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相關:
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謝邀。
說到運營的核心能力,似乎對行業的認知、網感、大局觀、腦洞夠不夠大,策劃能力、對內容的敏感、邏輯能力、數據敏感度等等都算。
但如果只能給一個答案的話,我會說是:學習能力。
互聯網實在變化太快,「運營」又實在過於寬泛,你會發現,每一種產品形態、每一種業務類型所需要的運營手段和方式都會是不一樣的。同時,運營也是面向用戶的,你也會發現,面向每一類用戶,比如面向屌絲和文青,面向大學生小鮮肉和中年大媽,你的運營策略、運營方式甚至是文案風格也會千差萬別,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普遍通用的運營手段。所以,真的想成為一個高段位的運營,你必不可少的必須要持續學習,接受和了解新事物,不斷貼近和熟悉更多類型的用戶。一、運氣
沒錯,運營人員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運氣!
職業發展不存在所謂的中間狀態,只有2種狀態,負面連鎖反映良性的發展循環。
高考時,同樣的分數選擇北上廣深的同學與其它城市的同學相比,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產品、運營相關的offer,如果恰好在大二有互聯網實習,大三有BAT實習,畢業的時候簽了BAT的運營offer,同時進入了核心部門去工作,這樣的背景成為頂尖的運營,只是時間的問題。
然而,具備同樣實力的同學,如果你覺醒的速度比較慢,你上了大四才開始想職業規劃,立志去互聯網公司,然後發現優秀的互聯網公司校招已經結束了,然後你會面試各種階段的公司,相比於一線公司看重的潛力,非一線公司看重的更多的是你的價值產出,在這個過程你會逐漸陷入自我懷疑,進入陷入負面循環,局面越來越 難突破。
當然,校招是需要實力的,但是轉念想一下,每年有69萬歸國的大學生以及700萬的應屆生,BAT收到上100萬封的簡歷,排除炮灰,至少有上10000個實力均衡的求職者,
如果你恰好
實習比較早
換了一個競爭圈子,北京的學生去了西安,上海,成都這些城市去面試
實習的崗位正好與面試官的帶的項目是同一個領域
顏值比較高符合面試官的口味
正好與面試官有同樣的愛好
正好是面試官的師弟師妹
你舉例的產品正好是面試官喜歡的
你的星座正好是面試官喜歡的
你的性格正好是面試官喜歡的
……
就是這樣的巧合帶來的運氣,讓你在一群實力派當中脫穎而出,讓你離成功就更進一步。
舉個例子:
今年9月份去西安校招的時候順便在交大跟西電做了2場分享,期間認識了一位同學,求職目標特別清楚「去阿里做運營」,但是阿里今年阿里的運營校招hc太少,實習生的轉正率也只有20%,百度跟騰訊沒有網申筆試,所以基本無緣。但是了,正好運氣比較好,2家去西安的面試官都有過合作,所以推了一個簡歷,就去面試了,「運氣」爆棚了拿到了2家offer。
但是另外一端,還有很多,清北的本碩+BAT滴滴核心項目的實習
等各種經驗,到11月份沒有找到滿意的產品or運營的工作的人太多。
當然,講到這裡,你會說其它公司逆襲的也很多,但是你希望自己生在終點線,還是起跑線了。即使同樣是在大公司,做不同的項目,有的項目是戰略項目,有的在夾縫中求生存;遇到不同的導師,有的是伯樂,有的不是伯樂?相比之下,運氣差的人會走多少彎路呢?你需要多努力才能達到別人毫不費力的狀態?
所以運氣也是一項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要大談運氣了,當你在談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你需要「成熟」一點,成熟到可以接受各種不合理的因素,心態更平和。同時利用這些因素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核心競爭力特別多元化。
出身+性格+相貌+圈子等外在因素都算核心競爭力。長相甜美的萌美子就可以剖圖吸粉,摳腳大漢就必須碼上萬個字獲得幾個可憐的贊,願意花整個身家去整容的也非凡人,這就是區別,這就是差異。
那如何提高「運氣」的這項核心競爭力呢?
