經濟危機之中。但是7%左右的經濟增長率讓我們忽略了這一點。此外,危機其實已經頻頻出現。 2015年狂牛股災、2016年底,債市出現了問題。房地產市場2016年的顯著上漲。 產業結構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劑猛葯,治的就是結構性的病。

-----------------------------------------------------------------------------------------------------------

節選下第一篇第三節 兩次危機的共同特點

1、兩次危機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術革命發生之後。

2、在危機爆發之前,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

3、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時危機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間被擠壓得很小的情況下,發達國家政府採取的民粹主義政策通常是危機的推手。

5、大眾的心理都處於極端的投資狀態。

6、兩次危機都與貨幣政策相關聯。

7、危機爆發後,決策者總是面臨著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經濟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化的三大挑戰,市場力量不斷挑戰令人難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讓危機形勢更加糟糕。

8、危機的發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邏輯之前,不可輕言經濟復甦。

9、危機只有發展到最困難的階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論創新。

10、危機具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它將導致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

第四節 三點政策思考

1、樹立底線思維方法,對危機可能出現的最壞場景做出預案。

2、把握我國戰略機遇期內涵的重大變化,謀求中國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際。

3、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課題的務實超前研究。

----------------------------------------------------------------------------------------------------------

北京的房價是不是正在透支著北京年輕人的創造力和生活品質? - 社會 - 知乎從這道題當中,從這幾年的新聞消息當中,我看的是中國特色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可以說現在情況依然危險。

1、重大技術革命。 信息技術是一次,在美國。而中國呢?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網購、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和變態的物流系統。 這不是危機的先兆,確實危機的起因之一。

2、經濟繁榮。 在新的背景下,這種虛擬經濟的繁榮和實體經濟的蕭條,更加可怕。

3、收入分配差距、大眾投機心理、民粹主義,這三者三位一體。這三條是背景。而國家如果出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經濟政策失誤,則會點爆這個火藥桶。 我概括的經濟危機邏輯鏈條很簡單——技術革命帶來生產力提升,經濟增長,但是反應到國民收入上一定是總量提高,但不均衡加劇。

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馬化騰、馬雲、李彥宏。都是例子。悶聲發大財的金融家門咱不知道。技術革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這些財富聚集到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在美國,是華爾街矽谷得利,產業工人落寞。

資本家或者說資本賺到了錢,對不起,他要找到新的出口。大致分為兩個:

第一、繼續擴大產業規模、做實體經濟。

第二、投入資本市場尋求保值增值。標的包括但不限於:房地產、股票、外匯、期貨、債券。

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的是,根據邊際效益遞減原理,隨著實體經濟擴大規模,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工人工資水平上升,原材料加個上升,一定一定,實體經濟是越來越難做的。這是必然,必然。

那麼資本合理的方向就是「去蓄水池」,在中國,最大的,就是房地產。中國最顯著的代表就是一線城市的房價。其中包括剛需,包括普通人需求,但是更多的就是兩個字「投資」,甚至可以說是「避險」。 另一方面,政府來講,大多數政府看到了經濟增速減緩、實體經濟不振,很容易採取的措施就是:放寬銀根對沖經濟。 具體可見1929年的美國,1980年後的日本。 中國由於外貿順差的影響,本身貨幣規模就在增大。 這個結果就是,大量的貨幣進入房地產市場,抬升了房價,一步步到了驚人的程度。---------------------------------------------------------------------------------------------------------------

而不幸的是,大多數在技術革新中沒有獲得收入增長的普通民眾,面對的卻是最壞的局面:房價飆升。 另外看到的是很多身邊的人通過搭著「貨幣」的便車,暴富。 朋友們,在這種情況下,「收入分配差距帶來的一定是大眾投機心理「 有錢的人,更貪婪,上槓桿!沒錢的人出於恐懼,更要上槓桿!!!

結果是什麼?1929年的美國股市、2008年的美國房地產、80年的末的日本。

以及,2015年的中國A股。

財富很難很難被消滅,除非你上槓桿!!!! 山有多高、水有多深,當沒人為你接盤了,你就該跳樓了。 而違約的人多了,國家金融系統,證券、銀行、保險都會受到巨大衝擊,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詞「系統性金融風險」。此外,大量民眾爆倉,帶來的會是巨大的社會動蕩。 1929年大蕭條的美國走出危機靠的是什麼?二戰 1990年的日本,抱歉,到現在都沒有走出來。不過作為發達國家,其實無所謂。 2008年的美國。到現在,特朗普上了台。未來如何,尤為可知。

我們呢?

---------------------------------------------------------------------------------------------------------------

這一屆黨中央、政府真的nb。這種推斷我是看的這本書做出的。 而中央早已給出了藥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1、重振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用新的發展拉高民眾收入。

2、去庫存,這個任務似乎是有點問題,神tm漲價去庫存,。

3、去槓桿,經濟危機來源就是槓桿。

4、降成本補短板,還是針對實體經濟。此外還包括,一帶一路、對外投資,進一步全球化,輸出產能。

----------------------------------------------------------------------------------------------------------------------最後說說和大家切身相關的事情:

1、買房。尤其是一線城市買房。一定一定想清楚,你這是剛需,但是更是一個賭上身家爆槓桿投資的行為。 具體問題請具體分析。 經濟發展會顛覆我們很多很多舊的經驗。

2、對國家而言,搞起的一線城市房價,扼殺的恰恰是國家最需要的「創新」 985、211學生表示在一線城市活不下去。 這是二線城市的機遇,是一線城市的病。

3、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差別, 發展空間、生活質量、教育資源。肯定是有差別, 個人要計算好選擇好,國家則是要平衡好。 貫徹「協調」理念

4、但凡有點心,認真研究一下投資。一定一定。


大半年以前,我曾經在另一個關於中國經濟的問題下面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現在就好像一個在水裡掙扎的胖子,過剩產能和一部分冗餘的國有企業像是綁在我們腳上的鋼錠,拖著我們下沉,而積極的財政政策好像一個不斷充氣的救生圈,所謂的新經濟則是一記減肥藥。如果鋼錠不斷變沉,我們不斷變胖,只靠救生圈不斷膨脹,那麼早晚有一天,救生圈會爆,我們也會溺水而亡。正途是減肥減重,把鋼錠從腳上解下來,但是這都需要時間。和時間賽跑,和國際環境賽跑,如果產業升級和債務處理跑贏,那麼我們能迎來國運積極向上的又一個至少十年到二十年;如果跑輸,我們會面臨一個新的困境,到底是能夠有環境緩和衰退還是劇烈的拉美化。

作者:skiptomylou

鏈接:2016 年中國的經濟狀況很差嗎?真實狀況是怎樣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17年初,我驚訝地發現,很多人都認為,2017年會是中國經濟下行見底的一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大V君臨的這篇雄文。

回顧過去的五年,受困於需求端90後出生人口,尤其是1991年的「斷崖式下跌」,廉價日用品的消費萎縮讓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階段。當這個群體結婚買房,中國經濟即將迎來最後一跌。

最令人絕望的時間段,很可能是明年年中,因為房地產的淡季通常是春節與盛夏。自2012年以來,每一年的六、七月份幾乎都會迎來一輪大跌,或是全年股市的谷底,等待牛市盛宴的開啟。

這一場舊經濟的絕地,市場早已做好了心理的準備,瘦身應戰。更重要的是,轉型五年,新經濟的春芽已破土含苞,就等著想像力的翅膀展開了。

作者:君臨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3198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老實說,我對這樣的觀點還是很驚詫的。我並沒覺得17年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在我的「空間換時間」的理論里,我甚至覺得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在原地踏步的。

所謂的「空間換時間」,也就是我在第一段提到的減肥藥和救生圈這件事。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在這麼多年的看空里堅挺地活下來,秘訣在於兩件事:

  1. 超強的資源動員能力。這種能力的根本體現在於以公有製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表現的具體形式就是國有企業和其他相關的資源。當其他國家的央行在為超寬鬆環境下信用主體(企業、個人)因為對未來缺乏信心而不願意加槓桿擴大生產,進而陷入流動性陷阱的時候,我們有國有企業、地方融資平台不停地擴大信貸敞口,用基建、棚改、停車場項目,用貸款、地方債、城投債、PPP,一個又一個的方式為中國經濟這台汽車加入新的燃料。換句話說,央行投放的基礎貨幣能夠通過國有信用主體在經濟低迷期違背一般投資邏輯的加槓桿行為迅速創造出GDP。
  2. 相對封閉的資本環境。這就很好理解了,絕大多數人都被鎖在人民幣池子里。並且只要央行一天還持有巨量的外匯儲備,就沒有任何人敢低估其按照中國需求穩定人民幣匯率的能力——前提是中國實質上放棄人民幣國際化,或者在我理解,是實現按自身規劃路徑的人民幣走出去。

當我們年復一年嘲笑看空者,甚至有時候都產生了「到底誰是傻叉」的幻覺的時候,我們有必要把目光放回到最基礎的問題上:上述的兩大能力作為我們的救生圈,到底是不是萬能的?我們的減肥進度如何?還需要依賴這個救生圈多久?

