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經的博客作者,會是最適合做自媒體的人嗎?為什麼?


在文字博客流行的時候,人們也曾經熱望過一個「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但是,直至潮流退去,也沒有找到靠譜的商業模式。

我想,原因可能是:文字博客還不能提供足夠的「人格清晰度」,沒有積累出商業變現所需要的「魅力勢能」。它生產的還是「內容」,而不是「魅力人格體」。

《羅輯思維》之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成本比較高的視頻作為載體樣式,就是因為視頻可以提供較高的「人格清晰度」。雖然羅胖並不好看,雖然視頻製作也並不花哨,雖然受眾通常只是在「聽」。

所以,曾經的博客作者,自然不妨在這一波自媒體浪潮中「嗨」一把。

但能否從文字的遮掩中脫身而出,直接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其成敗的關鍵


不會是。

自媒體是互聯網去中心化、扁平化的表現,在傳統媒體中,信息渠道由專業化的媒體機構所構成,這種業態的構成是生產力發展的所確立下來的,而互聯網將信息發布與流通成本極大降低,使信息的流通可以透過專業化渠道。話筒轉移到個人手中。

所以今天奇怪的事情是,只有媒體人在津津樂道「自媒體」這三個詞,這實際上有點莫名其妙,本身去中心化的過程就是話語權從專業媒體人中下沉到人群中去。

真正的自媒體不是某個編輯、記者,而應該是第一個從浙江高鐵發出列車追尾新聞的人、在微博上談TMT的王冉、在微博上的李開復這些人,這些人真正擁有內容的人在信息渠道成本降低後浮現出來的才是自媒體,而不是到處采編內容,而自己發布的媒體人,因為他們不具有真正優質的內容。


瀉藥。

自媒體這個概念還算新,但其實博客空間年代,自媒體的形式和體驗已經成型了,並在sns及微博客時代得以急速發展。

一般來說,自媒體是能夠提綱獨立內容的信息源,無論這是否及時準確對公眾有價值。但就現時網路生態所傾向的,是擁有"快,貼近現場,爆點"等特點的信息。

如果從自媒體的內涵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只要有一台手機就能成為信息源,門檻很低。至於誰能做好,以及博客用戶是否最適合,這個並不能劃一而論。年資深的,或者知名的博客用戶在組織內容信息時應該有一定的優勢,同時對於內容的呈現有經驗,發布信息時容易引起大的關注度。這種自媒體的信息可讀性較強,也相對紮實可信。

不過,現時受眾對於信息的時效性,爆炸性要求最高,對於真實性完整性要求不高,因此有時劍走偏鋒的自媒體可能會不俗的反響,如某涯某撲的網友。

手機碼真心累。


自媒體應該是個人觀點表達的平台,信息流更及時與更廣泛性。


我覺得是。

我認同@羅振宇 說的「人格清晰度」,我理解的自媒體無非是選擇合適的渠道去展現自己的這種「人格清晰度」。所以,選擇的這個渠道就非常重要,以前火的是博客,現在是微信,但是著沒有本質的不同,無非是換了一個發行渠道,內容還是一樣的。至於@羅振宇 說的清晰度問題,我的看法是,視頻雖然能夠展示更豐富的內容,但是它的傳播效率比文字差遠了,所以,兼顧效率與內容豐富性的平衡,微博、博客(包括現在的微信公眾平台)、個人視頻(如邏輯思維)目前這三類渠道中,還是博客更有綜合優勢。

只是目前來說,在移動端,還沒有哪一個應用能把這種博客聚集的閱讀體驗做的特別出眾(PS:微信公眾平台在這方面的用戶體驗實在很爛),而且,我覺得用戶還沉浸在微博微信中不能自拔,時間長了,他們自然會發現,微博、微信不是最有效率適獲得內容的渠道。


我覺得討論誰最合適,是沒有意義的。最終的發展都是全民媒體意識化,那個時候,那類人合適什麼,都由自然生態選擇完成!


推薦閱讀:

搭建一個自有域名的 WordPress 有哪些要注意的?
如何評價用 Github issue 寫博客?
「可能吧」和「Apple4.us」等群體博客的文章有什麼編輯規範?
用github建博客需要掌握什麼基礎?
如何用github page搭建博客?

TAG:媒體 | 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