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麥級戰列艦到底有多厲害,跟後來的武藏大和比如何?

俾斯麥級戰列艦到底有多厲害,跟後來的武藏大和比如何?

額,光看數據是不是也看看質量,雖然鋼板是按厘米算的,但是德國鋼和日本鋼是不是還是有差距的。。。我不太懂,就是問問,看維基上的數據感覺碉堡了啊。。

========================================================================

俾斯麥級戰列艦

此外它的裝甲材料也很優秀,根據戰後美國弗吉尼亞海軍基地的測試,俾斯麥級的KCn/A裝甲性能「明顯好於」美國艾奧瓦(IOWA)級的ClassA裝甲

而日本大和級(YAMATO)的VH裝甲性能據信濃號遺留裝甲板測試,「是6-8英寸級裝甲板中美國海軍曾測試過的最好者。

1941年5月19日,新服役的俾斯麥號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線。皇家海軍調遣胡德號戰列巡洋艦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攔截。戰鬥僅僅進行了7分鐘,在精確的火控系統指引下,俾斯麥號的穿甲彈擊中並且穿透了胡德號的艉部「Y」主炮的彈藥艙,引發了大爆炸,胡德號艦體迅速爆炸進而斷裂沉沒。威爾士親王號隨後受到俾斯麥號火力重創,導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艦橋人員大部死傷。英國隨後調遣皇家海軍的近一半艦隻前來圍擊。5月27日,俾斯麥號被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魚雷機打壞船舵,無法操舵。由英王喬治五世號及羅德尼號戰列艦組成的本土艦隊次日趕到,群起圍攻。俾斯麥號在戰鬥中被大量16及14英寸穿甲彈擊中。該艦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英國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發射了魚雷,俾斯麥號隨後沉沒於距法國布雷斯特以西400海里的水域。坐鎮指揮俾斯麥號的德國海軍上將剛瑟·呂特晏斯(Günther Lütjens)隨艦陣亡。

二號艦提爾皮茨號建成後自從1942年就一直隱藏在挪威的峽灣中,嚴重威脅盟軍北極航線並吸引了盟國大量的海軍兵力。1942年,提爾皮茨號帶領一艘重巡洋艦和十艘驅逐艦對PQ17護航隊(包括40艘商船、12艘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在後方掩護的一艘航空母艦和兩艘戰列艦)的攻擊時,英國海軍在得到提爾皮茨號出擊的消息之後下令船隊解散,護航戰艦全數撤退。致使PQ17護航隊遭到毀滅性打擊,75%以上船隻和物資沉沒。後英國海空軍動用重型轟炸機、袖珍潛艇、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多次發動襲擊都未能將其擊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國皇家空軍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專門研製的5500公斤的「高腳櫃」重型炸彈將其炸沉。


謝邀

先挖坑,明天填坑,在同時代的戰列艦中可以排倒數,但是問題也比較多,至於和後來的武藏大和比嗎,381mm炮能擊穿大和的主裝甲?或者是俾斯麥的主裝甲能挨得住460mm炮的一發?

————————————10月8日更新——————————

首先推翻我之前說的,並不是不錯的,而是俾斯麥在同時代的戰列艦中是排倒數的。

下文將從戰艦的設計背景,設計思路,建造水平,火力,裝甲,火控,航速,官兵素質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主要比較的對象有法國海軍黎塞留級戰列級,義大利海軍維內托級,英國海軍納爾遜級,喬治五世親王級,美國海軍科羅拉多級,南達科他級,日本海軍長門級,大和級。這幾級戰列艦都是和俾斯麥級同時代的各國海軍主力戰艦,具有可比性。

設計背景與設計思路:

