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主炮的威力有多大,和戰斧或者航空炸彈比呢?
瀉藥。
先列個提綱,有空填坑(這麼直接說「坑」字真的好么)。1,從「磕葯炮」說起——穿甲彈與穿深(20141126完成);2,大艦巨炮的絕響——BB、榴彈與海灣戰爭;3「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不如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當我們在談論「威力」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多鉚蒸剛,炮塔至大!
億萬星辰,億萬炮塔!多鉚蒸剛,炮塔至上!億萬炮塔,億萬榮光!+++++++
20141123我來揮土了= =!+++++++從「磕葯炮」說起——穿甲彈與穿深中學歷史教科書應該提到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列強簽訂過一個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競賽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正式名稱為《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該條約規定,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海軍主力艦總噸位之比為10:10:6:3.5:3.5。這一紙條約把眾多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一股腦地擊沉在了圖紙上,慘烈程度堪稱空前(日德蘭海戰)絕後(偷襲珍珠港)。自該條約簽署——1922年2月6日,我多炮塔聖教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起,海軍假日時代開始了(1936年到期)。
與英、美、日(尤其是日本)處心積慮鑽條約空子不同的是,法國和義大利在這一方面並不是很積極,原因大致有四條:
一是沒錢;二是沒錢;三是沒錢;四是法國和義大利沒有在大洋上與英美日對抗的戰略需求,地中海澡盆子里能維持平衡就夠了。而平衡,就是用來打破的。打破地中海平衡的由頭卻來自於地中海之外。從1928年起,德國開始建造「德意志」級裝甲艦,或稱之為袖珍戰列艦,總之就是一款腿長炮大的超級海盜船,在當時看來特別適用於海上破交作戰。如果再不對其採取措施,那麼,用塹壕里無數腳氣病換來的和平局面就面臨著黏重的威脅。於是,擁有巨大海外利益的法蘭西殖民帝國,為了維護其海上生命線的安全,終於採取了應對措施——依照條約之規定,於1931年開工建造「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與「德意志」級相比,「敦刻爾克」級船更大、腿更快、炮更利,各方面完勝;其「破交艦殺手」的身份也就意味著,她同樣勝任破交艦的任務。海洋是聯通的,海權是難以分割的,這是海權與陸權的巨大區別。船是會跑的,用來對付德國人的船,當然也可以開進地中海用來對付義大利人。而義大利的那一票老船,既追不上、又打不過「敦刻爾克」級。現實的威脅迫使義大利開始謀劃新一代戰列艦,醞釀許久的「維內托」級戰列艦終於在1934年開工——此時,海軍假日時代已即將結束。(上圖為十年前戰列艦吧內出現的擁有5個主炮塔的超級維內托:義大利不面!)
在中國國內各軍壇上,「維內托」級的主炮贏得了「嗑藥炮」的稱呼。她搭載9門安莎爾多1934型381毫米口徑主炮,安裝在3個三聯裝炮塔里。(下面這些資料從度娘那兒抄來的。)該炮炮身為活動身管結構,從內到外為整體式內膛身管,分為2個部分襯管增強層,即包覆在葯室和定向部後半段的2層局部增強層和內膛前部的一道增強層,最外面是一層約佔炮身總長度72%的活動被筒;炮口處有一個外徑為610毫米的緊口箍結構。炮尾用連接環安裝到身管上。炮尾為螺紋式,有6道閉氣隔斷螺紋,閂體由液氣機構驅動半自動開閉,動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閂向左打開,另兩門炮開關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勻布置4個筒型液氣駐復機,正常后座距離1米。每座炮塔備彈222發,其中穿甲彈195發,榴彈57發。
