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工作六七年以上之後回國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希望各行各業的知友們都來答一答

問題沒有導向性 希望正面的反面的都來說一說


躺在家裡養病,正好反思,於是強答一發,雖然只在法國工作過一年,然而轉眼在上海工作也一年了,一年對一年吧~

1. 效率 VS 過程

在法國工作時,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效率,好像這是個完全不用關心的問題。 作為有百年歷史的國際大公司(雖然並不知道還能夠撐幾年 =。=),每一步都有良好的process, 而我們也堅信,只要完整地Follow process, 就一定會得到正確的結果。譬如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開會都會提前預約好,會議前會做好議題總結,會後會按照模板發出會議記錄,項目中有各種各樣的工具,每一步都有Issue discription - analyse - proposition - ProsCons- decison 要填寫。 對於數據,文檔等等的管理從內容到格式都有一套標準化的措施,並且是嚴格遵守的。

然而在國內,雖然是同一個公司,但Process上也是弱化了很多的。常常是只要問題可以解決了,神馬process都可以忽略。 所以現在在國內,每次嚴格按照流程辦事都會被嘲笑

2. 電話 VS 郵件

我在法國工作的第一天,上司就跟我說: Hugo, 你要記得,能寫郵件的情況下一定不要講電話,即使電話上說清楚了,達成一致了,也一定要寫郵件讓各方確認好。 實際工作中往往也是這樣子的,由於對效率不是很苛求,大家基本都是以郵件來溝通工作。 然而把這個習慣帶回國之後,卻常常被老闆罵。。。 國內公司不僅更傾向於非常頻繁地用電話而非郵件,甚至會用微信來交流工作。。。

3. 甲方 VS 乙方

雖然汽車行業往往是甲方比較強勢,但在法國這一點好像並不是很明顯。主機廠和供應商的交流往往也是很平等客氣尊重的,大部分供應商的研發主力也都在歐洲,所以對主機廠的支持力度也不錯,交流起來是很順暢的。 一切排好時間計劃,按部就班。

在國內,第一周就吃驚了,聽到同事講電話,不禁感慨:原來可以這樣對供應商說話! 很多譏諷責問的語氣在歐洲是蠻難想像的,畢竟歐洲的聖母婊們在面子上還是要保持的溫文爾雅。這一點上,Local OEM更甚,甚至出口成臟也是蠻司空見慣的。

而另一點上講,尤其國際供應商的主要研發團隊都在歐洲,國內更多是本土化生產,銷售等,對主機廠的支持力度也很小,技術儲備不完全,幹事情拖拖拉拉,也使得OEM不得不push。某知名德系供應商改實驗數據這事兒,我會亂講嘛~~

這樣,其實在國內管理供應商真的是蠻心累的,充滿各種鬥智(Si)斗勇(Bi),我一直的看法是大家都是出門在外,各混一口飯吃,都盡量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實際上卻常常不得不撕。

信口開河, 想到再補充。


我在英國工作了七年,上次假期在國內和一個國內企業有小小小小項目合作。老闆是我在英國的朋友的朋友,也是在英國待了好幾年的。一切都很順利,大家也互相尊重。

直到出了點小問題,對方員工被他們老闆施壓了。對方一員工人前態度很好,人後嘛,私下微信發語音給我,態度很不好,埋怨我沒有與他們溝通,給我施壓。(我絕對有溝通啊,你們聽不懂又不問……)

其實這沒什麼啊,有誤會就解開誤會嘛。可笑的是她以為我和她一樣是不能與她老闆平等對話的下級……

我直接回復:你要是有難處不能完成任務那我替你跟你老闆說說吧。

正巧這時候問題解決了。若非如此,我倒想知道她會怎麼回復我。

她和很多人一樣錯以為我就是個剛畢業給她老闆打工的(我長得顯小,又從事他們不了解的領域)。

人前一套,人後一套。以貌取人,目光短淺。

國外沒有這樣的人嗎?有。但在國外,你可以直接指出來,不得罪人。在國內,你就只能選擇別的方法,比如忍,或碾壓,穿小鞋或者威脅給別人穿小鞋。

就是沒法公事公辦。

我寧願被老油條老狐狸騙,這樣我還能學點東西,對吧。但為這種特別沒水平的事情進行額外精力消耗,毫無智慧可言,對事業沒有任何幫助。

以後國內項目得多收錢來彌補心靈創傷。


兩邊都工作了不少年。工作都是金融法律相關,一個在紐約,一個在上海,都算行業領袖吧。

感覺的話如果回國去國企就算了、你會感覺自己很傻叉的、對人不對事、重大項目都是為了完成政治任務、投資決策跟著領導出訪國家。總之、很鬱悶。

去外企會感覺中國的外企是中西結合吧、斗人不會少、加班非常多。

終於,發現了,創業絕對國內有機會。在國外就是打工的命你說是不是、反正我們這行是、資源都在白人手裡、有idea也沒人投你。國內就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了。

