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行業畢業後,是去傳統媒體實習好還是去新媒體呢?

我是學新聞的,現如今新媒體的蓬勃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危機,但是新媒體又沒有傳統媒體更歷煉人。


我大學學的的新聞,我們畢業的時候也沒有自媒體,都傳統媒體,做雜誌,做報紙,然後到電視台。而且我剛畢業,那時候電視台好像也不是什麼優勢單位,那時候報社是應該是媒體里待遇不錯。

那時候,廣播90年前後也不行,當時強勢媒體是報社。可能很多朋友會說,老梁,你是傳統媒體出身,是不是還在為傳統媒體站台啊?跟大家說,在五六年前,就是很多人說這個報社啊,雜誌社要死掉了,這個新媒體時代來臨了,我那時候很排斥,不是說我對傳統媒體很有感情,就是我原來做報紙雜誌都形成習慣,我一定會站到報攤那,問我做的雜誌賣出多少本去了。比方說這個報紙銷量怎麼樣?我每到一個報攤形成一種習慣,可是我突然發現在四五年前這個習慣沒了,我那個時候必看的報紙,比方說我報攤必買的報紙,你比方說當時的足球報啊,體壇周報啊,那肯定要看,南方周末,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啊,還有新京報剛創辦的時候,因為我對新聞很關心嗎?必買,但我也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報紙不買了,後來我一點反思自己身上的變化,我感到真的很可怕。

就這個信息時代來到之後呢,一個iPad,1部手機什麼都取代,你想找什麼快速方便都能得到。而且這種東西並不是說他只是快捷而沒有深度。他不是,因為任何一種容量都通過電子化方式都能裝進去,你想要深度中,這裡邊也有,所以在這個時候,傳統媒體的low就盡顯無疑。

我告訴大家,現在報社就是你,我今天跟你說這話,咱們有助於將來做媒體的朋友。你放心,你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里都不會有人跟你說,因為他們不會這樣赤裸裸的說真話,中國現在的報紙已經基本上死絕了,快,為什麼呢?它的核心報紙死完了,就電視台,而且現在大體電視台正在赴死的路上,有人說你怎麼這麼說,我告訴大家,沒錢你辦什麼媒體,現在無論是平面媒體還是電視台,廣告額度大幅下滑,別聽每年電視台的廣告招商會,我們今天完成多少任務,我們井噴,我們實現百分之百,吹吧,那真是在那吹。

沒有哪家衛視是完成了年初的廣告目標,包括強大如央視,大家都清楚,在傳統媒體尤其電視台投放廣告,數額非常巨大,但是效果呢?我告訴大家,現在,連我媽七老八十,老太太都開始不看電視了,都不看電視了,誰還在你那投廣告啊?或者說投廣告也是大量的投化肥啊,種子呀,反正是農村地區還不少看電視,可是我告訴大家,不要抱幻想,說三線以下城市的就是接觸電視,比大城市多,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兒?

為什麼,三線以下城市包括農村,娛樂的項目非常少,他們更加依賴手機,我到一些小縣城,發現家家都裝wifi,人人都拿手機在那看,在大城市晚上我看演出,我幹什麼去溜個冰幹嘛呢?在小地方你怎麼辦?所以互聯網時代來到了,這些問題迎刃而解,不會有更多人去依賴傳統媒體,而且傳統媒體有個致命的裝大尾巴狼的情況,我家裡頭比方說這冰箱啊,這個微波爐啊,這裡頭是啥是不是得我決定,我在這裡放爆米花,它就是爆米花,我冰箱里放上豬肉,我放上飲料都行,那是我的。

可唯有電視打開之後,這裡東西你做不了主,這電視是里,但人家放啥節目,你得看啥節目,打開一看,這邊說假話的新聞,那頭是在那糊弄你電視購物,到半夜之後又豐胸又啥廣告全報上來,你願意看嗎?那不是等於謀財害命嘛,就說媒體不按照人的需求來設置,他想怎麼著我得怎麼著,我憑什麼伺候你呀?