381毫米口徑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噸,全長19781毫米/L51.92,身管長19050毫米/L50.0,線膛部分長15850毫米,葯室長3071毫米、容積456.216公升。內膛表面刻有96條等齊右旋膛線,陰線深3.1毫米、寬8.458毫米,陽線寬4.0毫米;膛線纏距30倍徑(指膛線繞炮膛軸線旋轉一周,在軸向方向移動的長度)。彈種有被帽穿甲彈和榴彈,穿甲彈長1.699米,重885公斤,彈底裝葯88公斤TNT;榴彈長度於穿甲彈相同,重量774公斤。發射葯分裝在6個藥包內,總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壓320兆帕,穿甲彈初速850-870米/秒。其內膛的使用壽命僅為110-130發,最大射程42800米。
上面這段資料里有幾個關鍵詞:
口徑,身管,被帽穿甲彈,彈底裝葯,發射葯,膛壓,初速,射程。戰列艦主炮用的穿甲彈是用來對付戰列艦裝甲的(廢話),但它穿甲的目的,並不是在裝加上打個洞就完事了,而是要穿透裝甲、把彈底裝葯送進目標內部引爆,最好是打進彈藥庫,這樣才能搞個大新聞。
簡單地講,穿甲彈的工作原理就是,先用動能穿透裝甲,再用化學能放個煙花。要穿透越來越厚的裝甲,就得要儘可能大的動能。不考慮相對論效應,動能=(質量X速度平方)/2。要增大動能,也就有兩條途徑:一是增大穿甲彈質量,二是提高穿甲彈速度。那個時代沒有什麼貧鈾,要提高穿甲彈質量,可行的辦法是增大尺寸,亦即增大口徑(彈徑)。尺寸是三維的,口徑增大一點,整個炮彈會重上很多。比如305毫米口徑炮的穿甲彈質量普遍在300千克左右,而381毫米口徑炮的穿甲彈質量就奔800千克去了。而要提高穿甲彈速度,兩個辦法,一是增加推力,二是增大受力行程。前者意味著更多的發射葯、更大的膛壓,後者意味著更長的身管,這都對造炮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了,身管夠長、膛壓夠高的炮造出來了,重量夠大的穿甲彈造出來了,再加上發射葯,點火、發射!
將近一噸重的炮彈在空中划出一道凜冽的拋物線,伴隨著重磅炮彈特有的低頻嘯聲,命中目標!然後。。。跳蛋了= =!うそ、そんな馬鹿なことってあるもんか!
為了確保有效地穿透裝甲,被帽穿甲彈應運而生。所謂「被帽」,就是在穿甲彈的頭部加上一層平鈍的軟質金屬(比如銅)。碰上裝甲的時候,被帽因為質軟而易被壓破,同時也增大了裝甲表面的摩擦,防止穿甲彈主體跑偏。考慮到空氣阻力,被帽外面還會罩上流線型的風帽,就跟導彈、火箭頭頂的整流罩一樣:
今天先填這兩鏟子,我去洗澡了~
++++++20141126小夥伴們,我回來了~++++++先說明一下,上期節目(哪來的上期節目啊魂淡)下有觀眾姥爺 @榎本彌代留言稱,「最後這個就不是apc,應該是被帽風帽APCBC了吧」——老司機一張口,就知有沒有啊!所以這裡羅列一些比較常見的蛋蛋。
1)穿甲彈,armor-piercing,AP;2)被帽穿甲彈,armor-piercing capped,APC;3)尖頭被帽穿甲彈,即老司機 @榎本彌代 所說的被帽風帽穿甲彈,armor-piercing capped ballistic cap,APCBC;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rmor-piercing fin 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APFSDS;5)榴彈,也就是所謂的高爆彈,high-explosive,HE;6)破甲彈,high-explosive anti-tank ,HEAT;
7)碎甲彈,high-explosive squash head,HESH;等等等等。龐大的蛋蛋家族中的大多數,都是二戰以來為反坦克作戰需要而開發出來的——正如 @苧薴所說,戰列艦主炮在二戰之後發展停滯(戰列艦都已經變成了博物館好伐),與之相應的是戰列艦主炮彈藥也沒有更新。
這些蛋蛋(以及相應的坦克炮/反坦克炮),針對的是距離近(一般在4000米以內)、內部空間十分擁擠的坦克,直接放大搬到戰列艦上顯然是會出問題的。畢竟,戰列艦內部空間遠比坦克內部空間寬敞,除非被擊中要害,否則很難像坦克那樣一發入魂。而且,自日德蘭海戰以來,戰列艦之間的主流炮戰距離已經拉到10000米以上,如果裝備現代的雷達火控系統,戰列艦之間的交戰距離肯定還會進一步拉大。在20000米、30000米乃至更大距離上,APFSDS之類的傢伙們的彈道特性會變成什麼樣子?