還有一點,在國外工作過的我們其實真的只是螺絲釘,做神馬10年以上也就是小中層,所以千萬太把自己當回事兒。我們抱怨別人溝通成本高、人家還覺得我們是格格不入的怪胎呢。畢竟我們回來是搶資源來的。你說是吧。


我研究生還有一年才畢業,在法國已四年,剛從國內實習回來,跟題主要求的六七年差的太遠,也談一下感受吧。

一個實習都覺得狀況百出,如果已經在國外工作六七年了,,不知道別人怎樣,反正我是肯定沒信心融入國內職場了。

我老闆當初是電話面試的我,短短十幾分鐘可能感受不到,工作一陣兒就會感受到cultural shock

比如我從來不在背後評論任何同事(包括我老闆),因為全都當面說了。

然後我那些同事,包括以前國內的同學都覺得我totally是個怪胎。說不要求拍領導馬屁這麼高端了,你連最起碼的絕對服從領導不提出任何意見都做不到。。

再比如說,我和樓上那位知友一樣從事酒店業,第一天我也西裝革履的去了,然後,真是引人注目啊我去。。上學的時候連做個presentation都要穿正裝,更何況上班。結果就是第二天我也非常casual的上班去了。。

還有一個最深刻的感受,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有優勢,或者你級別高一點,那麼不利用這個優勢碾壓別人就是不對的,這種觀念在國內職場應該相當普遍吧。我所在的部門是不用求人的那種,上班沒幾天一個同事就對我說,咱這部門是朝南開的,所以你盡可以拽一點。。我就奇怪了,咱不能有事說事非得秀一下優越感么?小瀋陽不是說過當你吃肉別人沒得吃的時候,你不吧唧嘴也是一種善良么。當然在職場上談情操未免太過可笑,只是你不碾壓一下別人就顯不出你高級?但是後來發現,我不碾壓別人,換個場合換個時間就有人來碾壓我了。。

我老闆雖然覺得很多時候confused,念在我剛入職場,工作盡心負責,也從來沒難為過我。這是我的幸運,不知道之後我還會不會有這份幸運。

工作了六七年要是沒啥特殊情況為什麼要回國,你覺得confused, 你的同事們沒準也這麼覺得,何苦來哉。。


把大家的答案都看了一遍(2014-7-7晚),都是以講故事為主,我來結合自己和身邊人經歷總結一下。

我自己只在美國工作過半年,也只是做低級的office assistant;現在在國內深圳國企工作,主要做國際業務,接觸的是挪威、新加坡、荷蘭、美國的公司,和這些公司深入合作,共同投資。所以我理解題主說的國外是指「發達國家」;回國,指的是「一線城市」。

1. 人情世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會接觸多少人情世故,取決於你有多想往上爬,取決於你要的資源的競爭激烈程度,和國內國外沒太大關係。

如果只是想安心做好自己的崗,不想那麼多往上升,我想國內國外都是一樣,上班上班,下班回家,誰愛爭什麼就是什麼。

如果想做的事情,資源是有限的,爭搶的人是多的,擦鞋別人是願意的,矛盾是難免的。當然,國內資源更有限,爭的人更多,所以更要小心。

我當時在美國辦公室,就一個晚會請誰的哪個客戶,都會爭執個不休;我一個叔叔在美國市政府工作,做技術崗,也就是冷眼看別人拉幫結派。看看Margin Call這部電影吧,我認為是描寫華爾街最真實的電影了。裡面只是描述了一天一夜的權力鬥爭,就讓你覺得,生活在哪都是殘酷的,只要你想要的別人也想要,你還不幸/幸運站在別人前進的路上。

在國內工作則更多,那個在領導跟前鞍前馬後的A,那個愛猜忌懷疑散布謠言的B,那個動不動就以權壓人的C——有時候真的累,咱們不能就事論事,就談項目嗎?但是你想想一個項目背後的Bonus,你知道為啥的~~

2. 工作強度

Again,這取決於你有多想往上爬,是否有平台讓你高工作強度。

我悄悄的看著在國外閑得掉眼淚,出國幾年廚藝大增,釣魚裏手,紅酒專家,鋼琴過級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覺得,國外的很多崗位職責是定死的,升職渠道是固定的,個人特別是華人個人的發揮空間是有限的?

