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到底為何要大肆鼓吹泛突厥主義?


眾所周知,土耳其一直是泛突厥主義的重要幕後推手。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土耳其這麼極力鼓吹泛突,又是為了啥呢?

這得從曾經威震東半球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說起。

泛突厥主義思潮在土耳其的興起,始於20世紀初。在此之前,儘管泛突思潮已有出現,不過一直未成氣候,更未進入主流視野。而彼時奧斯曼土耳其最流行的,乃是泛伊斯蘭主義。

之所以是泛伊而非泛突,這跟當時奧斯曼土耳其所處地緣政治格局有關。

按照土耳其自家考據,它的民族來源,最早能追溯到曾經稱霸漠北草原的突厥。之後突厥帝國衰落,東突厥敗於中國的唐朝,西突厥殘部則由中國的西域逐漸遷往中亞,並逐步向西亞滲透,並在當地建立了興盛一時的塞爾柱帝國。

塞爾柱帝國存在了一百來年,就被西進的蒙古鐵騎摧毀,但隨著蒙古帝國的沒落,原屬塞爾柱突厥分支的奧斯曼侯國脫穎而出,逐漸稱霸西亞、近東,並於1452年滅亡東羅馬帝國(以此為標誌,中世紀結束,近代來臨),以東羅馬京城君士坦丁堡(土耳其給它取了個伊斯蘭味十足的名字——伊斯坦布爾)為核心,打造出一個橫跨歐亞非的世界級大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憑著龐大的領土,和優越的區位,土耳其一舉成為近代早期的超級大國,而且從東西兩個戰略方向,對歐洲與中亞形成強大壓力。

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西方世界迅速崛起;與此同時,東歐的俄羅斯也日趨興盛,歐系勢力從西、北兩個方向,對土耳其形成強勢戰略擠壓。

到19世紀,工業革命爆發,西方與俄羅斯的實力暴漲,反觀土耳其,鑒於其深陷傳統農耕泥沼,遲遲未能實現工業化轉型,最終在歐俄雙重打壓下逐漸衰落,甚至瀕臨亡國。

眼瞅著國家步步淪亡,土耳其自然不能甘心,並竭盡全力救亡圖存。而在意識形態領土,他們採取的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宣揚泛伊斯蘭主義。

那為什麼不是泛突厥主義呢?

第一,除了土耳其以外,其他的突厥語族,大多分布在中亞、南俄、東亞西部以及南亞,與土耳其相隔遙遠,爭取他們,對挽救土耳其國運沒有什麼直接幫助。

第二,伊斯蘭教的影響力遠勝所謂的突厥族系。突厥語族基本都是伊斯蘭教信徒,不過伊斯蘭卻不僅僅局限於泛突厥語族。起碼在中西亞,還有阿拉伯人和伊朗人這兩股重要勢力。

19世紀末的土耳其,面臨歐系勢力的強大壓力。通過鼓吹泛伊斯蘭主義,將西方對土耳其的侵略,詮釋成基督教文明對伊斯蘭文明的攻擊,這樣既可以籠絡突厥語族,還可以激發阿拉伯和伊朗的同仇敵愾,這在挽救國家方面的效果更佳明顯。

可是,土耳其的努力,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伊朗首先就不搭理。政治層面,土、伊兩國是百年世仇;而教派歸屬層面,伊朗尊奉的是什葉派,奧斯曼土耳其則自詡遜尼派宗主,兩派更是千年宿敵。而且伊朗因為跟中亞和南亞山水相連,俄英兩大勢力早已強勢滲入,不管二者怎麼爭,反正最後都輪不到土耳其人摘桃子。

對阿拉伯的拉攏也失敗了。阿拉伯民族在中世紀曾長期稱霸中東。可是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崛起,他們卻淪為被統治民族。如今土耳其沒落,他們正好趁機爭取獨立復興。何況英國人為肢解奧斯曼帝國,也大力培養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識,為它們擺脫奧斯曼鉗制,實現民族獨立提供了不少支持(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成為阿拉伯民族獨立的英雄)。

伊朗不搭理,阿拉伯則索性扯旗造反,泛伊斯蘭主義遂成敗作。

1912年,巴爾幹戰爭爆發,英、俄力挺下的巴爾幹同盟擊潰土耳其軍隊,肢解了除伊斯蘭布爾一隅之外,其他的絕大部分土耳其歐洲領土;沒過兩年,一戰爆發,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跟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大打出手。

受夠了英俄欺壓的土耳其,想趁此機會扭轉國運,奪回巴爾幹,於是選擇加入同盟國。

可惜土耳其這次站錯了隊。四年後,一戰結束,同盟國大敗,奧斯曼帝國滅亡,土耳其也被拆解。

一戰的失敗,對土耳其來說是一場致命打擊。戰後,西亞的阿拉伯人在英國的支持下正式獨立,土耳其除了伊斯坦布爾和小亞細亞半島,其餘國土皆脫離而去(甚至伊斯坦布爾也一度被東正教系的希臘軍隊佔領)。