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北朝的@nerv1984等人 在《如何才能讓TG在二戰後獲得大和或者武藏號戰列艦?提示信息 - 新科動漫北朝論壇》中架空了壓碼頭採用貧鈾穿甲彈虐殺蒙大拿的劇情,多炮塔聖教的各位教友不妨試毒。先不管那些二戰之後冒出來的傢伙們,回到維內托的「嗑藥炮」上來。為啥叫她「嗑藥炮」捏?
兩層意思:一是說她力道足(穿深數據漂亮),而是說她老得快(身管壽命短)。身管壽命的問題姑且放一邊,先說穿深。所謂「穿深」,即「穿甲深度」。一門炮,裝上一定量的發射葯、以一定俯仰角(發射藥量與俯仰角決定了射程)發射一種穿甲彈,所能擊穿的最大厚度的裝甲板的厚度即為穿深。
各款裝甲的材質、工藝、性能並不相同,衡量坦克裝甲性能和反坦克武器穿甲性能時,一般使用「軋壓均質裝甲」作為衡量標準。對於戰列艦裝甲而言,這就是各國各行其是了,其中還有各種經驗公式神馬的,這裡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戰列艦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專題論壇去扒資料。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戰列艦裝甲依安裝部位主要可分為水平裝甲和舷側裝甲,所以各炮的穿深數據也相應地分水平穿深和垂直穿深。(中橫剖面裝甲分布示意圖,紅色即裝甲,可以看到水平裝甲和舷側裝甲。)
而「嗑藥炮」的穿深,那可謂是驚為天人,不但遠超歐洲的同口徑的新老15吋炮,甚至不輸16吋炮。(以下數據均為美標,來源於網路,本人對其準確性不負責任。)先看看維內托的「嗑藥炮」。381 mm/50 (15") Model 1934,裝備於義大利「維內托」級戰列艦,穿甲彈重885千克。
距離(m)垂直穿深(mm)水平穿深(mm) ------0 ----------814 -----------0 --18000 ----------510 ----------73--28000 ----------380 ---------130
對比歐洲同時期的兩款15吋炮:
380 mm/45 (14.96") Model 1935,裝備於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穿甲彈重884千克。
距離(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0 -----------748 ---22000 -----------393 -----------105 ---27000 -----------331 -----------138 ---35000 -----------280 -----------211 ---38000 -----------249 -----------27038 cm/52 (14.96") SK C/34,裝備於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穿甲彈重800千克。距離(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0 ----------742 --------------0
----4572 ----------616 -------------19 ---18000 ----------419 -------------75 ---22000 ----------393 ------------104 ---27000 ----------304 ------------126
再看看美國的兩款16吋炮:
16"/45 (40.6 cm) Mark 6,裝備「北卡羅萊納」級和「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穿甲彈重1225千克。
距離(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0 -----------755 -------------0 ----4572 -----------676 ------------19 ----9144 -----------597 ------------28 ---13716 -----------520 ------------77 ---18288 -----------448 -----------109 ---22860 -----------382 -----------146 ---27432 -----------324 -----------194 ---32004 -----------266 -----------268 16"/50 (40.6 cm) Mark 7,裝備「衣阿華」級戰列艦,穿甲彈重1225千克。 距離(m) 垂直穿深(mm) 水平穿深(mm)-------0 -----------829 -------------0 ----4572 -----------747 ------------17 ----9144 -----------664 ------------43 ---13716 -----------585 ------------71 ---18288 -----------509 ------------99 ---22860 -----------441 -----------131 ---27432 -----------380 -----------169 ---32004 -----------329 -----------215 ---36576 -----------280 -----------286 ---38720 -----------241 -----------357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壓碼頭的46cm炮的數據就不貼了。
【再次強調】本人對上述數據準確性不作保證。更多相關討論見戰列艦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專題論壇。
這裡補充兩個鏈接:1)什麼是嗑藥炮?2)什麼是輕彈?什麼又是重彈?能夠在幾萬米距離上打穿幾十公分厚的裝甲,你怕不怕?
