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與市場營銷學的具體聯繫?
謝謝邀請,談一點個人淺見。
我認為經濟學,尤其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在於兩點:價格和選擇。價格指的是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是如何形成和決定的;選擇指的是市場的參與者是如何在有限的選擇集以及限制條件下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決策的。在消費者的立場上來說,消費者需要根據自己的偏好以及各種可供選擇的商品和服務及其價格來做出能最大化自己效用的購買決策——這些是經濟學。
而營銷學,則在生產者和商品及勞務提供者的角度上來考慮,如何打造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如何為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設定價格,如何運用一系列的策略,從而達到一個目的——讓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的時候,選擇自己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這可能包含兩點:一種是根據已知的消費者偏好,來投其所好地打造商品或服務,最終使其做出購買決策;另一種是運用一系列的營銷策略,來改變消費者的偏好,最終使其改變原先的主意,做出購買決策。
寫的不好,還請多多指教。
首先我想說明要想理清經濟學和市場營銷學這兩門學科的關係,沒有一本書的厚度是說不清楚的。下面淺談下我對這兩門學科的理解。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供求雙方。【即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決策背後的邏輯】。就消費者方面來說,影響其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有兩個~消費偏好和個人支付能力。某一產品對消費者有沒有吸引力?如何提高這一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進一步如何擴大這一產品在市場的銷售份額和利潤是營銷者需要做的事。通過運用一系列的營銷工具【基於對消費者偏好的研究】和營銷策略【比如:博弈論】滿足或者引導消費者偏好,實現擴大產品銷售的目的。滿足了廠商想要擴大產量提高銷售利潤的目的相契合。所以營銷行為的服務對象就是生產者。【商品和勞務的提供者】回顧歷史,營銷行為就是為滿足廠商擴大銷售的需求而出現的。 (這段寫的尤其不好,請多指教) 在工業革命時期,生產力大大提高,生產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逐漸增加。在工業革命初期,雖然生產的數量增加速度較快,但是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人均商品數量【per GDP】增速較快,但絕對數量相對較小。所以整個商品市場仍然是賣方市場。廠商生產的產品不擔心賣不出去,所以不需要營銷活動刺激市場的需求。 隨後,隨著生產力的繼續提高,市場中出現了產品的供過於求的現象,為了將產品銷售出去,各廠商展開了理解的競爭。最為樸素的競爭方式 有價格戰或者產品數量戰。【廠商之間的行為可參考博弈論的相關知識】此時營銷手段的創新和發展速度加快,營銷學的內涵也不斷豐富起來。 所以簡單的來說,營銷的出現就是基於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出現的。
推薦閱讀:
※社群營銷的案例有哪些?
※和客戶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有什麼好的溝通技巧嗎?
※市場營銷專業在校本科生,如何選擇實習工作的方向可以收穫更多?
※為什麼有時候買到的圖書顯示的出版時間是未來的?
※美麗說和蘑菇街這類的購物分享網站,解決了用戶的什麼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