德國海軍在進行俾斯麥級的設計時,是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由於條約和戰敗的影響,德國的造船工業在1920年代-1930年代可以說是完全重新開始,所以在設計上所能參考的只有一戰時期的德國海軍艦艇。作為德國海軍重新起步的標誌,埃姆登級輕巡洋艦和萊比錫級輕巡洋艦是代表,應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新的建造思路。但是,也就到這種程度了,這時期的德國海軍嚴重缺乏大型艦艇的建造和設計經驗,而且所能參考到的對象也已經落後了不止一個時代,由於海軍假日時期德國不能建造新艦,也錯過了最重要的技術積累時期。實際上海軍假日時代的big seven為各海軍大國後續的戰列艦的建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比如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級,日本海軍的大和級,英國海軍的前衛級。

更為重要的是,各海軍大國根據一戰的經驗,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吸取教訓,改進設計思路,比較典型的就是英國接受德國海軍艦艇進行的實驗,日本海軍和美國海軍則是利用條約中拆毀的舊艦進行的實驗,這同樣也為後來戰艦的建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德國海軍在這幾個方面真的毫無參考對象,也缺乏相關的數據。而且為了保證研發和建造進度,都是盡量採用現有的技術。

所以,俾斯麥級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問題,依然停留在一戰時期的戰艦設計思路上,以巴伐利亞級為基準設計了一個放大型。作為一艘標準排水量41000噸的巨艦,只搭載了8門380mm主炮,而同時期的戰列艦,大七全部都是410mm主炮,維內托級是九門380mm主炮,喬治五世親王級則是10門356mm主炮。

那麼,這樣一艘在設計階段就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艦艇,其總體實力可見一斑。這個可以參考 @苧薴答案里的裝甲帶分布圖,會有個比較直觀的了解。

建造水平:

建造水平涉及很多,這裡主要說一說建造工藝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德國的剛才製造工藝優秀,可以彌補裝甲厚度的不足。但是,這種彌補是有限的。俾斯麥級的炮塔正面裝甲360mm,假設製造工藝極其優秀,但是對於防護能力的提升非常有限,你不可能指望360mm的裝甲通過提高製造工藝來達到457mm裝甲的防護水平,更別說大和級這種炮塔正面裝甲650mm的怪物了,這時候誰裝甲厚誰就是爹,想通過改善製造工藝來彌補的都是耍小聰明企圖走歪門邪道。

這裡糾正一個誤區,很多人都認為日本海軍的裝甲鋼材製造工藝不過關,實際上是不太對的,美軍後來拿去實驗的鋼材是戰爭末期製造的,給信濃用的,戰爭末期日本的工業能力整體下降,各種資源緊缺,製造出來的鋼材和戰爭初期製造的基本沒有可比性。通過武藏號的最後一戰就能看出來了,武藏號被命中了20枚以上的魚雷,20多發炸彈直接命中,燃燒長達9個小時才沉沒,防護性能可以說是相當的強。雖然日本的整體工業實力確實不行,但是裝甲鋼材的質量和其他主要的海軍大國差距並不是很大。

至於裝甲防護性能,雖然美國海軍說德軍的KCn/A裝甲是是6-8英寸級裝甲板中美國海軍曾測試過的最好者,但是俾斯麥的裝甲設計上是為了防禦380mm主炮的炮彈,對於410mm主炮的防護能力,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火力

火力上講,俾斯麥號真真的是倒數第二,強於喬治五世級(喬五計劃搭載12門356mm主炮來彌補口徑過小,但是因預算問題作罷),和黎塞留級一樣(並列倒數第二)。連維內托級都是9門380mm主炮。至於為何俾斯麥級不選擇9門380mm主炮或是更大口徑的主炮。原因很簡單,德國人沒有超過380mm主炮的設計建造經驗,而且大口徑主炮的三聯裝炮塔也不會玩,之前只在萊比錫級輕巡洋艦上安裝過三聯裝炮塔,技術積累有限,這也就造成了總噸位可以排到歷史前三的俾斯麥級,只搭載了8門可憐的380mm主炮,火力甚為貧弱。

