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進價上漲後,商店主將存貨也漲價賣出,這合理嗎?


謝邀。 @Zampeli Diana

這篇文章很經典啊,因為它成功地把「前景理論」和「公平」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了一起。這裡涉及到一個概念,叫做「正義的價格」。根據經典的經濟學理論,不存在所謂正義的價格,因為一切價格都是供求的正常反應,所以不應該對價格是否正義妄作判斷。

不過Kahneman老先生和早期的現代行為經濟學家(現代是為了和Katona以及西蒙那一代區分開)似乎對經濟學的規範意義沒有多少興趣。行為經濟學就是這樣一個學科,描述準確永遠是第一位的。我對這篇文章的理解是,雖然不應該有所謂「正義的價格」,但是每個人心裡還是有這樣一個概念的。

舉幾個例子:

  • 國難財。很多人認為,國難當頭,物資稀缺,商人漫天要價是不道德的。當然稍微受過經濟學訓練的人都會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但是不妨礙從古到今從中到外的一大堆人確實這麼想。
  • 雨天計程車漲價。因為天朝的計程車定價系統是不隨天氣因素而調整的,所以一下雨計程車供給相對減少,有些計程車司機開始提價。同樣,受過經濟學訓練的人大多會認為提價是對的,畢竟雨天中不打車的機會成本上升,WTP上升。但是這也不妨礙很多人寧可淋著也不打提價的車(比如說我)。

在這兩個例子裡面,「良心價」構成了決策者的一個參照點,相對於參照點的「損失」被賦予了極大的權重,往大里說這也影響了人類歷史上對於商人的道德判斷。因為提價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單方面打破了「定價要有良心或者同情心」這個遊戲規則,因此,消費者甘願支付一定的物質損失也要懲罰打破遊戲規則的行為。

不過,這個理論牽涉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良心價」是怎麼決定的,這顯然不全是一個經濟學問題。首先,是否有良心這本身就是一個及其主觀的東西,其次,這涉及到對博弈對手的type的預測,裡面蘊含著共同知識和海薩尼轉換,而且,當消費者對商人感到憤怒必然是消費者高估了商人的「良心」,而商人低估了消費者的「正義感」。

再往技術層面說,這裡有一個萬年巨坑:前景理論裡面的「參照點」是怎麼決定的。目前已有的理論給出的版本包括:現狀、預期、願望、最低生存標準、習慣、他人的財富、他人的行為、他人的信念……

這還不包括把這些東西排列組合出來的多重參照點模型……

所以,我覺得這個理論最多是「有道理」,不能說「正確」。我一直以來的觀點是,前景理論這個東西,因為參照點的自由度很大,所以被高估了。

好了,下面一個一個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1. 如果成本上漲,大眾就會認為售價上漲合理?如果成本不上漲,大眾傾向於認為售價上漲不合理是嗎?

答:不完全是,在上面計程車的例子裡面已經可以看到,雨天計程車運營的成本上漲,但很多人依然覺得漲價不合理。這裡是否合理的判斷標準是「有良心的商人會不會這麼做」,而不是成本是否上升。

2. 大眾這種對公平的追求有合理性還是一種對市場的誤解?

答:肯定有追求合理性的一面的。有一次跟導師去吃飯,酒店收最低消費,導師怒稱霸王條款,拂袖而去,但是後來他也說最低消費是合理的。畢竟經濟學家……測試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給那些人講講經濟學,看他們是否改變看法,這是根據決策理論對理性的定義,叫做immune to introspection。對這個結果我的預測比較悲觀。

3. 對市場是否有影響?

答:不能說沒有,因為「沒良心」的漲價會阻礙供求平衡市場出清,導致供給不足的情況不能有效地緩解。不過,行為金融告訴我們,任何事都對市場有影響,球賽結果、日出時間、天氣,這些都有。所以要說這個影響有多大,我比較懷疑。

以上。


合理

非常合理

股票都是這樣賣的


店家購買存貨對於上級市場來說也是消費者嘛。作為一個(展望的)消費者,一個東西降價了,你買多一點存著,合適不?如果你不是展望的,而是短視的,那長期來看,你未必能從存貨中賺取盈餘。至於這件事兒和公平的關係,一時間不好說。


合理。

1.比如,汽油熱脹冷縮,所以冬天會漲價~

鹽荒時候的鹽。

收藏字畫郵票書法的人。

每個人都有囤貨的心理。

2.這個問題反過來問會怎樣呢?

如果生產成本下降了,商人以前存的貨降價賣合理嗎?

你看看。

有時候,為了納什平衡不降價,但是還是為了利益吧。

我再組織組織語言……=_=


肯定合理啊,換個問題,投資者把以前低價買入的股票按市價高價賣出,合理嗎?這就沒人糾結了吧。


只要還有人買那就是合理的


就想問下,如果商品售價降低了,你會要求店主把存貨按原來的價格賣嗎?

人都是逐利的,憑什麼顧客可以要求獲得額外的收益?店家的存貨是要投入的,有可能賺也有可能虧,我認為如果售價統一提高了,店家獲利是應得的,合理的.


大眾認為合理,與成本是否上漲根本無關。我不相信一個想下館子的人還考慮飯館的成本。

經濟學是研究人性的學問餓,可惜大多數學習的人對人性了解不足。


問題是你特麼怎麼能知道人家進貨是多少錢。。。


歡迎題主怒砸售樓處


如果商品降價了,我原先進價較高的商品也降價了,你一定不會有啥想法,利己主義導致的這種想法,very simple!