事實上,回首2016年的經濟托底工作,我最想強調的是三件事:

  1. 城投債務的性質。2014年底城投債黑天鵝,並且開始政府債務普查的時候,提出過過渡性的概念,彼時市場對15年城投債的政府屬性猜疑紛紛,但是財政部一直沒有給出明確說法,最多只是通過禁止地方政府為城投債發放承諾函的形式進行了一些暗示。43號文的出台,目的在於遏制平台債務的瘋狂增長。但事實上其效力有效期屈指可數,在發改委收緊企業債批文之後,交易所的城投類非公開公司債迅速給融資平台們一個新的出口。2015年城投非公開公司債和地產債成為了債務融資工具里最火熱的兩個品種,2016年各種政府項目專項債層出不窮,企業債的所謂收緊事實上也變成了扯淡。其背後的原因,無非就是政治優先,保增長優先。也就是我上面說的,必須要靠政府擴張信用,才能使得貨幣投放有效。然而財政部現在一紙行文,2015年以後的平台舉債徹底不算政府債務,一棍子打翻了所有人持有城投債的信仰。說明什麼?當局一方面明白債務問題的嚴重性,知道雪球越滾越大,知道2016年和2008年的信用敞口差了好幾個級別,但是不舉債,企業部門的投資增速已經雪崩式下滑,沒人拿血汗錢來替政府背鍋,而舉債呢?所謂15年以後的城投融資不算政府債務是不是自欺欺人?如果城投債務真的出現系統性風險,國家管還是不管?管的起還是管不起?
  2. 所謂市場化債轉股。債務既然已經如此巨大,城投靠政府屬性續命,而且有「尚無違約」的金字招牌,產業類國企實際上受到的衝擊才是最大的。君臨提到的最值得鬆一口氣的數據,就是從2012年開始逐年攀升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16年中開始,終於緩緩下降了。這是病人手術見效的最清晰指標。」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投資會相信吧?銀行的不良率隱藏在數額巨大的債務展期和現在冒出來的市場化債轉股之下,真實數量不僅難以估計,而且只有逐年遞增。分享一個最有趣的新聞,山東最大的殭屍企業肥礦集團的債務重組:山東最大"殭屍企業"重生記 肥礦集團完成改革重組。這個看起來非常牛逼的債務重組是依靠什麼完成的?銀行把債務展期,利率降到0.6%,前八年不還本金,只還利息。用朋友的話說,這就是把殭屍養成了老粽子。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的銀行都干不出來的事,而中國的銀行是怎麼想的呢?政治上說,都是國企,是國家的左兜和右兜;從現實需要上說,上十萬人的就業需要維穩;從個人利益上說,展期意味著壞賬不會在經辦領導的手上暴露,還完成了更高層的指示,壞事變好事。現在發改委又提出了2017年發行所謂的債轉股專項債大致意思就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A自願發債借錢去參與殭屍企業B的債轉股項目,B原來欠C一堆債務,現在A給買下來,企業B給把A自願買下來的壞賬轉化成企業的股份,將來A靠企業B扭虧為盈以後股份的升值來償還自己借的錢。我就想問哪個市場化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腦子被驢踢了會買這種扯犢子的債券。我也敢拍著胸脯說,最後這個所謂的債轉股專項債,一定是大行作為政治任務自理或者互持。比如工行理財買工行的壞賬,或者工行交行互相買。所謂的債轉股,的確可以幫助一批本來可以活下來的企業渡過難關,但是是不是市場化,是不是所有債轉股的企業都是應該活下來的企業,大家見仁見智。
  3. 信用敞口的產生和破滅。君臨大大開篇提到的一段話,是讓我最以為不可思議的。

這十年的人口塌陷中,最關鍵的一年,就是1991年。因為從1990年的2620萬人到1999年的1150萬人,並不是一條直線的下滑。其中1991年的出生人口2000萬人,下降620萬人,佔了90年代總下降人口數的42%。

接近90後人口塌陷總數的一半比例!咬牙挺過這一關,後面的都是微風細雨了。

2017年正是這最難過的一關,決定國運的咽喉。因為房地產的平均購房年齡是27歲,不信你查一查,所有研究報告都是這麼說的。也就是說,1991年出生的小朋友們,在經歷了畢業後吃速食麵、買廉價化妝品和手機的消費之後,終於進入到結婚購房的階段了。

信用敞口在過去幾年被瘋狂創造的結果就是幾乎所有的金融資產都被炒了一遍。 股票、債券、大宗商品、房地產無一倖免。而最為老百姓所詬病,也是大家感受最直接的恐怕就是地產。2016年的房貸數字是6.33萬億元,較2015年的3.87萬億元增長了63.5%,而同期的企業貸款6.1萬億元,較2015年的7.38萬億元下降了17.4%,更不用說如果從固定投資增速上看,民企的下滑速度更是驚人。房貸佔比已經如此之高的情況下,試問君臨大大覺得18年開始買房的90後還能問這把烈火添多少油,加多少醋?中央在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已經提出房地產泡沫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什麼?因為匯率壓力太大,資本外流的速度已經太快了。人民幣匯率和資產價格的背離尤其是地產價格的背離真的是一年以後靠新增購房需求就能夠消化的嗎?信用敞口的創造和消滅,目前只有地產市場尚未證偽。我也確實相信一線城市整體堅挺,三四線城市即使出現區域性下滑也不會影響大局。大城市帶的戰略取代小城鎮化也是正確的。但是目前對固定資產這個大池子的水位必須要有足夠的重視,如果真的兩年井噴一波,後果絕對是災難性的。股票的交易體量在樓市面前,大概連渣渣都不算。股票的敞口被消滅只是多幾個跳樓的老闆,樓市的敞口被消滅,陪葬的會是人民幣。

作為一個海外歸國,現在在中國收入還說得過去的所謂精英白領,沒有人比我更期望中國的經濟穩定,因為我這樣的人不是無產階級,但又不能隨心所欲地跑掉。覆巢之下,無有我這顆完卵。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希望政府和人民正視問題。君臨所提的國企改革和混改不是今年提出的吧?年底中央赦免了一批過去「有問題」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現在的混改到底是有多少從自己兜里掏出真金白銀的民營企業家參與?又有多少背後站著紅色大佬和其他奇奇怪怪的東西?君臨所提到的新能源汽車,有多少一二線城市的人在購買?新能源汽車企業生產了多少成本三五萬,騙補快十萬的電動車?央視從年中開始就很少再提所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什麼?新經濟最典型的代表,滴滴、樂視,現在都面對著什麼樣的困境?新經濟里絕大多數拍腦袋的估值,到底是真的創造了新需求,還是靠一層一層優先股和定增堆出來的,大家心裡明白。一個最簡單最樸素的道理,資本市場作為前瞻性的指標,已經給出了回答。pre-ipo/創業板的再融資/定增-併購-業績預期-估值拉高-減持套現的套路不可能一直玩兒下去,這就是為什麼證監會放風要求17年把再融資規模控制在16年的一半。

誠然,中國製造業過去幾年是有亮點的。華為、京東方、大疆、格力等等一批企業越做越強,突出重圍。中國的軍工業厚積薄發,現在成就喜人。但是反思一下,除了軍工企業,除了高鐵,國企製造業給過我們多少驚喜?民企製造業大多數和華為這類企業的反差有多大?不可貿易資源的價格越來越高,為什麼君臨說的新能源,包括國家提倡了幾年的市場化電改下,用電成本居高不下?土地和房租越來越貴,實體經濟的承受能力還剩下多少?