而防空火力就更弱了,這從俾斯麥級的最後一戰中得到了完全的體現,劍魚攻擊機作為一型速度不快的雙翼機,卻讓俾斯麥級吃到了三發魚雷,防空炮的數量少,反應速度慢,直接給俾斯麥號的沉沒留下了禍根。這裡主要是因為德國的高平兩用炮的研發進度緩慢,副炮嚴重的擠佔了甲板空間,直接導致了防空炮的數量減少。

裝甲:

俾斯麥號在裝甲防護上的問題就更多了。在之前所述的所有戰列艦中,俾斯麥級的艦長是最長的,有251米,其次是黎塞留級,247米,科羅拉多級最短,190米,其餘皆在210-220米左右,大和級是264米,但是大和級是6W噸。那麼,在裝甲總重量差不多的情況下,艦艇越長,總的防護能力就越差,因為裝甲全部被分散了進行全面防護,所謂的全面防護就是沒有防護。在所有的四萬噸級戰列艦中,喬治五世級的炮塔正面裝甲最薄,為330mm,俾斯麥倒數第三,360mm。喬治五世親王級標準排水量36000噸,裝甲重量13000噸,裝甲重量佔全艦的36%,俾斯麥級標準排水量41000噸,裝甲重量17000噸,裝甲重量佔全艦的41%,但是喬治五世級艦長227米,比俾斯麥級短24米,裝甲布置更加的緊湊。而且一戰結束後,各海軍大國的新造戰列艦的裝甲設計思路都是重點防護,全面防護雖然增加了裝甲重量,但是卻極為分散,特別是對於俾斯麥級這種長達251米的長艦體。雖然俾斯麥號在最後一戰中被數十發大中口徑的炮彈命中,但是很明顯不是關鍵部位,而且由於交戰距離過近,火炮大多是平射直接穿透,受到考驗的主要是垂直裝甲,而且諸如命中彈藥庫這種致命傷並沒有。所以並不能成為俾斯麥級裝甲防護性能優越的證據。

這張圖來自文章史海溝沉二戰各國戰列艦比較,一個德棍寫的,全文中唯一能看的基本就是這個裝甲防護性能比較了,PCT是基準量,以衣阿華級為基準,僅作參考和討論。

航速:

俾斯麥級的航速很快,急速32節,逃跑的時候更給力了。。。。。。。。

火控和官兵素質:

木有雷達,光學瞄具為主,和日本海軍一樣,嚴重依賴胡蘿蔔。但是射擊精度很高,擊沉胡德號一戰就能體現,雖然擊中彈藥庫是蒙的,但是第三次齊射點著了胡德號造成了火災,第五次齊射則直接命中了敵艦這個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也充分說明了俾斯麥的光學瞄具,光學測距儀等設備是很不錯的,同時也體現了其官兵素質非常的高。比如落點修正的速度。

綜上所述,俾斯麥級的總體實力比喬治五世親王級強,和法國海軍的黎塞留級處於一個水平,比維內托級強一點,綜合排名倒數第四是比較合理的,坐擁4W多噸的噸位,滿載排水量甚至達到了5W噸,卻在火力,防護,防空等各方面都不盡如人意,這可以說是非常失敗的設計了。但是,為啥大家都覺得俾斯麥好牛X呢!因為俾斯麥號擊沉了胡德。可以說,丹麥海峽戰役是二戰中最精彩的戰列艦炮戰了,第五次齊射直接擊沉胡德號,在隨後的追擊戰中以一己之力抵抗英國海軍主力艦隊,給人一種俾斯麥號好牛X的感覺,但是不要忘了,胡德號是一艘戰列巡洋艦,防護能力極為薄弱,實際上就算是俾斯麥裝備的是356mm主炮,在第五次齊射就擊沉胡德號也不難。

但是俾斯麥號英勇戰鬥的一生卻值得尊敬,就像英國海軍上將托維說的:「就像一戰時的德意志帝國海軍一樣,俾斯麥號進行了一次最勇敢的戰鬥,抵抗著數倍於己的敵人,以至於在她沉沒時她的旗幟還在飛揚。」

最後,多鉚蒸鋼,大艦巨炮,萬歲,萬萬歲!