臨時漲價短時間看起來是符合經濟學的,但是長時間是不利於整個社會的交易環境的,最終導致市場的失敗

真要是個經濟學家, 顯然從長遠需要反對這點

原因嗎,很簡單, 想想災年囤積糧食的糧商就知道了, 如果按純利潤考慮,顯然讓所有沒糧食的人傾家蕩產買糧食的價格是最好的。 哦, 然後後果大家也知道的。。。。


所謂的公平無非是我能夠接受,或者是我不得不接受並且反抗的成本太高,大於反抗成功帶來的收益。

大眾普世公認的合理,不存在,只存在利益集團間博弈的輸贏罷了。


正好有個實際例子,有個朋友是開超市的,5月初突然管我借錢,說是煙草稅馬上要上調了,所以要多進點煙,那一次他多進了平時一個月正常量還多3倍的香煙。5月10日,煙草稅正式上調了6%-10%(大概是這個,不抽煙,也不太關注),隨之而來的,就是零售價也上調了6%以上,那他的所有香煙自然也是按新價格銷售的。題主自己覺得是否合理了?

1、他旁邊一家超市還是按正常進的,不知道什麼原因,信息應該都是公開的吧,但結果就是從利潤上看少了一大塊。

2、他提前多進貨,其實也是有一定風險的,比如:消息不準,或者國家迫於壓力沒漲稅;雖然稅漲了,但消費者不買帳,零售價提不上去(或者提不到漲稅的幅度),壓的貨佔用了資金;因為貨壓得太多,周轉慢,影響產品質量,造成損失。

3、對於消費者來說,到哪買都是這個價,只要是明碼實價,貨真價實,那就是公平的。當然,如果你也是提前知道了消息,多買點回去備上,也無可厚非,但好像來買煙的人一開始罵兩句,之後也就正常了,沒見有幾個戒煙的。

4、當然,他也會把一些庫存比較大,周轉比較慢的貨,打打特價。

所以,這些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是由市場那隻手來調劑的,完全不必大驚小怪。


不如反向思維,如果存貨價格下跌呢?

對價格下跌前購進的存貨,如果商店以購進價或比購進價更高的價格賣,肯定賣不掉,是不是。商店就不得不以下跌後的價格賣出,會造成損失。

也就是說!商店在購進存貨的時候,就開始承擔了存貨價格下跌造成損失的風險~沒錯,就是風險!

既然商店承擔了風險,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收益,對不對。這裡的收益就是存貨價格上漲而帶來的收益~

風險與收益對等,正是非常公平的市場交易原則。


我自己的一點小想法,如有錯誤,希望大家批評指證。

先說說大眾評判吧。 商品的種類是第一大問題。這主要和商品的市場有關。 人們在進行商品消費時,往往在大腦意識里對於自己消費的商品在直覺上有一個初步的判定。例如:人們在超市時知道自己買的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在坐公交時知道自己購買的是財政補貼的商品。在使用筆記本時,知道筆記本屬於貴重物品。購買汽車時知道汽車屬於奢侈品。因此,人們在購買商品時對於商品的初步判斷就影響人們的後續判斷。 個人認為,接受財政補貼的公共品,價格給定的高利潤產品等(這些是寡頭壟斷和壟斷以及政府關注的民生息息相關的商品市場)人們大都認為漲價是不合理的。充分競爭的的商品或家庭勞動而成本公開的商品等(這些是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市場中因成本上升而被動的價格的漲價)人們都是認為合理的。

因此,大眾認為價格上漲的動機不合道理是大眾認為價格上漲不合理的根源。

緊接著,就是人們的判定否是最優配置以及是否能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壟斷市場和壟斷競爭,以及財政補貼本來就帕雷托無效的狀態。以下討論競爭市場。

首先,我認為存貨產品價格應該與新生產的產品的價格是一樣的。不能說這些是存貨,我就低價賣,是新生產的我就按要素價格上漲以後的價格賣。也就是說完全競爭市場長期均衡企業的利潤是為零的。不會打公式啊。上一張圖吧。

總之由於成本結構原因,要素價格上漲,廠商的產量可能增加,可能減少。最後出現最優廠家數量的變化。總之,長期的完全競爭市場是有效的。

總結一下,在經濟人的角度下,消費者是通過價格機制實現對產品的指導。是有效的。並且人們的直覺大多數時間是正確的。錯誤的直覺也是有的,貨幣幻覺,先驗條件的忽略,從眾……這些在行為心理學中都有論述,他們指出了人們直覺思維的弊端!!有興趣可以看一下nudge(助推),思考快與慢等行為心理學書。

第一次評論,沒啥經驗希望大家批評指點!!謝謝~~


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移動加權,各家採取的存貨價格計量不一樣的


正常經營應該合理,漲的只是預期利潤,等下次降價的話,他應該也會提前降。我說的是正常經營環境下,就比如我這行就是,價格太透明,不用擔心他不降價,不降就沒人買。--

把庫存看成一個固定的量就好了,賣的都是未來的商品,這樣比較好理解。


低價買進的股票上漲以後,高價賣出,合理嗎?


能算準今後漲價而提前囤貨的商家難道不是很有投資眼光?這種差價正是體現了商家投資眼光的價值。這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沒有價格波動也不會導致供求變化,從而進一步影響價格


推薦閱讀:

定價 99 而不是 100 真的會讓商品賣得更好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什麼助推了「雙十一」消費?
作為一個海外代購,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我的價格特別低,有的客戶非要懷疑我的東西是假的?
用 Agent-based 方法研究宏觀經濟學的困難與前景?
星巴克中杯利潤率高,為什麼營業員還極力向我們推薦大杯和超大杯?

TAG:經濟學 | 行為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