順勢而為:走在時代的前列總是有紅利可言的,比如最早玩小程序,公眾號,微博營銷,電商的,都是這樣的,甚至是走在微商前沿的都算是。講到這裡,多說一句,為什麼運營離錢近了答案不言自明了吧!
樂觀、積極的心態:好運氣通常都圍繞在樂觀、積極、堅韌的人的身邊,總是怨天尤人的人,當然得不到好運的垂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在整個職業生涯中與技能、知識同等重要的職業成功要素。
二、學習能力
持續的學習能力。
知識的更新已經迫使我們必須保持持續的學習狀態才能與時代同步。而學習能力有集中體現在發現資源的能力、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迅速轉化的能力幾個方面。
比如對於數據分析這個崗位,其實大部分從業者僅僅是懂某幾個場景下的excel的處理方式,而不是在思維層面的靈活運用。
你可以通讀各種excel的書,記憶各種場景下面的公式;
也可以按照產品經理的思維去想,excel是最佳的效率工具,如果我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有遇到某種問題,如果遇到了,說明這個是一個「需求」,如果這個應用場景足夠多,說明這個問題會是共性的問題,「有需求的人比較多」,那麼「解決這個需求」能節省用戶的多長時間呢,即需求的價值大不在,以及需求的優先順序是否高,是否已被開發出來呢?整個思維流程下來,在搜索引擎當中描述你的問題,大部分都會找到答案。
所以學習是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去學某個技能。
2、尊重人性
尊重自己人性,你更願意去見個美女看場電影或者八卦而不是呆在家裡學習;
如果deadline有助於你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儘早設立deadline;
如果被他人認可且助於你完成學習任務,那麼創造讓人認可你的環境;
最好鍛煉寫作的方式是,如果今天不出一篇文章 ,往群里扔200的紅包,第二天沒寫,再扔……如果200不心疼,試著換成2000.。。。
加強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弱點,再想著建立習慣
3、建立反饋與激勵體系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反饋與激勵,跟用戶運營一樣。
為什麼新媒體的同事發完公眾號的時候會不斷去看閱讀量、分享數、點贊數據、評論、增粉呢?因為這些數據的變化都會讓你興奮。這些數據,等級,進度條, 都給你繼續玩下去的動力。
所以嘗試著給自己反饋,記錄自己的學習筆記,在筆記之上建立輸出機制,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並不斷pou在各種媒體這上,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找准什麼方式可以激勵自己。
比如5篇讀書筆記兌換一支口紅、一頓海底撈;
10000個知乎贊兌換一次國外旅行
……
4、剖析到本質
前面3點講到的是你需要努力學習,但是努力的方向要到,學習要學到本質。
比如你正在看此回答,想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回到根本
「你真的願意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嗎」
嘴上說願意,身體很誠實
比如
相比於通讀你更願意收藏
你會把無數個事情的優先順序列在此事之上
你甚至不願意花1分鐘去思考適不適合你
當然也提不出任何問題,比如上面講的激勵體系還是堅持不下去怎麼辦,知識的本質到底怎麼才能剖析出來
……
甚至你看完前面的引導性問題之後,依舊沒有問題,這才是大部分人的現狀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還是在於沒有反饋體系。
如果你知道有人入行的薪資會你工作三年的薪資還要高一倍,你有動力學習嗎?
有,
但是也許只能堅持1個星期。
因為你在持續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挫敗感以及打擊。。。
但是,如果你所處一個環境,
這個環境裡面的所有人比你年輕,比你帥,比你工資高, 在北京有車有房,還比你在不斷學習,你會不會稍微多一點點動力,且能堅持學習更長一段時間,比如2個星期?
