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樂評人覺得李健在《我是歌手》中的演唱有缺陷,但多數觀眾卻很認可?

看到知乎的很多大神都說李健唱的節奏啦,音準啦,氣息啦都有這裡那裡的問題,怎麼我聽得時候完全不會注意這些?每次都感動的熱淚盈眶。音樂就是表達心聲,他唱感動我了我就覺得是好音樂,管他什麼音律音準節奏呢。到底是多麼冷酷的人才能把這麼動聽的歌聲拿出來分析技術?


本來想吐槽這題的,原題實在是……誒,但看到大家都如此認真,不正經的我最終修改了題目,佯裝正經好了。

樂評人從專業技術上分析,指出演唱不足,無可厚非,甚至還普及了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這對於大眾多少是有好處的。但有的樂評人曾不斷拿李健某一場演出的搶拍來說事兒,難免招人白眼,膩不膩煩不煩鬧不鬧韶不韶能換點新鮮案例嗎請問?Enough is enough.

不懂樂理知識的人聽歌都是很主觀的(私事),歌曲讓耳朵舒服、契合心境即可,相信這點排 Top 1 都不為過。李健的音色首先就很悅耳,這也是他最具個人標籤的強大武器,幾乎第一嗓子就可以把大多數人捕獲並帶入應有的狀態。以及編曲旋律的悠揚、其他歌曲片段的自然拼接都讓《我是歌手》的演出大有加分,博得觀眾好感(場外因素暫且不提)。對於觀眾聽不出缺點這個問題,可以把一位學樂器的朋友的話引用到這裡:

聽不出的原因,一大部分是因為他本身情感異常豐富,沒有學過樂理的話,很容易會被他演唱時飽滿的情感吸引。可以百度一個節拍器,然後聽聽,估計他有時快了半拍或者四分之一拍。

順便想談一下李健語感問題的個人看法。拿《袖手旁觀》副歌部分「打機關槍」舉例,你聽越多遍,越會覺得副歌的語感成問題。但我覺得這裡是因為李健對歌曲不太熟、節奏沒卡准等因素而導致的「打機關槍」。李健唱自己作品的時候,各位覺得語感有問題么?所以選什麼歌來比賽對不怎麼唱他人作品的李健非常重要。

看了兩個月樂評,現在覺得李健的優缺點顛過來倒過去也就那些了吧。樂評人的評論固然專業(客觀有時不敢說,樂評人也是人),但長久以來我的觀點一直是「隨便看看就好,何必太在意」,簡而言之就是「Who cares」。

最後跟老年人似的再啰嗦地重說一遍:對李健要求高,是好事。


其實李健本人已經回答過了,他在清華的演講里提到過類似問題。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覺得你自己足夠好,要想一想這個好其實是一個有幾個參數的好。首先,你唱得好。那什麼叫唱得好?流行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特色,而不是聲樂那一套。比如說汪峰唱得很好,許巍唱得也很好,但是他們參加歌手大賽可能複賽都進不去。因為你用那種標準,字正腔圓,共鳴很大來要求他們,他們是不符合那個標準的。但流行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特色,歌手特色足夠好,比如像朴樹這樣的,他就能有足夠的魅力去吸引你。如果你是一個熱愛歌唱的人,你歌唱得特別像周華健,特別像滿文軍或者是其他人,那這個不叫好,因為你沒有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音色。」

附上:李健清華的演講 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

李健也多次表達過自己不適合歌唱比賽,他也屬於有特色的歌手,和上兩屆歌唱比賽喜歡的更高更快更強的主色調不符。這次也是導演再三請他都追到個唱了,礙不過面子才參加。

歌曲是傳遞情感的,從聲樂角度演唱有點瑕疵但不影響和觀眾情感互動那就沒什麼,甚至某些小瑕疵成為歌手的特色,深受聽眾喜歡呢,樂評人你再指手畫腳的評論你這樣唱不對不行,有什麼意義呢?唱的好不好,動聽不動聽,最終是要聽眾來評判,不是幾個專家。

