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亞洲四小龍只有韓國出了三星和現代這樣的品牌巨擘?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有所謂亞洲四小龍,他們是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據專家講都是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起來的。三十年過去,只有韓國出了大品牌,三星的電子,現代的汽車,而其它均建樹較小。原因何在?


題主說的三星、現代屬於高端製造業,高端製造業的發達能讓該國家或地區在全球製造業鏈條攫取到利潤最大的部分,這也是韓國能走在四小龍前列其中一個原因。

韓國在高端製造業的發達,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國土面積與人口規模

製造業最初都是勞動密集型,那麼誰擁有更多的人口和土地,誰就能在製造業賽跑中佔得先機

新加坡面積694平方公里

香港面積1109平方公里

台灣面積36000平方公里

韓國面積100000平方公里,韓國是台灣的2.5倍、香港的90倍、坡縣的144倍。

人口方面,截止目前

新加坡人口560萬

香港人口737萬

台灣人口2349萬

韓國人口5125萬,韓國是台灣2倍,香港7倍,坡縣9倍。

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的優勢,讓韓國最有資格承接20世紀70年代美日的製造業外遷。

資本集中度

製造業走到中期變成資本密集型,這個時候擁有多的人口和土地不再是優勢,錢的作用開始體現出來,誰更有錢,誰就能在全球採購到最先進的設備和產線,比如面板和DRAM(存儲器),隨便一條產線就是幾億美金。

這時新加坡和香港由於製造業初期的不給力,已經被韓國和台灣甩開了,而韓國雖然跟台灣一樣沒什麼錢,但勝在有一個獨裁而高效的政府,能夠傾全國之力,站在未來幾百年的高度去發展重點產業。

在政府的支持下,幾大財閥迅速崛起,佼佼者便是三星和現代,兩大財閥都是通過發展重工業和軍工,將自身利益和政府深深捆綁,讓政府不斷傾全國之力給他們造血。

而台灣缺乏與政府深深捆綁的企業,造血能力有限,導致研發投入的規模落後於韓國。

良好國際關係

韓國60年代為了獲得美國資金支持,朴正熙政府主動向美國請纓,先後派出幾十萬部隊參與越南戰爭,因為戰爭上的投誠,美國對韓國照顧有加。

1965年,美國的Komi公司向韓國投資建設晶體管/二極體的生產設施,為韓國發展半導體打下基礎;

1966年,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美國的仙童公司向韓國政府提出半導體製造及裝配計劃,引發了其他公司進入韓國的熱潮;

70年代,摩托羅拉、飛利浦等半導體企業開始向韓國直接投資,在韓國本土建成晶元組裝廠。

1989年,三星的DRAM業務開始量產賺錢,而此時的台灣才剛剛起步。

政治和軍事上的投誠,讓韓國和美國的利益深深捆綁在一起,這一點是台灣和其他二小龍所不及的。

除了高端製造業,其實還有另外二個產業也極大地影響國家和地區未來的競爭力,值得拿出來說一說

金融業

香港第一、新加坡第二、韓國第三、台灣第四

銀行角度

根據標準普爾數據,按照資產規模比較,總部在香港的滙豐銀行2017年排名全球第九位,韓國最大的銀行新韓銀行排名第75位,新加坡星展銀行第74位,台灣的國泰世華銀行第88位;

城市金融指數

證券交易所市值

新加坡僅是香港的1/4,香港得益於一大批中資股,光這批股票的市值就超過了其他三個地區;

投行規模

各投行front office的人員規模來說香港最大,新加坡次之。

香港能夠成為亞洲金融中心,主要得益於殖民地時期英國希望在遠東地區建立自己金融中心,以方便英國經濟和亞太區各殖民地間貿易統籌,殖民地時期後則得益於中國大陸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除此之外還得益於香港長期以來建立的透明、高效率的金融環境。

IT通信互聯網

韓國第一,其他三位隨意

通信

網速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通信和互聯網發達水平,據Akamai 2015年數據韓國第一位,香港次之;

互聯網

據獵豹全球智庫調查,2016年安卓用戶成熟度排名,韓國第一位,成熟度指用戶使用的App所屬分類數量的多少(以GooglePlay上的分類為準)