對內環境來說,在我看來,明年最大的挑戰就是邊際流動性高點已過,影響程度會按風險偏好從高到低遞減。面對Pre-IPO企業的VC/PE和A股里的中小板、創業板會首當其衝。可是似乎風投人士里真的對潮水要退這件事有充分覺悟的並不多。主板股票大家的看法大多是藍籌股更有價值、結構性機會較多,趨勢性機會沒有,這個判斷我整體上同意。從技術上來看,2200是必須跌破的點位,但是這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來完成,我不知道。但是大底絕對不可能在2017年完成,至少還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對外環境上來說,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局面日趨複雜,川普上台的不可預測性依然非常多,一帶一路面對的挑戰會更激烈,台海局勢距離穩態越走越遠。美國經濟的大復甦在我看來也依然是一個待驗證的命題,但是市場似乎對這個預期已經price in過多了。這些消息對中國有好有壞,未知過多,難以預測。

但是總的來說,我對所謂的2017是最後一跌是絕不能苟同的。我希望中國能熬過這一關,但是黎明前的黑暗可能才剛剛開始。我必須再次提醒各位,中國的市場在流動性充裕、敞口不斷被創造的階段往往比別人更瘋狂,在流動性收緊、敞口破滅的階段踩踏也往往更嚴重。希望大家對此有足夠多的心理準備,祝願祖國繁榮富強。


本答案可能隨時更新,因為題主這問題實在太大。只能慢慢的整理思路更新。

先說結論:當前世界經濟的問題,在於原有世界的發展模式已經到達頂點,原有經濟發展動力已經枯竭(這些動力包括但不限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信用貨幣制度、中央銀行體系的建立、金融創新即金融衍生品的繁榮、美國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以IT為代表的新經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工業化進程),而新的動力還在萌芽之中(包括但不限於:量子計算機、航天事業、納米技術、超導技術、新能源)。如果沒有經濟理論和發展模式的更新,沒有革命性技術的大規模運用,那麼我們將陷入長期停滯。

上一次世界經濟轉型,我們打了兩次世界大戰。然而在恐怖核平衡下不可能有大規模戰爭,只能慢慢耗著,如果耗著耗著,革命性技術成熟了,那麼我們就星辰大海了,如果不等到新技術成熟,那就變成了比爛遊戲,看誰最後倒下。目前來看變成比爛遊戲的可能性比較大。

目前的比分是:美國&>中國&>歐洲&>日本,俄羅斯資源國什麼的是當前世界經濟體系下的殖民地,不在本題討論範圍內。

到了變革的時候了,而如何變革沒人知道。

這個冬天非常寒冷。一片大蕭條似的嚴酷,然而漫漫冬天才剛剛開始。環顧全世界,醫生們,無論是宮廷御醫還是江湖術士,傳統的什麼招都用過了,還是無解,已是束手無策。除了開出一些似是而非令人哭笑不得的安慰劑外,就是說些病人指標跌幅收窄、穩中向好之類套話,還有就是QE、負利率這種純粹的貨幣政策毒藥(對於貨幣政策是否有效,這是學界和實踐中爭議非常大的問題,我在這裡只是個人看法,大神輕拍)。沒有什麼好藥方。這才是最可怕的。

不解決發展動力這個根源問題,任何貨幣政策也好,財政政策也罷都只能是暫時性的,如果最後變成比爛的遊戲,整個人類社會將沒有贏家。

說明白了根源問題,我們再來講中國。

由於中國是個體量如此巨大的國家,因此必須要用大國模型分析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上面已經有很多答主說過,中國經濟實際上延緩了世界經濟衰退的過程,如果沒有中國的四萬億,大宗商品早在09年就崩盤了。然而現在中國已經背不起「引領世界經濟發展」這個大鍋了,這應該是燈塔國的鍋。讓一個發展中國家背了這麼多年也是不容易。

先說問題:

如果說中國目前以第二產業為主的經濟會是一個L型增長的話,那麼我們現在還在「豎杠」上,底在哪裡沒人知道。中國現在的槓桿率實在太高,並且有些部門還在加槓桿,這是不可忽視的大問題的。當然,最可怕的還是房地產炸彈,這顆炸彈一旦爆炸將是遠超日本90年泡沫破裂的大危機。對於執政黨是非常嚴峻的考驗。但是目前來講,政府手裡還有牌可打,比如,類似於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機構中國還沒有,房地產市場政府還沒有真正出手,說實在的房地產現在沒什麼好的辦法,只能拖,拖到新的動力培育成型,拖到泡沫逐步消化。

李博士在強調萬眾創業和創新,用這個來帶動經濟轉型,然而創新不是政府行為,不是政府喊個口號就行了的,創新只能是民間行為。而民間創新需要寬鬆的環境、開放的市場、自由的文化氛圍。這些中國目前都不具備,甚至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還在收緊,這是逆潮流而行的,也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創新環境,所謂的創新型國家,也會淪為空話。

再說優勢:

中國的的確面臨著經濟困局,但是這些問題主要出在產能嚴重過剩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技術產業發展依然是很可觀的,比如,最直觀的數據就是中國電影票房的近幾年的快速增長。再比如華為、紫光、甚至是被知乎大牛們嘲笑的BAT和一票互聯網公司們。都是中國新經濟的代表。目前經濟轉型還是在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增速降低是必然的,因為第三產業的和高新技術的增長無法覆蓋第二產業的衰退,這早已被歐美髮展實踐所證明,但這並不意味著桂枝藥丸,不管形勢如何發展,各位記住一點,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是世界上一百三十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國,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是僅僅這個體量,就已經是大而不倒了。

關於人民幣匯率問題,人民幣貶值是必要且健康的,並且央行也有能力維持匯率穩定,關於匯率問題講起來非常複雜,有時間的時候再更新吧。

總結起來,雖然形勢不好,但是也不應該過於悲觀。目前來講,普通老百姓生活還不會有多大影響。真正足以撼動中國經濟的就是房地產這顆大炸彈了,不過由於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國家,迴旋空間非常大,局部房地產危機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全局性風險還是不大可能。政府依然有很多手段阻止危機的發生。

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也就是新動力的培育中,依然是遠遠落後於美國的,量子計算機、航天事業、納米技術、超導技術、新能源這些我在上面提到的新動力中,沒有一個中國可以拿得出手剛美國。也就是說燈塔國依然是人類的希望,培育新發展動力依然在燈塔國肩上。趕英有生之年可以實現,超美,還早著呢。有人說中國現在像一戰前的德國,這實在是太看的起中國了,一戰前的德國是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匯聚了當時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現在的中國有什麼?

另外,說一句題外話,有些人主張的大而全,什麼都得會造(比如圓珠筆芯),是一種病,得治。要是什麼都得會造的話,要國際分工幹什麼?

再來講美國:

對於美國來講,08年以來靠貨幣寬鬆帶來的偽復甦已經走到了盡頭。美股以及資產價格處在高位。雖然美國依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是金融過度繁榮帶來的產業空心化威脅依然不容小覷。最近油價的暴跌,對石油美元也會有一定影響,美元為代表的金融霸權是美國的命脈,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國的高度發達,就徹底建立在美元之上了,美國向全世界收取鑄幣稅的後果就是:美元超髮帶來的通貨膨脹要由全世界來承擔,而包括QE等轉嫁危機的方法,實際是在透支美元的信用。

至於美國的優勢,我相信貴乎上各位大神們說的已經不少了,我就不廢話了。一言以蔽之:美國是、過去是、現在是、將來可預見的時間內也將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對於危機的解決:

現在合理的方法應該是加強國際合作和政策協調,共渡難關,而不是爭相負利率輸出通縮,與鄰為壑。29年經濟大危機,各國以鄰為壑的政策是戰爭的重要原因,而可笑的是,美國人至今不吸取教訓,依然以你死我活冷戰思維看待中國,非要搞什麼TPP,把世界第二大貿易國排除在外,這是非常可笑,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3.2更新分割線--------------------------------------------------------------------

很感謝這一段時間評論區朋友們一些指正,對於評論區中一些長篇評論我沒有及時回復表示歉意,主要是你們講的都不好在評論區直接展開,所以我會在正文中逐步展開。

我先來修正前面幾個錯誤,因為當時隨手答的,沒有查數據,中國是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而不是美國。

第二處錯誤

是牙買加體系確立的國際信用貨幣制度,而非布雷頓森林體系,筆誤。

--------------------------------------------------正文--------------------------------------------------------

很多人都在關心房地產的問題,那我就先講房地產問題,首先明確我的個人觀點:房地產從2000年以來的繁榮,根源在於人口,在於城市化。然而現在中國城市化進程已經接近尾聲,因此目前的房價上漲是個貨幣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超發的貨幣沒地方去(曾經可以進股市,現在不行了,實體經濟回報率太低,並且是長周期),只能一窩蜂湧入房地產,而貨幣的流動性要遠遠高於人口的流動性,貨幣說走就走,是很難控制得住的。