而我接觸的客戶,因為都是Top Management,項目能不能做成和自己Bonus關係太大,所以不管是挪威人荷蘭人美國人法國人,都是黑著眼眶紅著眼眶熬著夜~~談項目的最後一個月,搞談判的都知道,基本上談判到最後就是拼體力了,不管你是哪國人,deadline在那,你就一路狂奔吧。

特別是我們請的律所在倫敦的律師,一個小時千把美元,把你凌晨一個電話叫起來,那是讓你賺錢啦!

當然,如果在國外只是一般職員,那工作時間確實是更受尊重,按點上下班那是你自己的權利,領導耽誤你了那得跟你說「SORRY」,耽誤多了加班工資條就上來啦。在挪威時我和他們大老闆都在開會熬到晚上八九點,看到挪威前台技術人員秘書都3點就走了。。。。我當然是覺得——Different Missions...

但在國內,按點上下班是福利,不管你有沒有活。但如果不是在華為或者這樣推崇狼性文化的公司,還是可以保障自己的個人生活的;當然如果你住在西五環,你在國貿上班,上班交通成本就那麼高。。。我覺得咱還是得多努力努力,爭取在雙井勁松租個小點的房子?

總的而言,要往上爬,工作強度都很大;如果做小職員,國外閑到哭,國內有點累,但也可以接受。

3. 工作方式

這個必須說了,人家資本主義國家這麼發達,平均工作小時能多賺咱們那麼多錢(不過現在差距在縮小),還是有道理的。

工作方式確認比較規範、比較先進,比較有效率。

開會前先會Agenda確認;開會後Minutes跟蹤;建立網上文檔體系,如果修改合同則雙方所有修改痕迹網上保留;做事情流程化,特別是財務系統,大部分可電子留痕,電子追蹤;文檔管理一流,存檔及時;不遲到;郵件回復及時有交代。

就算是我們這樣團隊里都是留學回來的人,號稱自己都是工作狂的人,也必須承認,人家的工作習慣,那是杠杠的。而且國內的企業,更喜歡寫報告、寫申請(其實報告還是有用的,對於理清自己思路);特別是政府類企業,開大會、開小會,講口號(不過越來越少)。

但我認為,這些是可學的,我們自己團隊成長自不用說,我看到國內我們的合作機構,特別是做國際業務的律所、會計師事務所,也正在越來越規範化,效率也正在提高。

4. 上升路徑

如果不是創業公司,國外的上升路徑更加規範,更有「熬年頭」的感覺,當然你也可以說「職業規劃更加明晰」。國內因為很多產業都是新的,都是靠拼的,所以運氣+努力的成分更多。我想很多人抱怨的也是這個吧。但對於一些人來說,也是機會,對嗎?

種族天花板就不說了,這個中國在海外的企業,也都是華人老大啦。

4. 衣著

我覺得這個不值得吐槽。工作不是穿衣吃飯,我自己除非見客戶,我就愛自己做中餐,就愛穿休閑裝。和客戶混熟了也都穿得休閑,項目裡面見真章。

5. 關心私生活。

國外不能明著問(呵呵,他們愛Gossip的程度不比國內低,就是比較有禮貌);國內就是愛問,一個客戶第一次見面就可以敞開了問你。

不過我其實覺得和工作關係不大。而且就算他們問,你可以不說的/打哈哈的。我這個人容忍能力比較高,就覺得該問就問,單身就單身,我覺得單身挺好,比湊合著過好,您不覺得?沒事,我保留意見。

我5月份去休斯敦出差,順道見了幾個朋友,當時發了一點感慨,記在手機里了。以後我也可能去國外吧,我想國內這麼鍛煉人(項目能力、人際交往,各個方面),而想做點事的年輕人又那麼需要鍛煉;如果我想過一種更回歸家庭,更安逸的生活,或者國外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我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國外吧。


圈子嚴重,對人不對事,低一級各種壓,有話不直說,領導無自理能力。


歐洲工作七年以上。並未徹底回國。

經常回中國出差,幾乎每天都與德國法國中國和其他國家聯繫。

剛工作頭幾年的時候,給中國的子公司遠程做項目管理和技術支持。每年幾次到中國參觀工廠、拜訪客戶、挑選供應商。

中國子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換過幾次,有些關係好玩的來的,私下經常會講些奇奇怪怪的內幕,覺得可以寫小說了。