前言:這是我最近寫的一篇投稿,放在這裡可能有點重複,畢竟裡面引用的很多數據上邊的大神都已經提到過 @袁蕾 @苧薴。

=============================================================

「末日」戰艦:俾斯麥級戰列艦

為了滿足德國小鬍子元首,德國海軍曾經制定了一個需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的包括航母的龐大擴軍計劃Z計劃,而其元首也保證不會在1946年前不會對英國開戰。但是他們的元首思維明顯不同於常人,當全面戰爭爆發時,雷德爾驚愕的發現自己手中王牌無幾,唯二的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本用於主力艦決戰和輔助破交設計的巨大軍艦,卻被X計劃趕鴨子上架當作德意志級那種破交艦使用,這簡直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但是真正的浪費卻在看不見的地方。對「巡洋戰爭」的重視,對設計指標的一味估求,對現實不清醒的認識,以及軍工產業的十年萎縮導致的人才流失和設計思想落後,嚴重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其海軍規劃中,而且體現在其戰艦設計上。俾斯麥級的設計,由於德國工程師的長期手生,為了穩妥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一戰時巴登級戰列艦的設計,被戲稱為「巴登放大」。其設計思想不僅僅在二戰前新建戰列艦中十分落伍,在歐洲戰列艦三傑中也是倒數,下面將仔細列舉其各種缺點:

第一,也是最大的問題,裝甲方面。俾斯麥級約42000噸的標排,約40%的噸位被用在了裝甲上,這間接的壓縮了其火力。一戰時的全面防護思想被繼承下來,加上設計師的各種所謂「創意」——同時期英美法意的戰艦設計思想很多是依靠對舊船的打靶數據得到驗證和改進——成為了一種難以言表的不倫不類的混雜了穹甲的全面防禦的系統。在此引用著名戰列艦研究者@ tuna_maguro翻譯的英國對提爾皮茨的研究報告:

------------------------------------------------------------------------------------------------------------

A)提爾皮茨號的主水平裝甲,是與主裝甲帶的下緣相連的,而不是像英王喬治五世級那樣,是與主裝甲帶的上緣相連的。

B)提爾皮茨號的主裝甲帶向水下延伸的幅度相對較小。

C)提爾皮茨號的主炮發射葯庫是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裝甲下方的。

在雙方均無法有效穿透對方裝甲時,有如下幾種方法可對提爾皮茨號造成傷害:

1)如果英王喬治五世級與提爾皮茨號在22,000碼距離上交戰,則英艦炮彈的落角大約會是18度左右,此時炮彈將能繞過主裝甲帶,落入其與主水平裝甲所隔出的區域(即穿透上部裝甲帶後砸到主水平裝甲上)。即便炮彈無法穿透主水平裝甲,也將對主水平裝甲以上的區域造成大幅破壞,並有可能對水線區域造成一定損傷。

2)在22,000碼距離上,英方炮彈在擊中水面時不可能發生跳彈,且有很大幾率能夠形成水中彈,繞過提爾皮茨號的主裝甲帶,對其水下部分造成嚴重損害。

3)由於提爾皮茨號的發射葯庫直接布置在主水平裝甲下方(見插圖,發射葯庫的區域是有橫向劃線的),因此只要在主水平裝甲上形成穿孔(Penetrated),碎片和火花就有可能進入發射葯庫;而英王喬治五世號的發射葯庫則位於艦底,因此炮彈只有在穿透(Perforated)主水平裝甲後,才有可能對發射葯庫形成威脅,此外英艦發射葯庫的周圍還覆蓋有防破片裝甲,這又為其多添加了一重保障。

在面對自22,000碼距離上射來的英國炮彈時,俾斯麥級的側向被彈區域中只有20%左右是由主裝甲帶覆蓋的,11.5%由上部裝甲帶覆蓋的,22.5%屬於水下區域,其餘46%都是上部建築與露天甲板區域,也就是說處於主裝保護範圍之外的區域是相當大的。