就是說,不是說電視就一定到了死的時候,而是你電視人本身就不著調,你活該你死,就我原來想電視還能撐幾年,他沒想到這幾年都撐不住。等報紙呢我告訴大家全部報紙什麼樣,那個日報,由於國家財政撥款,因為他畢竟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嘛,對吧?晚報現在幾乎都活不下去了,我的一些朋友在晚報工作呢,70%開支,70%還都貸款,向各地方要錢,要不來廣告越來越下滑,能辭辭職,能另找出路找出,最可憐的是我的一些同學,在報社是領導,我們這都當領導了,你當領導你上哪重新開始去?你到網站去,沒聽說四十七八四十八九在網站,前一陣這個愛奇藝的首席內容官,是原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王友會的同志。六八年出生,他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台領導班子里是最年輕的一個,到愛奇藝是歲數最大的一個,就像他這個歲數到愛奇藝去,只能當一把手當領導了,當不了別的了。

一個老頭顫顫巍巍,我要參軍,說不對不招您這歲數了,那你們就不缺個將軍嗎?也行,沒辦法了,現在報社的晚報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整不來廣告,晚報死的比日報要早,為啥?日報有財政撥款,電視將來的發展也是這個方向,就在我看,各個省里保留一個衛視,作為省一級政府啊,省委啊,媒體的一些出口在這,剩下的你什麼都視頻道,影視頻道,文藝頻道能活就活能死就死,前一段時間出台文件叫網台合一,我嘴一撇,網台和一好像電視台跟網路合一塊,那實際上網路把你吃掉。

電視台,你擱什麼跟人合呀?我告訴大家,有志於媒體的拋棄傳統媒體,那是死路一條,但是有一點,你無論選擇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決定性的是什麼?是你的內容。

在傳統媒體里,過去那些大咖幹得風生水起的,人家現在轉行到自媒體的,一樣,幹得不錯,那我認識這樣的朋友實在是太多了,不舉個例子自吹自擂,我就說我吧,我干過報紙,干過雜誌,干過電視干過廣播,我都干過了,我選的這些經驗,我現在挪到自媒體互聯網上,一樣管用。

我說過那句話,我說我原來認為我天分好,我比別人會表達。唉,我幹什麼也沒事,後來我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大家在網上能看到我4700以上的半個小時的節目,誰想在這個領域之內說我比老梁幹得好,你把這四千幾先干一遍,我看看,不能忽略經驗的問題,我們是做內容的,你的內容要好,你從電視上到自媒體上,只會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你做的差,你就擱到神六神七火箭上,那也是他們太空垃圾,你說吧。

所以這位朋友問,說我作為媒體,我上新媒體好好傳統媒體好?別問那個,你自己啥水平,你再想往哪個方向努力,你是到傳統媒體和到自媒體說哪個地方潛規則,更方便?哪你都別去了,明白吧,打鐵還得本身硬,就你把內容的能力鍛煉好了,去哪兒不是最重要的,只不過在選擇上,可能你說我先到傳統媒體給我更大空間,比方說報社,剛畢業的有的學新聞的到報社是真遭罪,為啥?他讓你值夜班,連軸轉,每天重複,都是上一天的事兒,你得不到鍛煉,值兩天夜班你人廢了,原來一個小帥哥變大叔胖得不像樣了,原來妙齡少女變大嫂了。

就是你看,這就沒用了。可是如果他給你擱在一線採訪的位置上呢,傳統媒體採訪是很嚴格的,不像有的網路媒體胡說八道,拽回來就敢報,他經過核實的。所以在那個崗位上,哪怕收入低點給你的鍛煉,這個機會是最寶貴的。當然,那傳統媒體能不能給你兩年時間挺著,那時候不死,那是另一回事,對吧?

所以我說在哪打鐵還得本身硬,還得把自己能力鍛煉好,但是從時代大勢所趨看報社電視台啊,必須要經過浴火重生血的洗禮,否則以現在這個情況只能是離死亡的深淵越來越近,因為它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規律,也違背了人的正常需要。

咱這麼說,是,原來傳統媒體經過核實,但有多少瞎話也是從傳統媒體上出來的呢?對不對?尤其中國電視台有個特點,優勝也不汰,幹得好,電視台接這活干好,電視台也死不了,那國家怎麼可能這麼長時間再給你背這個財政包袱呢?所以說電視今後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改革,所以在這個時代,選擇還是儘可能往新的方向考慮,活力光彩。


這是個偽問題。

什麼是傳統媒體?什麼是新媒體?