但其實這些奇怪的內幕不只有中國有,歐洲高層照樣有。只不過的確是歐洲的底層人民比較安靜祥和一些,不像國內有時候(或有些地區的)高層和底層都常作妖。

最接近回國的一次,是當時的一個中國子公司總經理伯樂了一把,想把我要回國當技術型銷售(這樣大家就明白為什麼我回答技術型銷售的問題時手到擒來了吧?早有準備哈哈哈),結果歐洲總部沒放人。事實上我也並沒有完全做好回國的準備。當時的頂頭上司旁敲側擊了我一下,跟我說,你知道嘛,如果把你派回國常駐肯定工資有增無減。我說,喔,呵呵呵。然後我問,你們打算派我去中國常駐嘛?他說,呵呵呵,你還是留在歐洲吧。

最接近職業天花板的一次,是被總部CEO直接領導,負責技術部門的KPI、部門內部和各部門之間的流程改進、以及部門的可視化管理系統。

雖然直到現在都負責給全部門甚至其他部門的大叔們開會和安排任務,但是並沒有真正的行政管理權。

作為全技術部門年齡最小的,而且還是唯一的女生,唯一的亞洲人,我覺得光桿司令基本上也就是我的天花板了。帶歐洲實習生神馬的不算。

歐洲的底層技術工人可以一輩子甚至幾代人都在一個企業,但是職業經理人也跟國內一樣流動性挺強的。我這近十年身邊頭頂也是換了不少經理人。幸好我在的技術部門相對穩定,氣氛良好,要不然我也是挺想嘗試新的職業天花板的。

跳槽都懶的人,徹底回國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吧。更何況現在也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了。

再來說說這近十年國內子公司、客戶和供應商的變化,還是蠻快的。中國的新廠建得快、搬得快、轉型得快。不像歐洲這種腐朽的慢節奏。這是最深的印象。其實有些新東西(電和軟體相關)完全有趕超歐美的趨勢。機械方面的主要問題可能還是在精度、穩定性和某些中國起步晚的經驗上。所以我也經常感嘆,經驗是把雙刃劍。

有些人喜歡說歐美多麼完善,中國多麼沒經驗,我也經常拿些段子開涮,但其實只是整體水平中的幾個有代表性的搞笑瞬間。具體到工作中,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外國各國差別非常大,就連歐洲各國企業差別都不小,中國的企業就更是魚龍混雜。各個行業也是隔行如隔山。所以這個話題才會見仁見智,有些人眼中的中國和外國可能是我一輩子都見不到樣子。

換句通俗易懂的話就是:中國有很多SB,外國也有很多SB,每個國家都有很多SB,只是看你是否有幸撞見了。

這種SB可能是技術上不懂裝懂還態度NB的客戶,中國有,日本有,德國也有,雖然百分率不一定一樣,但被你撞上了就是100%。沒必要根據自身經歷進行不完全統計。

SB經理人同理。

因為很多是私人的東西,所以我不介意寫的亂點。大家隨便看看就好了。

最後再回到回國的這個話題上:

我覺得,既然全世界都有SB,找個聰明人相對多的圈子就好了,沒必要拘泥於在哪個國家。

既然歐洲的經驗相對足,中國的發展相對快,那我就繼續當我的搬運工,把歐洲的經驗和技術整合提取,然後搬到中國,協助快速發展。(所謂的曲線救國。如果是真的看不起中國那些暫時落後的企業,我也不會辛苦的當搬運工了)

如果有一天我發現真的有好的機會能回國完成我的創業夢了,我會跟小夥伴們一起奮鬥的。不過在這之前,還是先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吧。

說句實話,我已經預感到我這一輩子都會是海漂海鷗了。我們一起留學的小夥伴們好多回國之後又出來四處遊盪了。如果我回國,肯定也是在國內呆不住,要四處發揮國際化優勢的那種。嘆。


對文中某些表達有問題的地方進行了修改。。。主要內容沒變。

------------------

大致看了一下諸位兄弟姐妹的回答,我這個回答應該是異類。因為我在日本。

沒去過別的國家工作過,感覺日本和國內有挺多相像的地方,

大概都是東亞國家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原因。

打比方說,責任不是分的很清楚,上下等級還是最主要的職場關係,等等。

看到某些知友說開會的時候不分級別都可以發言甚至爭吵這種事情在日本公司也不是很多見的,

當然並不是沒有人不覺得不平不滿,只不過大家都不願意拉下臉撕破關係。

因為工作關係,最近兩年一直在國內負責建廠設計生產線,

也見識了國內的紅與黑。僅限於製造業,談談個人感受。

1,吃拿卡要回扣酒席KTV會所諸如此類無關工作本身的事太多,過分耗費精力。

回國這兩年,從項目選址到政府招商,從廠房建設到產線鋪設,幾乎是一路喝過來的。

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也難免國內的諸多官員大腹便便頭髮稀少---酒色過度。

日本人剛開始叫苦連連,後來也都樂在其中,不得不佩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和影響力。