--------------------------------------------------------------------------------------------------------------

同時,由英方估測,命中主裝的概率甚至比命中水面下艦體的概率還要小。這是由於德國缺乏實彈對主力艦設計的實驗報告,而與同時期的走在最戰列艦設計前列的英國日本為應對水中彈專門設計的主裝向下延伸等等思想相差近乎一代。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在世人矚目的丹麥海峽戰役中,俾斯麥就被威爾士親王號的主炮命中一發水中彈,造成左舷進水、船體輕微傾斜和燃油大量泄漏——如果喬五級的四聯裝沒有那麼多問題,戰局如何發展實在是很難預知。

而且,俾斯麥級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其炮塔防禦居然開了一個「天窗」!我們無法推知當時的設計師的想法,或許是對水平防禦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如此設計,但是加上俾斯麥級雙聯裝機械旋轉結構的天生缺陷,直接導致羅德尼在追擊俾斯麥一戰中一炮雙響,艦艏兩門主炮直接卡死啞火。這還只是在比較近的距離上命中,如果在遠距離炮擊時俾斯麥主炮塔被戰列艦級主炮命中,後果將難以設想。

第二,在火力方面的問題。對於俾斯麥這種噸位來說,只裝380mm口徑47倍徑的主炮不得不說是一種浪費,跟不用說該口徑的C34也是高速輕彈的設計思路,遠距離存速不足——這一點即使是德國人自己也心知肚明,元首曾經想要給其更大口徑火炮,卻由於克努伯公司的研製進度過慢沒有得到實裝。同時,由於上層建築和副炮的佔地面積巨大,直接壓縮了給防空炮預留的甲板面積。但是最為致命的是,德三海軍艦載防空炮的研製和陸軍是分開的,於是我們看到了一代神器37防空炮的存在,被戲稱為「37手拉機」,這也使得相關設計人員其成為歷史的笑柄。

為什麼叫手拉機呢?正如圖片和網上視頻說的那樣,其需要射手單發裝填!而且在那之前需要裝填手跑進最近的彈藥存放點放進包里抱出來(速度慢且炮手死亡率高),然後用手拉機旁邊的儀器一發一發的手動射程校準最後再裝填設計(速度慢且戰場環境下很容易校準失誤)。這直接導致其作為一種近防防空炮射速僅30發每分鐘,完全限制了其炮本身優異彈道性能的發揮,對俾斯麥的覆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說了那麼多問題,其實如果把我們放在當時德國的歷史環境中便可以理解這一切。俾斯麥對於納粹來說是必須邁的一步,即使這一步失誤多多也必須為下一步真正主力艦H和O級做好技術鋪墊,即使其造價高昂也必須去支付,即使其設計存在很多問題而其設計者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這有點像是一幕悲劇。俾斯麥級是一級「末日戰艦」,不僅僅給英國胡德號上的一千多名人員帶來了末日,同時給自己的祖國帶來了末日,而這末日的根源,便在那個發狂的首領和錯誤的政策制定社會階層上邊。當被昵稱「提子」或「北宅」的提爾皮茨戰列艦在挪威被高腳杯炸彈最後終結而艦體顫抖的那一刻,恐怕是不知道後世圍繞著這堆鋼鐵的諸多閑話罷了。


誰人都能改的唯基呵呵

國內軍刊德系文章泛濫加之部分德棍作者夾帶私貨

新人不明所以被虛假的數據吸引加入德粉群體進一步擴大了神論的影響力

戰列艦論壇 百度戰列艦吧歡迎德棍送臉來打

戰列艦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專題論壇

戰列艦吧_百度貼吧

動不動就看到德棍吹什麼英國打不穿俾斯麥

卡梅隆的紀錄片來打臉

安東和布魯諾兩座炮塔就已經有2發穿透,炮塔正面360mm

主裝上有4發,再加上裝甲司令塔上的2發

350mm的裝甲司令塔被羅德尼的406打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原來這叫沒打穿啊?

