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什麼沒有當年改革開放收效明顯?

當年給外資 台資各種政策,為什麼不能在中西部也給一些相關政策,培養人才?當年的口號是:先富帶後富。可是現在看政策以及中央資源配置,集中力量辦大事重心貌似還是在東部沿海及首都,為什麼?


集中力量辦大事。。。。

你可以集中錢,集中設備,

你怎麼集中人?

人是要生活的,人不是零件。

要生活,就要有各種配套設施,

但是現在的東北,西部,中部,在這方面配套的好嗎?

及時硬體設施配套上去了?

軟體呢?管理呢?

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我選擇一個地方工作生活,

至少至少我得要考慮,我生活在這裡,是否宜居(環境),生活是否便利(設施等),生活是否安全(當地的治安),是否公平(法律環境)。。。

民國前

為什麼中國當時最發達的地區都在租借?

不單單是租界里的洋鬼子有科學技術,

更多的是,租借里,相比租借外,有一個更透明更開放的環境。

連我黨都是在租界里誕生的,更不要說那些曾經的民族企業了。

天津,大連,長春,青島,這些北方的租借地區也是一樣。

網易曾經有一句宣傳語我覺得很有道理「網聚人的力量」

沒有人肯來,再有資金再有設備,沒用。

只要有人來,資本自己就會找上門來,香港上海就是這樣。

=======所以========

西部,中部,東北老工業區域,

想要發展,

第一步不是要政策,而是如何打造一個吸引人,或者適合人生存的地方。

人是水,是溶劑,是載體,資金和硬體這兩個單純的化學元素只有在溶劑里才能產生化學反應。


我講西部大開發,向那開發?用什麼東東參與市場?有自貿區嗎?說實話什麼都沒有,只有口號。

西部信息閉塞,人的觀念落後,反循證科學的社會力量還非常強大,私有產權保護的非常差,司法體系的腐敗叫人無法容忍,公共衛生事件頻發,而蘭州、烏海、西寧這些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資源枯竭型的城市.一方面是資源少,另外一方面是國有企業手裡的資源卻非常集中,用火車把新疆的石油拉到蘭州煉,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豪情啊!!!

來西部的領導基本上就是被發配來的,有本事的全走了沿海,所以這些人但求無過。所謂的中層領導多是60後的中專,沒有接受過法學的培訓,沒有接受過行政管理的培訓,也沒有接受過經濟學的培訓,突然就全權接手地級市的發展,可想而知,這種發展是非常恐怖的。

再到下面,基本上就是些兩眼一黑的井底蛙,吃拿卡要盛行,整個西部物質的貧窮都不是問題,精神的貧窮才是關鍵!

========================這是分割線========================

再講知識分子,西部有個夾邊溝,病態迫害知識分子的樣板,你們或許就懂了,西部的知識分子為什麼不留西部,這裡不是左不左的問題,而是病態的愚昧。留下來的知識分子很快就學會了沉默,這才是最可怕的!

========================這是分割線========================

西部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遮羞牆。貧窮並不可怕,無恥卻叫人髮指。


事物的內因才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您說的一堆地方,要麼交通不便(中西部),要麼氣候寒冷(東北),生產及運輸成本比東南沿海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就算中央一視同仁,這些地方相對於東南沿海也有決定性的劣勢,怎麼可能發展的起來?何況中央本身也是一個官僚組織,也要好看的成績去證明自己的,既然東南沿海相對於其他地區有決定性的優勢,那當然是繼續加強東南沿海地區更有利於在執政期間交出一份說得過去的答卷,何必在東北、西部、中部這些沒有優勢的地區自討苦吃呢?