2,違法亂紀暗箱操作非常普遍,整體缺乏正義正直的大環境。

我本人負責近1億的預算來採購設備,少不了被「公關」,曾經回到酒店收到一個包,

包裡面全是現金,我傻眼了趕緊給我父親打電話問怎麼辦。

還有一次和建築商從會所出來,喝的臉紅脖子粗的我發現計程車裡面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塞進一個女孩,我問她要幹嗎,她一個白眼廢話陪你回酒店啊錢都收了。。。

(當然,我虛偽的表示一下在金錢和美女的誘惑下,我思前想後還是經住了考驗。哈哈。)

類似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小的禮品就更是推都推不掉,有的時候真的要翻臉這些供應商才能有所收斂。在日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這裡都成了行業默規。日本人倒有不少人樂在其中,可見環境真的可以影響人,再廉直的人天天泡在誘惑里不上鉤也真泯滅人性,不過鬼子們膽子比較小,最多也就是收收購物卡玩玩女人,據我觀察應該不敢收現金。

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嚴重影響工程質量,驗收權都在我們這幾個負責人手裡,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可能還睡了人家的,驗收時難免得放水。至少不可能完全按照日本的驗收標準,否則都得重建。

3,國內的工程人員中部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缺乏正義感,缺乏職業素養。

通過這個項目,我大概接觸了100多個各類技術人員,從老的到少的,從高學歷到現場的熟練工,當然這些人不能代表所有的國內工程人員,結論是很讓人失望。先不說基本的技術常識,連EXCEL或者郵件這類的基本工作tools都不能完全掌握,發郵件從來不回,100封郵件裡面回復率能有1%就不錯了,然後內容不寫或者是xx,你好請看附件就完了,讓人哭笑不得。到了工程後期我徹底放棄了每次都是直接打電話,日本人後來也摸清了這個規律,發郵件已然無用只能打電話或者去現場拎人。另外,對一些不公正的事情,表現出來的不是氣憤,而是羨慕嫉妒。譬如喜歡議論日本人賺多少錢,但是不想想自己的技術水平和人家的差距有多少。至於現場到處吐痰,拿腳去踢開關,邊幹活邊喝可樂,上班打QQ玩手機(女孩子居多),諸如此類就更加數不勝數了。當然,也有個別虛心好學的,總體比例極小。

4,做事毫無章法亂七八糟,幹活都得靠上壓下,大罵小。

好好說話基本上無人響應,非得要發火踢桌子才當回事。可能是因為我是唯一一個中國籍負責人,再加上年齡比大多數人小,基本上我的話開始都不聽,怎麼指揮都沒用。日本人說點什麼就像孫子一樣,明顯的看人下菜碟。工作中的信念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是情緒在工作,這是一個很大的毛病。不過,我發了火就好多了,真的是不想用「賤」這個詞,但是為什麼不能開始就做你自己本來該做的事情呢?非要搞得發了火砸了東西才幹活,我不能理解這樣的工作態度。搞得我後來越來越容易發火,可能是潛意識中被多次鼓勵造成習慣性發火。

5,瞧不起現場人員,等級觀念深重,唯上是從。

這點是和日本進行的比較。因為日本的製造業成功的一個秘訣就是重視現場,現場的一個工頭的地位德高望重,我這樣的白領技術人員都是要點頭哈腰的。現場工人的意見非常受重視,也很受尊重,儘管他們讀的書可能並不多,社會地位可能並不高,但是在公司內部還是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可是國內完全不是這樣,不光是工人,低下層勞動者普遍享受不到應有的尊重。特別是狗屁不通的工程師還總犯眼高手低的毛病,瞧不起工人,也不和工人們進行交流,整天沉浸在白領的優越感裡面無法自拔。真是莫名其妙。更別說親自動手去做點什麼了,做到中層的人基本上不屑於跑現場的。

6,部分職位屬於高危職位,花花腸子太多,心思不好好放在工作上。

我目前工作的公司,在國內也有不少分工廠了,每個工廠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採購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領導干不久,平均不過兩年。不是自己辭職趕緊溜,就是事情敗露不得不辭職。日本公司也挺有意思,對這種人從來都是趕走了事,也不追究後續責任。誰掌握了選供應商的權力,就算不拿好處估計外面都沒人相信你。由於日系公司的高級職位基本都是日本人抓著,所以中層幹部的這幫中國人就互相傾軋,爭權奪利,背後就是搬弄是非,在酒桌上我都聽了好幾撥人互相攻擊了,大家都是想在日本人的庇護下多拿點好處。