當然樂評人就是要品頭論足的,但是一味挑刺只提缺點,卻不分析優點,這樣的樂評人不是好的樂評人。優點缺點都說一下,才算比較全面的評論,即使不全部同意,也更能讓人接受。


現在網路上就是這麼奇怪,把音樂欣賞,音樂評論帶的跑偏了不知道幾十條街。

大部分人沒有接受過音樂鑒賞教學,難道那些評論家們也沒上過這門課程嗎?一定的樂理知識是音樂欣賞的條件,但音樂欣賞的核心還是感性的,情感上的。這也是音樂這門藝術的源頭和終點。

本來大家對音樂的欣賞是正確的,比如聽到某首歌讓我的內心感到了什麼樣的共鳴,比如聽到某段樂曲讓我想到了什麼,比如我覺得這段音樂特被憤怒/悲傷/激昂。。。

現在可好,大家都去看這個歌手唱歌音準、氣息、節奏感,一個完美的發聲器等於完美的音樂嗎?

其實那些評論人也沒做錯,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去關注音樂罷了。無奈的是有人把此作為判斷音樂的標準。

所以作為聽眾,完全不必在意這些言論。市場是個大熔爐,各種各樣的人都有辦法活下去,為了生活很多人會做讓你一輩子都想不到的決定。誰能想到竇唯會再開口唱歌,誰能想到marty會去給張惠妹彈琴,誰能想到何勇會去上電視綜藝,誰能想到jimmy page會去日本開歌迷握手會。。。

大家不過在塵世中努力的活著,這其中音樂能給我們帶來感動,帶來力量,足夠了。剩下那些是音樂和唱片圈裡的事情,有興趣可以涉獵,沒興趣也別太當回事。

以上。


謝邀 @電氣肥寶寶

先說說缺點,再說說優點,最後提一下題主的想法。

嫌字數太多的朋友,我標出了重點方便瀏覽。

一、節奏問題:√

李健的節奏確實都有一些問題的。

比如 @鄧柯老師專欄提到過:

但是李健節奏問題不大,至少沒有明顯到會影響到普通觀眾欣賞一首歌的地步,如果觀眾沒有聽出韓紅的節奏問題,那我認為肯定不會聽出李健的節奏問題,因為相比起韓紅,李健的節奏問題還比較小,搶拍或拖拍都不會太嚴重,個人認為還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鄧柯老師還提到:

其實像韓紅、孫楠,包括李健,以及之前的韓磊、滿文軍等這批七十年代以前的大陸歌手們,節奏感都不是特彆強。這是因為他們出頭的年代,大陸流行音樂的律動都相對簡單,作品都不會把律動寫得太較勁。這些歌手的節奏感用來駕馭那些4/4無特殊切分的歌曲,是綽綽有餘的。但後來 RB,Hip-hop,Funky 等元素逐漸興起,對歌手的律動要求明顯增加,所以2000年以後出道的後80歌手如李宇春張傑,節奏感明顯上了一個檔次,更別提胡彥斌常石磊這幫唱作人了。老一代歌手要唱好當下的一些快歌,還是要再花些力氣打磨一下基本功的,人都要與時俱進嘛。

二、音準問題:×

其實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挑的,因為《我是歌手》錄影之後8天才會正式播出,而且這檔欄目修音功力是相當的好,不可能在電視機前聽出什麼「音準」的問題,所以播出當天或者之後幾天來挑李健的音準問題,毫無疑問就是黑子。如果聽現場的話我沒話說,但是時間點應該會是提前8天,也就是下星期五播出,這個周四的晚上就會有人說:李健在下下期的《xxxxx》出現了音準問題blablabla....