覺得還不夠勁爆,補點重返俾斯麥的圖

以後再有人說卡梅隆說裝甲帶沒被擊穿,上卡梅隆片子里這個被羅德尼406打穿了的側舷裝甲帶截圖就好。

附帶這一刻的描述是,主裝甲帶上被勘出了4處擊穿,其中2處位於裝甲帶上部兩處直接擊穿主裝甲帶,哪裡來的沒法擊穿?防禦好?

8點47分英艦開火,9點02分羅德尼一發406打在安東和布魯諾炮塔之間一炮雙響

明顯可以看見340mm厚的炮座被穿透。

求問打不穿哪?

來自德文版重返俾斯麥

俾斯麥的神話都被吹破了多少年了

列強最爛的裝甲

最弱的防空

不合理的防護

孱弱的火力

落後的火控

就這樣的設計滿排還超過了5萬噸

建成時最大的戰列艦這個名頭其實是恥辱

不知它老祖宗3萬噸級的巴伐利亞級作何感想

要不是那一發人品彈爆了胡德的彈藥庫

這艘首次出戰即被擊沉的國之重器會給第三帝國帶來任何戰略價值?

順帶提一下07年的時候

  • 一巴掌拍死七ge寫的被德棍視為聖經的《意志的武力與藝術——二戰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性能解析》

    漏洞百出儘是虛假數據和私貨

    後來臉已經被打腫

    從09年之後再也不敢露面了


德意志通海閥技術世紀第一


Bismarck是轟轟烈烈的死在戰列線上。比起一直躺在港里,到了戰爭最後才跑出來被航空兵打死的大和不知道高到哪裡去啦!


俾斯麥三改帶魚雷還送高級水偵,大姐姐什麼的。。。首先我得有


俾斯麥是對抗條約的產物,其實挺悲劇的,在他之後出現的戰列艦都是怪獸,且不說大和衣阿華之流,南達北卡甚至新墨都能揍他。從火力和防護上看,俾斯麥只能去欺負巡洋艦,能和其他國家的戰巡PK一下,見到真正的BB還是逃跑為妙,其實俾斯麥也就是一艘強化了的戰巡。

至於俾斯麥為什麼如此有名,呵呵,胡德表示我特么就是點背,成就了這貨一世威名......

-----------------------------最新分割線----------------------------

很早之前的回答竟然還有人評論,開始的時候評論我都看不懂,不知道在說些什麼,後來才明白好像是一群人在玩遊戲?!說的都是空洞的紙面數據?!難道戰績不是衡量實力的唯一標準嗎?


德意志通海閥技術世界第一,37狙擊炮毀天滅地,全面防護返璞歸真,頭頂天窗涼快拉風


瀉藥。

我補充一點:論性價比,俾斯麥級是很高的。

是的我火炮口徑小我裝甲設計落後我三軸推進奇葩,

但是

俾斯麥號的戰績不說,

君不見一個提爾皮茨拖得皇家海軍和商船隊多長時間不敢妄然出海得瑟。

和噸位尺寸高一頭,幹掉十幾二十幾架F6F、SBD、TBF機體(美軍飛行員大多掉到海上還能被救回去)的大和武藏相比,水平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除了衣阿華級堪稱一時瑜亮外,其他剩下的戰列艦拿來和大和級比都是大和級的恥辱。

至於俾斯麥級,介於黎塞留維內托北卡南達和big seven之間吧。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我是俾斯麥粉,但不得不說如果不跑的話喵一定是被完爆的?必竟大和的設計理念就是(在戰列艦一對一對轟不許跑的情況下)最強的火力與裝甲,正面對轟即使是依阿華也轟不起(活該被飛機群毆),而俾斯麥是為破交作戰設計的,從數據上看明顯屬於運輸隊殺手,並未考慮戰列艦遠程持續對轟,在戰鬥力上對上大和和依阿華一定被碾壓,對上其他的戰列艦則看喵能不能用機動性的優勢近身來發揮高倍徑火炮的優勢,對上北卡、南科勝率較低,對上維內托平分秋色,對上其他的勝率較高,喬五及以下可碾壓。但綜合指數還是可以進前五的,必竟跑的快(不斷腿的前提下)在這裡再解釋一下為什麼有排名將喵排在第三導致出現很多外行德粉和德黑互噴的情況。因為俾期麥6分鐘爆了胡德,而胡德又是皇家海軍的旗艦,這相當於直接打了皇家海軍的臉,加上後來的圍剿行動,使俾斯麥的影響力遠超很多同水平戰艦。其實喜歡一艘戰艦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意見和戰鬥力什麼的。