首先是城市化進程

2014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已經到了54.4%,然而由於戶籍制度的限制,中國的實際城鎮化率是高於這個數據的(比如廣大農民工),根據發達國家70%城鎮化率的經驗,中國實際城鎮化率其實已經不遠了,根據我個人的一些親身觀察和部分媒體報道,農村空心化和老齡化非常嚴重,城市土著大多手裡應該都有好幾套房,目前還有意願買房的基本就是大學生了,然而大學生每年也就那幾百萬人,實在杯水車薪剩下的還沒買房的就是農民工了,所以國家現在在給大學生和農民工購房優惠,實際上就是在找人接最後的盤啊。農民真是慘啊,毛澤東時代是農村補貼城市剪刀差,改革開放後大批農民進城務工支持提供廉價勞動力支援中國經濟三十年的人口紅利,現在城裡人買不動房了又忽悠農民進城,農民還沒有平等的社保機制,那點辛苦一輩子的存款又要打他們的主意。

麻煩不要問我要不要買房,我個人觀點是房地產已經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種,但是基本住房需要還是要滿足的。

房地產價格緩慢下降,給各方一個緩衝時間,就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房地產只要不出現斷崖式下降,即使個別地方斷崖式下降,只要不傳染就可以。然而這個事難度其實很高,目前部分一線城市房價瘋漲極大增加了房價斷崖式崩盤的危險性,房地產軟著陸這條路的確已經越走越窄了。

----------------------以下內容轉載自李迅雷先生的一篇報告已在末尾給出鏈接----------------------

大家都熟悉「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這句弗里德曼的名言。其實,任何資產價格偏離了基本面,都可以成為一種貨幣現象。2015年上半年A股出現了一輪沒有業績支撐的暴漲,是一種貨幣現象,而全球某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是經濟脫實向虛的表現,資金流向金融領域,也是一種貨幣現象。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持續了16年的繁榮,但也是從全面繁榮過渡到局部繁榮,從人口推動到資金推動,從大漲到小漲再到有漲有跌,今後必然會有滯漲和普跌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一個只漲不跌的房市,關鍵是何時開始下跌。過去那麼多年裡,凡是預測房價普跌都屬於誤判,所謂的空置率、房價收入比或房價租金比、人均住房面積、房價總市值佔GDP比重等諸多指標,都不能成為判斷房價何時見頂的有效依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價出現普跌的概率也在越來越大。既然房價已經成為貨幣現象,而貨幣的流動性要遠遠高於人口的流動性,貨幣說走就走,是很難控制得住的。

對房價構成利好的因素,首先是居民的按揭貸款餘額佔住房總市值的比重大約只有10%,是目前美國該指標的四分之一,即居民沒有被動賣房壓力。其次,地方政府通過這些年的借新還舊,償債壓力減小。第三是一線城市還處在限購狀態。

對房價的不利因素是部分開發商的流動性壓力,因為房地產開發貸要佔到銀行貸款餘額的10%以上,資金鏈的問題會危及銀行。另一個不利因素則是持有房產群體的一致性行為,就像去年6月份的股市大跌一樣,容易發生踩踏事件。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投資者更傾向於持有金融類資產。且中國投資性購房比重過大,在房價租金比不高的背景下,大家都在追求價差收益,這與股市的投資行為異曲同工,差異只是投資周期的長短。

目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最大壓力是庫存過大,主要還是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因此,今後房地產投資負增長是大概率,關鍵是如何去庫存,同時還要避免房價出現大跌,因為房價大跌基本上就等同於金融危機。如果只是簡單地為了去庫存而鼓勵農民工舉債買房,則實際上是用一個問題去掩蓋另一個問題。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農民工在城鎮的自購房佔比只佔農民工總數的1%,這也說明當今的房價水平並不是中低收入群體可以接受的。為何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下跌,拋開供求關係因素不談,就業機會與公共服務是否能滿足人們需求是關鍵,如果沒有就業機會,那麼,舉債買房靠什麼還?或者公共服務匱乏,則居住環境不好,大家還是不願買房。

因此,要更多地去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中國目前一線城市的產業集中度況且還不夠,三、四線城市的產業優勝劣汰過程遠遠沒有結束,如果一味採取政府補貼、銀行貸款等舉措鼓勵農民工在未來可能成為鬼城的地方買房,還不如把這些錢用於全社會福利水平的改善,用於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支出。否則,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我覺得,中國的二線城市吸引人口流入的空間或許更大些,人口的集中度會由於公共服務的改善而提高。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按市場原則來予以政策配套。

----------------------轉載結束分割線----------------------------------

房地產先這些,有問題再交流。

我這人比較懶,長篇大論寫的挺累。

簡單的說幾個觀點吧。

1.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還有供給側改革是長期工程,用官方口徑叫頂層設計,不是一個可以快速見效的事情,所以近期指望這些來緩解危機是不現實的。

2.關於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頗有80年代日本人全球接盤的風範。

3.現在美歐日的日子都不好過,美聯儲吹了兩年多的加息,吹到最後從零利率加了0.25%。簡直笑掉大牙,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4.現在大家大家投資的中心思路不應該是資產增值,而是資產保值,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應該盡量減少損失,多觀望。

5.關於國際協調,G20開完了,可以說毫無成果,應該說這是意料之中的,這就是開頭說的,比爛遊戲,看誰最後倒下。

6.中國目前的確處於產業鏈低端,但是即使是這個低端位置,也不是可以輕易取代的,因為體量和產能實在太大,東南亞和印度目前來講都沒有替代的能力,他們產能都跟不上,勞動力素質也不行。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自動化技術,無人化等,製造業整體可能成為技術密集和資本密集,人口在未來的用處必然會降低。所以即使不談種姓制度、政府腐敗與低效等等印度社會的頑疾,僅僅從科技發展角度,印度能不能依靠人口取得類似於中國的成就,甚至於取代中國在當前國際分工中的位置。我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7.安倍經濟學目前來看已經失敗了,其實這正說明了,純粹的貨幣政策在長期是無效的,繼續釋放流動性,只會是澇的澇死,旱的旱死,繼續拉大貧富差距。現在應該努力降低貧富差距,減稅(比如消費稅、增值稅),同時中央政府擴大支出,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賦予經濟活力,而不是死氣沉沉的穩定,然而這動了趙老爺們的腰包。

8.笫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主要國家趙老爺們的已經三代人沒有更新了。

也許真的到了出英雄的時代了,然而每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都是普羅大眾的災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參考:

瑞銀證券:過度看空不可取

李迅雷:房價如何看—— 從人口現象到貨幣現象

俞平康:經濟嚴冬是長期投資者暖春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用的一定是石塊。

——愛因斯坦


你說反了,要不是從08年以來中國一直挺在最前面,世界早就崩潰N次了。

當年美帝引發的金融危機,關於金融危機論述很多我不說了,中國當時貨幣還在升值,多少國家因此受益,4萬億砸下去,激活了大宗商品,各類礦石,石油不亦樂乎。

反正我也沒覺得那幾個受益國,尤其是澳大利亞,有多感激。

回想起來,有冤大頭的感覺。

還有,這次全球股災到最後所有國家又會指望到中國,不信到時候看,因為只有中國槍裡面還有子彈,其他國家早把子彈打光了,中國還能降息降准,其他國家還怎麼降?降無可降

還有,不要把美國人的說法當回事,匯率下調2%就嗶嗶個沒完,日本自安倍上台了以後,日元貶值多少了?第三大經濟強國喂,貶成這樣,美國說啥了?再嗶嗶沒完就應該再降2%,嘴賤。

這還不說,中國還有很大的貿易順差去購買了美國的國債,有力的支撐了美國的經濟,無論是美國人的消費還是貸款都大大獲益了。

天朝的政府對不起天朝的人民,但是天朝的政府絕對對得起其他國家。


談政治經濟的答案已經不少了。我來從技術角度談一談。

==========================================================

信息革命的奇蹟接連碰到天花板。

摩爾定律,前兩天剛剛被微電子工業界承認接近尾聲:

The chips are down for Moorea€?s law : Nature News Comment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will soon abandon its pursuit of Moore"s law. Now things could get a lot more interesting.」

「Next month, the worldwid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will formally acknowledge w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to everyone involved: Moore"s law, the principle that has powered the information-technology revolution since the 1960s, is nearing its end.」

2016年1月,又有報道:光纖容量的指數增長定律——Keck定律(可以視為摩爾定律的光纖容量版,),似乎也遇到了瓶頸。較簡單的方案已經被採用殆盡。如果短期內沒有基礎技術,甚至基礎理論的重大突破,Keck定律將同樣無法維持。

沒有通信技術的發展,靠56K撥號上網的速度建設信息社會?顯然不可能。Keck定律的重要性恐怕不比摩爾定律差。可惜也瓶頸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Is Kecka€?s Law Coming to an End?