三、氣息問題:×

這是個很寬泛的問題,很多人都愛拿氣息來說事兒,連氣息是什麼都沒弄清楚。李健的氣息沒什麼大問題,我聽播出也沒有聽出什麼太嚴重的氣息問題

雖然李健的唱功並沒有多麼的強悍,但是也不差,至少是一個不錯的歌手,聲音圓潤飽滿,音色悅耳,唱功在《我是歌手》三季以來,這個舞台上算是中規中矩,這樣的歌手基本不會出現什麼氣息問題。

以上是題主提到的,還有一些沒提到的問題我一併說說吧。

不足:歌曲層次感

李健的歌曲開口第一句讓人感覺特別好聽,歸功於他柔軟的上顎和良好的前共鳴,以及他本身自己的音色非常好聽,可是李健唱到第一段就開始覺得有點單調,甚至到第一段副歌就覺得有些齣戲,因為他自己聲音力量感不足,沒辦法很好地將一首歌有層次地表現出來,上一場的譚維維的《往日時光》也一樣是一首民謠作品,跟李健一樣中間插入了一段別的歌曲(《三套車》),但是她就讓這首歌有了更多的起伏,一首歌唱出了三種感覺。

不足:語感

這個詞我實在微博大神耳帝那兒第一次看到的,可以理解成為:表現歌詞的感覺,打個比方:1、發音詞典說:你好漂亮;2、鄰居家阿姨誇你:你好漂亮;3、男/女朋友誇你:你好漂亮。這三個就代表著三種語感和情緒,描述以來比較難,可以體會一下。

李健的預感還是比較弱,雷同的咬字、雷同的處理方式,就像一個加強版Siri,也許達到了鄰居家阿姨的程度跟你溫和地聊天的程度,但是遠沒有達到喜歡你、深愛你的人對你說話的程度。語感好的如楊宗緯、陳奕迅,殺人於無形。

優勢:音色

這個我前文其實提到,這裡少說點。他的音色nothing but soft,就是悅耳、舒服,非常好聽和難得

優勢:態度

李健的選曲本身就很「仙「,唱法也很」仙「,而且在各路高手拼的刺刀見紅的時候,他似乎還是雲淡風輕地在唱自己的喜歡的歌曲,很佩服他這種態度,不是來比賽的,只是來唱歌,向更多人表達自己的音樂理念和音樂風格。

優勢:聰明

為什麼說他聰明?不是因為人家是清華大學的,而是因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會揚長避短。選歌的風格契合自己的唱法,這一點孫楠就有幾個敗筆;選歌的音域契合自己的有效音域,這一點張靚穎就沒有選擇好,既然節奏感不好,就不要選擇太複雜的歌曲,孫楠韓紅都嘗試了一些節奏上面比較複雜的一些歌曲,但是沒能唱好(並不是嘗試就不好,能嘗試自己常規風格以外的風格,這本身就值得肯定);既然力量感不強,那就堅持演繹那些文藝氣息比較濃的歌曲。

最後,我想說一點問題。題主提到:

音樂就是表達心聲,他唱感動我了我就覺得是好音樂,管他什麼音律音準節奏呢。到底是多麼冷酷的人才能把這麼動聽的歌聲拿出來分析技術?

這句話說對了一半,音樂就是表達心聲。但是發展到今天,音樂已經不只是表達心聲,更是一門可以量化的科學,比如音符do re mi,比如節奏4/4 4/3,這都是一門科學發展到今天必須有的東西,音準節奏這些最基本的更是要重視。你以為這麼動聽的歌聲背後少得了技術的修鍊嗎,如果有機會了解歌手背後練聲過程,你只會佩服他們。

聲樂是一門將人聲拿來器樂化的科學,包括了共鳴的使用,喉位的高低,發聲的前後等等等等很多方面,這些就像是某一個樂器的某一個按鍵,不同的搭配組合可以出現不同的感覺,所以,歌聲也必須是可以分析的技術。中國的流行樂壇已經非常落後,不只是世界範圍,就算在亞洲也有日本、韓國這兩個我在政治上都不喜歡的國家壓著,但是他們的樂壇的發達程度遠超我們。