這,就是戰列艦主炮的威嚴!
(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羅德尼」號3座3聯裝16吋主炮昂首挺立的情景。 @苧薴 我覺得這張照片更能體現「威嚴滿滿納爾遜」的意蘊啊~)【本文第一部分,穿甲彈與穿深,完】
敬請期待第二部分:BB、榴彈與海灣戰爭。我建議按照能量算。
大和號戰列艦主炮,發射葯重量(將全部轉化為動能)為330公斤發射葯,九一式穿甲彈彈頭內部裝藥量為33.85公斤。 戰斧導彈戰鬥部295-450公斤不等,算上未燒乾凈的推進器燃料和現代炸藥(奧克托金,黑索金等)遠超於TNT和發射葯的爆炸力,你想想有多少化學能:http://www.designation-systems.net/dusrm/m-109.html至於航彈,2000磅的大傢伙MK84的裝藥量為429公斤炸藥(爆炸力比同重量TNT更強)。
論能量,艦炮是最弱的……戰列艦艦炮的優勢在於,可以把能量集中於一個方向(炮彈飛行方向)來攻擊。這對穿甲很有效果。至於拆遷殺人放火的粗活兒,戰斧和航彈那活ji力qing四射的化學能釋放無疑比艦炮更有優勢。而戰列艦的穿甲彈打到地面目標,估計挖坑效果特別好。談到挖坑嘛那麼問題來了23333:【圖是我畫的23333】
說到這個我想起局座吐槽朱姆沃爾特艦炮的話來了…
「你這個炮彈,80萬美元一發!你這不開玩笑么!戰斧巡航導彈才多少錢?100萬美元一枚;你要80萬美元一發…美國海軍尋思了一下,發現買不起了,只能買90枚…你說你一開始吹的那麼厲害,什麼一分鐘10發,有什麼用啊,還是個英國的155毫米炮,美國海軍獨一份兒。作戰效能呢?戰斧巡航導彈射程1300公里,你這個小炮一百多公里;別提了。你搞這隱身那隱身,你跑人一百多公里距離發炮你沒有火光嗎?看都看到了隱啥身啊…再說殺傷力,戰斧裝藥量454公斤,你個小炮彈兒裝藥量11公斤…有啥可比的…戰斧巡航導彈能摧毀一整棟鋼筋混凝土的大樓,你這小炮彈兒打上去也就是一個窟窿眼兒。」比較Mk 7發射的Mk 8重彈和假想的改裝穿甲彈頭的P700的穿甲威力。
==============================================================
美國經驗公式:==============================================================
Mk 7發射Mk 8穿甲彈(彈徑16英寸,彈重2700磅)在30000碼射距上著速1567英尺/秒,著角28.25度。帶入得到垂直穿深14.97英寸。
假設為P700換裝一個等重、等直徑的穿甲戰鬥部。P700末段突防以M2.5,俯衝45度角模式計量;戰鬥部直徑取全彈最大直徑的2/3,約22英寸;戰鬥部仍重750千克(1653.45磅)。計算得垂直穿深12.50英寸。
==============================================================
假設中的反艦導彈穿甲戰鬥部與實際的高爆戰鬥部等重、等直徑,而一般情況下同口徑穿甲彈要重於榴彈/高爆彈。故取10%的增重幅度,則反艦導彈穿深為13.27英寸。
==============================================================
計算得到的穿甲戰鬥部反艦導彈的穿深略遜於正常交戰距離上艦炮穿甲彈的穿深。但是考慮到導彈末段大得多的俯衝角度,其對戰艦主裝甲甲板的威脅是遠遠高於一般交戰距離上的炮彈的。再考慮到艦炮繼續增大投擲能量已經非常困難,而導彈進一步增重增速卻相對容易,我們可以說,超聲速反艦導彈對戰列艦式的厚裝甲硬目標的常規打擊能力/潛力是強於戰列艦主炮的。拿航彈改的原始巡航導彈的效果:
1943年9月9日,地中海平靜的海面上,伯哈德少校指揮著一支特殊攻擊部隊,者支攻擊部隊裝備的Do.217k型轟炸機每架都攜帶者新式武器----一種外形怪異的炸彈,很快,他們發現了目標------義大利艦隊的旗艦"羅馬"號.幾秒鐘後,伯哈德少校打開了發射開關,機體猛然一震,一枚炸彈就朝下衝去.
