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61年比朝鮮還窮,究竟有多窮?
不啰嗦,上數據。
人均GDP:1961年,韓82美元,中75美元,朝鮮253美元。經濟發展對比朝鮮與韓國的人均GDP對比(單位:美元),均按實際可比價格計算。
1960年:朝鮮253---韓國82,韓國不足朝鮮的1/3;1970年:朝鮮400---韓國410,韓國追過朝鮮;1980年:朝鮮700---韓國1592,韓國是朝鮮的2倍多;1990年:朝鮮980---韓國6482,韓國是朝鮮的6.5倍;2007年:朝鮮957----韓國19624,韓國是朝鮮的20倍;2013年:朝鮮1593----韓國25051,韓國是朝鮮的16倍。
有知友問了,咱中國是啥情況呢?
翠花,上數據。
根據維基百科的「世界各國過去和未來人均名義GDP」頁面的數據(來源於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中國人均GDP(國際匯率)1960年 92美元1970年 112美元1980年 205美元1990年 341美元2000年 946美元2010年 4423美元2013年 6629美元(註:九十年代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從二點幾貶到八點幾;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一直是升值的 ,2014-11-22 19:49,1美元=6.1244人民幣元)
--------------------------11月23日更新---------------------------------------------------
一圖勝萬言,上圖。
圖1 1961年,漢城市(首爾市)中心
圖2 1961年,漢城(首爾)河邊的破舊建築
圖3 1961年,韓國農村的典型建築
(圖1~3均來自網頁:咸在鳳:中國從韓國的崛起中能學到什麼?)
轉載一遍中國論文網的文章,裡面通過兩個電視劇比較了中韓兩國在60年代的相似之處~
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時代,2001年,法國後現代大師德里達說「60年代發生的事,動搖、改變了世界的根基」。這一時期,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向第二次現代化過渡,中國則剛剛開始第一次現代化,第三世界很多國家正處於爭取獨立或確立發展模式階段。作為近鄰的韓國和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擁有很多共同點。
前一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葉落長安》和韓國電視連續劇《六個孩子》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時期中國和韓國社會相似之處。《葉落長安》可以稱作「河南人的遷移史」,影片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後半期以白玉蘭為代表的河南人如何克服生活的種種艱辛,歷經幾十年的風雨在長安奮鬥的人生歷程。白玉蘭為生活所迫,被迫嫁給了大她二十歲、並已有兩個孩子的白老四,後兩人又共同生育了五個孩子。白玉蘭和她的七個孩子無論生活多麼艱苦,這位母親始終都充滿希望地活著。《六個孩子》則是韓國人上世紀60年代的奮鬥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韓國一片蕭條,人民都在逆境中掙扎求存。一個生於顯赫家庭的女孩,因為殖民解放後家道中落,而被迫下嫁一個貧窮的男人,誰知丈夫突然離世,第六個孩子在丈夫去世一百天後出生。二十來歲的她剎那間成為一家七口的支柱,七口子的艱辛溫馨生活亦由此展開。這兩部作品能讓我們看到上一世紀60年代中韓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一、我們擁有同樣的貧困。
20世紀60年代,中國和韓國擁有共同的貧困。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國經歷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惡劣的自然天氣加上各種蟲災病害造成糧食大幅減產,百姓們生活困難。《葉落長安》中的白玉蘭挺個大肚子在街上幫人家拉車賺錢,結果在拉車的時候發現自己丈夫白老四也在瞞著自己偷偷拉車。《六個孩子》里則講道母親面對貧苦的生活,在丈夫的姐姐的勸說,被迫把小女兒賣給城內一對不能生育的院長夫婦,換來的卻只是一包白米。因為貧困,這一時期兩國都面臨著簡單的物物交換。老百姓生活非常清苦艱困,經常以物換物方式換取所需,《六個孩子》中大頭媽等街坊以舊報紙及舊衣服換取糖果。這一時期,因為現代科技還沒有廣泛運用農業領域,再加上這時商業尚未進入全球時代,很多國家都面臨著貧困問題。作為當時頭號國家的美國在這一時期也同樣面臨這一難題,因此美國掀起了向貧困宣戰運動。很多二戰後新獨立的國家面臨的貧困化問題比美國要嚴重的多。中國因為有龐大的人口和近代的屈辱與彷徨,面臨的貧困化問題比美國尤為嚴重。韓國的朴正熙於1961年5月16日發動政變,他領導韓國開始進入工業化時代,大力推動韓國經濟發展,與貧困宣戰。二、東亞文化中共同的重男輕女思想