三、思考四、執行力
五、反思
六、激情
七、規劃
八、情懷
後面的內容有空繼續補吧
如果你在學運營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上述的問題,沒有好的反饋以及激勵體系,每天都再得過且過,度日如年,不妨加我的微信zyulaoshi01,每周末拉群討論學習,如何建立自己學習過程當中的激勵體系。
本文節選自我的新書《運營制勝》,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
運營制勝 從零系統學運營構建用戶增長引擎
李少加先羅列下知乎上該問題的回答排名靠前,以及業界招聘運營時的「潛規則」觀點,我將之歸入三個類別,分別是硬體能力、軟體能力、隱性因素:
一、硬能力:
文案能力、推廣資源人脈、活動策略及落實、熱點捕捉、數據抓取及分析、行業及產品的認識、其他基礎技術,諸如SEO、H5、PPT、PS、Visio、腦圖、Excel、Axure、墨刀……
二、軟能力:
自我驅動、學習能力、抗壓能力、換位思考、情商、理解溝通協調、熱情……
三、隱性因素:
大公司背景(BAT)、知名產品運營背景(光環退去後,你還剩下什麼)
上述因素,作為運營候選人的輔助評價要素之一,並沒問題。但若論「最重要的標準」,那抱歉,都不夠格。
抽取其中幾個廣泛受認可的因素簡單說(pi)明(pan)下:
「文案」要素:「文筆」能力在運營中主要應用於產品價值、品牌情感的傳達、用戶心智認知的培育、促使用戶在社交媒體的傳播等等。
相比於「文筆」能力本身,對產品價值的洞察、對潛在用戶心智的認知把控、對互聯網媒介傳播特性的領悟,這些更為重要。
「數據分析」要素:數據分析不過是業務模型構建的最表層工作,對於大部分有價值的運營數據分析而言,基本上學過高等數學、概率論、會用Excel表工具的人都能做。
比起數據分析本身,尋找關鍵指標的關聯要素的能力更為重要。
例如,對知乎這類的產品,其答文的排序與質量高低是否成正比對產品的影響很大(若質量差的答文排前,會打擊優質作者,誤導其他用戶,引發多種負面惡果)。
那麼,你認為哪些關聯參數的組合能作為答文質量好壞的量化指標?點贊數?收藏數?文章長短?答文時間?閱讀人數?當然沒那麼簡單。也許你精通各種高級數據分析工具,但這個問題遠在工具能力之外。
「大公司背景」要素:這個問題很多企業嘴裡不說,但心裡卻迷信著。最失去理智「仰望」BAT員工的當屬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或小企業老闆了。對於BAT是真牛還是濫竽充數,其實只需要問一句,褪去平台光環後,究竟沉澱了什麼?
以鵝廠的某新產品運營為例,哪怕沒有其他產品的導流,但談個合作,祭出企鵝,眾多第三方都願意。若只是普通公司,對方可能連個電話都不接。其次,BAT的打法只適用於「大平台、大資源」的背景,對於小公司非但不適用,反倒可能使其加速衰亡。
至於「學習能力」、「主動性」、「換位思考」,這對於一名優秀運營人不是屬於基本要素么?那些工具類能力,例如H5頁面製作,一個學習能力強的人直接邊學邊做就能上手,作為核心考核指標實乃差矣。
李少加作為一家公司的運營負責人,需要招聘、面試較多的運營人,故而經常會思考,對於候選高級運營人,或者說,可培養的潛力股,哪幾個能力要素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慶幸的是,我從大學培養人才的理念得到了啟發:
《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博士曾談到,對於大學的理念,他非常贊同牛津大學主教、牛津運動發起人約翰.紐曼的觀點:「大學是傳播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而非雕蟲小技的地方。」
李少加深以為然,一名高級運營人,他應當是能夠「深諳運營大道,而非沉醉於雕蟲小技」。
深入思考運營實踐中各種能力的關聯性之後,剝開表象挖本質,李少加認為,最重要的運營內功應當是下述三點:
一、目標本質挖掘:先洞悉本質然後思考最佳策略
運營比拼的實質其實就是運營資源(人力、資金、渠道)的「投入產出比」,而要獲得高投入產出比的前提就是:對運營目標本質的理解及判斷(意即敢於對錯誤的目標進行「向上管理」)。
例如,如果給新媒體運營設定一個目標:一個季度將公眾號粉絲做到一萬。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精準的好目標。公眾號本身的定位是什麼?是作為獨立的內容產品服務於企業品牌(例如羅輯思維),還是作為具體產品的引流手段?再者,對這些粉絲有沒具體的要求?對活躍度、忠誠度有沒要求?