另外還有一個APP市場潛力指數,韓國也是第一,台灣次之

人均APP使用次數也是韓國第一

安卓APP和遊戲發行商市佔率也是韓國第一

另外韓國是唯一一個使用本土開發的KakaoTalk社交軟體的地區,其他地區主要用微信和whatsapp,這也是一個側面體現。

韓國得益於金大中時期就將建設優質網路上升為國家戰略,很早就開始普及「光纖到戶」,從上世紀末開始,韓國先後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光纖主幹線網路,並向網路運營商提供財政補貼和政策扶持,早在2005年,韓國寬頻覆蓋率即達人口總量的97%,遠遠高於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優質和超前的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是韓國在這一領域超越其他三條龍的原因。

中韓對比

最後說說中韓的對比,很明顯,中國的IT互聯網領先於韓國,這很大程度歸功於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巨大的市場讓騰訊、阿里和百度得以崛起,他們是互聯網領域的財閥,在國人身上賺到足夠的錢後不斷收購全球的公司,把優勢上升到國際層面,這點韓國是快馬加鞭也追不上的。

而金融上,前有香港打頭陣,後有上海補刀,韓國占不到一點優勢。

但在高端製造這塊,中國跟韓國還有段距離。

比如半導體的面板產業,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剛剛接棒日本和韓國的LCD製造,可以說產能方面稍稍趕上韓國,但較高端的OLED製造上中國剛起步,良率等方面遠遠落後韓國的三星、LG。

而DRAM(存儲器)方面,中國可以說毫無建樹,對比韓國的三星已經在全球市場佔到50%的比率。

汽車方面,中國雖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國,但大部分的產量是合資品牌貢獻的,中國的自有品牌在國際上還屬於剛剛起步,在全球最有價值汽車品牌上,現代是第七位,而中國還排不上號

不過中國未來倒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隨著新能源車時代的到來,中國的比亞迪在整車領域還是國際領先的,截止2016年,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佔有率是13%左右,蟬聯全球銷量第一,但不能掉以輕心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 - 電池,還掌握在韓國和日本手上

評論區提到台灣的台積電,是的台積電非常厲害,是全球最大的晶圓(製成半導體電路所用的硅晶片)代工廠,市值達1700億美元左右,台灣的晶圓產能在2015年佔全球的21.7%,排全球第一位。

但其實韓國的晶圓代工也非常厲害,跟台灣相差無幾,韓國的晶圓產能主要來自三星。

另外,三星有台積電沒有的半導體晶元設計和銷售能力,三星既可以自己加工晶圓,也可讓台積電代工。

送人一贊,手有餘香 :)

公眾號已開通,歡迎圍觀:washu66


香港是金融和進出口(含走私),這塊是不太容易出品牌的。。。

台灣有台積電。

新加坡的核心產業是:旅遊、避稅、種植、貿易和造船,這塊也不容易出品牌啊。

所謂「亞洲四小龍」主要都是以亞洲貿易中轉站的優勢發育起來的,只有韓國在發展規划上比較重視本土產業的發展,台灣則在加工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幾項核心產業,韓國其實也差不多,不過韓國的核心產業更多一點而已。

隨著中國加入WTO並開放國內市場,亞洲四小龍就集體進入了經濟下行區間,韓國因為本國核心產業經濟佔比比較高所以依然保持競爭優勢,而其他三個都越來越難。


台灣有捷安特和美利達


韓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10萬平方公里5000萬人口,所以可以有更多大品牌。台灣其次,3萬平方公里2300萬人口,也有自己的品牌,香港和新加坡就很難有自己的國際品牌了。


先問是不是

台灣有台積電,富士康,聯發科,華碩,宏碁,台塑等等

香港就真的不知道了,感覺沒什麼製造業

新加坡有淡馬錫,造船業化工業電子業也很強,新加坡世界500強有托克集團,豐益國際,偉創力,不知道那個要收購高通的博通算不算新加坡的

新加坡三達國際集團,國際知名的以膜技術開發應用為核心的高科技集團公司

新加坡吉寶集團,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鑽探平台生產公司,分別在新加坡和美國設有造船廠。世界領先的設計和建造的移動式海上鑽井平台,特別是自升式平台和半潛式平台。

