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漫領域怎樣令人信服地論證一部作品是真正當之無愧的【神作】?

以《One Piece》、《魔法少女小圓》或《星空清理者》為例?一些常見判據如「銷量、人氣、經典度、深度、廣度、影響」等如何具體量化或者構成評價體系呢?能不能像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那樣給動漫作品進行量化的高下評價?

或者跳出動漫領域的限定,擴展到虛構藝術作品領域,論證一部作品是真正當之無愧的masterpiece?比如:小說(《血色子午線》《長日留痕》《榿木王》《荒野偵探》...)、戲劇(《慾望號街車》《櫻桃園》...)、電影(《魔鬼聖嬰》《七武士》《芬妮與亞歷山大》...)

個人認為,如果有一個比較好的量化體系或者更加細緻的分析思路,將會減少如今網上很多無謂的爭論乃至對掐和罵戰,也能相對更客觀地評價一部作品。

這是不是在痴人說夢?還是說這個是個十分費力而沒有實際價值的事情,所以從來沒有人做過?

附:

神作就用百度百科的這個定義:「有極高的思想意義,發人深省,能反映社會或者人心深處,且其畫面、音樂、劇情、人物設置等方面完美結合,氣勢恢宏,一氣呵成,而且沒有致命性弱點(爛尾、拖沓等)。一般表現為反映人性的兩面,人心的蠱惑,內心深處的聲音。其描寫手法能夠使人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通俗化。」

Masterpiece : in modern usage refers to a creation that has been given much critical praise, especially one that is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work of a person"s career or to a work of outstanding creativity, skill, or workmanship.(wikipedia)

——————————————————————————————————————————

PS:鄙人不認同經典是由時間篩選出來的說法,因為這些作品的評價和定論,歸根結底還是由特定的人給出的,或者說一定基數和資質的人(比如學院派、評論界、資深作品迷)給出評論的綜合。日後即便受眾寥寥看上去已「被時間淘汰」也不代表其不是神作(埋沒的典型:喬治·艾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L.P.哈特利《Eustace and Hilda》、卡爾·德萊葉《聖女貞德受難記》),受眾只是評價的一個方面。


寫評論可以,一說「神作」就俗了,這個詞現在只在搞笑或者諷刺的時候用。

別說「神作」,就算說一部動畫「好」與「不好」,這都不容易。

可以說,脫離了受眾分析,脫離了「目的性」的把握,評價就沒意義。

評價一部作品,你首先要想清楚,你是評價給誰看的,不同的人群有著截然不同的關注點,這就是「受眾」。他們是關心內容的、關心畫面的、關心聲音的,都是不一樣的。如果把握不了受眾,其他無從談起。

以被人戲稱為「名作之壁」的《IS》為例。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了解這部作品,如果不了解的,可以到網上去找點資料了解一下。

《IS》是一部什麼作品呢。原作的輕小說也好,之後改編的動畫也好,這就是一部以戰鬥美少女為賣點的,女校男生式的後宮作品,有著很多個性突出的女主角。

從很多角度,這都是一部毫無營養,毫無深度,毫無意義的作品,你斥為廢萌也不為過。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BD/DVD的平均銷量達到了3萬張,完爆很多所謂的「名作」。

於是有網友戲稱,那些連《IS》這樣的YY廢萌作都賣不過,還好意思說是名作?於是《IS》有了名作之壁的稱號。言下之意,評價再好的作品,沒人喜歡看,有什麼意義?

這就是現在日本御宅族群體的消費傾向,他們要的東西,他們關注的東西,和一般觀眾是很不相同的。而這個群體是目前日本動漫市場的消費主力,可以說整個市場都是圍著這個全體在轉,製作的作品都是為這個群體服務的,我們一般稱為「宅系作品」。

《IS》就是這樣一部製作給御宅族看的作品。如果你批這部作品沒內涵,就好像批給2、3歲小朋友看的動畫沒深度一樣可笑,就好像批糖水不夠咸一樣無稽——這種作品根本不需要這種東西。

所以第一步,確定你的評論是為誰而寫的,這決定了你評價一部作品時採取的角度。

第二步,看看你要評價的作品是做給什麼人看的。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你要為一名普通觀眾評價一部作品,然後你想寫寫《IS》,這在一開始就搞錯了。你要寫給一個御宅族看。

我最近在讀《べストセラー·ライトノベルのしくみ キゃラクター小說の競爭戦略》,中文翻過來就是《暢銷輕小說是怎樣構成的 人物小說的競爭戰略》,一個惡搞式的翻譯就是《暢銷輕小說是怎樣煉成的》。反正就是一本剖析輕小說結構,抽出組成要素,分析這些要素如何吸引輕小說的受眾——宅群體。