運營策略有千千萬萬,如果沒有先識別目標本質,最終得到的一萬粉絲對企業的價值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具體面試時,我會先給候選人一些具體的場景,然後問他們,讓你寫一篇文案,你會怎麼寫?你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候選人會反過來問我更具體的信息,例如,這篇文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於哪個目標,需要達到怎樣的成效,成效能否量化,如何衡量文案的優劣,並能給出ABC若干個候選文案的思路……那麼這種人就是我需要的。
技巧、工具層面的能力好培養,但涉及到意識、一針見血抓本質的能力卻是需要常年累月的知識沉澱、思考及磨練才能達到的。
二、獨創思考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是的,尤其對於未來而言,知識的獲取門檻將持續變低,而「創造知識」的能力將變得更為稀缺。
時下一個人學習能力強我認為壓根不算優點,平心而論,大家智力都不低,只要花點心思,這個社會99%的技能都不難學。難能可貴的是「創造力」。
Google在招聘人才時就特別看重創造力,他們認為,二流人才是能夠引導人們步入某個領域,而唯有一流人才方能開闢一個全新的未知領域。
運營(產品)何嘗不是如此?互聯網用戶與其說是注意力稀缺,背後更重要的是「心智認知」的稀缺。時下一個完全不具備「獨特性」、「創新能力」的運營策略、內容定位壓根沒法存活。
以公眾號為例,時下無論哪個垂直領域的公眾號,整體的內容質量確實都比以往有了大的提升,但內容來源,其實來來去去就那些,高度同質化。
這個時候,一旦某個具有「獨創性」的公眾號(或IP)就立馬脫穎而出了。例如,公眾號「混子曰」,例如Papi醬。
故此,筆者認為一個潛在的運營人還要能具備創造全新運營策略的能力。這又是一個門檻能力。
在具體面試的時候,我通常會問候選人,你在以前公司是否做過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又或者,看過哪些書籍、文章、社會現象觸動了你引發了某種全新的思考?
真正具有創造才能的人是非常擅長從各種現象中受到啟發並將之應用於實踐中。
三、全能型意願
這一點是我最近新增的要求。對於其他崗位的工作,或許做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分內事就足夠了。可是這個思路在時下的互聯網商業環境下顯得愈發乏力:
例如,互聯網產品由同行競爭演變成了爭搶用戶注意力的跨界競爭(例如用戶玩了遊戲自然就少了時間閱讀);
用戶愈發成熟理性;
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大企業的「流量」壟斷持續擠壓小團隊的生存空間;
產品創新的壁壘幾乎不復存在……
這種種因素都對運營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專業化意味著運營人需要領悟運營策略「環環相扣」的道理(可參閱筆者之前的推文《運營節奏感知多少...》),這必然要求運營人必須真正在各個運營崗位上實踐過:無論是內容運營、活動策劃、推廣引流、用戶運營、甚至是客服,都必須有過一線經驗,如此才能刻畫出立體的產品及用戶關係圖。這其中很多道道,不是旁人可以「告訴」你的。
當然,招聘時並不能苛求一個沒多少運營經驗的優秀候選人要有各方面的運營經驗,但是,我們卻有必要確認他是否有這個意願。
事實上,一個全能型人才通常具有幾個共同特性:有追求(不會只盯著短期利益)、自我驅動、主動性。
運營的核心能力是搜集並且利用數據,在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達到利益均衡
以電商運營為例
老總希望賺錢,前期可以投錢,但是一般要求三個月就要賺錢!
