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十日談》?


早不過白行簡,妙不如李笠翁。


看完《十日談》,覺得薄伽丘確實挺有想法的,小故事裡經常暗藏機鋒。我舉個例子,前一個故事大家談論得較少,後一個是小說集里相對熱門的故事。

第二天的第二個故事,商人林多納經商途中,每個早晨必念《我父在天》和《聖母頌》,祈求晚上能有個舒服的下榻之處。途中遇截,被搶去財物和衣服,在城門前凍個半死。當地侯爵的情婦——一個富寡婦將他收留,寡婦看他很順眼,正巧侯爵有公務不在,就投懷送抱,和林多納過了一夜,林多納走時,寡婦又接濟了他一些東西。很快劫匪被抓,林多納幸運地挽回了損失。

讓我開懷大笑的,是林多納的禱告應驗了:在他落難時,侯爵不在情婦家,而婦人的丈夫已故(我父在天),林多納於是收了善良的富寡婦(性開放的現實版聖母)的恩惠。薄伽丘想要的宗教是不禁人慾的,這才用富寡婦類比聖母。我不信教,但我想,開放的基督徒如果能領悟到薄伽丘的用意,會會心一笑,保守的信教人估計會被嘔死。

第一天的第一個故事,一個五毒俱全的催債人,在異鄉重病將死。為了能讓教堂給自己安排後事,他花言巧語讓懺悔神父以為他是個高尚的虔誠教徒。聽了神父的彙報,教堂院長決定把他按照聖徒的禮節下葬,教徒們在禱告禮上把騙子屍體上的衣服都撕碎分凈了,把破布當成帶來福報的聖物。

這故事布局很高明,不少讀者看著騙子忽悠神父,感覺很好笑,看到神父能肯定人的正常需求(比如口渴喝水覺得甘甜不是罪惡的慾望),感覺這個神父倒還挺人性化的,其實真正的諷刺在後面,教堂院長對一個不知底細的異鄉人如獲至寶,根本不在意他是否真是君子,只要立個聖徒牌位,能擴大教堂的影響就行了。教堂院長為教會的利益搞宗教詐騙,忽悠全城教徒,甚至忽悠得連自己也相信。薄伽丘用暗諷的方式,反對教會的虛偽。


我只能說也許是翻譯的鍋我是當做小黃書看的 完全無法感受這部文藝復興期間的追求解放(OOXX)的偉大作品 我低俗我有罪


十日談背景是1347年-1348年的黑死病。這次大瘟疫導致歐洲一半人死亡,也有說三分之一的。

薄伽丘講述,佛羅倫薩城死亡超過十萬,社會秩序已經毀滅,七位女士個個身穿喪服,年齡最大的聲稱家中只有她和一個女佣人了,三位男士也差不多。

這種情況下,十個人不用顧忌旁人的言論,按照自己的愛憎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他們表達出來對教會的鄙視和輕蔑,對情慾的嚮往,對愛情的期盼。這種話,這些事,在正常時候當然是不能說的。

十日談,通過這些故事,反映了佛羅倫薩富裕市民的真實想法。


談談我的理解。十日談是義大利文學界研究的一個核心,和神曲歌集處於一個重量級,而對於義大利語言的發展則更勝一籌。裡面很多故事人名都是有據可靠的,為研究那個時代的義大利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十日談某種意義上是奠定了volgar的寫作模式的,義大利語幾次大變革,十日談當仁不讓佔據了重要的意義。個人認為十日談的最大的價值是對於俗語的影響,包括之後演變為義大利語,是一部偉大的語言學著作,其次作為一部故事集,保存了很多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並不局限於義大利。最後才是對天主教的抨擊吧,當然本身薄伽丘自己也矛盾。這裡說的是義大利版本,中文就完全可以當做消遣讀物了。


我低俗 我見識短淺

講真這真不是歐洲貴族偷情史嗎


高三背西方近代史的時候,背到文藝復興的「文學三傑」和他們的代表作,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談》。當初覺得好厲害,一直想拜讀能和但丁《神曲》齊名的著作。

非常記得,大一第一學期就到圖書館借了《十日談》,剛開始的故事還好,貌似還記得是一個騙子臨終騙神父還被封了聖徒(這高中歷史也有提及),還蠻諷刺當時的教會的。但到了後來,猝不及防地…發車了!!

當初純情的我,真的是意義上的第一本小黃書,後來看了幾個就沒繼續看下去了。可能當初的我只能膚淺地看到表面,感受不到其中的內涵吧( ????? )

捂臉跑…可恥地匿了


當年我讀小學五年級,班裡風靡國外名著,我也喜歡搜集,一本又一本地買,差不多買了近二十本諸如《巴黎聖母院》、《飄》、《悲慘世界》、《茶花女》之類名著。

有一次在書店陰差陽錯買了《十日談》這本書,拿回家看,自覺心裡和臉皮都熱辣辣,明明看的是名著,怎麼在聽這幾個人圍在一起講不害臊的「黃色故事」呢,後來終於還是偷偷跑到書店把書換了…

太可愛了!現在想重讀。


去年完整地讀完了原文。10*10個小故事,其中涉黃有八十篇以上。

不過畢竟是古代嘛,沒有什麼娛樂,沒有什麼能表示愛情,就用XX來表達。

至於諷刺教會,個人覺得沒有太多意圖在裡面,實在是出於開涮的需要(參考水滸老殘遊記之類也不乏淫僧淫道的記錄)。

義大利的人文主義作品,感覺手法一般(也可能是翻譯問題),思想也沒有太大的深度。不過如果是要了解很多西方的文化梗,還是值得一讀的。


反正我小孩以後要敢看這個我絕對沒收


咋一看每個故事都hhhh

仔細一想每個故事都很有故事

班級里所有人都記得綠鵝。。。

包括我們兩個老師

所以真的,棒呆


國外版金瓶梅


反正我初中時候是當故事會加小黃書看的

好多語文歷史書上介紹的名著根本讀不下去,但是《十日談》真的很有趣

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都是好玩的故事,根本體會不到歷史書上什麼反映了教會和傳教士的黑暗云云。對於我們來說,說平民百姓也是說,說教會傳教士也是說,沒什麼區別,只要故事好玩就夠了。

書裡面一本正經介紹當時生活的,可讀性不高;可是介紹教會黑暗的都讓人樂不可支。

裡面只有幾個好玩的故事值得一讀,我覺得性質和聊齋志異差不多,但是聊齋志異比它好玩多了,也比它含蓄多了,如果不是借著文藝復興的時機,也就是個筆記小說的檔次罷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dota2中恐怖利刃的技能名更改了翻譯?
人工在線翻譯網站有多大市場?
翻譯外國人名時,什麼時候用音譯,什麼時候用意譯?是否有規範?
最具簡約美的英文單詞你認為是哪個?
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技術有哪些商業模式?

TAG:外國文學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