東北歷史上發達過一陣,是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第一個是東北有煤有鐵有石油有糧食,在海運不靠譜的時候(當時的中國在戰時甚至不能保證自己近海的制海權),只靠較少的陸路運輸就能維持工業生產的東北一定是最重要的軍工生產基地;一個是東北和蘇聯之間交通便利,一條鐵路直通蘇聯歐洲部分,接收外援更加方便;最後一個是較好的初始條件,在民國時期較少有兵災,人口中青壯年男性比例高,有較多受過教育的人口,有大量從四野退役的、知道服從命令的退伍軍人,這三個因素共同導致了東北在發展工業方面相對於其他地區的優勢。

然而,這三個因素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褪色,東北固然有能力在海運被截斷的前提下繼續工業生產的能力,但東北與關內的連接繫於錦州走廊,與蘇聯交惡以後,北京能不能守住都是問題,錦州走廊被掐斷幾乎是必然的事情,東北必然成為飛地,繼續把重工業擺在東北,就是把命根子放倒了蘇聯人手裡;與蘇聯之間交通便利,在中蘇交惡後更是一個缺點而非優點,就算中國成功守住了張家口一線、維繫了關內關外的連接,蘇聯人仍然能依託東北的鐵路網進行快速進攻和有效補給,裝甲力量薄弱的中國軍隊不可能守得住東北,也不可能愚蠢到以輕步兵去在東北的平原上對抗蘇聯人的裝甲兵;東北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優於關內,但優勢漸漸縮減到了無足輕重的程度,青壯年人口比例高的情況更是不可持續的,然而東北的劣勢,冬季封凍期導致的高生產建設成本卻一直存在,這種情況下,東北還能繼續輝煌才是奇怪的事情。

您說的這些地方想要發展起來,要麼搞出自己的比較優勢,比如依託長江的武漢、把守天府大門的重慶,要麼就安心等待陸路運輸獲得相對於海路運輸的比較優勢(要麼陸路運輸技術發生革命性突破,使其成本低于海運,要麼中美之間搞冷戰2.0,使得海軍處於弱勢的中國不敢將命脈寄于海運,體現出陸路運輸安全性更高的優勢,現在來看,後者可能性更大一點),別無他法。

至於中央么,能不對東南沿海搞傾斜就已經是很有良心了,不能指望更多。


我只提兩個指標

私有產權保護。

市場經濟程度。

中西部在這兩項都是倒數。

當然最好參考聯合國有名的 營商環境報告。基本上商業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zy政府也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同樣在東部沿海投入一萬元,收益十萬元;同期在中西部投入一萬元,收益一兩萬,甚至只有幾千元(這個是說短期見效的收益,可以狹義理解為當年稅收)的話,政府某些相關部門,自然會為了快速出政績,為了好看的報表數字,自然而然的有意無意都會傾向於東部沿海的。

同時,政策沒有必須的理由zy政府是不會給的。

當年改革開放是不得不改,是必須要發展了,不能不給政策。

當年鄧公原話:

「你們自己去闖,殺出一條血路,zy沒有錢,可以給一些政策。」

但是現在則沒有那種必須要發展的迫切感,尤其是對zy政府來說。

其實話說回來,zy政府如果真心想讓哪裡(A省)發展起來也很簡單的。個人認為只需要三個政策就夠:

1、國稅免十減五,給註冊在A公司(當年深圳就是這麼合法走私出來的)

2、名額傾斜,搞人才政策優待(比如院士名額固定多少個給駐A省全職科研工作者,比如A省戶口和北京戶口通用)

3、項目傾斜,試點傾斜(比如一些國家級的智慧城市試點,第一批固定有A省會)

自己的淺薄看法,輕拍……


一路一帶文件沒出台前不要急


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吃苦耐勞的就少了,諸如清潔工之類的工作就沒人做了。所以要保留一大部分的窮人,人口紅利其實就是建立在多數貧窮的基礎上的。所以無解,zf不會打壓你的致富,但也不會有早期那麼大的支持力度了。


上面的說的都好,總結一句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推薦閱讀:

網傳北京將不再是首都,如果是真的,大家最希望哪個城市成為中國新首都呢?
清朝皇帝綜合素質明顯比明朝高,有沒有?
中國歷史上存在哪些帝國?
如何評價國博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
北洋政府時代的政治制度總統與總理共存,那麼從理論上講,總統與總理的權利是怎樣劃分的?

TAG:歷史 | 政治 | 社會學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