這種格局下,泛伊斯蘭主義在土耳其徹底破產。

土耳其本就「血統」不正。相較於一手創建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最早皈依伊斯蘭、後又扛起什葉派大旗的伊朗人,土耳其在中東伊斯蘭宗教體系內的出身是最差的。

當年奧斯曼帝國威震歐亞非,土耳其尚能夠憑藉世俗之力,自詡伊斯蘭宗主(當然,僅限於遜尼派)。不過一戰後,土耳其國運滑入谷底,連國土也被大幅拆解,昔日的超級大國,已經淪落為蝸居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斯坦布爾一隅的二流國家。即便是從地緣實力上來看,跟擁有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以及佔據伊朗高原的波斯人相比,也已沒有什麼優勢可言。這種情況下,再扛著泛伊斯蘭主義的大旗,實在沒什麼意義。

硬實力的徹底衰落,導致土耳其已不再具備引領伊斯蘭的資格,這種情況下,土耳其要重振國威,唯有跳出伊斯蘭框架,改從民族認同中尋找支撐。泛突厥主義正是在這種格局下,逐漸走上了前台。

通過對泛突厥主義的鼓吹,土耳其可能得到的好處主要有三:

首先,俄羅斯長期幻想著奪取伊斯坦布爾,將黑海——地中海戰略通道控於己手,這就跟土耳其形成了無法調和的結構性地緣衝突。鑒於其他突厥語族主要聚居的中亞和南俄,都是俄羅斯的領土,只要能夠喚醒當地部族的突厥意識,就能夠既增強自身實力,同時嚴重打擊俄羅斯。

其次,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崩盤,土耳其業已喪失了成為伊斯蘭世界宗主的資格。通過增進突厥語族對自身的認同,土耳其可以用族群做紐帶,重新構建出一個以己為宗的政治文明體系,這不僅有利於土耳其實力的增強和影響力的擴大,也能夠顯著提升其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最後,眼光放長遠些,加入將來土耳其獲得東山再起的戰略機遇,試圖再現奧斯曼帝國輝煌,那麼有泛突厥主義的鋪墊,經營南俄、中亞時就會方便的多。

只不過,與土耳其的另一項國家戰略——一戰過後就啟動的脫亞入歐相比,泛突厥主義的泛濫要晚上許多。之所以會這樣,很重要的一點是——突厥語族多分布在俄羅斯境內。而蘇聯時期俄羅斯國家發展的頂峰,土耳其要實質性推動泛突,首先沒那個能耐,其次也沒那個膽子,直到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新生的俄羅斯聯邦實力大損,中亞與南高加索等大部分突厥語族聚居區都脫離俄羅斯,成為獨立主權國家。直到這時,土耳其鼓吹泛突厥主義的條件總算成熟。

不過,即便土耳其刻意拉攏,但就憑它現在的二流國家地位,想將這麼多雜七雜八的突厥語族整合在一起,依然是力不從心。何況土耳其跟這些突厥語族聚居地大多並不接壤,地緣關係相對疏離,對它們直接投射影響力的渠道受限。所以,泛突厥主義要想成氣候,除了土耳其自己的吆喝推銷外,還需要當地突厥語族願意配合才行。

而對中亞和南俄的突厥語族來說,即便他們歷史上確實和突厥真有那麼點關係,那也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前的陳年往事了。經過這麼多年的歲月洗禮,尤其是蘇聯時代強力推行的俄化政策,這些族群的突厥意識其實已經十分淡漠——中亞五個斯坦,就是蘇聯針對當地部族曾經存在的伊斯蘭和突厥統一認同(除塔吉克外——它是波斯語族),而以地緣為標準,刻意分解出來的。要讓這些地緣關係層面相對疏離,政治、經濟、文化上也都有相當差異的民族恢復一致的突厥認同,乃至尊奉土耳其為宗主,不得不說,這個難度還是十分之大的。

不過,饒是這樣,冷戰後的土耳其,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尤其是在中亞,對突厥認同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部分所在國政府的默許,在民間的影響也是逐漸擴大。

為何泛突能向中亞滲透?拋開那些似是而非的古老淵源,還有什麼現實層面的原因,使得中亞樂意接受土耳其的鼓吹?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繼續分析。

註: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63篇。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他想被自古以來吧~


就拿新疆說,泛突厥主義就是新疆分裂的根源。

土耳其這國家


剛好最近在看亨廷頓的一本書,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27頁的內容部分涉及到樓主的問題,可以看看哦


推薦閱讀:

突厥人跟阿拉伯人有什麼聯繫嗎?
突厥化是怎麼回事?突厥那麼點人,西遷的更少,是怎麼同化中亞,西亞的民族的?
「突厥」「匈奴」「鮮卑」有侮辱的意思嗎?
為什麼匈奴,柔然,突厥都被打得西遷了,蒙古反而留了下來?

TAG:突厥 | 土耳其 | 世界歷史 | 中亞 | 突厥語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