但凡出色的媒體,如財新、澎湃、新京報,都是把兩者結合的非常好的。

所以我的答案是:去那些生產好的內容的媒體


核心不是平台,是內容。


作為一個傳統媒體從業者,我覺得傳統媒體更能鍛煉基本功,不過具體能鍛煉成什麼樣,也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所謂的基本功,就是對新聞價值的判斷,文字的表達能力,圖片的選擇能力,等等

不過,從業還是去新媒體吧,錢多啊


今天更新一個關於某些答案「紙媒要死」的觀點,供大家借鑒。我的觀點依然是「紙媒要死,絕不可能」,說紙媒要死的,我覺得不會是專業媒體人。

《參考消息》10月25日發表標題為《美國報刊訂閱量大幅增加》的文章。文中指出,當前,美國報刊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路透社新聞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今年以來的報刊訂閱同比增長16%,是去年增幅9%的近兩倍。研究表明,這一趨勢的主要驅動力來自年輕群體。18-24歲的美國年輕人報刊訂閱量增幅由去年的4%升至今年的18%,25-34歲的年輕人報刊訂閱量增幅由8%升至今年的20%。越來越多的數字用戶開始接受為高品質的內容付費,傳統報紙讀者數量和收入都在增加。

(上述材料引自《參考消息》)

——————————————————————————

2017年4月6日原答案:

媒體人表示,先去紙媒較好。

在成都,沒落的只是紙媒,不是記者和編輯。他們從紙媒跳到新媒體毫無壓力,底子在那。

新媒體人才可以說奇缺無比,事實就是沒哪個大學能直接培養新媒體人才。新媒體人才都是工作中二次發育出來的。你在媒體行業中說傳統就是證明,可以說你並不了解媒體的實際情況。

網站現在已經是傳統媒體了,很多人根本沒意識到。1平米的地攤都能給你弄個主頁出來。

回到你去哪實習的問題。

先說新媒體。新媒體有超級多的產品形態,這裡只說公眾號,APP等,其實這些只是新媒體這個概念的冰山一角。而且公眾號和客戶端等,也幾乎過時為傳統媒體了。

如果你去新媒體實習,上手會更容易,因為內容和手段更靈活。但是同樣的,因為新媒體人才缺乏,新媒體公司的水平也參差不齊,某些老總以為自己搞了個新媒體,其實只是個廣告公司之類。兄台你注意區分,公司小屬於媒體類也還好,別被根本不是媒體類的公司帶歪了。

如果你成功進入一家合格的新媒體公司,你要學的就多了。你前面23年學習的東西,只能叫做基礎中的基礎,新媒體領域中你可謂一無所知,邊工作邊學吧。

用老版本魔獸世界來比喻,你直接進新媒體公司,天賦點應該是20/20/20,3系均分。在某個時期,你會發現你更擅長的類型,你的技能點才會開始有取捨的加。

再說紙媒。這裡用紙媒和電視台里的大頻道舉例。比如成都的日商晚三大報,華西,成都電視台的1-6頻道。這類型。

在紙媒,你的天賦點基本都加在了寫稿子上面。0/31/0,只是加點很慢。在紙媒當記者,確實非常歷練人,這個你說對了,不僅寫稿,你的毅力和體能也會得到高強度訓練。

紙媒的內容,遠比新媒體來得考究,上一輩人口中的「報紙才正規」恐怕你要工作五年以上才知道內容的「正規」太太太太必要,而許多新媒體產品的內容也大量借用紙媒。

只要是媒體,內容就是王道。

紙媒弱在手段和渠道,新媒則弱在內容。某些人天天說紙媒要死,絕不可能。報紙的確不會富得流油,但在未來也絕不會消失。

而內容和手段孰輕孰重,你如果判斷失誤的話,我猜你大學逃了不少課。

總之,對人才來說,能生產內容是核心

但是也別對「內容」這個概念太狹隘的去理解。就跟「技術」一樣。

別以為修車染色修電腦編代碼才叫「技術」,你能跟一個會議,20分鐘會開完,稿子就寫完刊發,那也叫技術,就是實打實的硬實力。

能把手段和渠道做出自己特色和極致的,也是奇缺之才。但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內容和受眾,明顯也就不知道怎麼用好這些內容。

去紙媒實習吧。

我前幾年寫稿子覺得自己水平還可以,現在覺得,在寫稿上,自己特么的剛剛入了門而已。

但是現在,我也不是記者或編輯了,在新媒體工作,既是記者,又是編輯,又是美編,又是拍攝,又是視頻後期,又是數據分析師,又是...又是...