「Is Keck』s Law Coming to an End?

After decades of exponential growth, fiber-optic capacity may be facing a plateau.」

=========================================


歷史上眾多強國在老二的位置上都慘遭暗算,最終摔了下去。20世紀初的德國、冷戰中的蘇聯、八十年代的日本,無一例外地成為了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民族的手下敗將,它們失敗的內因就是鋒芒太盛,急於挑戰老大的地位,而外因則是未能打破老大拉攏老三們建立起來的軍事、政治、經濟的戰略包圍圈。


這個問題可以延伸到一個元問題:為什麼人們會比五年前的過得更糟?乍一聽這跟問題本身毫無關係,但且聽我慢慢道來。

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之前問題的總爆發,最早可以延伸到80年代的拉美經濟危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拉美是第一個所謂「新興市場」的樣板,高增長,低成本,又有礦物資源,投資者紛紛趨之若鶩,借了大量美金給他們,但一旦「市場」因為美聯儲加息開始反轉,這些美麗的傳說淪為泡影,債務違約,債權人開始喊著要錢,IMF開始介入,增長故事結束。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只是如法炮製,一旦美國進入加息周期,舉借外債過度的國家就會爆倉進入賽點。韓國當年也是慘得無與倫比,財閥都死傷殆盡。美元霸權的極致在一次次危機中得以體現——養肥、宰殺、雁過拔毛,低價吸納,重新開始。這個時候,唯一還在發達市場產業鏈之外的中國仍是一個極度落後的經濟體,在1997年中國的經常項目才完成了可兌換,也就是說在97年之前中國的對外經濟模式仍然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非市場模式。誰知道這個現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利用97-01四年時間將計劃經濟的不少沉澱成本通過大規模下崗以及違約進行消化,同時加緊和美國進行WTO談判。儘管美國通過各種方式敲打中國,但當時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完全遵照了第二代「韜光養晦」的政治遺囑,極力避免在任何外交和地區事務上與美國的對立,爭取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這個交易是筆雙贏的交易,中國依靠貿易迅速獲取財富,雖然市場經濟總有瑕疵,但是總的方向還是非常正面的;美國通過中國故事賺得盆滿缽滿,同時通脹率卻因為中國極低的產品成本得以維持。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接踵而至,美國固然有最具創意的經濟結構,但泡沫顯著,格林斯潘不諳於逆周期操作,長期的低利率滋生了槓桿周期扶搖直上,而這回投資者居然把賭注下在美國國內房地產,最後呵呵。中國獲得了也許是最好的戰略性機會,摩根士丹利當時跪舔中信投資,只可惜制度、人事、視野都沒有到那個階段,錯過了這個機會。隨著美國的重傷,中國外貿也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不得不上鐵公基來穩增長,實則是保就業,但高價高昂。企業的負債率直線飆升,過剩產能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從而造成今天的這個局面。然則比起美國,中國的情況就真的足以使得新一輪危機爆發嗎?

任何金融資產的上漲,都有其內在規律——首先是內在價值的上升,但目前金融資產的通脹率遠高於經濟增長,這已經是眼睜睜的事實;其次,全世界的增長開始越來越依賴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如果因加息出現垮塌,那美國的跨國公司首當其衝受到打擊,更不用論中國目前雄心萬丈的進口替代計划了;其三,槓桿也有周期性。槓桿周期往往是順周期的,隨著經濟增長的進一步疲弱,去槓桿會極大的削弱企業的融資能力,而目前我們處於槓桿周期的哪一段呢?金融市場看似只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部分,但實則已經完全統治了美國社會——股市不僅是社會融資的晴雨表,更是資產配置的一面鏡子。更重要的是,當08年金融風暴之時,美國人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他們的後代會比他們過得更糟,這是任何政治家都無法忍受的,更何況這是一個關係全世界的世界性帝國。

而由於08年的重傷,美國已經失去了雁過拔毛卻自身毫無損傷的特權。而且這次,中國先下手為強,在去年的811主動進行了匯改。表面看來是為了進入SDR鋪平道路,但事實上是給美元霸權敲響了前所未有的警鐘。但美國為何還要在12月底加息呢?一方面美國仍要重申其在金融市場的絕對霸權,但另一方面加息也是在敲打人民幣不得繼續競爭性貶值。最後雙方在上海達成妥協,一方面維持盯住美元的軟著陸,一方面放緩加息的步驟。這個妥協的時效極短,但也給中美兩國的貨幣當局喘息之機,犧牲品就是歐日,不得不自己打自己耳光,將自己辛辛苦苦的業績重新再來。

那為什麼美國要用強大的媒體指責中國會是危機的始作俑者?為了賺面子,同時在金融市場上給予任何要做多中國的資金以恫嚇,從而獲取鬥爭的主導權。同時通過詆毀中國公司的信譽,瓦解中國民眾對企業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強化跨國公司在中國多個行業的領先地位。然而在里子方面,中國卻在拉攏外國企業——只要按照一定的規矩辦事,便給予便利。而美國卻在加大本土業務的稅負,造成更大程度上的殺傷。如果是你,是要面子還是里子?

而對於一些我遇到的冥頑不化的空中國者,我跟他們說一條很簡單的道理——中國風險已經是全球風險。空中國當然是任君自取,但結果是什麼呢?

------分割線繼續--------

時間又回到了1971年,焦頭爛額的尼克松取消了美元和黃金的可兌換性。在此之前,法國財長德斯坦(而非傳說中德戴高樂)一直指責美元有「超然的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美國經濟學家艾肯格林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道:「要印100美元只要鑄幣局花幾分錢,但要賺到100美元你得做等價的物品」。這個超然特權在黃金可兌換性取消後更加變本加厲了,因為之前美元畢竟還有黃金作為一個錨,而錨被拔掉後,等於剩下的只是「對身體誠實」了。完全以紙幣為媒介,所謂的貨幣就成了債務的一個影子,債務越多,貨幣也越印越多。但這些還沒有到問題的本質。

債務自古有之,沒有財務槓桿,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生產力飛躍也拜債務所賜。但債務的魔咒就在於過度借貸,但即便是過度借貸,也分成無償債能力(insolvency)和無流動性(illiquidity)兩種:

1) 無償債能力—— 是指國家或企業即便在未來也不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只能對債務人給予一定的債務減免,過去的拉美,俄羅斯,以至於現在的希臘都是類似的情況;

2)無流動性—— 是指債務人無能力在現在支付利息或償還債務,但在未來能夠通過自有現金流償還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做「債務重組」或者「債務置換」——類似的例子就太多了。

有債務不可怕,可怕的是解決債務的方式——以拉丁美州為例,當墨西哥在1980年代宣布破產後,IMF直接介入債務減免,但是IMF認為拉美的問題是自由市場經濟進行得「不充分」以及財政「沒有紀律」。隨著大幅削減財務赤字,拉美的經濟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債務償還能力反而變得更差,拉美則走向了左翼化道路,也與IMF的想法背道而馳。

現在中國也有債務問題,但首先這些債務的債權人幾乎都在國內,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有金融抑制(financial suppression),即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這個現象目前也在改善,但也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先更到這——————


謝邀 簡單說說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像我們都知道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索,但是很顯然,沒人會認為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就不會爆發。實際上,當前的帝國局勢也與此類似。

一方面,帝國很顯然並沒有引爆世界經濟危機的能量和能力。雖然帝國這些年經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從總量上看貌似很嚇人,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們還處於全球產業鏈的最底層,這個層面很容易被替代。

就像奴隸主重來不會擔心奴隸不夠一樣,即使因為一些自然和非自然的原因導致奴隸大面積死亡對統治階層造成一定的困擾,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每當這個時候奴隸主內部也會自發的進行分化平衡,大量自由民和中小奴隸主在所謂的「危機」中破產成為新的「債務奴隸」。這一過程或許會帶來一定的動蕩和混亂,但卻絕不會造成整個大廈的崩塌。

所以,指望帝國引爆全球經濟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能的。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狀況顯然並非「正常情況」,帝國很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崩潰的「薩拉熱窩」。

在科技革命逐漸停滯的今天,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弱。自次貸危機後,世界經濟頂峰的歐美各國把貨幣寬鬆幾乎發揮到極限,但這依舊未能阻止經濟的持續蕭條,需求的不斷萎縮;反而促使了社會兩極分化的加速。

伴隨著虛擬經濟中貨幣泛濫的是實體經濟實實在在的通縮、各國的貨幣流通速度飛速下降。在2008年後各國央行陸陸續續的救市中,資本家們把危機中無法變現的利潤慢慢變現為高流動性貨幣然後就此退出生產領域沉澱在金融市場,而央行成為其對手盤。