據說全球最大的PX工廠就在新加坡,離市中心只有5公里,所以新加坡人深知PX的危害,每次中國規劃建設PX工廠,新加坡人都會積極向中國老百姓宣傳PX的危害。這個是開玩笑的,就整體來說PX產能大的國家還是美歐日韓。記得去年山東電話詐騙致死案受害者徐玉玉的姐姐徐玲中國海洋大學畢業就在新加坡的一家化工廠工作,說明新加坡化工還是很強的

PX項目在國外什麼樣? 各國積極擴大PX產能美歐日韓都是PX生產大國,PX項目距居民區有的只有100米,關於px項目大家可以了解一下,畢竟不是行業人士,不明白中國為什麼總是做不了,以中國政府的執行力,我覺得民眾的反對應該沒那麼有用吧,所以感覺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希望知情者能夠透露

韓國每年PX出口中國也賺了不少錢中國對韓貿易逆差將破1000億美元 PX進口成重要因素

中國PX對外依存度上升至七成 韓國成為大贏家

中國每年要花巨額外匯進口中國每年耗資上千億進口PX 多路資本圍獵

隨便在網上搜了下新加坡製造業

【宏觀層面】

二產比重

世行、IMF、聯合國、CIA等機構數據顯示,新加坡第二產業比重佔GDP27%左右,和德日相同,高於英法美(20%左右),遠高於香港(6%左右),低於中國印尼(45%左右)、沙特(60%左右)。以城市計算,新加坡第二產業比重高於東京、紐約、倫敦、巴黎(10%出頭),亦高於北京(20%出頭)。把新加坡擱日本,它也是神奈川縣、千葉縣的水平,強過東京、弱過愛知縣;擱美國,它也是休斯頓的水平。

製造業比重

第二產業包括採礦業、建築業、公用事業(水電煤氣生產)和製造業四大部分。具體到製造業佔GDP比重,中國2011年為30.6%,德日美2010年依次為20.9%、19.5%、13.2%,香港為1%左右,而新加坡為20.4%,同樣強過美國、與德日比肩。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國的二產產值與製造業產值之差比較大,想必都花在建築業上了,中國使用了世界一半水泥恰好能解釋。與此相反,新加坡的二產主要都是製造業而非建築業,再考慮下新加坡房價低於京滬你就知道究竟誰才是真正把房地產當支柱產業來抓。

產業群

新加坡製造業有四大支柱產業:石化、電子業、機械製造、生物醫藥。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和石化中心。 【微觀層面】

高端海洋裝備製造業

新加坡佔據了全球鑽井平台行業7成市場份額,與鑽油船佔世界主導地位的韓國共同霸佔了海上鑽油業。中國、日本、歐美國家都靠邊站。香港特首梁振英曾擔任新加坡某鑽井平台製造商的非執董事,他大力主張香港學新加坡,顯然因為他很了解港新差距。

宇航工業

新加坡年產250台RD900和RD1000航空發動機,用於A380和B787飛機。新科宇航公司在新加坡和蘇州生產航空發動機葉片、機身、起落架等部件,並且是全球最大的飛機維修企業,其入駐上海使中國終結了大飛機必須出國維修的尷尬歷史,其聯合研製了EC120直升機,在夭折的中國大飛機AE100項目中占股15%,並改裝了多款歐美飛機。新加坡發射過國產衛星,未來兩年將送宇航員進入太空,宇航工業已獲國家戰略支持。

化工業

亞洲石油定價中心不在東京、迪拜、上海而在滴油不產的新加坡,原因就在於新加坡是唯一具備金融中心與煉油中心雙中心的亞洲城市。甚至產油大國伊朗都從新加坡進口成品油。新加坡煉油量7000萬噸,若包括在建和規劃則高達1億噸,旗下能稱為世界最大煉油廠之一的廠子就有3個。乙烯年產量是中國的幾分之一。投資額4億歐元的氯丁橡膠產量比中國還多,中國從日韓新大量進口。