昨天朋友圈還有個區縣媒體的兄弟,在發他們晚上12點的辦公室,滿滿的人全在加班。

對了,你現在轉行還來得及。


毫無疑問的就是現在新媒體的發展比傳統媒體的發展好很多,如果你就從職業發展以及薪資待遇方面來考慮的話,個人認為新媒體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傳媒的最大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隨著國民收入增加,廣告收入也水漲船高。

傳統的媒體行業主要是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等,cctv、新華社等應該屬於傳統媒體中不錯的去處。

現在中國的新媒體運營發展高速,可以說機會是很多的。近年來,創新的廣告形式紛紛湧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電視和新地點的結合,比如樓宇液晶,移動電視(地鐵、公交、出租),這些新的廣告形式可以說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網路媒體作為「第四媒體」,有數字化、多媒體、實時性和交互性等很多優勢。現在中國的網路媒體大致分為三類。一類如人民網、中國日報等傳統媒體辦的中文網站;二是如新浪、搜狐、網易等超級中文網站,還有就是由新聞媒體和商業公司結合的企業,主要從事運營、品牌、marketing等方面的工作。

了解傳媒的應該都聽過4A廣告公司(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就是美國廣告代理協會。在中國,排名前20的4A廣告公司有(來自百度百科)

傳媒公司的一個特點就是輕鬆活潑,也符合其創新性要求。以陽獅為例,陽獅集團的辦公室選擇的是開放式格局,不同的部門用的是不同的顏色來區分,辦公室里隨意擺放有綠植和氫氣球,並且公司每周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party。所以和傳統的金融業相比,傳媒企業可能更inspiring. 這對年輕的大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吸引力。

一般來說,傳媒業具體的職位有活動策劃員、創意總監、平面設計、銷售人員、市場總監、媒介總監、美術編輯、網路編輯、廣告策劃等等,每個職位對人員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樣的,當然不一樣的公司要求也是不一樣的,有目標的同學可以具體去對方公司官網上看看。

PS: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唄~需要諮詢職業規劃的同學,可以私戳,免費為大家做諮詢服務。


我實習和正式工作都是在傳統媒體,沒辦法比較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究竟哪個好。

但是在傳統媒體實習和工作的經歷,讓我始終對文字工作充滿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之心也影響了我的工作態度,讓我不停地去學習去了解那些以前從未涉獵過的領域,這樣的積累正是我現在很需要的,所以我更願意先在傳統媒體鍛煉幾年。


在某芒混了三個夏天,強烈建議先去傳統媒體打幾年基本功。身邊的同事,在報社當過幾年記者的,在寫方面跟其他人是質的區別。現在媒體做文案什麼的都講究有痛點,這是最重要的技能。觀察過眾領導的簡歷,都做過多年記者。


不起眼小紙媒出身,之後投身出版,現在在一家官媒,從畢業到現在也七年了,可謂記者編輯都干過。剛畢業時一篇稿子改80遍,被編輯部主任盯著一個字一個字重新寫,後來到出版社當編輯,最愛拿折校過的稿子,暄暄乎乎一大摞,被校對老師扣過無數錢。三審三校,是整個行業的立足根本,太太太太美好了!

奉勸各位有新聞理想的年輕人,如果這輩子都想跟文字打交道,一定踏踏實實在傳統媒體好好學一陣。

即便是在不出名的小紙媒,都學到了太多太多。即便這些年從沒落下筆頭功夫,但是每到稿子被領導指出一堆問題的時候,仍舊感嘆,這行真是永遠都學不到頭啊!永遠都有提升的空間,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規範,還有新聞報道的立足點,認識世界的視角等。

前一陣幫朋友運營一個公眾號,請了個畢業一兩年一直在做新媒體的小姑娘來兼職。通篇的複製粘貼,通篇的病句(缺主語、句子成分混亂。個人對句子成分正確看得非常非常重,有沒有文采兩說,但是話就是話,必須說明白),通篇拿不上大檯面的小情緒小迷思……循循善導,對方名曰:新媒體就是要不一樣,吸引眼球是最關鍵的,公眾號發布文章時只要微信系統不報警就行,就可以算原創,我做新媒體很多年了,新媒體就是這樣的。