字數那麼多,非常感謝可以完整看完的朋友,謝謝,歡迎交流。


完美本就不存在。

重要的是聽眾在歌手演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美,有了共鳴。比李健音色好,唱功好,口氣好,語感好的歌手大有人在,但作為聽眾,要的就是那一種感受,而不是指標和標準。

從頭到腳的腔體全給開了,也不見得能比陳升的&<&<牡丹亭外&>&>更觸動我。

個人感受。


題主您的感受是有道理的,可您的感受跟他們的觀點所在的角度其實並不相同。

老師們分析李健的演唱,是從專業科學的角度出發,您看待李健的演唱,是從感性的個人體驗出發(這兩者並沒有高下之分)。李健的演唱的確存在如他們所說的節奏問題,可這些問題之於李健就好比白璧上的瑕疵,並不能使得李健的演唱變得不再動人。而當李健改掉這些問題,他的表演會變得更完美,僅此而已。

那麼音樂是否真的不該如此「冷酷」地分析呢?我認為不是。沒有學者們持之以恆地對歌唱作系統化研究,我們也就不可能聽到如此動人的演唱。李健歌唱時所運用的技巧,是前人研究總結的結果(也許吧,但也沒準全是他自己發現的,嘿嘿)。

人無完人,就算是題主喜歡的李健也有缺陷,而樂評人和老師們把他的缺陷說了出來,僅此而已。題主也不必如此忿忿不平,李健還是個好小伙。

那麼為什麼樂評人不找出李健的優點,只看缺點?其實鄧柯老師也誇過李健的。並且李健的好,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可以看出來的事情,他們其實沒必要說。找出潛藏在誇讚之中的問題,歌手才會變得更好。


謝邀。並非絕對完美的歌聲才能打動人,也不存在絕對完美的歌手,分析唱歌技巧只是角度不同,跟冷不冷酷沒關係。


我覺得摳音準律動的什麼的,真的么意思,我最初喜歡李健,就是喜歡他每首歌裡面的哼唱,《風吹麥浪》的啦~《傳奇》開頭的吟唱,他很多歌裡面都有無詞的哼唱。。音樂最初開始是沒詞的,那才是音樂的本真,現在加了歌詞、編曲、伴奏什麼的,反而顯得笨重了。。

大家還記得我是歌手裡面林志炫的那首神曲嗎?從頭到尾都是啊啊啊啊啊……vitas歌劇二的改版,可謂天籟吧!!那才是音樂,返璞歸真!


這沒什麼吧,是否打動人和技術是否有缺陷,本身是兩個維度的問題,一個在主觀層面,一個在客觀層面,這兩個維度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沒關聯。題主說的那些「部分樂評人」其實也稱讚過李健多回,比如在聲線的質感上,一些長音的運用方面,還有串燒橋段的構思,等等。李健當然足夠優秀,自帶偶像劇男主角光環是一方面,而其在始終如一的演繹風格下依然保持前列,沒有因為膩味被淘汰,足以說明他確實有很多讓人長期回味的亮點。最後吐槽一句,從競技層面,我也希望看到他在這個舞台上更多的可能性,畢竟這麼多場下來確實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套路和模式了。


一門藝術的受眾,遠遠不只是專業人士。如果說音域、音準、節奏感是檢驗歌手的標準,那麼我推薦初音未來及類似軟體。李健的節奏感並不是我們的關注點,甚至可以說,僅僅欣賞音色和情懷就夠了,況且如蘭賢昇所說,那些專業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