7,愛說別人的閑話,大嘴巴很多。

女同志居多。真的很無聊,張家長李家短王家的媳婦不要臉。有些男同志,按理說應該是技術宅的宅男也像長舌婦一樣整天鑽研某人的朋友圈。一天到晚有人研究我有沒有加入日本國籍等等。

以上發了一頓牢騷。。。

其實也不完全是一無是處了,只不過做了兩年項目身心俱憊,談談自己的感受發泄一下。

有的時候也別怪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我幹了這兩年都心灰意冷,

至少對傳統製造業我基本喪失信心了,認真做事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

國內就是和稀泥,適合會來事的人工作,絕對不適合一根筋的固執技術男工作。

而日本這樣的製造業大國,支持著其嚴謹的技術精神的,還主要是一大幫傻了吧嘰的工程男。

在國內人際關係才是第一生產力,玩轉人就玩轉一切了。

這就是我的直觀感受,第一次發帖,不敢造次,匿名了。感覺只要背著日本就會被罵漢奸。。。


1. respect. They never learned respect. 從幫忙扶門,到見面打招呼,到怎樣禮貌地否定他人的意見,怎麼都學不會。

2. equality. They never respect equality. 為什麼年輕的員工就不可以批評年長的,為什麼領導就要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態。

3. arrogant ignorance. 明明不了解某個國家,某種習俗,某個領域,卻好似專家一般說得頭頭是道,不容爭辯。

4. 自備飯盒。感覺像坐牢。


國外10年,回國不能接受的是

1. 很多工作上的數據,結論,表達都極度有水分,任何東西都要搞的高大上,不是一般的make up,簡直就是在搞詐騙......

2.公司領導和員工的關係簡直是能畫餅就畫餅,能欺騙就欺騙,你相信你傻X,不哭鬧不搭理。沒有任何規則可言。

3.極度沒有隱私可言。領導同事都要加上微信便於聯繫;父母情況,婚戀情況根本不能隱瞞,各種要回答。

4.加班沒有任何效率,通常都是等領導,等報告,等開會.......之中度過。


我倒覺得國內挺好……

在歐美有幾個中國人能混出中層來?當然沒他什麼政治鬥爭爾虞我詐的份,就一賣技術幹活的工具。做得人上人的精英不是有一門看家絕活兒就是國內有資源,都是直接效益一清二白的事。白人也玩厚黑學,細節不一樣江湖是一樣的,親眼見歷領導層被人收購後幾年時間干翻集團上面一系CXO反把人家公司吃了的種種手段。

所以作為技術工嘛,只能講規則啊,不按規程辦事怎麼辦事,的確是人家不帶玩啊。國內挺好,特別變通,正路不成可以曲線救國,我有技術他有路數,都是能力,各種看不慣的我覺得可以換個思維接納一下,國外的文化不都接納的挺好嘛。一個歷史如此悠久的國家,比這些發達國家都命長,屢次外族入侵反把人家同化了的民族,自己家門裡自然有我們處事方法的優點。

反觀華人登埠英國幾百年,到現在還是提起中國人就是開餐館,至今未有一個能講中文的議員,連自己的黑澀會都是內鬥搶自己人地盤,有人開中餐館就來跟你聊聊分成,別的族裔一副井水不犯河水鳥都不鳥你。

對這個bias聊一點拙見。此類地圖炮的話題我覺得也很難分個所以然吧


1. 德國 上午先來個breakfast 然後kaffe time ,同事間禮貌,準時上班,準時下班,沒有外網。大家都很認真工作,但節奏緩慢。衣著嘛,德國人比較簡單。

2.香港,yellow letter,上班不準看手機,不準聊天,但是還是有人看啦,工作壓力大,下面的人勾心鬥角。好了吧,一個個早上都有起床氣,下班加班很正常。

3.上海,工作比較渙散。準時下班。有上外網。

關於隱私問題,香港是暗說,上海明說,德國少說。

以上僅為我們的三個分公司的情況,不代表主流。


補充說明

那個,在知乎一直是單機潛水透明狀態,喜歡看大牛們有理有據有觀點的答案,也喜歡看各種抖機靈嬉笑怒罵。這次衝出來答題有這麼多人贊同真開心呀。

記得當時這個題下面大概有十幾近二十個回答,傾向都一樣。實在覺得不能同意。

國內外工作完全一樣?當然不一樣。我覺得這些回答里,最客觀的是 @Jonna Zhou的。至於我,我只是想說,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遇到的每一個人,不要用國籍或地區去judge,放地圖炮很沒意思。

PS:我木有在黑歐洲人喲,歐洲人很萌噠,不僅萌而且還帥!