第一枚炸彈擊穿了"羅馬"號的後甲板,劇烈的爆炸使這一條巨艦的發動機完全停止,隨後,第二枚炸彈命中了2號炮塔附近,"羅馬"號的艦體隨即燃起了熊熊烈火,大火很快燒到了艦艏彈藥倉,隨即引發了大爆炸,頃刻間這條上百米長的巨艦就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在這次戰鬥中擊沉"羅馬"號的,就是反艦導彈的鼻祖-----弗利茨-X 弗利茨-X的前身是Hs 293,由於當時機載對艦武器威力小,命中率低,所以,這就促使新兵器的誕生,而作為一種嘗試,Hs 293的構造十分簡單,就是裝了火箭發動機的炸彈.Hs 293在1943年8月25日參加了實戰,取得了一定戰果 但是,Hs 293還是太慢,威力也不大,難以擊穿大型作戰艦隻厚重的裝甲,於是促成了弗利茨-X的誕生. 實戰證明,在水平轟炸中,炸彈的命中率只有1%,為了增強攻擊效果,提高命中率是一個重要手段,於是,"制導炸彈"的概念便出現了,很快,裝有無限制導的SC250試驗炸彈製造成功,此後,實戰型的裝有1400千克大威力破甲戰鬥部的弗利茨-X業開發成功 弗利茨-X於1942年投產,至1944年生產終結為止,弗利茨-X共生產了2500枚,但投入實戰的只有100枚. 弗利茨-X採用的是Lotfe 7型轟炸照準器,攻擊時,有載機爬升至6000-7000米高度投放,隨後在爬升300米左右,由瞄準員對弗利茨-X進行彈道修正.弗利茨-X進行高速俯衝並由火箭發動機加速,以增加命中時的動能,在最後10秒鐘,弗利茨-X進行最後修正後直衝敵艦. 後來,德國還打算髮展通用型更強的改進型弗利茨-X,無奈大勢已去,計劃也就隨之終結了要不要來一發俄式三馬赫大衝壓?較真的比的話……航彈威力最大,尤其是核戰鬥部的存在(沙皇炸彈,56MT),其次是巡航導彈(P-700,500KT或戰斧,150KT),最後是戰列艦炮彈(約15KT)
感謝 @Dreadnought 補充了關於w23的信息當然咯,如果是比現役的話……BB都死了這麼多年了……
如果需要展開談請提出來……我再填坑→_→戰列艦主炮命中率也就5%。戰斧命中率超過85%。戰斧戰鬥部重達500kg。戰列艦主炮炮彈重量1200kg。消滅一個目標,戰列艦需要20發,投放24000kg。戰斧需要2發,投放1000kg。如果戰斧也20發,可以消滅10個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戰斧的威力是戰列艦主炮的10倍。
406毫米高爆彈的裝葯也就70多公斤TNT,毀傷力遠不如導彈,命中率百分之幾,一發炮彈價格上萬美元,效費比還是不如導彈。所以戰列艦被徹底淘汰了。另外,戰列艦炮口也不是貼著目標轟,能拿炮口初速算動能么?遠距離著速只有300-400M/S,還不如超音速巡航導彈。
當我知道一發一噸重的炮彈裝葯才20公斤,我就對戰列艦沒什麼好感了。
作為對比,航空炸彈的裝葯一般是總重量的一半,而「皮薄餡大」的重磅炸彈(Blockbuster bomb)裝藥量可以達到四分之三。戰斧一類千公里級別的巡航導彈的戰鬥部好像是500kg?戰列艦主炮的彈頭好像有幾百公斤到一噸。航空炸彈可以做得非常大,比如轟5、轟6就有3噸的航彈,更不用提各種炸彈它媽、炸彈它爸什麼的。這玩意別的東西是比不了的。不過現代戰場上常見的還是250、500公斤。1000公斤就已經算大的了。現代流行的精確制導炸彈還會做到100公斤以下級。
沒有可比性。導彈要的就是精準打擊,航空炸彈也從二戰開始有了精確制導的屬性。如果戰列艦比得上他們也就不會退出歷史舞台
下面的答案是來自Quora中Craig Weiler的回答,對本提問「戰列艦主炮的威力有多大,和戰斧或者航空炸彈比呢?」會有一定啟發。
譯 | 為何戰列艦理論會被現代戰爭抹殺掉?