作者對於《IS》是這樣定位的「戰鬥戀愛喜劇+無正妻型後宮」。這裡有三個要素:

1、王道的娛樂元素,戰鬥+戀愛喜劇,意味著故事簡單直接輕鬆,讀者可以毫無壓力完全放鬆去閱讀,獲得滿足感。

2、無正妻型後宮,也就是全女主角對應式的發展模式,不會有某個女一號佔了主線,然後其他女角人氣再高都是打醬油的情況出現。因為御宅族群體對於女主角是有很明顯的好無的,《俺妹》之類的撕書事件,《櫻花庄》七海被發卡引起巨大不滿,還有《肯普法》最後作者選了人氣平平的紅音線被大量讀者斥為爛尾等等。基本上,無正妻型後宮的一個優點就是,讀者可以對他們喜愛的角色投入感情,每個女主角的戲份都是相當的。

3、小說是第一人稱的,讀者容易有代入感。

當我們評價《IS》的時候,首先就要有這樣的意識,明確這部作品的目標人群是什麼,這些人群的喜好是什麼,《IS》這部作品本身對於這些喜好是不是能滿足,要有這樣的思考模式。

然後,才是針對這些部分進行評價。比如,戰鬥+戀愛的娛樂元素,平衡得怎麼樣,作為後宮類作品,對於女主角的刻畫到不到位,殺必死場景是不是足夠多。

當這些都做得很不錯,甚至很好,那麼我們就可以評價,《IS》作為一部「戰鬥戀愛喜劇+無正妻型後宮」作品是很出色的,是很好的,對於喜歡看輕鬆作品、喜歡看後宮作品的觀眾,是值得推薦的。

至於對於其他人如何,從一開始就沒必要去管,這不是做給那些人看的作品,沒必要符合他們的趣味。


答了一個貼,搬運到這裡,應該還是神話學那一套,沒新東西。

關鍵是為什麼有作品是神作,神作對人的意義是什麼。

故事一般來說只要提供反轉和意義就能成立,故事開始,讀者和作者會有個初識共識,然後隨著發展,故事產生了令讀者出乎意外的反轉,而這個反轉蘊含了某個讀者其實一直知道但在這個場合里沒想到的意義,這樣的結構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能是一個好故事,但沒任何能成為神作的要素。

編劇學有一個巨大的裂縫,就是為什麼要刻意的讓主角失敗,墜入深淵不能自拔,光以故事原理而言,故事不需要講成這個樣子,編劇學之所以要把這一點強調的這麼重,是因為它是從英雄旅程理論里派生出來的,而英雄旅程是從那裡來的呢?神話學。

人類其實一直有過精神生活的習慣,在精神生活里人類獲得某種超越邏輯和理性的大能的啟發,最終獲得所謂的內在力量。即使到了科技昌明的今天,宗教紛紛式衰,人類還是拚命在各種消遣活動里尋找精神生活,比如旅遊,瑜伽,看雞湯成功學,追偶像,戀愛,當然也包括閱讀,看電影,在我們就是ACG。

所有的精神探索經歷都有類似之處,你要拋棄外界煩擾,重新定義價值觀坐標,把你外界擁有的東西說的一文不值(學問,財富,地位事業之類),然後把某個你其實潛意識裡已經認可的東西說的比天還大,告訴你你一直有這個東西但是你自己忘掉了,現在你重新拿起這個東西你有擁有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放到神話英雄旅程里,就是主角被召喚,然後進入幻境甚至冥府,失去一切甚至死亡,然後獲得什麼現實世界裡不存在的亂七八糟的力量,打敗敵人泡到公主,或者偷到天火帶著妹子回來。

放到編劇學裡,就是主角被什麼驅動事件強迫進入一個鬥爭里,然後突然失敗急轉直下失去一切靈魂黑夜,最後在萬念俱灰中領悟到自己真的是誰想要什麼,然後用這個新的自己找出前路解決問題。

總之經歷這一切會有人生被拓展,打開了新的局面,獲得了某種超自然要素的加持的感覺。只要一個作品能給我們一個這種神話學標準的精神生活的體驗,並且在最終向我們證明一個我們一直想要信仰,但被現實否定的價值觀其實是成立的這樣一個「神諭」,那麼我們就會說這個作品是神作。

ACG的神作跟大眾作品會有些區別,但套路都是一樣的,最典型的是沙耶之歌,你必須要失去所有社會方面的愛人和朋友,甚至親手幹掉他們,最終你會發現(作為宅)只有美少女才是最重要,肉塊世界裡的一切東西都讓他們去死好了,最終沙耶開花,用孢子把整個世界變成了能接納你的新世界,這就是特別典型的神話學裡的英雄旅程。作為一個宅,這個故事契合你想要信仰的方向,看完了你當然會覺得它是神作。