傳統媒體似乎從未突破「刻板」這兩個字圍成的藩籬,以致於我一直對新媒體是充滿著敬畏的,無論是運營方式、還是傳播手段,在我看來都十分有趣且高深。但這次「合作」,我真的傻眼了……我曾跟小姑娘強調,我不要求完全原創,很多選題可以拿過來自己重新加工,可以綜編,但是一篇稿子無論如何是要有自己的邏輯和思想的,全文複製粘貼,如何對得起「文字工作者」這個名號。這種通篇摘抄的行為,表明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文字功底根本不行,把別人的稿子改成自己的話寫出來,這簡直是行業里最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基本功了。

不知道這個小姑娘能不能算新媒體里「不喑世事」的個例,還是映射著新媒體的整體行業水平……很多人都在說傳統媒體死亡,死亡的只是它的外在形式,真正的精髓永遠都不會死亡。內容為王,永遠都是內容為王。

傳統媒體里有點能力的記者編輯隨時都可以跳到新媒體混得不錯,好歹做個內容總監肯定沒問題呀。練好基本功,永遠有飯吃。虛心求教,好好學習,就能天天向上。


如果你今後堅持從事新聞工作,建議去傳統媒體,在傳統媒體可以學到紮實的基本功,在新媒體的話,「江湖氣息」太濃厚。

學傳媒的為什麼要實習呢,一是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度;二是熟悉新聞生產過程,在此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長並有所提高;三是讓自己找工作時有個漂亮的簡歷。

具體來說就是在紙媒體學會選題采寫編評,在電視台學會電視新聞的選題策劃,采寫,剪輯,後期製作等。這些都是學傳媒的基本功。學會這些基本功以後,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我想這也是很多傳統媒體人轉型去互聯網行業以後還可以混得不錯的原因。去網站互聯網公司的話,學到的內容生產的基本功就比較少,更偏向技術一些。

我不是不重視技術,所謂技多不壓身。如果你在擁有新聞采寫基本功的同時還能掌握熟練的ps技術,酷炫的後期製作技術,牛逼的網站製作技能,吊炸天原創h5(套模板的就算了),那當然很好,這樣你在和別人競爭同一個崗位的時候可能會更有優勢的。

但是如果你去新媒體呢,你可能會成為一個段子手,標題黨,製圖小能手,你的文風,你取標題的能力最好能無限向咪蒙趨近。直到超過咪蒙。

新媒體也能學到東西,但是與主流媒體相比,它的嚴謹還是比較缺乏。我要承認的是,在新媒體橫行的今天我對新媒體持有一點點的偏見。這偏見不是沒有理由的。

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實習經歷。

一次是在央媒本地記者站,每一次採訪都要做充分的準備,從搜集資料,到寫採訪提綱,再到實地採訪,整理錄音稿件,寫稿子,記者老師改稿,編輯審稿。在為期兩個多月的實習過程中,我學到除了有采寫技能,還有嚴肅認真的態度。有的時候一個問題要反覆去核對才放心。有的時候自然也會犯錯誤,正是這些錯誤給我警醒讓我下次更用心,更嚴肅爭取不出錯。帶了兩個月,從最初只是寫消息,後來能夠獨立完成稿件,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多,也很充實。一直到現在,這些實習經歷讓我覺得新聞的客觀公正是值得敬畏的。在報社實習,一般我們只用負責文字,攝影由專業的記者完成。

另一次是在另外一個央媒記者站,偶爾也出去採訪寫稿,但是我的主要工作是記者站負責公眾號的運營。我們的內容從選題到撰文到排版到審核,每一次內容都花費大量心血,選題盡量從受眾所需出發,排版風格也在不斷摸索更換,審核細緻到每個錯別字標點符號。但是每次的推送的瀏覽量基本上維持在500左右。常常我都覺得我們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記得有一次我們組的稿子瀏覽量突破1000,大家都蠻開心,但是總結起來一看,這篇稿子最大得特別之處可能就是因為標題吸引人,表情包用的多吧。標題黨,表情包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優質內容的輔助手段,但是到了新媒體這裡已經「主次顛倒」了。