把《玫瑰人生》——《當你老了》,《送別》——《月光》,《葉塞尼亞》 OST——《在水一方》... ...這些編曲堪稱「精誠」,這才是我們聽友真正在乎的。


我從歌手的五個境界說說我的看法。

一、聲音

第一境:歌手——有好的聲音。

人作為產生音樂的樂器,嗓音條件好是成為一個好歌手的重要前提。嗓音條件好的人只要經過訓練,唱歌都會很好聽。有好的嗓音並且又經過訓練的人很多,所以唱歌唱得好的人也很多。如果嗓音條件好,還加上有辨識度,那就更容易成為一名好歌手了。韓紅、孫楠這些都是天生一副好嗓子的,不僅聲音有穿透力、高音也上得去,而且很有辨識度。所以,他們可以說是「老天爺賞飯吃」,天生吃唱歌這行飯的。相比起韓紅孫楠,李健的聲音條件並不佔優勢。但好作品不僅僅等於好聲音,好聲音只是前提,不是全部。因此,沒有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不等於會輸掉全程。

二、技巧

第二境:實力歌手——運用良好的歌唱技巧,唱出好的歌曲。

很多人評價歌手除了聽聲音以外,最看重的就是技巧,高音怎樣、低音怎樣,氣息控制得怎樣,真假聲轉換得怎樣等等。參加《我是歌手》的歌手們歌唱技巧也有高下之分,總體來說都不錯,各有特點。網路上分析《我是歌手》歌手們的技巧、聲音條件的樂評文章實在太多,不贅述了。我覺得,只從技巧上判斷歌手的水平是片面的,技巧最終是要為音樂作品服務。《我歌》中有位實力派歌手,無論唱什麼歌最後都要以他獨特的高音飆上一段。其結果就是——排名一直上不去。為什麼?炫技過度,喧賓奪主了唄。運用技巧的最終目的是讓聽眾忘記你的歌唱技巧,而記住你的音樂。

三、情感

第三境:高水平的實力歌手——恰當運用聲音和技巧表達真摯的情感。

這一點恰好成了《我是歌手》中歌手們的分水嶺。賽程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留下的幾位歌手都是演唱很能打動人的實力派歌手,而被刷下的歌手中的大部分都是重技巧多於情感,重形式多於內容的,被刷也屬必然。有些歌手(不點名了,免得招磚)很努力,在自己演唱的歌曲中增加了很多種表現形式(各種樂器、各種改編、甚至還跳舞),但最後呈現出來的作品卻像個熱鬧的「大雜燴」,不知所云,不明所指。李健也在他演唱的歌曲中增加了其他表現形式,比如《貝加爾湖畔》中的女高音、《月光》中的童聲合唱、《當你老了》中的法國民謠,他的改編好就好在不是為了改編而改編,是在準確傳達歌曲意境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加深對歌曲情感的表達。從表達情感這一點來看,韓紅和李健應該是最成功的。韓紅的《天亮了》和李健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當你老了》估計把很多觀眾都唱哭了。在這裡也必須贊一下鄭淳元上一期唱的《聽海》,他的《聽海》情感之真切,細節之豐富,以致很多人都說他把《聽海》這首曲子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演唱是否真摯、是否打動人,是判斷歌手們水平的更高標準。

四、感悟

第四境:藝術家——用歌聲唱出對人生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感悟。

歌聲如何唱出對人生的感悟?只能通過對音樂細節的追求。細節才能體現功力,細節才能表達情感,細節才能展現內涵,細節才能決定品質,細節才能成就藝術。《我是歌手》中的李健正是在細節這一點上突圍的。我不敢妄評現在的李健就是藝術家,但李健對歌曲細節的把握,對每一個字、每一個句的恰當處理,都顯示他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確實走得更遠,所以他的作品及他的演繹更耐聽。

很多好的歌手都注重細節——技巧的細節和藝術處理的細節。但細節的處理,看似很簡單,要做得好卻很難。為什麼這裡輕,那裡重;為什麼這裡要快,那裡要慢;輕重到什麼程度?緩急到什麼程度?為什麼要這樣吐字?為什麼要這樣運聲?所有這一切都取決於演唱者的理解和感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細節的處理,體現的是演唱者藝術修養乃至人生的境界。藝術修養不夠的歌手,對細節的過分追求就會讓人感覺很不自然、很「zuo」。只有站在一個高的境界,對人生有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細節的追求,才能恰到好處,才能「直指人心」。