——————————————我是補充說明的分割線———————————————————

看了上面的答案,所以說知乎的政治正確果然就是說國內各種不好國外各種好。但這個題目勾起了我對原來工作的思念,拿不到贊也無所謂,來寫點感受。

我在國內工作過兩年,出國三年半,現在仍在國外,不過是在讀博。因為是在實驗室而非坐在教室里上課,也算工作的一種吧,不知道有沒有資格回答。

在國內做了兩年小醫生,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輪轉了很多科室,感覺氛圍都很融洽,當然彼此之間也有競爭,但同時也會互相幫助。記得在自己科室時,有段時間因為湊不夠升職稱的文章而發愁,同事和上級都會幫我想point,後來開始寫的時候缺影像資料,他們還幫我去超聲科拿。

訓斥批評當然也有,看你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了。

我剛開始在自己科室做研究生時,有一次病歷寫得不好,一個上級醫生啪嗒把病歷甩我桌上,丟了一句「你也算心內科研究生?寫的什麼東西?真懷疑你執業考試過不過得了。」 我戰戰兢兢去問她哪裡寫的不對,她就看我一眼說,「自己對著診斷學書看去」。但現在同一個人,在我出國後每年都組織全科室同事給我寄包裹,茶葉、堅果還有鼓勵我的賀卡。雖然我辭職了,而且以後也不一定能跟他們碰面,大家仍是好朋友。

還有印象深刻的一次,我剛去新生兒科,感覺一片茫然,開個醫囑要一上午,有時液體量會算錯。上級主治醫生罵哭過我好幾次。但一兩個月之後,他會說「交給你的病人我最放心,你周末上班那我就不用打電話來問病情了」,會對進修醫生和實習生說「你們有醫囑沒把握的,讓她看就可以了不用再問我」。被信任的感覺很好,讓我有動力更上進。

還有很多小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溫暖又開心。

像這樣的事算是對事還是對人呢。所以說,有時候別人對你的態度,不僅代表別人的想法和心態,還有你自己的態度和能力。

後來出了國,依舊感覺很開心,很融洽。我呆的地方是個移民城市,哪裡來的人都有,時間久了我發現其實人和人的關係跟國籍沒關係。哪裡都有好人,都有壞人,都有傲慢的人在工作上為難你,會有刻薄的人否定你的成績,但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一樣,沒人天然針對你。

再說個別人的故事吧,說點和中國人不相關的。

我們隔壁實驗室,清一色「外國人」,跟我關係都不錯。有一次一個姑娘來找我哭訴。她是黎巴嫩人,來做postdoc一年多。她的老闆是比利時人,在工作上非常專橫,要什麼實驗結果,分分鐘必須拿出來,不管你手上有沒有其他事在做。任何實驗設計和過程必須由她詳細指定,詳細到每張figure坐標軸的樣子,學生和技術員就是她的雙手的延伸。實驗室的任何人在學術上不允許和她爭論。那個姑娘說自己實在受不了了天天回家哭,我只能安慰她說再忍忍。

遇到過一個日本男生每天拿著飯盒在研究所對面公園吃午飯。原來他和同事們一起邊吃邊聊天很開心,後來他的老闆(法國人)很熱情的每天要和他們一起。飯桌上只能有以下內容:課題,論文,此地風俗多壞天氣多糟糕,法國各種好。不能隨便插嘴,不能岔開說其他話題。後來大家受不了了,各自找角落躲起來單獨吃。

我沒遇到過此類問題,同事很好,老闆很好,挨過訓,受過表揚,生活正常如白開水。

稱謂什麼的,在看到這個題之前從沒注意過。反正只是個代號隨便叫唄,不太在意這個。

說太多了不說了。世上沒有烏托邦,國內也不是萬惡的地獄。那什麼,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嘛。我努力做到認真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幸運的是,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我的認真很少被辜負。

希望每一個認真工作的人都開心愉快O(∩_∩)O~~


填各種沒用的表格,申請,寫日報,周報,月報,季度報,年報,各種出差總結…

感覺幹這種事佔了上班大半精力…最奇怪的是竟然還是比國外清閑


沒在國外工作過,但是讀研的時候實習過4個月

差別:

1. 職業化,國內上班的時候小辦公室里各種聊天軟體,QQ微信用著。淘寶網買東西。而我觀察過國外同時電腦(很不巧,坐在他們後面可以偷窺)他們真的很專註,不去瀏覽亂七八糟的網站。

2. 溝通,當時我在布魯塞爾一家小start up 公司實習,會議非常多而且參與度很高,每次主持者講完後都會被提問很多問題,直擊要害。人們好像不覺得有什麼面子上,上下級尊重服從的顧忌,想表達意見可以直接表達。