戰列艦(Battleship)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攻擊與厚重裝甲防護為主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二戰前戰列艦一度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但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逐步被航空母艦和戰略導彈核潛艇所取代,這又是為何呢?
來看這裡,美帝戰艦——衣阿華級:
該級戰列艦因一門主炮引發的事故造成了47名船員身亡的嚴重事故而致其退役。所以操控艦炮是件極其危險的事情,若是某些地方出了故障,便會葬送很多人的性命。不過要銘記一點:衣阿華級戰列艦無人可與之匹敵,它是迄今為止建造出的最強戰列艦。
但如果看向船尾你便會發現端倪,甲板上絕壁塞滿了巡航導彈。如果你不能理解這樣做的重要意義,我可以給你深度剖析一下:這艘巨型艦船正逐步轉型成為一個巨無霸殺器。
即使戰列艦主炮的威力再大也還是無法與巡航導彈相抗衡的。現在我們來觀摩個圖:
但這在敵人眼中看起來就像下面這樣:
一艘又笨又重,僅僅能自衛的大船而已。
從前戰列艦主炮發射出的巨型炮彈是用來對付敵方戰列艦的,但在如今的大環境下,雙方不再會近距離地進行這種蓄謀已久的「交易」了。而且戰列艦用來打擊地面目標也並不那麼高效,因為他們打不到本土那麼遠。說到空戰它便有了用武之地,但使用戰列艦來對付這種戰局是下下策的表現。
===========我是分割線=============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quora666,每天一篇精彩翻譯文章,有你想了解的一切。
因為戰列艦已經退役了,所以現役導彈的威力不如當年戰列艦主炮。
如果現在戰列艦還在大規模服役,那麼各國毫無疑問的會製造不少遠超當年戰列艦主炮的大威力導彈。
戰斧的裝藥量才125kg,是對地攻擊用的。
反艦彈比如美國的捕鯨叉、中國的鷹擊系列,裝藥量都是500kg朝上的。
更何況如果這個威力炸不動大和、衣阿華的話,那麼顯然裝個1t的炸藥也不是啥難事,就是一艘船上只能少帶幾枚了而已。作用不一樣,穿甲和洗地要求不一樣,洗地打軟目標重在彈片對於非防護目標的大面積覆蓋,而穿甲則是我只要砸進去一個坑爆破就有好處。當然了戰列艦都不是打平射的所以即便現在建造戰列艦也不會是滑膛炮上apcr,可能會用碎甲彈吧,但是完全以六七十年前的標準看大口徑炮彈水平也是不合適的。那個時候說白了摧毀對面大型艦艇只能這麼打,現在環境不同了,造一個看著帥畢竟不好用.....
導彈裡面要有發動機燃料導引頭,炸彈粗略地說有個殼裝炸藥就行(當然實際沒那麼簡單),所以一般炸彈的裝葯比重要超過導彈很多。具體比較還要看型號,戰斧這樣巡航導彈貌似一般是500kg級別,炸彈常見的貌似是227、454和908kg這幾個級別的。如果要走極端的話,航空炸彈可以做到十幾噸重,這個巡航導彈是比不了。戰列艦不清楚。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未成艦天城級戰列巡洋艦(不包括改裝後的航母)?
※052D型驅逐艦和1943年的衣阿華戰列艦在45KM開闊海域偶遇,誰會贏?
※淵田美津雄在戰前就知道大和是在說瞎話么?
※中國如果有自己的重型戰艦,會是什麼樣子的?
※二戰時期戰列艦是如何瞄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