還有人說艦體大致完好?而且還有人拿那個紀錄片出來說事?俾斯麥水下防護完全裸奔14寸牙籤炮水中彈隨便穿然而紀錄片完全沒探查被埋在淤泥底下的艦體水下部分,水上部分主裝擊穿彈孔不多隻不過是羅德尼和喬五為了給胡德報仇一直在瘋狂拿16寸和14寸炮洗甲板根本沒怎麼打俾斯麥主裝罷了(基本把上層建築炸光了)。350mm厚的司令塔都穿了你覺得320mm的垂直主裝擋得住?剩下來主裝上的沒穿的彈孔大部分都是副炮和CA上的203打的能打穿就有鬼了。還有那所謂的穹甲,不好意思俾斯麥穹甲高度太低不抗沉。順便19分鐘就沉的通海閥世界第一。


嗯。。。這麼說吧,大和一發460把俾斯麥送回河北省,通海閥都省了。


能放二隊,夜戰猛,關鍵是她有275級!


資料來源: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十年前的俾斯麥還是歐一世三,還能拳打亞碼頭,腳踢衣阿華。如今這幅光景,雖是德棍自作自受,也著實令人唏噓

這麼多年討論下來,俾斯麥的實力檔次基本已經確定,歐洲三劍客之末,二戰新艦倒數第二,僅稍強於號稱「新銳戰列艦之恥」的KGV,實力與BIG7處於同一檔次(原教旨炮戰不如老衲,與長門相當或略勝一籌,對大峽谷優勢較為明顯,但不如42年後的西弗)在整個戰列艦斗獸棋中,大概第九名吧

和大和武藏比?以前倒是很流行,現在還這麼說就只能一笑而過了


前面已經一大堆大神坑過了,但我還是再來黑一腳:俾斯麥除了能勉強欺負喬五以外,面對所有新銳戰列艦都沒有超過三成勝算。敢挑戰最強戰列艦大和級就已經超出了比試的範疇,是單純的找死


視頻網址:重返俾斯麥戰艦

近距離被406毫米炮擊中,14寸裝甲應該必須防的住嗎?

對著那麼多406毫米356毫米203毫米主炮,這個是單純的運氣嗎?

這是褒獎還是吹捧?下面就是找魚雷攻擊造成的傷害了

我不是德粉也不是日粉鎂粉~,只是看見某人說的這本書所以就搜到了這個視頻,結果是這樣,我不知道同樣的情況下,衣阿華號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羅德尼號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這些會不會表現的更好?


大德意志通海閥,炮塔開天窗,捅破天的37手拉機。

就是一條私掠船,不過一發入魂了一條戰巡,就變成了最大的神話。


……嗯……基本就是二戰期間日本坦克和德國坦克對比的感覺吧。俾斯麥扮演日本坦克,大和放放水,當個德國虎式坦克就行了。

你問為什麼波斯貓啊不俾斯麥大活躍欺負了胡德?運氣好嘛。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二戰日本陸軍比歐美差那麼多,諾門坎被虐,陸軍裝備一直落後。而海軍卻造出了很先進的軍艦?
二戰日本陸軍裝備落後於歐美是什麼原因?
今日的中國,有哪些方面不如明治維新到二戰間的日本?
二戰的時候為什麼說義大利是來搞笑的?
如何評價卧煙社的視頻《走向戰爭的日本》系列?

TAG:軍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海軍 | 海戰 | 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