通過這兩部影片我們看到當時的中國與韓國都面臨著重男輕女思想。中韓兩國都是傳統的儒家國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兩國在20世紀60年代仍然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葉落長安》中白玉蘭的兒子東京因為是男孩,獲得了讀書機會,比他大的姐姐蓮花卻因家庭貧困無法讀書。影片描寫蓮花因無法讀書在屋子裡面哭了起來,後來白玉蘭終於湊夠了錢終於讓蓮花去讀書了,可是每當家裡沒有錢要交學費時,白玉蘭就又不想讓蓮花上學了。蓮花因此曾經感慨過因為自己是女孩所以無法獲得和弟弟妹妹同樣的讀書機會。《六個孩子》也有類似的情節。作為大哥的昌熙想放棄學業工作照顧家人,卻被母親和姑姑拒絕。姑母卻讓作為家中老二的女兒淑熙放棄自己優異的學業,為其覓得一份假髮廠的工作,淑熙不願就此放棄學業,難過得整天飲泣。這兩部影片都描述了男孩才是家庭里的支撐這一思想。三、東亞文化中共同的家庭倫理
通過這兩部影片,我們看到這一時期中韓有共同的家庭倫理觀念,都強調尊老愛幼。在影片中,兩位偉大又普通的母親不辭勞苦養育他們年幼子女,即使孩子犯錯亦不離不棄、苦心教導。兩部影片都表達了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諒解與包容,亦道出了世間母愛的偉大。《葉落長安》中的蓮花雖然想讀書,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弟妹讀書,還是放棄了讀書,去幫自己的舅舅照看孩子。《六個孩子》中的淑熙思前想後終於含淚犧牲學業到工廠,以讓自己的弟妹和哥哥讀書。當母親被迫把小女兒賣給城內一對不能生育夫婦換來一包白米養家,懂事大兒子和大女兒不忍與妹妹手足分離遂冒險潛入醫院把妹妹帶回家中,此舉觸動了母親,她決定要咬緊牙關守護著這個家每個孩子。這兩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濃濃的家庭溫馨氣息,即使是面臨溫飽無法解決,我們仍能看到普通家庭里的溫暖。這兩部影片都描述了東亞文化中的鄰里互助。《葉落長安》中梁大爺花了五十塊錢買了一塊上好的木料做風箱,第二天他去集市上的時候看見跟自己買的一摸一樣的木料才二三十塊錢,他心裏面生氣的不行。梁大爺回去之後找了賣給他木料的的鄰居老寧,他說這才兩天自己就賠了二十多塊錢,但是老寧媳婦說那是行情的事,跟自己沒有關係,梁大爺吃了個啞巴虧回到了家裡面。他心裏面窩火犯起了舊病,白玉蘭找到了老寧,老寧決定退給梁大爺四十塊錢,玉蘭自己再貼十塊錢,讓老寧把木頭給退了,解決了梁大爺的心痛病,鄰裡間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六個孩子》中李母看到房客真實拿著新婚所穿的新皮鞋及衣服去當鋪典當,以換取金錢繳交電費,李母知道真相後,堅決不肯收下。另一房客張太太看到美髮店需要人幫忙送牛奶,急趕回來通知真實,為人潑辣的張太太,顯示了她心地善良的一面。
四、東亞社會極其重視教育
這兩部影片都反映了東亞文化對教育的重視。《葉落長安》中的白玉蘭再苦也要讓孩子讀書,《六個孩子》中的李母也是想盡辦法為子女湊學費,讓子女獲得讀書機會。傳統的儒家社會一直重視教育,將其放在治國治民的首要位置,通過教育培養士、君子和成才,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這一思想深入中國和韓國老百姓心裡。60年代的韓國朴正熙政權受傳統影響也十分重視教育,科技教育在高等院校得到發展。1963年,韓國《工業化教育推動法》出台,朴正熙竭力強調教育促進經濟發展,1968年公布了《國民教育憲章》,該憲章要求大家發揚祖輩的優良傳統,以自信的姿態出現,並以此為對人類的共同繁榮作貢獻。韓國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漢江奇蹟」的出現。P.S. 60年代韓國是非常貧困的,但60年代也是韓國經濟騰飛的起點,從這時起韓國邁上了工業化的康庄大道,靠製造業一步一步崛起為「亞洲四小龍」。上數據。當時韓國與朝鮮的年產煤量、發電能力、化肥年產量、水泥年產量與糧食產量依次為:590/1200(萬噸)、20/116(萬千瓦)、3.8/86(萬噸)、51/207(萬噸)與600/220(萬噸)。只有糧食這一項高於朝鮮,因為半島南部本來就是朝鮮半島的農業區。
朝鮮從中蘇衝突中左右逢源,獲得大量援助,同時啟動千里馬計劃,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但是朝鮮長期優先發展軍隊,同時缺乏生產化肥的能力,故長期糧食短缺,造成饑荒,重創經濟,又無輕工業基礎,所以迅速落後於韓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只有在中國大陸才把 North Korea 稱為朝鮮?
※朝鮮的互聯網是如何管理的?
※車英赫這個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為什麼港台地區電視一般都說「北韓」、「南韓」而不說「朝鮮」、「韓國」?
※朝鮮總督府為何大量登用朝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