再說我的另外一次實習經歷,那時是在一家公關公司,這家公司負責運營房地產公司的公眾號。我記得我第一次去上班,我跟著別人去大街小巷找吃的玩的。網上搜了幾家大蝦做的好的店就去了,事先沒有任何準備,進店以後就跟老闆娘商量要採訪她,老闆娘人很好就同意了。因為我當時是第一次,採訪並未交給我,我負責用手機拍照。帶我的人即興完成了一場採訪,大概就是想到哪裡問到哪裡。隨後就是去拍照,別人點的大蝦,用手機拍幾張圖就算完成任務。回去以後讓我寫稿子介紹這家店。我當時是很抗拒的,問題問的七零八落,圖片用手機隨便一拍,就要上手寫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許因為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在學新聞,勉強算是科班出生。我對新聞的客觀公正是懷有敬畏之心的。學過新聞的都知道,採訪前的準備很重要,採訪時的提問很講究,採訪完了寫稿子,每一步都是有學問的。從我這幾次新聞實習經歷來看,我得出的結論是,新媒體並不能提高我的新聞生產能力,並不能教會我嚴謹認真的態度。當然,我並不能對新媒體算盤否定,也可能我的實習經歷是個例外。

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將來想從事新聞工作,建議不要去新媒體。但是新媒體也並非一無是處,我目前覺得如果你想以後從事文案策劃相關的工作,去新媒體鍛煉下倒是不錯。

以上是我的觀點,供參考。

題外話,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們系主任經常說李大釗那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也許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對媒體人有偏見,但是我還是覺得如果能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媒體人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覺得我的回答不錯的話……求贊

碼字不易,辛苦各位看官ヾ?≧?≦)o


身為這行的老學姐,個人覺得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趁你還沒畢業,去傳統媒體做1年左右的實習,畢業借這個跳板直接去新媒體。

從工作內容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傳統媒體鍛煉人這不是謠傳,在紙媒、編輯室鍛鍊出來規範的文筆,是新媒體行業所欠缺的,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新媒體公司很愛招傳統媒體過去的人,因為這些人基本功紮實,寫文章的套路一套一套的,給一個命題,標準稿件格式分分鐘可以出來,雖然有點死板,但是基本挑不出什麼毛病。

但是死板基本上也就要了新媒體的命了……試想現在你打開一篇長微博,是「震驚,lol和dota兩大遊戲玩家互懟,稱其算什麼男人」吸引人,還是「周杰倫與林俊傑同台獻唱《你算什麼男人?》」吸引人?1秒不到就刷過去的新聞,什麼樣的內容才會提高點擊率?講真的,寫習慣了標準通稿,起標題的能力真的還不如微博評論區,更別提UC震驚部了……「紙媒已死」已經板上釘釘我就不多說了,我周圍在報社、雜誌社當記者和編輯的朋友早幾年前就開始考慮轉行,有傳統媒體鍛鍊出來的實力固然很好,但轉行並不是說兩者都是媒體就差不多,相反,這兩者之間從思維方法、做事習慣、傳播渠道、行業氛圍等等天差地別。

再給你提供一個「紙媒已死」的論證吧,如果客戶想找xx日報、xx雜誌合作,第一考慮的不是他們的報紙和雜誌,而是他們微博微信報價多少,而他們的自媒體平台又可以隨時被同類型大號取代,連矩陣都不具有太多的競爭力了。


報紙:記者1年,編輯3年,新媒體(微博微信客戶端頭條號各種號加直播)2年至今。

權當給新人一點建議,老司機請放過。

關於選擇:題主問題其實並不是非A即B的。

如果題主堅定要走媒體(不管自媒體新媒體傳統媒體)這條路,但是又糾結如何選擇,那最佳方案是:記者-新媒體。附帶一些建議吧…

記者,先做傳統媒體的記者優勢太多,不管是鍛煉寫作,拓寬人脈和見識,都對你未來的選擇至關重要,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你還要不要繼續在這個行當幹下去。

新媒體,其實除了運營,基礎工作是編輯,而編輯這個職業從技能提升路子來看,也應該先從記者開始,媒體行業鮮有不當記者直接做編輯的。

只是在當下各種所謂的新媒體盛行,編輯的缺口遠大於記者,所以才有這麼多年輕人直接從新媒體編輯干起。

以上交代了為何先從記者做起的根本原因。接下來說說選擇記者後也不耽誤你轉型做新媒體的一些問題。

待續…上班了


沒人邀我,我來答一下。

新舊媒體不重要!把本事練好,無論媒體怎麼變,你都有飯吃。沒看那麼多傳統媒體人進了新媒體照樣風生水起?

題主的主要問題,不是進入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問題,而是是否能打好基礎,跟對人,學會新聞運作能力的問題。

學好了,媒體多新,你就多新。

一定要練好基本功。現在基本功差的太多了,差還不學習,電視台里很多這種人,等著被淘汰吧!紙媒以前也有很多混日子的,現在淘汰得差不多了。

進入正題:

首先題主的專業是什麼?想主攻視頻影像還是文字?進入媒體想做什麼?記者采編攝影攝像還是導演甚至製片?