軍工業

新加坡軍隊裝備的武器中除了豹2、阿帕奇、預警機、AIP潛艇、F15/16/35是進口,其餘均為國產,其中包括兩棲登陸艦Endurance-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可畏級多功能隱形護衛艦,裝甲車Bionix、Bronco和Terrex,榴彈炮FH-88、FH-2000、SLWH Pegasus和SSPH Primus ,反坦克炮MATADOR,槍支SAR-80、SR-88、Ultimax 100、CIS 40 AGL、CIS 40 GL、CIS 50MG、SAR-21、ST Kinetics CPW 。新加坡研發並裝備了世界上第一種可使用直升機空運的155毫米自行榴彈炮伽索斯,採用鈦和鋁合金,並且具備美國M777超輕型榴彈炮不具備的自走功能,極其適合山地部署,傳言印度欲採購其部署中印邊境。世界上第一門裝備部隊的52倍口徑15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新加坡國產FH一2000。新加坡向英國出口了一百多輛野馬全地形戰車用於阿富汗戰場,是亞洲國家首次出口武器到西歐國家。新加坡向印度、印尼等國家出口了大量武器。順便一提,新加坡出兵參加了阿富汗戰爭,其軍隊長期部署於美國、澳大利亞、台灣,每年還在德國、紐西蘭、泰國、印尼、印度軍演,可謂全球駐軍。

電子業

以城市計,新加坡是僅次於台灣新竹的世界第二大半導體生產中心,以國家計則為全球第六大,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是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公司。硬碟全球產量曾為世界三分之一。整個電子業產值占製造業產值26%。偉創力是以新加坡為全球總部的世界五百強,與富士康平起平坐。

生物醫藥業

新加坡是亞洲的生物醫藥中心,世界醫藥業巨頭都在此有大工廠,一個廠就投資數億美元很普遍。

精密工程業

軸式自動插件機(60%)和家用冰箱壓縮機(10%)等領域的全球市場上佔據了較大份額。此外,新加坡還是全球領先的油氣設備生產國。從業人員約達101000人,精密工程業占本國製造業產值的10%

食品製造業

世界五百強新加坡豐益國際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食用油及農產品供應商,其生產的金龍魚食用油深入每個中國家庭。新加坡本地還有東南亞的兩大飲料業巨頭FN和YEO。

水務業

新生水廠、海水淡化廠、自來水廠方面,新加坡拓展到了幾十個國家上百個城市。

工程車輛製造業

新加坡國有企業新科動力在美國和中國生產挖掘機、水泥罐車、乾貨有棚貨車、保溫與冷藏車等。

太陽能業

挪威再生能源集團(REC)投資約63億元新幣在新加坡建造全球規模最大、專門生產太陽能的綜合生產廠。正式竣工後,該生產廠每年生產的太陽能晶圓、電池和組件將達1.5億瓦(GW)。中國的天合光能在新加坡設立亞太區總部,稱新加坡能規避政治風險;正在破產的無錫尚德跟新加坡也蠻有淵源,不僅位於無錫新加坡工業園,而且施正榮家族信託位於新加坡,其企業本來打算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政府把近萬棟居民樓頂都裝上光伏發電。

內需型製造業

鋼鐵廠、水泥廠、啤酒廠,這些製造業新加坡都有,而且還是凈出口,但沒有當做支柱產業來抓,所以產量不大。

公用事業(水電煤氣生產)

這玩意兒屬於二產,但不屬於製造業,新加坡全有,而且產量大大的過剩,如發電站產能是用電量的2倍,根本吃不飽,用電大戶的電價實行市場自由定價,參見新加坡電力改革。

科普 | 誰說新加坡沒有製造業?看看這些高大上的Made in SG

感覺香港跟新加坡差距真的大,所以不是很喜歡香港,感覺香港得了一種金融業的「荷蘭病」,可能金融太賺錢了,利潤高於製造業。香港人口面積都優於新加坡,受教育程度,高校質量都不弱於新加坡,製造業卻遠不如新加坡