3. 稱謂,國外直呼名字的感覺真好。

4.流程化,很多國外的公司有著員工手冊,wiki, QA,有問題就記錄下來,編撰到公司流程里,以後新人進來很容易進行培訓。省人力資源。

5.距離感造就職業化,可以經常互開玩笑,但是不會關心你老婆兒女七大姑八大姨。隨時回到工作狀態。

6. 維護自己利益,國外的工會相當於中國國內合法造反機構。利益被資本家剝削了一定要討公道。當然了,經濟形勢不好,自願加班的人也很多,但不會像中國人這麼拚命,只是為了錢。

國內正規機構這點會做的比較好,不正規的地方,老闆想扣錢就扣錢,想讓你加班你還得表現的很樂意。

相同:

1. 懶,一種懶得體面,一種懶得苟延饞喘


在英國工作過7年, 剛回來的時候覺得非常大的culture shock! 花了挺長時間才適應。 不過很幸運是在創業公司, 所以沒有什麼等級啊, 太多流程上的不適應, 下面是幾個當時體會比較深的工作方式上的不同:

1) 效率, 在國內的效率整體比國外底。 例如在英國大家開會之前有明確的agenda, 會後有明確的action。 在國內很多時候開會就是為了聊聊, 沒有明確的目標, 很多事後沒有明確的結論。很多次開完會後結論就是: 你說的不錯,我考慮考慮。 然後過了幾個月再見面,還是討論同樣的問題。

3)Connection: 國內是要交朋友, 有關係,然後才有可能有商業機會。 但國外是先做事, 在合作的過程中長久了就變成了朋友。 所以在國內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行業里social, 要認識足夠多的人,足夠多的connection, 然後才好辦事。

4) 溝通, QQ vs email: 在國外主要的商務溝通的方式是郵件, 但國內商務溝通之前是QQ, 現在是微信。 郵件很少有人用, 碰到過畢業生連cc 和 bcc 是什麼都不知道。 在國內溝通都不是特別直接, 而且太直接的花反而先得不尊重對方。

5) 計劃, 國內很多事情是沒有計劃的, 或者計劃是可以隨時改的。早晨10:00 會接到一個合作夥伴的電話, 說他中午過來找你。想提前2周約人一版都不可能, 因為大部分時候都是不能確定2周後的計劃的。 但在國外,appointment 很重要, 大家的時間都排的很慢, 很多計劃都是幾周前就定好了。 不能說是哪個方式好, 但的確挺不適應的。

6) Work Life Balance: 在國外工作是工作, 生活是生活。 在國內很少是能分開的。

我是花了不少時間來適應,文化的不同決定了工作方式的不同, 思維的不同。 不知道將來回了英國是否又需要經歷又一輪的culture shock!


我是碼農,碼漢字,待遇和IT界...天上地下

本來在歐洲私企,現在在國內事業單位...又是天差地別

1. 做事思路不一樣

國外講究科學思維,寫文案什麼的首先講定位、定基調,其次是策略、執行步驟,詳細到Slogan。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可行性高,執行起來比較流暢;國內就是腦子還沒動呢,先坐下來開會吧,定位還沒有呢,大家頭(chun)腦(cui)風(che)暴(dan)吧,哎呀領導也不知道重點呀,你先寫寫看吧,哦我看了,內容太雜吶,我現在有一些新想法,我們重寫吧blablabla...

2. 很多人也提到了,對「尊重」的理解不一樣

飯局上同事們都會抓領導講話的間隙起來敬酒,我好像抓不住這個tempo...有次領導逗我,問外國人喜歡喝哪種酒?我一時語塞,說愛喝啥喝啥,汽水也行。領導開始講一次不能沒有白酒的旅行...

3. 無法容忍異見

價值觀正常的會成為少數派,少數派很難活下去。

4. 好吃的都吃到了!只是,吃得很提心弔膽...


回來之後發現自己變傻了。

在國外的幾年養成了凡事按流程辦,按規矩辦,遇到什麼問題先溝通先講道理的習慣。國內的一套都忘得差不多了。

回國之後居然傻到也想在工作中走流程,講道理。然後,然後就被拉下馬了。


在日本工作三年,回國後第一感覺:

國內的公司好務實啊,好少的形式主義啊!

我真心沒開玩笑 :D


就五個字:對人不對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國 2013 年初的移民改革?
如何看待一美國華裔發帖稱父母若為孩子著想就別輕易移民美國?
西方國家是否應該削減移民,限制移民?
澳大利亞技術移民需要哪些條件?
美國跟澳大利亞相比,真的只是二流發達國家嗎?

TAG:出國 | 留學 | 職業規劃 | 移民 | 工作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