或者魯路修,魯路修所有的欺騙和詭計最終都報復回來到他自己身上,把他的愛人同伴什麼的一個個奪走,他最後已經生無可戀,這時候他說我明白了,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然後跳出個人復仇的小遊戲,把整個世界搞的天翻地覆,然後漂亮退場,所有的問題瞬間消失了,所有他愛的人從此得到了幸福,這也是一個絕望-頓悟-開拓新世界的套路。

所以EVA最後才要全滅,神話旅程高潮前一定要拋棄所有外界的東西,由超自然的觀念定奪世界的未來,人類都被消滅在LCL海里從此再沒有什麼差異和隔閡,所謂的「補完」,這就是某個觀念對人類群體的判決,宅需要一種以這個為最終信仰(「人類是無法相互理解的」)的精神生活,所以EVA是神作。

總之ACG其實並不特殊,神作之類說到底還是一個心理學問題,心理學套路而已。


這個問題用了動漫作為題干,描述確是在說動畫,漫畫沒提,也就不說什麼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如何去證明一個一部片子是神作,就如同你在預測二十年後是不是還有很多人會重溫這部作品其實是一樣的,你覺得可能嗎?

日本動畫這麼多年下來,也就認為三部作品掀起了文化浪潮《宇宙戰艦大和號》《高達》《EVA》,而且也沒有人敢拍胸脯告訴你這些都是神作。

在大陸很多人喜歡對事情的評價蓋棺定論。就是要下一個結論,而這對於視聽作品來,基本不可能。

如果深入研究的話,你只能下什麼結論,如:作品在敘事結構上有革新;作品在人物角色上出現了新的分支……也即是站在發展的角度看變化。

動畫作品也是一樣。

作為消費品,自己看的開心就好,如果願意深入研究,也儘可能不要用蓋棺定論的說法,這玩意兒大家都是為了圖個樂呵。


「神作」這種東西不能被論證,只能被描述。

一個人可以引經據典地試圖證明某一道菜是世間最美味的事物,卻可能不知道自己味覺原來是有問題的——或者說,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味覺和別人有什麼具體的區別。感覺沒有客觀標準。


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連牛奶——食物方面都存在過敏患者,更何況在動漫這種精神方面。

《EVA》是神作吧,你拿給小學生看,有幾個看完會說這部是神作?

《喜羊羊與灰太狼》,不少兒童的眼裡是神作,你確定你會把這個當神作么?

這就像看網文的心裡地位最高的是《誅仙》,愛古典小說的覺得《紅樓夢》不可超越,喜歡外國文學的認為最偉大作品要數《尤利西斯》一樣。

離開受眾談標準是沒有意義的,就像白種人以晒黑為美,黃種人卻以白為美一樣。

但這也不代表「標準」就是毫無意義的東西,在一定範圍內,個人認為,是能夠得到認同的。

比如說,在談到機器人動畫里,多數人都認同《EVA》和《高達》,沒有多少人會覺得《彈珠警察》舉世無雙;說到怪談動畫里,很多人都喜歡《蟲師》,但沒有多少人會覺得《喜羊羊與灰太狼》天下第一。

但這些東西也是相對的,喜歡的人多與少,如果要評哪部是神作,大約還是有點難度,比如,我個人就挺喜歡《怪化貓》,但也有不少人連它的畫風都看不下去。

至多,我們向人推薦作品的時候能說,這部動畫多數人都喜歡,根據你平時喜歡的那些,這部應該也會合你口味。

藝術的經典作品是通過時間來自證的。

個人觀點,神作不是設立一個委員會評出來的,而是約定俗成。

----------------------------------------------------------補一點充------------------------------------------------------------------------

《紅樓夢》里寶黛兩人的選擇已經成公案了,幾乎都不用說了。

假如你說妹紙好的標準無外乎是高挑膚白有氣質、溫柔體貼明事理,那麼諸位不妨看看你心儀的那一位,諸位是按照大眾公認的標準來奔向愛情的么?

你心儀的那位,是不是都有點小缺點,妹紙可能會偷懶愛哭耍小性,漢紙可能會貪玩粗心花錢大手大腳,但諸位又有多少因此而不愛對方了?恐怕有的缺陷在喜歡的人眼裡還是萌點呢。

就像林徽因有人喜歡也有人罵,小羅伯特·唐尼有人不屑有人迷。

連找妹紙都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還能指望動漫有么?


相聚一刻

與現實中真實時間線呼應的神作。與福星小子同時連載的神作!

