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大叔的《駁斥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
正文在此:http://note.youdao.com/noteshare?id=c91bbe9e74b2dcdf43c5dec59d8d3d6a
簡單粘貼正文,大意為和聲大調與旋律大調國際上並不予認可,國內只是因為學習蘇俄加之國內著作只是互相抄襲以訛傳訛。~~~~~~~~
個人看法:
和聲和旋律大調,本質上的確就是調式變音,而是否稱為和聲/旋律大調,就是歐美/蘇聯樂理體系的不同了。這個爭執實際上是無意義的,你在哪兒考學,你就要遵守當地的樂理體系(@圭多達萊佐甚至說過美國不同大學的樂理體系都有不同)。
就我在學習和聲(斯波索賓體系)的過程中,我的老師也告訴我和聲大調其實就是把 S 組的和弦變為小和弦(降三音),可以偶爾穿插使用,用來使色彩變暗。這個就證明了在蘇聯的樂理體系下,和聲大調和歐美的用法也是一樣的,只是命名的不同。自由創作的時候,怎麼命名都不重要,符合自己聽感的,管它名字叫什麼呢。
但是,中國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在基本樂理的教學中),就是在分析調式的時候把本身作為調式變音的(或者說是穿插在自然大調中的)和聲大調,當成一整個調式來分析了。樂理老師經常會說:「一整條旋律里,只要自然大調里出現了一次降六級,那它就是和聲大調。」就算不說和聲大調,而說旋律小調,「一整條旋律里,只要小調里出現了一次升六級,那它就是旋律小調」,這種教法,是何等的誤!人!子!弟!這也體現了中國有些音樂教育工作者墨守成規,不理解那些樂理規則的本質,只想把規則灌輸給學生以敷衍應付考試。
對於上面的問題,我想到的較好的解釋是:「這條旋律是和聲/自然小/大調,只是因為需要規避增音程/減弱色彩的亮度而臨時穿插了旋律/和聲小/大調。」這樣的解釋又比較合理,又符合蘇式的樂理體系。
PS:雖然我是學斯波索賓體系的和聲的,但我了解了歐美體系後也覺得歐美體系更合理點,從教學條理性和理論合理性來講都比蘇聯體系要好一點。
PPS:後來想了一下,發現蘇聯在和聲/旋律大調上的命名還是挺合理的,畢竟聽感和結構相似。
PPPS:宋大叔的樂理教得挺好的。謝邀!國內一直在沿用前蘇聯體系,俄羅斯也一直在沿用,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既然有這麼篇文章,我倒是要去找找在俄羅斯留學的朋友們問問。
個人認為,俄羅斯體系和歐美體系都不過是學術爭論,就像一部文學作品永遠有多種看法。好多作曲家為了自己的寫作,自創出一套體系,最終要檢驗的還是作品好壞。
至於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確實非常稀有而且幾乎找不到從頭到尾純正的曲子。我有個人看法,我也有自己的教法,但是我不會寫在書上去說。謝邀,粗看了一下,文章很業餘,民科水平。作者甚至認為音樂用了自然調就不能用和聲調,汗。調式本身不是天然的,是創作中形成的,沒有任何規定一個作品只能用一個調式,相反,調式色彩變化,交替與綜合也是作曲家的手段。《我的太陽》恰恰前面是自然調,後面抒情時用和聲大調收縮的音響,憂鬱的情緒。我的作品《偶然》讓宋大叔看那調式豈不太複雜了,五聲性調式,七聲調式,自然的,和聲的都有,哎呀,超出我的理解範圍啦。還有作者那種所謂國際上不認可就不存在的思維很害人,很可怕,一點也不符合國際上通用的科學精神: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國際上說端午節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中國人只是覺得很好笑,國際上柏遼茲說中國人唱歌像貓被擠了腳,事實證明是他審美不行,那是中國輝煌的戲曲唱法。
和聲大調是存在的,但很狹隘,完全不知道也沒什麼影響。最大的BUG在於,幾乎所有古典音樂作品裡的所謂的和聲大調旋律大調的東西(除了一些民歌和單線條旋律),都可以用大小調結合來合理地解釋。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方面的理論,都是擬合出來的模型。是模型,就有BUG。但在這些模型里,有的看起來相對簡潔而且BUG又少,有的,看上去複雜,BUG又多。
先有的音樂,才有的理論。一段複雜的音樂,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和你我是一樣的,你很難界定大多數的普通人是善還是惡。
而且,音樂理論研究和醫學研究也不一樣。音樂是聽覺藝術。那些人搞清楚外泌體里miR某某的作用,那是有可能幫助他們篩查腫瘤的。你使勁抱著某奏鳴曲里一個降六級,說,啊,這就證明了某某大調的存在。且不說你說得對不對,你這個「證明」證明出來了,對音樂的創作和演繹有多大作用呢?把掉書袋當嚴謹,這是不對的。反對目前所有答案
所有答主目前沒看過原視頻作者是怎麼論述的,僅一段文章題主還沒有截全,斷章取義居心何在?
調性基於音階,音階排列即音列,不要小看音列的半音全音關係,這是有嚴格的頻率關係的,兩波每逢一個周期時間長短確定了和弦的感情
那個時候的調性、音階規則是要根據當時制定者的理由確定,和聲大調在音階上根本沒有依據,只是蘇聯人對小調規律按部就班的抄襲,(掛「大調」賣「小調」的把式),所以原作者才說明這其中的荒唐——把小調換了個基準音再抄了一遍就成大調了?
有人舉例說不對,你看人家蘇聯人用這調用得多好,寫出了什麼什麼歌曲……
哥,我知道你不是理工科的,但你這邏輯也……
你既然生活在無調性時代,當然認為什麼調都無所謂啊,調性意義有多大你本來就不懂(=_=)
還有人質疑人家作者水平,說人家民科……我真是醉了,人家從事音樂六十多年了拿出來的成就打你臉疼不疼?你一冒牌博士被全知乎通緝還不躲著走?
還有人說現在進入「無調性時代」,就無條件糾正過去照抄調性的錯誤,真是莫名其妙
就算以後共產主義沒有律法,就能說明現在你犯法無罪了?
【你們啊,通過批評人,博人眼球可以,但別這麼沒良心】
個人覺得 和聲大調的b6隻是個具有色彩的變化音而已沒有和聲小調里的七級這樣明確的功能
不覺得有啥意義,別人承不承認,這玩意都在那,就像42拍和24拍,貌似這兩種讀法都有人用吧。。。和聲旋律大調,我覺得根本上就是同主音大小調交替,換種說法罷了,真要跟人解釋,大家都知道是啥意思,不需要糾結名稱。。。。
宋大叔說的狗屁不通,兩個字無知。
他認為之所以有和聲小調以及旋律小調是因為自然小調有缺陷,所以形成了這兩個人為製造的小調
而大調天然沒有缺陷,所以不應該弄出和聲大調以及旋律大調。單從缺陷來說某種調式該不該存在,就是無知,難道宋先生沒聽說過布魯斯音階,布魯斯調式嗎?不知道伊斯蘭音樂一個八度超過20個音階嗎?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發明和聲大調以及旋律大調的人,因為掌握這兩種調式,你在作曲的時候會有所依據,為什麼這個樂句要用降a,因為和聲大調,不然你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要用這個音,這個調式給了你這個依據。音樂的探索只會越來越豐富,而不能用對錯來衡量,現代音樂大量反功能,大量平八平五,隱八隱五,這就是觀念的進步,而宋大叔跟不上時代,只會被時代所淘汰以前中國沒有,今天有。
歐美一直沒有,蘇聯有。這個世界有,但不是到處都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