五、空

第五境:最高水平的藝術家——創造出無限的可能,體現「空性」。

空,不是沒有,而是具有無限的可能。

這個境界非常高,我也不敢評說哪個流行歌手達到了這個境界。一首作品能否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除了和演唱者有關,還和作品本身有關。流行歌曲門檻低,傳唱度廣,但相應地也有其缺陷。正因門檻低,難度低,所以音樂語彙不夠豐富,留給歌手二次創作的空間也相應較小。比如說像《最炫民族風》這種歌曲,讓彭媽媽來唱和讓鳳凰傳奇唱不會有很大的差別。但各種藝術歌曲,歌唱家唱和一般發燒歌手唱就會產生巨大的差別。可見,歌曲本身的創作水平也決定了其可被挖掘的程度。

而為什麼發燒歌手聲音這麼好歌唱技巧也不錯,就是成不了名?除了機遇等外在因素外,就是因為他們唱歌有 「千歌一面」的傾向。無論是唱什麼歌,你聽到的只是發燒歌手的聲音,而不是他們演唱的音樂,也聽不出更深刻的感情,更談不上人生的感悟。套用本文的五境界論,就是他們只處於第一、二個境界,把歌唱「死」了。比如,上一期李健演唱《月光》後,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作品,他也拿到了第二名(鄭淳元的《聽海》確實是太好了)。《月光》原唱羽泉的演唱並不是很成功,大家也不覺得這是個特別好的作品。通過李健的重新演繹,讓大家發現原來這首歌還能這樣唱,原來這個作品還有這麼多的挖掘空間。這是李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歌唱技巧的運用和細節的把握,唱出了歌曲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讓觀眾有想像的空間,看到這首作品更多的可能。

好的藝術創作是一個「空框」,「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通過藝術作品的創作,把觀眾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中去展望觀眾各自的世界。

細節體現內涵,呈現深度;

修養成就藝術,展現廣度。

無論最終排名如何,《我是歌手》中的李健是在藝術道路上進步得最多,走得最遠的歌手!


孫楠,唱的一點問題都沒有,音準,節奏都棒棒噠,但是為什麼不能引起共鳴?因為唱不進聽眾的心裡去。

李健有些技巧上不完美的殘缺,因為能唱出情感,讓聽眾達到感動的共識,自然就會忽視技巧上的不完美。。


有些人批林志炫唱的太准,

也有人批評李健唱的不準。


其實我覺得如果真的可以把每個音每次的氣息什麼的都注意到了,可能也就失去了一點感覺…


在外行的我聽來,李健的每個字唱出來都感覺練過很多遍,每個字的發聲都有自己的想法。足矣。


看到回答說聽友和tfboys粉絲的素質差不多,還有要是沒上我是歌手就好了!不知道你們自己站在什麼角度,什麼立場,以及什麼身份說出了這麼不負責任的話。

我也喜歡他歌曲裡面沁人心脾的感情流露。


不懂音樂,可是健哥的音樂總是那麼讓人舒適


一直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問題 直到碰到一個人 才總結出我的疑惑

技巧 有幾位厲害多了

但是人家聰明 能把歌唱到別人心裡去

親民


光有技術沒有音樂是合格的演奏員或者聲樂學習者,而沒有技術空談感情音樂處理就是大忽悠,音準節奏是技術最基本的要求


我們聽者的鑒賞能力實在是太低了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會有樂評人這種奇葩的職稱 我認為只有音樂製作人才有能力站在音樂的立場分析點什麼 那群所謂的樂評人 都是什麼鬼?


推薦閱讀:

如何在電子音樂製作中實現響度最大化?
如何提高錄音質量?
為什麼沒學過作曲的歌手,樂隊也能寫出不只一首動人的歌曲?
什麼是音頻的採樣率?採樣率和音質有沒有關係?
調音師和混音師有什麼區別?

TAG:流行音樂 | 音樂製作 | 編曲 | 李健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