電商老闆容忍你虧本的極限平均是三個月三流的運營不賠不賺,不知道怎麼擴大成果,玻璃前的蒼蠅一樣沒有方向
二流的運營賺一點點錢,不知道怎麼滿足客戶,激勵下屬,向老總爭取資源,給合作夥伴貢獻利益一流的運營讓客戶滿意,讓老總賺錢,在賺錢之前就定下了對自己有利的提成制度,自己也賺錢對外,你要了解:產品的成本數據, 推廣費用數據, 客戶數據,銷售數據 ,包括競爭對手的所有數據,銷售平台小二的績效考核依據
對內,你要了解手下員工的工資數據,他們的預期上漲數據,他們在市場競爭中上真實的水平,如果換工作大概是什麼數據,最重要的,是老總給你的支持可以到什麼地步,用數據來說明,給多少推廣費,給多少人,給多少許可權,給多少工資然後重點來了!
你大概預測怎麼才能賺錢,賺多少錢?然後做運營計劃和執行計劃,和老闆申請做到這個數,可以賺多少錢?給團隊多少獎金把利益最大化!同樣賣1000萬銷售額,老闆賺50萬合格的運營會給團隊爭取10萬獎金,做大做強不合格的運營只是給老闆賺錢,員工就是陪練的,得到就只是工資和一點微不足道的提成別以為這是跟老闆省錢,老闆就會感激,他只會覺得你不會爭取,團隊散了還是會覺得是你的問題!運營最大的成就是營造一個強大的團隊,可以把銷量做大,員工,老闆,同事,全部都是你需要平衡利益的節點,也是為你服務的資源
不要太過偏袒任何一方
因為
我們只以數據為準繩,利益為導向執行。
向前,要能夠快速跟市場推广部門配合,市場給流量,你這邊就得接著,快速幫市場推廣驗證推廣計劃的效果。
向後,快速跟產品團隊溝通,協助產品團隊調整產品,流量來了又走,你得跟產品團隊一起負責。向上,不斷匯總反饋——推廣的、產品的……幫助CXO團隊,免得他們調整戰略的時候瞎特么調。向下,不斷跟用戶打交道,內容、活動,都從你這兒出,另外,還是收集反饋。說白了,運營裡面最牛逼的主兒拿出來,單幹一個公司絕對沒問題,是一個八面玲瓏的職位。關於運營人員的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最近也有很多同學問到了我,那其實我覺得運營人員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一些同學理解的那麼複雜,歸結起來也就是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點是對於運營邏輯的把握能力,也就是你的一個運營思維的邏輯性強不強的問題。你在運營的任何一個事情,你是否能很快的把它分解開來,而且邏輯清晰,做到環環緊扣,絲毫不漏,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因為你只有做到邏輯清晰,你才能做到思維敏銳,才能把每一個步驟的細節給做到極致,並且及時發現運營的過程中產生問題的環節,並及時進行優化升級。
那第二個核心競爭力就是你的創新思維能力,怎麼去理解這個創新思維能力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運營要做到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是代表隨著互聯網環境不斷的變化,你要有能夠結合互聯網最新的環境,新的工具,新的理念或是新的用戶習慣的關注點來做出你的創新性的規劃和執行,那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你還能做到靈光一現,產生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活動或者模式出來,那你的運營結果就不會差。這就是創新思維的能力。
我覺得核心就這兩個素質,只要具備了這兩個素質,那一個好的運營就出來了。謝謝!