多年之後聽到李宗盛的「給自己的歌」…也是同樣的神作感覺,經歷過的人都會懂,偏偏經歷過的人有那麼多…


普遍神作就是要有神一般的展開、驚心動魄的劇情、虐心的場面、偵探片一樣的推進、暖媚的男女關係 悲慘的結局……


這需要歷史來檢驗。

如果過了幾十年甚至更久以後,它還沒被時代淘汰,它是神作可能性要大。


這條題上知乎日報就神作了

----------------------------------為------------了------------不------------被-----------折------------------------------------

這裡說的是神作普遍符合的規律,持人人口味不同觀點的看官老爺們,求輕噴

神作第一要義:世界觀

-海賊王,很少地,很大的海,很多的島,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人種風土,敵對方之多,惡魔果實種類,能力者之間的壓制,霸氣,熱熱鬧鬧的從東海打到現在新世界

長編漫畫故事的展開就是對漫畫世界觀的鋪陳描述,漫畫漫畫世界之所以吸引人就是靠賣想像力和編排能力的,什麼能而且應該解釋的就解釋,什麼時候解釋,什麼解釋不清楚且不影響劇情的就不再提.作者對主人公的歷史社會背景的的每一個描述都在為深化故事內容,強化故事張力出力

神作第二要義:好故事

-鋼之鍊金術師,兩個苦大仇深的熊娃兒的救贖之旅,還清父債順手拯救了世界(一個國還不是一個世界?)

想要牛逼的能力就要承受成為苦逼的代價,但是要怎麼編出個苦逼來是門學問,怎麼體現出矛盾雙方的差距,怎麼凸顯出主角勝利的意義,怎麼借主角的勝利去歌頌熱血,正義,勝利的主題.

神作第三要義:節奏掌握

-劍風傳說,號稱史上最長回憶的BUG團長篇,直到最近才開始出現魔法的劍與魔法題材作品

這個只能說作者沉得住氣了.海賊王97年開始,從正篇開始一直到了頂上之戰後才有了"兩年後"這麼一出,節奏根本就沒亂過,時間線正常的不行,鋼煉就更加是節奏掌握的翹楚了,一個地方一個風景一段故事.

神作第四要義:運氣

真所謂:盡人事聽天命,多少腰斬漫畫更本就沒有讓自身獨特題材發光發熱就涅滅於作者的自身能力,投資方的,讀者的,什麼什麼的干預.

這個越寫越少了,有時間在回來補


為什麼沒有人提賽博朋克的經典《攻殼機動隊》呢?


對於我個人來說大概是看的時候一直會「我……靠」這麼感嘆的,無法用言語形容想法的一類作品…… 這類WTF作品在我心目中不論好壞一律神作==


當然是可以的。但是評分結果和QS排名一樣傻逼。


覺得符合題目里的描述」神作就用百度百科的這個定義:「有極高的思想意義,發人深省,能反映社會或者人心深處,且其畫面、音樂、劇情、人物設置等方面完美結合,氣勢恢宏,一氣呵成,而且沒有致命性弱點(爛尾、拖沓等)。一般表現為反映人性的兩面,人心的蠱惑,內心深處的聲音。其描寫手法能夠使人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通俗化。」「的就只有死亡筆記了~

嘛~可能是我看的動畫還不夠多的緣故吧~~


當隨機抽取十個看了這部番的人中有九個認為這是一部神作的時候。


這個問題,每個人自己心中都有著不一樣的見解。我覺得這個好,你覺得那個好,沒有必要非為了哪一個更好,產生不必要的爭執。

又不是爭奪權力,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


名作,自打它誕生那天起便是名作。

——伊原摩耶花 冰菓

首先我認為神作是存在的,在於你能否對各角色的思想行為產生共鳴


看到這些敘述,唯一能想到的與之匹配的就是《鋼煉》了。


很難很難,需要一個對動漫和數學都有深厚修養造詣的高手去創造一個牛逼的量化評價體系。


這感覺就像會不自覺的維護自己的戀人無視他人閑言碎語

而一個大眾情人雖客觀讚賞卻無心動之意

名作又如何


我知道的神作只有這一部宅+鬼畜系寫實作品了。

女子高生コンクリート詰め殺人事件 http://ja.yourpedia.org/wiki/%E7%A5%9E%E4%BD%9C%E8%AD%B2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諜影重重5》?
如何評價范冰冰及其演技?
有哪些關於校園的電影?
如何練就一口地道純正的黑人口音?
假如讓馮小剛主演《惡棍天使》,鄧超主演《老炮兒》,會是怎樣的效果?

TAG:電影 | 小說 | 動漫 | 神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