因為四小龍里只有韓國是在朴正熙這樣的獨裁統治下制定的國家到企業的發展戰略,現代,三星,大宇,浦項要做什麼都是獨裁政府硬頂著上的,短時間內聚集國家力量的典型,這種扶持並不是對內壟斷,而是對外競爭,所以即便得到資源比較容易,也不敢有所懈怠,危機意識比較強。新加坡位置太優越,石油和造船都依靠西方企業,新政府又沒魄力搞歐美的石油產業,香港比韓國地理位置優越的多,就是日子太好過,欠的。

韓國是從軍人獨裁到民主憲政過渡的成功例子,灣灣差一點成功了,可惜選錯了人,新加坡目前還不算。其他所謂的亞洲民主國家說白了就是自由而混亂,日本特殊不算。


這就是國企的優越性了。。。

或者說,集中力量辦大事。


首先,傳統東亞經濟在工業化時期都容易形成財閥,這些財閥就是品牌背後的資本勢力。在這一點上,韓國財閥和日本財閥比較像,資本實力極其雄厚,可以孕育超大產業。

其次,你所說的是製造業品牌,這需要勞動力數量基礎,和產業初創階段的市場基礎。比如韓國和日本出製造業品牌,是因為在早期,廉價勞動力多,本國也能提供起步階段必須的市場。讓100萬香港人或者新加坡人為某個製造業企業工作,並依靠區區幾百萬人的早期市場創造品牌,是不現實的。台灣有這樣的基礎,所以台灣有富士康,台基電,HTC,華碩,統一,康師傅,台塑等諸多品牌,但影響台灣進一步發展的是台灣不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國際地位,使得他們國際市場開發力度有限。另外台灣沒有足夠影響力的財閥。

最後,其實香港和新加坡也有知名品牌,香港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幾個融資平台之一,香港有大量的房地產品牌,享譽中國,長江黃埔系已構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新加坡也有淡馬溪控股和新加坡主權基金,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金融投資集團。

可以說術業有專攻,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服務業等優勢產業是國際知名,非常發達的。


要注意一點,韓國國內市場是高度壟斷化的市場。我說的是,高度壟斷化。三星、SK、LG、現代、GS,基本掌握了國家資源與市場。具體數據我手頭沒有最新的,回頭問了來更新下。


妮可能沒聽說過鴻海集團 廣達集團 華碩集團


只能說樓主孤陋寡聞了。難道你沒有聽說過新加坡的淡馬錫么?還是覺得台灣省一個世界第一的聯發科不足掛齒?或者說一個在歐洲買買買的長江實業還不夠巨擘?


原因在於你少見多怪


淡馬錫,和記黃埔,台塑,台積電……


那些有理有據的答案都很好,但是我覺得朴正熙執政期間給予韓國幾大企業的資金和優惠政策,也是極其重要的。當初朴正熙政府可是把國家的錢貸給這幾個企業讓其發展的。企業發展不需要顧慮資金和政策的問題,只要掌舵人不太蠢,想不發展起來也難。大韓民國女總統為什麼能理直氣壯的找三星要錢呢?


這四個國家和地區體量也不一樣

韓國按人口算,不出口,內銷都壟斷了企業規模也不難看

這一點,其他三家做不到


香港的國泰?太古?怡和?文華東方?屈臣氏?半島?香格里拉?滙豐?

哪個不是響噹噹多少大品牌?


我特么差點一眼看成「巨孽」……不過想想也對啊……


中石油不服


對於韓國那個奇葩的國家,其實就像二戰初期的日本一樣的,他們的企業背後不僅僅是企業家集團,更是有著國家的影子,國家護著他,就會出現保護主義,他在當地就會出現極好的環境。

另外這樣的企業反過來也是影響著政府的人員和政府的決策的,這樣的企業就相當於過去的官商。

這樣的企業領導人又是家族的,你的家族只要都不是白痴,總能做出點東西的。


市值一千多億美金的台積電呢?


推薦閱讀:

Uber 的動態定價是如何實現的?厲害在哪裡?
金融學與金融工程有什麼區別?
從法律角度看,商家挑選顧客是否涉嫌歧視?
經濟學與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及方法有哪些異同?
凱恩斯經濟理論和馬克思經濟理論有沒有內在聯繫?

TAG:歷史 | 社會學 | 經濟學 | 市場經濟 | 發展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