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神鴉片」論在中國如此流行?
01-03
為何在當下,許多人依然不能對遊戲等娛樂產品(題主對「精神鴉片」的粗略理解)抱有客觀的認知?「精神鴉片」論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這個概念在中國(尤其是老一輩人中)如此風行?
大字報這毛病大概是老毛遺傳下來的,不過也不獨中國。
女上位至今在天主教都是非法的。教士們在宗教頻道嚷嚷的聲音一點不小
我國人民的開放程度並不低,只是因為信息壟斷比較嚴重,而且政教合一,腦殘言論比較容易擴散出來。首先把遊戲等娛樂當做「精神鴉片」的人是最不對其抱有客觀認知的人。第二,這個概念來源於改革開放初,精神文明,文化產品極度低下時期對於娛樂的恐懼。
第三,老一輩人就是從那個沒有任何精神文明的時代過來的。
就和這個國家裡許多其他奇怪的認知一樣,國家宣傳機器功不可沒。當年遊戲機禁令的頒布原因就是因為有些head覺得這是賭博,會擾亂社會風氣。為了順利推進禁令,head們接下來的固定動作就是開大喇叭,以為你好的家長姿態宣傳遊戲(機)的弊端,其中精神鴉片論是流傳最廣的。我並不是在為遊戲機洗地,但這種(被廣泛使用的)宣傳方式實在讓人不舒服。對待一件說不好有大惡的事情,拍腦袋說禁就禁的行為除了讓人有面對權威的威嚇感,其實沒有多少其他有益的效果。
共黨當權之後沒命的宣傳沒有XXX就沒有新中國,大力渲染過去半殖民地時期的悲慘歷史以突出現在的幸福生活,鴉片戰爭作為中國開始衰落的典型案例更是首當其衝。雖然新中國成立了,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明著的鴉片不敢賣了,就用各種墮落的東西暗地裡腐化我們。而遊戲這種東西因其易上手且低齡化的特點首當其衝成為了一號精神鴉片。類似的還有80年代的流行歌,90年代的電視劇
因為他們沒玩過,這個世界未知最可怕。
怎麼說呢?其實也並不只有中國認為這種娛樂文化是「精神鴉片」。即使是在努力推行「酷日本」戰略的日本,也會有民眾說出「政府一邊向外鼓吹這種文化(指偶像、ACG等等日本特色的娛樂文化),一邊卻用准犯人的眼光看待宅。」這樣的話來呢(笑)。說明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其實這種文化並不是多麼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吧。只不過是中國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太過簡單粗暴,就是一貫地貼標籤打棒子。但其實對待這個東西就像治水一樣,堵不如疏。外界的約束力越強,自我的約束力反而會被削弱。就像有的時候你選擇不去做某件事(比如打遊戲),並不是因為你自己意識到這件事做多了有害,而僅僅是因為父母/老師/領導盯著你,不允許你做而已,一旦撤去了這個外力,你會帶著一種補償的心態迫不及待地躍入其中,瞬間突破臨界值,陷入一種「成癮」的狀態。而外界多數時候正是看到了後者的這種狀態,並且將其錯誤地歸因於這件事情本身。畢竟,改變教育方式太難,而找理由太容易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歸因,某種程度上是教育的一種「懶政」。其實,個人覺得,與其說是「精神鴉片」,不如說是「精神零食」更恰當。就像薯條糖果之類,適當吃一些嘗嘗美味,可作為消遣享受;但頓頓當飯吃,乃至拋棄主食蔬菜,則必然影響健康。然而若是當做毒害而全面禁絕,未免也是矯枉過正,太可笑了。
家長不會管 學校不能管 社會不想管。然後一群教授就興奮了:這都是錢啊!!說得越邪乎越好!然後精神鴉片論就出來了。等我們這一代的人當家長了我覺得就會有很大的改觀。畢竟我國這些年發展太快,老一輩的頭腦跟不上了
因為有些人可以在工作之餘依然學習提升自己 而另一些人一下班就迫切地想要進入虛擬的遊戲世界爽一下
因為中國是一個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國家,就好像大型的企業一樣,只有頂層的人物可以思考,其他人都是實現頂層人物意志的工具。這些人所以願意留在這樣的企業為了別人的意志而當牛做馬,是因為他們覺得回報不錯,而畏懼離開之後的風險。這樣被利益召集起來,因為害怕失去利益而放棄自我的人,就很容易墮落。你被別人支配和壓制,內心自然有很多負面的情緒。你混的不好,吸毒可以逃避,你混的好,吸毒帶給你的快樂比混的好還更好,還不需要努力。中國人見到鴉片,總是比別人容易上癮。中國的學生見到電腦遊戲,也是如此。無它,因為他們沒有自己活在自己滿意的路上,而成為了別人支配的走獸,所以偶爾可以逃避,就盡情放縱。
推薦閱讀:
※galgame里有哪些非常有魅力卻不能攻略的角色?
※如何在推眼鏡的時候,讓眼鏡反光?
※近幾年有哪些動畫女角色特別有熱度和人氣?
※為什麼動畫在出現大特效的時候畫面就會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