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有罪有應得這一說嗎?
佛學中因果說,可不可以理解為罪有應得,而這和其慈悲為懷有衝突嗎?根據因果論,現實世界裡如何看待對待受果報的"可憐人"?
謝瑤
說罪有應得不太合適,因為此因可能是宿世之因,而過去世那個前世和今世的你其實根本是不同的人,只是你的生命之因、所負因果來自於彼而已。注①
同時,因果業力其實並沒有什麼善惡的屬性,即便在佛教里說其實也不過是強言之善惡。對佛教來說,善也好、惡也罷,說到最後都是一個苦字,之所以在教化世人時說善惡,方便道耳。
所以我說說罪有應得不合適,是因為這個罪字不合適,也並非今世之人應得,實在只是業力現前逼迫而已。另外有個詞,我們在不嚴格的說因果業力的時候常用,那就是自作自受。所有你自作的因,你必自受其果。之所以加了個定語不嚴格是因為,這些因可能是宿世之因,你和前世之你除了因果其實並沒有什麼其他的關係,生命一世世流續中並沒有一個不變的自己存在,所以這種情況下說自作說自受其實都是不嚴格的不準確的。
那麼怎麼說會比較合適?不要把眼光放在因果承受者上,把眼光放在因果上去敘述會比較準確。
比如業力現前或者業力煎逼,人生在世,以佛教的眼光看,誰都是被業力趕著跑的,每個人都在生死苦海中流轉了無數世,都造過無數善惡業,有些已經受報,有些尚未受報,因而莫名其妙之間你會遭遇各種大災大難,與其說這是你無數世前的前世作孽,不如說這是業力煎逼凡夫若此。是的,莫名的不知什麼時候的宿世之業就會現前,就會讓你承受,而你這輩子可能根本是絕對的好人一個,但是你還是會很悲慘,這是什麼?這就是苦諦的一種表現。注②
所以你覺得佛陀為什麼會慈悲為懷,悲什麼?無非是同情世人時刻都在苦海中游弋,哪怕死後哪怕輪迴後還在著苦海中,由是教化世人以正法,希望世人能從因果業力的煎逼束縛中解脫,能夠徹底的跳出生死苦海得到徹底的清靜,這等慈悲卻並非是個人同情心泛濫的那點小情緒能比的。
=================
想了想,在知乎這個地方還是要考慮到對佛教完全沒有知識的讀者,故而作注。注①:佛教有雲「諸法無我」,這裡簡單理解成人是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和永恆的靈魂或者說不存在一個主體。佛教中所說輪迴轉世,兩世之間只有業力因果的傳遞,卻並沒有一個主體通過輪迴從這個身體穿越到下一個身體那個過程,佛教因而稱佛教的輪迴是無我的輪迴,因此把上一世和今世的兩人當作是同一主體的連續是不對的。
注②:苦諦為佛教核心教義四聖諦之一。四聖諦者「苦集滅道」,簡單的說苦諦就是告訴你這世界是苦的;集諦就是告訴你苦的原因是什麼;滅諦原因就是告訴你目標是消滅痛苦,這才是正確出路;道諦即滅苦之道,修行正法。佛法里。
善業會顯現善果。
不善業會顯現不善果。阿含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這是緣起的相續,這麼表述更為嚴謹。「罪」這個詞在現代漢語的語義中天然就有了判罪者的前設,有法律才有罪,而佛法中不安立這種角色,所以不用這個詞是更嚴謹的。至於顯現不善果的人,一方面他在承受以往所做不善的果報,我們應該以此為鑒,對不善業果要生起畏懼之心;同時基於我們的能力,一切可以幫助的人也都是我們做善業的福田。初學佛法者,上面這兩種似乎不那麼超脫,但是不可輕忽。因果是一種現象,至於善惡那是人的標準。
就好像是你蹲在地上看辛勞的螞蟻。你撒一些麵包屑,就是螞蟻的善因,給螞蟻窩倒一桶水就是螞蟻的惡果。題主想獲得文字上的答案可以去看哲學。
題主如果想從佛學得到答案,那需要實修。
至於答者,我是個嘴炮(^_^)話說的難聽了點,基本沒錯。佛說因果的根本就是~::任何人遇到的任何好事或者壞事都是自己業力造作變化出來。善心善果,噁心惡果,無計心無計果。
我信佛教,只是一個信仰,還沒有深入的研究
不衝突啊。正因為罪有應得所以慈悲告訴你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告訴你不要去怨恨,這個是你應得的好好的接受。好好的修行改過,重塑新生。
推薦閱讀:
※在網路遊戲里殺人放火偷菜,有過失么?
※無生法忍是不是對應心所法里的無痴?
※當代佛教如何看待西方哲學?
※如來藏與梵我、神我、外道之我的區別是什麼?
※佛家怎麼知道自己「實證」到的東西不是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