央行的官僚們依照以往經驗認為伴隨著經濟的復甦,實體經濟利潤率的回升,資本家們會在獲益的誘惑下增加投資從而可以順利的退出干預。但是很顯然,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

實際上,在2000年前後,米帝經濟就已經步入逆轉期了,因為我們發現,自此之後,美帝的貨幣流通速度就開始降低,社會已經出現超額利潤退出生產流通的現象。很多人認為2001年衰退是美聯儲的低利率拯救了美國經濟,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美國金融系統的高槓桿才是拯救當時危機的主要原因。

超額利潤退出生產流通開始食利所產生的缺口正是被美國金融系統不斷增加的槓桿所填補。直到2007年,在高槓桿的放大下,次貸危機成為一場空前的金融風暴。槓桿無法再增加了,央行開始接替金融機構成為新的接盤手。

現在各國央行都很難受,持續的貨幣寬鬆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只是空轉然後成為資本家們賬面的利潤再迴轉到金融系統內食利,而且繼續刺激很可能引發有錢人對貨幣信用的擔憂。然而就此轉向收縮,一場完美的風暴將就此降臨。

現代經濟體系和金融創新得努力讓上帝設定的「清算」時間延遲了15年之久,但是它終究還是要來的。

正如19世界末的俄羅斯是資本主義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一樣,帝國就是目前世界各大流氓裡面最薄弱的一環。

美歐各國可以通過各種措施把壓力向金字塔下面轉移,但是作為塔基的帝國卻無轉移對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帝國這根導火索被徹底引燃,美帝經濟這個巨大的火藥桶很可能把整個世界炸上天。

所以藥丸啊。


不是中國導致的,而是08年金融危機和11年歐債危機 還沒真正結束而已(看美國當年的QE到現在準備好幾年還沒加息,但這個加息預期就導致資金從新興經濟體迴流美國,歐債的希臘問題依舊沒解決還在往後推3年再說)。而中國當年砸了4萬億投資來對抗危機,但是這種ZF基建的投資沒產生多少回報,很多都轉化成債務變成更大的泡沫了。所以說新一屆ZF不願意再砸錢靠投資拖延時間去解決問題。而是想解決另外2個經濟引擎,消費和出口。匯率貶值配合一路一帶是拉動出口,消費則得靠經濟結構改革和其他行政改革來推進。所以經濟增速出現了回落,其實這個回落早該在2010-2012年就出現(這也是為何那段時間,外媒一直看空中國經濟)。只不過被那屆ZF各類投資保8增長而拖延到了這屆ZF而已.

----------------------------------

看來為了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這屆ZF也不得不放水漫灌一下了。新聞:習近平訪英前接受外媒採訪:貨幣寬鬆幫助化解風險 未來5年建兩萬所足球學校


中國發展改版了世界格局,有的地區因此開始相對衰落,有的人因此爆發,但是全球性通縮這個大尺度趨勢不是中國導致的,即使沒有中國,或者沒有美國日本,人類還是會迎來全球大通縮,這是科技進步和人口滯漲的必然,討論中國造成的各方面影響請一定要注意對應【尺度】

在一定尺度下說中國搶了部分國家的飯碗沒有問題,這就和機器淘汰產業工人群情激奮一樣正常,但機器淘汰工人總得來說是發展了,而非倒退,不同尺度下結論不同,用不同尺度角度看中國發展或任何一件事情,都會得到完全不同乃至相反的結論

如果非要從一堆因果律來說中國的發展引爆危機,那麼美國從一戰後大發展引爆了幾次?英國日不落引爆了幾次?法國?羅馬?希臘?

經濟危機的規律就是【漲落】,有漲就有落,除非你不想漲,那就不落,諸如此類,你會把所有危機歸結於發展,就只能得到一個結果:大家只能過上【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的烏托邦生活

然而不可能,不是人類想發展,而是系統想發展,人類是用來發展的工具,且絕大多數人是被逼著趕著發展,也就被逼著趕著迎接危機,因為人類大多數處於沒有遠見的無意識行為下,才只看到眼前的發展想不到將來的危機,或者反之

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父

如果你看到危機,很好,但如果你是積極響應系統需求有遠見有意識的自主行為能力強者,就該反過來想:這個危機的形式會引爆什麼樣的發展?


在全球經濟危機中,中國只是舔屁股的角色,拉稀的是美國


中國經濟當前最大的風險在金融領域,金融領域最大的風險是資產泡沫和高槓桿率。

資產的反應其實跟它的槓桿高低有非常大的關係,槓桿越高的資產,調整反應就會越劇烈。現在來看,股市槓桿基本消到最低了,當前風險最大的就在房地產和債券市場,這是未來風險點引爆點最容易出現的領域。

2017年,中國經濟基本就圍繞,房地產下調的速度和方式展開,政策和市場都會以應對房價波動產生的各種影響而手忙腳亂。

穩住房產,就穩住了中國經濟。這裡的穩,不是穩增長,是穩定下降,穩定預期。

2016年債券市場有了相當程度的回調,但目前回購和存單規模仍然維持在很高的水平,去槓桿過程才剛剛開始。今年債券市場最大的風險可能不基本面,而是去槓桿過程中理財收縮帶來的供需失衡。

去年12月居民部門貸款增加4862億,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新增量已降至4172億,為年內次低點。16年全年來看,信貸增長45%來自房貸,如今房貸已開始回落,在17年年初信貸衝量以後,未來回落風險較大。關於房產槓桿的數據各家不一致,中原集團研究中心計算2016全國槓桿率41%的購房金額來自銀行貸款,比例為歷史新高。

2017年宏觀經濟走勢,主要取決於房價下跌的方式和債市、股市風險觸發可能和次序。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去槓桿」和「擠泡沫」的藝術性。

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我有三種猜想。

假設:

1、重大技術突破不會發生,實體經濟不會突然逆轉。

2、經濟脫實向虛在持續,貨幣層面問題是主要矛盾。

3、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不動搖。

4、中國資本市場本質還是個政策市。

5、世界經濟不會明顯改善好多。

6、央行會保持適度的流動性。

模型:

「1+2+1」。1個冰川是房地產,2個大湖是股市和債市,1條大江是外匯儲備。冰川融化的水,流向大湖和大江;大江的水流通海外,影響經濟體的流動性,有閘門控制。

猜想1:泡沫抑制,穩定增長。

假設房價緩慢下跌,流動性適度寬鬆,通脹就會抬升。一旦物價抬升,受損最大的就是困難群眾,習總書記在新年賀詞提到最牽掛的困難群眾,所以,通脹不會太嚴重,大量流動性湧向商品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債券還是相對安全的資產,去年又有一波調整,借舊還新遊戲還能繼續,債券市場會持續擴張,但由於「去槓桿」制約,加上很多整頓措施,增長速度不會太大。雖然要防範金融風險,抑制資產泡沫,但是仍然要投資,至少要買一個泡沫最小的吧,泡沫最小的應該是股票市場。這樣看來,房市與股市的蹺蹺板遊戲很可能繼續,房價緩慢下跌,股市震蕩上漲。外匯儲備這個大江的閘門關緊了,資金外流緩慢外流,人民幣貶值就是就個快慢的問題,流動性不會發生較大逆轉。

這種情況下,可預期的結果是:

穩定增長、溫和通脹、房價緩降、債券擴張、股市慢漲。

猜想2:債券違約,槓桿斷裂。

假設房價急速下調,但幅度有限,不會引發系統風險。資本加快從房市流出,一部分通過大江流向海外,人民幣貶值加速;一部分湧向債券市場和股市,一部分湧向商品市場。外匯管制進一步加嚴,金融資產價格預期不穩,局部流動性緊縮,去槓桿用力過猛,債市潛在風險點引爆,資金鏈斷裂。雖然債市基本屬於銀行間市場,有點像「茶杯里的風暴」可控,但涉及銀行體系的穩定和市場流動性,對整個經濟影響甚大。經濟增長受到貨幣層面波動,影響投資和消費,增長乏力,甚至下滑。同時,資本在商品、債券、股市之間亂竄,預期不明朗的時期,通貨膨脹就會加劇。

最後的結果是:

