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書籍和電子書,哪一個更容易傳輸進大腦?


個人感覺紙質書籍更容易進入大腦,在閱讀紙質書籍時,手動翻閱紙質書籍並閱讀讓人印象更深刻,觸覺與視覺強強聯合。


這個問題一定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有說服力的答案:讓兩組人在紙質書、電子書上面閱讀相同的內容,然後用測驗題來確定讀者對於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是否在統計上有足夠的差異。

我個人的猜測是,不會有顯著差異。我現在基本上用Kindle看電子書,感覺和紙質書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如果你說的是廣義的電子書,包括網頁上面的圖書的話,我覺得網頁上的其他元素(圖片、廣告、動畫、鏈接)會對閱讀時的注意力產生干擾,可能使信息更加碎片化。關於這一點,The shallows這本書裡面有詳細論述,我也很贊同。但是我感覺Eink類的電子書和紙質真的沒有太大差別,當然心理的事很玄的,說不定我們因為從小接觸紙質圖書,對紙質的東西產生一種心理定勢,看電子書的時候就不會觸發同等強度的記憶。這都是猜測而已。


我個人感覺是紙質書籍。

原因:1.在電子書里可以穿插鏈接、視頻、音樂。但往往閱讀會被影響到。

2.其它的軟廣告等,相對比較少。

3.我們學生時期習慣了紙質

4.捧著書思考的感覺不一樣,在觸覺上 有優勢.


是否入腦,與書的內容有關,與載體無關


紙質書,若干年後還記得某個公式旁不小心滴下的藍墨水,某幾頁由於翻得過多而在書脊就能看到的黑印,還有記的筆記,在看書是拿著筆敲打書頁、偶爾啃一下筆頭這些陋習(電子書只能嗦指頭了~),都會增加記憶;
當然這些有的電子書能做到,有的技術還沒法實現。 但紙質書也有不好,不小心撕爛了,或散架了情況就越來越糟。

另外,從習慣上來說,我看科技類書的時候,還是喜歡紙質書,有時需要反覆的看,推敲,思考。

文藝類書就無所謂,反正那些印象會進入大腦,而且也不需要筆記啥的,追求的就是化為無形。


我在小時候跟爸爸去新華書店,路過一個書架,坐在地上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小孩子。他在看什麼書我不知道,但是有他腦袋那麼厚,還不是帶插圖那種。爸爸對我說:你看看人家,多用功!

我很是崇拜那哥,一是他真的好有勇氣去翻那書,二是,你懂的。後來,當我明白大人不一定是對的是在幾年以後吧,就剩第一點了。

========

但是,那時候,甚至到現在我對厚的書非常畏懼

開始看電子書後,把一本書看到最後一頁的數量直線上升。

所以對我而言,是電子書更容易。

==========

我要是身在全是電子書的年代,大家捧著書都是薄薄的電子書,小時候就不會被爸白白說一通了。哈哈


若是從小你就用紙質的,當然用紙質的更習慣。若是從小你就用電子書,包括在學校都用電子書上課,那當然是電子書習慣了。


看小說類就無所謂,因為看小說類書多是要一溜煙的把它看完才過癮。而要看知識類就應是紙質書好,因為看知識類書多挑選某些章節來看,且會時不時的要寫劃些心德什麼的。


紙質書可以方便的寫,做筆記,更隨心所欲一點。電紙書做筆記有點不方便,但是習慣了也ok。關鍵不是什麼書,是你有沒有好好的去看。


電子的東西信息量一般都出奇的大,一般人看這個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自動忽略掉很多冗餘內容,看書的時候相對來說就習慣精讀了吧。


推薦閱讀:

哪些書適合在博士的時候閱讀?
有哪些文筆好且有趣的網路小說作者?
19歲半了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是不是晚了?
如何避免閱讀時「入書太深」、容易被書中的觀點、思想、感情「洗腦 」?
語文閱讀理解是否真的一無是處?

TAG:閱讀 | 書籍 | 電子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