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語言學或認知語言學方面的實驗的過程是什麼樣的?有哪些實驗方法?
學習認知語言學的那一部分時,老師介紹了有關心理語言學以及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知識,但是只是一點皮毛。不足以真正了解。
有沒有親自做過,或見過別人做過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實驗的呢??有沒有什麼相關經驗和方法可以講一下的??
看回答發現這個問題在知乎上算是奶奶級的問題了,但是好像回答的人不多。答豬是做語言生成的,在這邊簡單介紹一下常用的實驗手段。
1. 眼動。答豬奮戰時間最久也剝奪答豬微笑最多的儀器。總的來說眼動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眼動儀,單純收集眼動信息的儀器;第二個部分是運行實驗的軟體,即你的實驗會在這個軟體上面跑;第三個部分是分析數據的軟體,眼動儀收集的數據可以在這個軟體上得到分析。這裡先普及兩個概念:Fixation和Saccade。Fixation簡單說是眼睛停留在圖片某個部分上的動作,而Saccade是眼睛由一個部分移動到另一個部分的動作;兩個Saccade之間就是Fixation。從心理語言學上來看,其實對眼動信息的分析並沒有特別高的要求, 基本上就是fixation在某個部分停留的順序和時間與所說出的句子的關係。如果要做到更深入,那麼眼動儀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其他的信息,比如Saccade的方向,Saccade的landing position,fixation的時間長度等等。
2. 行為實驗。一種比較普遍的實驗類型。常用的軟體有Opensesame和Psychopy,都是開源軟體,功能也比較強大。行為實驗收集的數據大多數是句子或詞語本身或者reaction time。比如說,讓你描述一幅圖畫,然後記錄你如何描述它的以及speech onset time(從圖片展示開始到開始說第一個字的時間多長)。一般認為,speech onset time被加速和被延遲可以反應語言加工的過程。
3. 神經語言學的實驗。分為兩類,ERP(腦事件相關電位)和fMRI。ERP通常是從腦電圖和腦磁圖中獲得,就是頭上給你帶一個帽子,上面有很多感應元件,以記錄你腦電波(EEG)或腦磁波(MEG)。另一宗是fMRI。 ERP和fMRI各有利弊,前者可以非常好的反映語言理解的時間進程,精確到毫秒ms;後者可以為語言信息提供非常清晰的空間信息,即大腦的哪個腦區對某個語言活動負責。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有一個局限,就是他們基本不用來研究語言生成,而大多數情況下用來研究語言理解。原因在於腦電波等信息對肌肉的運動非常敏感,語言生成時嘴巴的動作會對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他們很少用於研究語言生成。
基本上大的實驗手段就是以上幾種,當然也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不一而足。先寫這麼多,希望還有人關注這個題目,關注心理語言學。借用一下老師講的實驗方法: 1、Eye-movements, eye tracking has been used to study online language processing. Beginning with Rayner the importance and informativity of eye-movements during reading was established.Later,Tanenhaus et al. used the visual-world paradigm to study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related to spoken language. 通過精密的儀器撲捉受試者眼球移動或在某一個字眼上停留的時間,用來判斷他眼神停留那時刻的心理。比如,可能在他感興趣的字眼,沒看明白的字眼上多停留一會。等等。 2、Methodologies Behavioral. For example, they may be asked to make a judgement about a word(lexical decision, reproduce the stimulus, or name a visually presented word aloud). Reaction times to respond to the stimuli(usually on the order of milliseconds) and proportion of correct responses are the most often employed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behavioral tasks.Such experiments often take advantage of priming effects, whereby a "priming" word or phrase appearing in the experiment can speed up the lexical decision for a related "target" word later.
首先,分清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研究內容,
心理語言學研究語言的產出、理解、加工、習得等,因此實驗基本以語言為切入點,來了解人的心理認知機制;而認知語言學,研究複雜多樣,因為答主不是這個專業不好多說,但認知語言學更注重體驗(embodyment),這也是認知領域的綱領,即「一切都是基於人體體驗」,所以一般側重如隱喻、構式語法的研究,實驗內容也偏向心理,不局限於語言研究,比如:研究溫度、顏色對人的影響等。
其次,關於心裡語言學的實驗,樓上的答主@Woo Jan說的很詳細,這裡對眼動儀進行細節補充,
目前我所知道的國內心理語言實驗,採用的數據收集設備,較多購買 的加拿大SR公司的眼動儀(還有瑞典的Tobii,德國的SMI等公司),SR公司的眼動設備有兩種類型,頭戴式(型號Eyelink-II)和檯面式(型號Eyelink 1000,Eyelink 2000),通俗一點,前一個把攝像頭戴到腦袋上,後者把攝像頭放在桌子上,兩者各有利弊。
最後,作為一個做過主試的心理語言學段子手,來描述一下實驗過程,
一個完整的實驗,要經過幾個階段:問題提出——實驗設計——招收被試——實驗執行——數據處理——得出結論,當然看似簡單,中間是很複雜繁瑣的,
問題提出不再多說,和導師商量著來比較好;實驗設計是重頭戲,需要在被試機上進行實驗設計;招收被試,這個是要花錢的,一個人大約30—100RMB不等,取決於實驗內容和時長;實驗執行,需要記錄各種細節,對實驗環境和被試自身條件都有要求;數據處理,可以用被試機上已經安裝好的DataViewer,或者用matlab自行編程處理;結論部分不再多說,總之有效應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那就自己選的題跪著也要走完吧~
先寫到這裡,如果評論區有問題再補充。
推薦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獻。讀懂一篇,再看看其cite的文章,就會了解很多
Syntactic prediction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Evidence from either...or.PsycNET - Display Record
推薦閱讀:
※未來幾十年會不會有新的漢語方言形成?
※牛津高階中一個詞能被列為一個詞條的標準是什麼?不同的詞典有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
※為什麼2009版《中國語言地圖集》裡面把川西劃作漢語區,而不把西藏也劃成漢語區?
※什麼叫更接近「中古漢語語音」?
※語言多樣性是怎麼產生的?
TAG:語言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