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網感。這個有點懸,但是需要好好領會
商業能力。一切以賣貨為根本。
沒有那麼複雜!!!運營和營銷人的核心競爭力有且只有一條,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因為一切商業模型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礎上的!延伸閱讀《一劍定生死-營銷運營的勝負手到底是哪一招?》------------------正文-----------------------什麼叫「勝負手」?就是你出這一招就可以把對方幹掉。要是這一招沒練好,就輸掉了。比如現代戰爭的勝負手就是核武器。你要是有了核武器,大家都不敢動你。這就是為什麼朝鮮要拚命研製核武器,而且沒事就做做核試驗製造一下威懾力。所以眾矢之的如朝鮮,要是沒有核武器,估計早就被打成篩子了。那麼營銷戰的勝負手到底是什麼?學會哪一招就能在營銷戰中一招斃命?讀過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你如果沒有讀過我之前的文章(都在公眾微信號:吳寒笛可愛多上面)沒有關係,但是這一篇還是強烈推薦給你認真讀一下。不一定能百分之百保證你讀完就能百分之百的打贏營銷戰,但是如果你能領會本文的意思,加以運用到實戰中,至少能保證你的水平秒掉這個行業裡面大部分人。吹了這麼多牛,言歸正傳,到底什麼是營銷的勝負手?我覺得就是四個字——帶入對方。簡單的來講,是指代入對方的認知水平,帶入對方的身份場景,帶入對方的使用習慣,帶入對方的喜惡偏好。你要完完全全變成你的消費者和目標受眾,完完全全的代入對方的視角,評估和改進營銷戰裡面從產品到推廣的所有元素效果。1.代入對方的認知水平比如你做的是一個基於四五六線城市及縣城的一個產品,受眾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有限。你就不要再產品和推廣文案裡面加入英語單詞(很high、很in),網路縮寫語(喜大普奔)、高大上的修飾語(信仰、巨擘)等需要理解和認知門檻的詞語。再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百度和360曾經都推出過智能攝像頭,但是取名千差萬別。360推出的攝像頭叫「360智能攝像頭」,這個名字大家一聽就懂嘛。百度可能是為了想要突出它的科技感,取名叫「小度i耳目」,看到這個名字我也是醉了。這個是典型的忽略受眾的認知水平,大部分人沒辦法體會人工智慧中「耳目」的概念,大家只會覺得這名字莫名其妙。2.帶入對方的身份場景身份包括對方的年齡、地區、收入水平、性別等等。比如我接到過一些做輕度手游或者頁游推廣諮詢的case,我就告訴對方。你首先得做好用戶調研,熟知你主要受眾的人口特徵,再勾勒出對應的用戶臉譜(這個大部分中小企業應該都沒做過,但是確實很有必要。要覺得麻煩,就把用戶找來開個會,聊一聊,發點獎品也行),然後你再帶入對方評估相關的元素。3.帶入對方的使用習慣如果你賣飛機杯,你知道用戶一般是用左手還是右手,抑或雙手握持嗎?如果你在網上賣男性的功能保健品,你知道收件的用戶很多都是用的假姓名。假地址,並且經常上鳳凰網嗎?乍一聽好像很雷,但是這裡面其實有非常非常多的行為邏輯。不研究就不知道,一研究產品肯定就賣得好!你的產品如果能貼近別人的使用習慣,就是不營銷也可以考口碑打天下。4.帶入對方的喜惡偏好不僅是對方表現出來的喜惡偏好,還需要研究對方沒有表現出來的潛意識的需求。這個就和職場上拍領導馬屁一樣,不僅要聽懂領導的要求,還要學會領悟領導的需求。所以深入而持久的用戶調研是非常有必要的。說這麼羅里吧嗦,舉個例子,你得假設自己是蘭州(三線城市-地區)一個18歲(年齡)進城務工(職業)月收入1500元(收入水平)的小夥子(性別),你每天的生活習慣可能就是搬完磚回到工棚裡面打飛機(生活習慣、使用偏好),睡前可能會拿著599的紅米在床上亂加幾個附近的妹子聊會兒騷,邊玩邊切換到玩遊戲頁面玩玩,這個遊戲可能是qq群里工友推薦的(傳播路徑)。這哥們打遊戲可能不太喜歡複雜的劇情和冗長的文字(喜惡偏好),只想要簡答上手打得爽(使用習慣),最好還有美女可以看。