增長停滯,高度通脹,房價急跌,債券違約,股市下挫。

猜想3:泡沫破裂,增長停滯。

假設房地產加速下跌,房產泡沫開始從三四線城市破裂,一二線城市穩中有降,但房產拐點預期已經形成。大量資金撤離房地產,在外匯管制不放鬆的前提下,為了穩定增長,不得不放棄去槓桿的目標,繼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條件。短期之內,大部分資金湧向股市,房產泡沫轉向股市泡沫。或許,按照證監會今年發新股的節奏,股市並不起泡沫,股市這個湖還在擴建。有人擔心,人造股災會再來一次,畢竟股民好欺負,願賭服輸,股市市值蒸發對經濟的影響遠小於房產泡沫的影響。我認為,只要養老金入市,這事發生的概率就極低了。

最後的結果是:

經濟停滯,通脹適度,泡沫破裂,股市擴張,債市增長。

幾個市場現狀:

1、房產市場。

1月30城地產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3.3%,高於12月同比-25.1%。其中一二線城市同比降幅較12月分別縮窄了30.9和2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則降幅擴大了13.5個百分點。

2、物價。

本周農業部28種重點監測蔬菜平均批發價環比下跌0.2%,前海蔬菜批發價格指數環比下跌0.5%,山東地區的蔬菜批發價格指數環比下跌2.8%。

3、貨幣。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投放5300億元,回籠4300億元,凈投放1000億元,維持春節前流動性穩定。

4、債券市場。

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證監會調解,央行適當放鬆流動性,幫助債券市場回暖,勉強解決了,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7147%,較上周下降了6.52個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1888%,較上周下降了0.65個BP。

5、外匯市場。

人民幣匯率貶值稍緩。1月第2周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貶值0.35%,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0.33%,離岸人民幣貶值0.15%。

結論:

以上三種可能,2017年我認為第一種可期。

當前經濟很脆弱,股市有行情,但離牛市還遠。

? 敬請關注 微信號: laodaotalk。


高票回簽的人基本上都是看了幾個貼子,覺得自已成專家了,什麼中國內需不足,美國消費拉動,全部是瞎JB瞎扯

中國不可能有經濟危機的,至少最近30年內,更何談引爆

經濟危機有2種形式,一種是國民黨式的,或者說是委瑞內拉式的,生產不足引起了

還有一種形式是生產過足引起了,這個是最近100年世界主要國家產生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在經濟運作過程中,財富不可避免了向少數人集中,大部分人失去了消費能力,而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製造產品,當產能無法被消化時,自然就產生了經濟危機

最近40年,世界主要國家並沒有發生像1930年代的那樣的程度的危機,很大程度上就是的債務擴張實現了,通過債務,人為給社會底層創造了消費能力,消化了產能

什麼美國靠消費支持經濟發展,真JB瞎扯,完全是靠債務擴張實現的。

現在主要問題是世界主要國家的債務擴張都接近一個極限了,那麼,就無法給再底層發福利,來創造消費能力了,這個本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而中國,從2008年才開始依靠債務來支撐經濟發展,比西方國家,基本上晚了20-30年時間。並且還有國企可以提供資金,現在中國中央國債佔GDP,好像20-30%,美國100%,日本260%了

所以,正常來講,我國靠債務擴張,再支撐經濟發展20-30年,根本就不成問題

比如,現在修高速,高鐵,地鐵,房子,跟西方給社會底層提供福利,其時本質都是一樣的,都 是為底層創造收入和消費能力

而我國的債務擴展形成三基建設,最後會通過稅費的形式迴流到政府,政儲有錢以後,會進一步擴大債務擴張的規模,這樣形成相對可持續的循環,真正歐美債務擴張持續不下去的原因在於,歐美債務擴張往往以福利支付和軍事支付的形式,這樣就沒稅費迴流到政府,最後就是政府連利息都支付不了,所以說美國和日本加息就是扯談,有錢付利息嗎?

中國現在也提高了對人民的福利支出,說真的,從經濟上來講完全不應該這麼做,應當繼續加強三基建設

至於債務擴張以後會是什麼結果,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反而只要有一個主要國家倒掉,提供的養分,讓其他國家再發展10年不成問題

-------------------------------------------------------------------------------------------------------

一些人就看了幾個貼子,就覺得自已牛B無比,照著別人講的說幾句,就覺得自已智商牛B了?

為什麼會有泡沫?還不是因為貨幣發行過多,為什麼貨幣發行過多?還不是因為債務擴張?是債務擴張,導致各國發行貨幣過多,進而創造出泡沫,引起金額危機

連因果都搞不清楚,還覺得自已智商高

美帝的次貸危機原因,我下邊跟你講,評論區有人寫的都是別人講的,沒有獨立分析能力。如果僅僅因為加息就可以造成房價下跌,中國的房價早就跌成狗了

----------------------------------------------------------------------------------------------------------

2008年本質在於國際社會流動性不足,也就是說美元不足

2008年以來社會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而美元做為實際的國際結算貨幣滿足不了國際貿易需求量。大量美元被吸引到美國以外,導致美國國內美元不足,引起通縮,造成股價和房價的下跌

2008年以後,美元通過QE和國債的擴張,為國內和國外提供了美元,中國利用這個機會,同步做了債務擴張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美國債務擴張無法持續,美帝2008年以來,債務擴張了10萬億美元,如果沒有這擴張,美國還復興個鳥,政府早就全部關門,軍隊解散了,美股早就跳水到5000點以下了

你可以想像如果中國中央政府最近8年如果擴張支出70萬億人民幣是什麼效果,A股早就上天了,人民早就實現了免費教育和醫療了

現在問題就在於美帝的債務擴張達到一個高點,很難再持續下去。

再回一下評論區:

我說我的觀點,我拿5毛錢賭,5年內歐美必倒掉一個

你們看看美歐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歐元的撕逼,這是正常盟友該乾的事嗎?

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美元擴張量超過美國自身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美元不該享受現有的國際結算貨幣地位,至少要讓出一部分

擴張的發行出來的美元,現在購買力完全是由人民幣代表的工業品來匹配的

現在中國對外貿易量超過美國和日本之合,如果沒有中國在拿美元進行貿易結算,那麼多出來的美元,誰能承受的起?

美元的價值在於結算,如果大家不拿美元結算,擴張出來超出過美國自身需要的貨幣量,一旦迴流美國,那麼美元就成越南盾了

現在引爆全球性經濟危機就在於美帝將QE出來的美元吸引回國,人為造成國貿易與結算貨幣結算的不匹配,人為造成目標國外匯缺短,從而引發目標國經濟危機。但是現在美帝的GDP佔全球比在不斷下降,並且也失去了第一大貿易國地位,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債務國,還這樣玩,實際上是把本來穩穩噹噹的國家當成籌碼來賭,

今年,2017年或者2018年上半年美帝說不定就要QE4了,否則,很難撐下來

引爆全球經濟危機的,只能是美帝了。

還加息,加毛息,喊了4年,才加了0.5,如果美帝有90年代的國力,現在早就加到5%以上了

----------------------------------------------------------------------------------------------------------

中央政府至少有50萬億人民幣的債務擴張實力,地方政府不會低於這個數字了

有這麼多錢,怎麼可能會有失業潮

無非再多開工幾條高速,高鐵,地鐵,機場而已,不可能有失業潮了

現在要是沒有三基建設撐著,中國經濟還增長個屁

----------------------------------------------------------------------------------------------------------

針對評論區回復:

1.我國總負責是260%,這個不是國債佔GDP比例,同樣的比例美國至少500%以上

2。我國有國企,按看到統計數據,估計再有100萬億的舉債能力(參考美國日本),我認為不成問題

3。按稅收/GDP,我國比例跟美國都差不多,22%左右,實際上我國GDP演算法比美國落後,實際上我國稅負肯定低於美帝

4。稅收低就好?真是見鬼了,沒看到明清是怎麼完了,最後連調動幾十萬軍隊的能力都沒有了,稅收太高太低都不好,稅收本質是收入的二次分配

5。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那麼有什麼理由可以解釋中國經濟維持一定速率在發展,按西方的經濟學,中國早就該崩潰一百次了,存在就是合理

6. 長期來看,靠三基建設肯定不可持續,最終還是要靠產業升級,但是就現在而言,靠三基建設,我國最起碼20年內沒有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廣東現在高速只有7000公里,未來5年再建5000公里,這個是靠債務擴展實現了,光這5000公里建設,至少帶動小百萬人員的就業,而高速建議又刺激邊遠地方發展,汽車業的發展,在這種帶動下怎麼可能會有經濟危機,除非這些高速公路收不到費,債務擴展不可實現。但是僅在廣東地區高速公路可以說是暴利行業,怎麼可能收不到費,維持不了債務擴展?

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不是人云也雲

----------------------------------------------------------------------------------------------------------------

正常情況下,經濟發展是波浪式上升,肯定一年比一年好,就算有經濟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應該是不斷創新高的

但是你看日本完全不符合這個條定律,日本80年代人均GDP就有5萬多美元了,現在才3萬多,這個正常嗎?現在日本經濟總量只有3萬多億,80年代曾有美國的70%,現在美國是多少18萬億?

