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有一套粵語拼音方案在「張昌也」這幾個字的聲母上與普通話接近?

參見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B2%B5%E8%AA%9E%E6%8B%BC%E9%9F%B3%E5%B0%8D%E7%85%A7%E8%A1%A8

張 教院dz 粵拼z 耶魯j 普通話習慣z

昌 教院ts 粵拼c 耶魯ch 普通話習慣c

也 教院j 粵拼j 耶魯y 普通話習慣y

沒有一套與普通話習慣的拼音吻合,給普通話母語者學習粵語帶來一定不便。這有什麼歷史原因嗎?


除了@荷達 兄的拼音方案,廣東省教育部門發布的「廣州話拼音方案」1980年經饒秉才老師修改後,是最接近漢語拼音的。就是這張表裡所列的「廣州」。

這套方案的使用也算有一定的影響力, 有一系列字典和著作都是用這套拼音,例如《廣州音字典》、《粵語(香港話)教程》。

這套拼音的「張,昌,也」的聲母用「z, c, y」, 韻母「於[y:]」用ü,是比較接近漢語拼音的。

然而,還是有一些問題的:

z, c, s和j, q,x分成兩組來拼寫,但實際發音卻沒有真正的對立,只是變體。事實上和i相拼是用z,c, s比較符合現代廣州話的語音。我覺得我不能接受「積」的拼音拼作jig, 這不太合理。j, q, x和ü在一起拼成ju, qu, xu這完全照搬漢語拼音的規則,發音也很相近,但是拼寫規則有點複雜。

é, ê, e這三個字母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電腦輸入也很麻煩。

其他的粵語拼音方案受眾並不是講普通話和漢語拼音的使用者,所以在制定的時候並不很貼近漢語拼音。

像耶魯式研發的時候主要是給外國人學粵語用的,所以讓外國人易於接受比較重要。教院式是香港教育部門為粵語教學研發的,受眾也不是漢語拼音的使用者。

學粵語的語音還是不要糾結於拼音符號,學好每個拼法代表的發音比較重要。當然,研製一套合理的拼音方案也是很重要的。


謝邀,香港的粵語拼音方案的最大特點是都有國際音標的影子,濃到化不開。

耶魯這樣美國製作的拼音倒是不一樣,昌母ch、張母 j 、靴攝eu這些奇奇怪怪的寫法就是為了讓說英語的人發音的,和拼音肯定不一樣。就好像日語的黑本式羅馬字一樣,給外國人偶爾用的。

教院拼音的國際音標痕迹最重,ts這個聲母就是證明,除此之外,把雨的聲母相當於漢語拼音ü寫作y也是因為國際音標ü就是[y]

相比而言,粵拼已經是這裡面痕迹最輕的,你可以看得到香港語言學會的修改痕迹。之所以保留 j 作為y聲母,是出於後面的韻母中的影響。

廣州拼音是大陸製作的,就和普通話拼音具有一定互動性。

總而言之,粵語拼音和其他方言拼音類似,早期沒有強有力的政府來推行通用拼音方案(港英政府只留下一大堆英國腔的英譯),學術研究自然以音標為主,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拼音,自然有國際音標味道。


原因主要是,各種粵語拼音方案的設計初衷是給粵語母語者或者在香港生活的洋大人使用的,部分方案有仿英語發音的傾向。

當前比較接近漢語拼音的粵語拼音(以我見過的),HDPY是其中一種,根據現有的粵拼方案,再貼近漢語拼音來調的,HDPY可以視為粵拼的補丁,並且充當粵方言通用拼音的核心,為並軌提供介面,其他子方言多出的音素和i, u介音作為插件,同寫法異音素視為變體。

我認為粵語拼音越像漢語拼音,越容易被長期使用漢語拼音的人快速上手,降低學習和教學成本。

HDPY,Hol Daad yvd yvz pingf yamh,通過韻尾及上下陰入區分規律,完整表達出粵語所有聲調及變調,並能區分廣州粵語陰平的兩種調值,無需任何聲調符號和數字。

沒有刻意推廣這種粵拼的補丁,不過會在接下來的Rime輸入法方案中使用,準確標記聲調詳情,簡化輸入按鍵,進一步降低重碼。

1993年制定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JyutPing),還有哪些可以合併的地方? - 荷達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TAG:語言 | 粵語拼音 | 粵語 | 漢語 | 廣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