你要是能完全帶入這樣的一個人的角色,從他的認知水平、身份背景出發,帶入對方的使用習慣和喜惡偏好。不管你是想推廣這個群體網遊還是飛機杯,應該都能成功!我記得前幾年很火的魔術師劉謙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多數魔術師都沒搞清楚魔術表演的本質,魔術表演最重要的不是那個「偷梁換柱」的一瞬間,而是從開始到結尾這個整體演繹的過程。所以我也想模仿劉謙的這個句式說一句:大多數營銷從業者也沒有搞清楚營銷的本質,營銷的本質不是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和五花八門的理論,營銷的本質是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還是那句話:帶入對方!帶入對方!帶入對方!想要閱讀更多營銷乾貨,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上答案——就是思維邏輯能力
現在很多做運營的小夥伴都緊緊抓住運營的概念,把自己必死在思維的死穴里,對於運營的理解停留在了打雜和無技術含量的工作。而我對運營的理解無非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即金字塔原理,也是你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
藝林小宇,專註產品運營,如果你也是0-3歲的產品運營,那麼這個公眾號適合你:藝林小宇
市場做流量,運營做用戶。所以要我說,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用戶思維。那麼什麼是用戶思維?用戶思維包含兩個方面,第一個是用戶是誰,第二個是用戶想幹什麼。前者幫助我們提高市場傳播的精準度,後者幫助我們提高運營的效率。通過分析用戶的各種行為,劃分用戶等級,制定用戶成長體系,幫助並引導用戶跨越新手階段。
運營的核心手段之一是做活動,做活動的目的很多,比如促活,比如拉銷售額。如果只是為了活動而做活動,就很容易捨本逐末。糯米曾經推出滿額即送電影票,但是送的電影票根本不能用,很多城市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活動非常傷害用戶體驗。送券也好,送禮品卡也好,需要考慮用戶的實際需求。就像有的互聯網金融直接送1000的返現券,需要投資50萬,是否分析用戶消費的起?
好的用戶體驗應該從細節開始,並貫穿於每一個細節,能夠讓用戶有所感知,並且這種感知要超出用戶預期,給用戶帶來驚喜,貫穿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整個鏈條,說白了,就是讓消費者一直爽。
拿金融來舉例,很多產品做了簽到,我認為不妥。理財不是高頻需求,簽啥到?O2O已經是高頻了,簽到也沒做起來。
用戶進來後,了解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個人賬戶信息,投資狀況,收益明細等,這是基本的需求。那麼在這些基礎需求上,如何深入挖掘用戶價值,是運營人員要深入去做的。
運營大家看到的都是數字,但是數字的背後其實是人,做好營運營這件事其實看的不是數字,看的是人。
理解用戶
其實運營,主要就是玩轉用戶,一點也不假。
所謂的拉新、留存、促活,所有的賓語也都是用戶去年,跟1號店的一個資深總監吃飯,他告訴我,當年他去面試的時候,就告訴別人,我當時怎麼把一個社區,從用戶為0,帶到70多萬,這就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實用,對么?其實說到理解用戶,真的有點廣泛,但我們從運營一個社區,一個APP,最初始的情況來講