日本為什麼就出現這種情況?

一個解釋就是日本的債務擴展達到極限,並且日本債務擴展方向不對,債務沒有創造出新收入,而美國2008年救助銀行的做法,實際上跟日本當年的做法差不多,所以美國最近8年經濟增長率始終沒有超過3%,這還是修改了GDP演算法,否則的話,我估計肯定低於1%的。

我的意思是說中國現在債務擴展的方向基本還是對的,降低了財富集中度,並且為底層創建了收入來源。並且中國還有能力維持這個債務擴展,至少可以持續20年,所以這20年內中國不會產生經濟危機

實際上中國之所以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還維持一定速度增長,沒有債務擴展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

很多人會扯到外匯上,中國是體量足夠的大國,小國的經濟經驗不適合中國,即使像日本的經驗也不適合中國,因為中國有廣大的中西部來對衝風險,並且我國有獨立政策決定權,而日本沒有

至於外匯層面,實際上只要我天朝能有序的將外匯逐步降低,流出的外匯,到世界其他國家,這些國家自然就恢復了購買力,我天朝做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些錢早晚會賺回來

而且我天朝的外匯這方向的制度跟蘇聯日本完全不一樣,我天朝至少設計了或具備4,5道防線,現在這種有序的慢慢的外匯及匯率下降,對中國經濟發展完全是一個大利好

我手上幾個客戶今年就因為這賺到錢了

其時,現在美國的匯率政策對於美國完全是一個自殺行為。

美帝想工業化,首要條件就是把美元指數降到70,並且綁定人民幣匯率,否則,讓中國這樣慢慢貶值,迴流到美帝的工廠,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

說真的,在我看來,中國經濟光明的很,反而美帝能堅持多久,很成疑問。

----------------------------------------------------------------------------------------------------------

直接發放福利,然後領取福利的人去消費,政府收稅,不也是一個循環嗎?

回復:經濟活動的本質就是生產與交換,這樣經濟活動才能維持下去,而直接發福利實際上就只有交換,沒有生產。

如果直接發福利如果是基於稅收的話,是可持續的,就是發福利的錢來源於稅收,這樣實際上是做了二次分配,現在問題西方的國家的福利是基於債務的,也就是國家借錢發福利,而不是靠收稅,所以像西方國家這種沒有可以回報的債務擴展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對於基建也是一樣的,如果當基建成本回報率過低的,這種債務擴展就沒有意義,現在中國基建大部分都是賺錢的,或者說至少可以把利息付了,而歐美國家基建的成本太高了,回報率連利息都支付不了,就導致無法通過基建來維持經濟增長

--------------------------------------------------------------------------------------------

針對評論區,我再回復一下(2017.1.8)

首先,今天是我的初戀生日,不能當場祝福,我表示深深的遺憾

1.我是說中國最近20年不會發生經濟危機,但是並不代表歐美引爆經濟危機以後,對中國有多大的衝擊力,這個我不敢確認。

2. 我本人對全球經濟發展還是持悲觀態度,我個人認為2016年的生活水平,很可能是未來很多年,對於人類而言,值得懷念的日子

3. 我舉例說明一下我的觀點:

假定窮人有100塊,中產有200塊,富人有300塊,那麼經過經濟運行以後,就會變成窮人

只有20塊,中產能有160塊,富人有420塊。舉個例子:美帝70%的人存款不足1000美元( 據報道,美聯社和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5月19日剛剛發布的調查顯示,75%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的家庭,以及三分之二年收入在5萬至10萬美元之間的家庭,均表示難以拿出1000美元應對意外支出 ),實際經濟運行的經果往往比我舉的例子還殘酷。當然,有人會說美帝人家福利好,不需要存錢,但是,實際上美帝的物質財富並沒有因為窮人不存錢而減少吧,實際上物質財富越來越多的屬於富人

實際上,如果你觀察一下大陸一線城市或者香港,對於收入增加不明顯者,實際上生活水平是一年不如一年

那麼,後果大家都知道,這樣會產生經濟危機。怎麼辦?9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通過債務來應對,你現在富人不是有420嗎?我借200塊錢出來,通過福利和政府支出返還給中產者和窮人,這樣,窮人變成150,中產變成有230,而富人仍有420,只是其中有200塊借出去了,這樣不斷循環下去,結果就是窮人有200,中產有500,而富人有1000塊

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實際上按美帝人均6萬美元的國債,人均1萬多美元的信用卡,還在人均數量不會低於6萬美元的地方債,實際上現在美帝不要說窮人,就算是中產者把財富都用來還債,還不夠。

這個遊戲早晚就會玩不下去了,這就是引爆經濟危機的原因,現在日本已從懸崖跳下去了,就算換我當日本首相,也救不了日本,現在就是看日本是臉先著地,還是屁股先著地,就是美帝破碗破摔,最後一博,歐洲而是到處是一坑,一地雞毛。

我有充分的信心,拿5毛打賭,5年內歐美必掛一個(歐元或美元有一個不存在),立貼為證。

---------------------------------------------------------------------------------------------------------------

立帖為證,5毛,到2021年,我賭歐元美元一個不掛

回復:2021年前不掛的可能性,按我研究只有3個辦法

1. 就是再次QE,以更大的規模債務來推遲債務危機的爆發。

2. 美元大幅貶值,必須要歐元同步大幅貶值。人民幣必須升值,也就是人民幣的單邊升值

3. 中國央企允許外資購買,美國可以將QE出來,沒有實物對應的錢,變成由中國央企對應

對於美帝最理想就是再QE4出來3-5萬億美元,然後這個錢用於收購中國的央企,人民幣單邊升值,並且外匯快速上升

嗯,就像過去幾年那樣

--------------------------------------------------

大家也看到了吧,中國今年投資45萬億, 如果沒有這個投資量,經濟還能維持6.5%的增長?

現在也看到中國的貧富差距了吧,在一個年均人均收入3萬左右的國家,可以拿出每個人的收入來進行投資。

如果沒有這種量級的投資,如果將富人身上的錢迴流到窮人身上,光靠工作收入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的國債負擔很輕,主要是企業負擔很重。現在中美模式是「中國生產,美國消費」,如果中國企業大面積倒閉去炒房,房價越來越高,實體越來越差,這樣美國的物價也會上升,引起美國的危機,從而引起全球經濟危機。

08年的美國金融衍生品帶來的危機實際上已經過去,現在美國金融衍生品已經受到嚴格的監管,複雜的已經很少見,傳統的pricing quant工作已經很少了,房價也恢復正常水平。另外美國的對沖基金日子也不大好過,幾年前幾萬家對沖基金,現在幾千家;高頻交易也不好過,2009年高頻全行業72億美元,現在估計10幾億美元;一片繁榮中,危機在哪裡呢?

應該就是股票市場。很多人崇尚指數化投資,ETF規模越來越大,導致很多ETF不能直接買股票,否則就要舉牌了,只能買其他ETF。這或許會導致股票指數太高,引起泡沫。但美國經歷的股票泡沫實際上很多次了,所以也不難應對。另外美國國債很高,這或許也會有問題,畢竟現在還要加息,未來利息負擔會越來越重。


中國真倒霉,明明是延遲了經濟危機,反而現在得背引爆經濟危機的鍋。

當然,最倒霉的還是屁民,經濟好的時候沒得到好處,不好的時候還是我們最艱難。


最近想了很多關於宏觀的東西,也看完了橡樹資本最新的一篇memos

忍不住想水一記

我真心覺得宏觀經濟預測未來比玄學還不靠譜,特別具體到某一個時間點,正確率約等於0。

第二個事情,這個問題下的大多數答案,都蘊含了一個假設,就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提,是必須要先解決這些問題,但實際上任何一個階段的經濟發展都是問題重重的,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是帶著各種各樣缺點的。

任正非說過一句,完美根本就不重要,華為一路過來這麼多問題,不也是做起來了嗎?

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堂創業公開課,有句話挺有意思的,sales fix everything.


推薦閱讀:

嫌棄自己父母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5年10月以來樓市正在回暖,房企正在加大各個城市拿地力度,是否意味著這一次的買房窗口期要過去了?
房地產,為什麼一邊是去庫存,一邊又是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
如何評價2016年遼寧GDP名義負增長23%?其他省份和城市是否有類似嚴重的造假情況?
2017 年適合買房嗎?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TAG:經濟 | 中國經濟 | 經濟危機 | 金融 | 全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