1,首先我們要確定用戶是」長什麼樣子的「,比如做個調研,確定用戶畫像,從而確定他們在哪裡?確定好用戶的地點之後,對應的挖掘渠道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知道他們的特徵之後,也知道是威逼,還是利誘,把他們「勾引」過勞3,當種子用戶來了之後,我們需要跟用戶「做朋友」 ,建立運營團隊和核心用戶的關係鏈 (根據需要,這些用戶 一可以提出建議,幫你改進產品,更加貼近用戶 2,通過口碑,拉攏其他用戶 3,幫你增強內容等)4,當用戶多了之後,你就要想方設法 建立用戶和用戶之間的關係鏈!通過大V 的建立?通過版主的設立?同城會?興趣小組?等等方式,這一步是強化用戶,活躍用戶的關鍵5,當用戶流失了咋辦?你還更加理解用戶為啥流失?有的可以挽回,有的挽回成本太高放棄,可以挽回的需求點在哪裡?為啥走了?等等,只有理解好用戶了,才能對症下藥啊 以上就是運營主要做的事情,核心就是理解用戶啊。但是技術,人脈,數據分析等能力都促使讓運營做的更好。但理解用戶,是基礎,也是最核心的能力把產品通過自己的資源槓桿賣出去。
一個產品正常價值100塊。
你知道有人有需求,於是200塊賣出去了。這個「需求信息」或者客戶來源就是你的槓桿。有的人會把產品包裝成更高大上的產品,賣出去300塊。有的人到大街上吆喝,賣出110塊。有的人花100萬的廣告費賣出了1000萬。所以,運營人員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自己手裡的資源,這個資源可以是客戶,也可以是私密的信息,或者是營銷思路。
合格的運營人員不是神仙,他知道自己能賣什麼東西,什麼東西他可以把槓桿抬到最高。
這樣的運營才是一個牛逼的運營。
而不是瞎逼逼的說自己什麼都行。我還要努力。1、大型項目、平台的運營經驗。
運營的不同進階,學徒、專員、經理、總監,在各個階層和位置上都知道自己最核心的工作目標、知識技能,並且有出色的業績來證明自己的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全局意識和商業意識。2、豐富的理論儲備和教練能力。
能做好自己的工作非常關鍵,但要能帶領一個團隊,配合公司的經營戰略,甚至能影響公司的發展方向,這種能力需要豐富的理論儲備,同時能將隱性知識顯性化,分享、傳遞、轉化,讓自己的團隊、公司的執行力極其強大,士氣高昂。有能力經驗可以佔據一席之地,是為核心之一;有教練能力可以統帥三軍,是為核心之二。以上,共勉。1、人脈;2、經驗;3、執行力;4、想像力;5、不要臉;
我個人認為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供應鏈,只有供應鏈能夠持續不段,才能給產品,運營方向更好的發展。不服來戰,哈哈哈
產品 產品要構思要新穎,質量要有保障,讓顧客喜歡你的產品。大打廣告。 並給營銷商一些好處,讓他們樂意推銷你的產品。 當你的產品有了名氣,就要提高價格,但仍要給經銷商一定利潤。有了資金以後,再引進新產品。
運營核心,是把握用戶,其實往深了說也是樓上說的人性,不過還是有點寬泛,你的產品針對的是哪一型哪一塊的用戶,那麼對這個群體的了解程度,決定了你運營的成功幾率。很多人說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但是換位思考, 不要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想問題,我覺得能做到這一點也很不錯,算是改變的第一步,比如,你本身是個文藝青年,但是你在運營一群頗具屌絲氣質的用戶,那麼你就不能天天總想著你那點詩和遠方,精神潔癖,要了解他們在想什麼,也許他們只是想交換一些種子呢?
任何一個職位,說到核心,就不能不說職位在整個公司運營體系中的位置以及目標。想要完成工作目標,不是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可以完成的,團隊、產品、銷售等整個運營體系都得給力,所以可以說,運營是一個綜合實力要強的職位。
情懷 最後都是經營感情
推薦閱讀:
※到 2014 年 2 月,「來往」的發展狀況如何?
※如果你是通信運營商的高層領導,將採取何種戰略布局來應對互聯網公司OTT服務的衝擊和通信管道化的趨勢?
※產品經理應該如何升級打怪?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在未來 5 年內你覺得做產品更有前途還是做運營更有前途?
※數據運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