什麼都不知道。

我就默認題主想做記者采編或電視編導吧。

做這個,首先是文字能力。題主文字能力怎麼樣?合格標準參照紙媒。紙媒是文字能力的「合格」水平。電視編導寫不出稿子錯字連篇濫用成語句式雜糅的一抓一大把,別跟他們比。

第二,發現新聞點和解讀新聞的能力,把普通新聞變成爆款新聞的能力。這個得練。每個媒體不一樣,每個媒體的不同欄目也不一樣,如果一開始就進了很爛的欄目跟了很爛的頭兒,那就呵呵了。電視台里很多欄目是這種情況,自己人都不想看,憑什麼讓受眾喜歡?

第二種情況里沒說紙媒,因為不思進取的紙媒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第三,影像把握能力。這方面我是門外漢,當編導是半路出家,現在棄了。電視台當編導依託的是其他能力,如文字、視頻編輯等,但又不需要該能力的最高水平。越來越覺得沒意思,於是放棄。如果題主有意當編導,記得多學習,別光會工作那一點。

第四,新媒體。前兩年火圖文,去年火直播,今年火短視頻。

其實火什麼都不重要!筆頭子好使什麼時候都用得上!有視頻手藝什麼時候都好使!

至於創意?至於點子?做媒體的會缺這些?最不濟,跟外國學啊!

題主的主要問題,不是進入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的問題,而是是否能打好基礎,跟對人,學會新聞運作能力的問題。

學好了,媒體多新,你就多新。

再啰嗦一句:編輯能力很重要,新聞再造能力很重要。

看看辱母案報道中,南方周末、鳳凰、網易三媒體的標題設置和閱讀評論數就知道了!

手機編輯,有錯不改。


作為一個正在研究新媒體的傳統媒體記者,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則今晚刷爆香港小夥伴朋友圈的新聞,也就是兩年前不惜重金廣納賢良的《端傳媒》決定大幅裁員,這是香港新媒體行業的重大震蕩,也是引發【傳統媒體、新媒體哪家強】話題的最新導火索。

再來看上個月的一則新聞,香港有線寬頻的金主「九倉」停止注資,意味著全港top3之一的電視檯面臨倒閉風險,這也是我為什麼開始研究新媒體的導火索。

這兩個「導火索」讓整個香港傳媒行業重新陷入思考,【傳統媒體是否已死】【新媒體是否雷聲大雨點小】【娛樂至死年代是否不該做嚴肅新聞】等質疑聲瞬間又鋪天蓋地。

我的觀點是,無論哪個媒體平台都有鼎盛期和沒落期,時代特點決定受眾不可能固守著同一種傳播工具和模式,當年廣播電視衝擊紙媒的時候也被罵是「娛樂至死」的年代,情形與今天並無二致。但隨著技術和操作成熟發展,好的內容像雨後春筍不斷湧現,而且正是廣播電視業的進步催生了如今的新媒體平台,受眾的習慣再次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再需要專業人才,更不意味著不再需要優質內容,《端傳媒》的事實證明,無論傳媒的形式如何,人才和內容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你作為一個傳媒專業的畢業生,當務之急並非是考慮該選擇什麼媒體形式,而是要在你想要從事的領域裡面找到最能夠學習到真本事、最能夠讓你提升自我的平台,比如想做新聞就去央視鳳凰,想做娛樂就去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想做互聯網傳播就去網易騰訊,永遠記住把你所要提升的能力和方向放在第一位,因為能力不夠,去任何形式的平台都不會有發揮空間。

另外容許我一點私心,4月7號(後天)晚上八點我會開一個live(首次),分享我的從業經歷、學習習慣和對職場、傳統媒體新媒體的思考,如果有興趣可以關注噢。附上live鏈接:

https://www.zhihu.com/lives/82566410770016665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再附上我本次live的提綱:


要是決定做媒體,我建議還是要從傳統的干起,新媒體是傳統媒體的衍生品,甚至有的新媒體直接就是傳統媒體的另一種呈現方式而,要想了解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是這樣,那一定要從源頭上找一找原因嘍。


在回答之前我先說一個小插曲,之前公司和上海譯文合作出了一套氣象科普童書。在校稿的時候上海譯文堅持要把「 亞馬遜平原 」改成「 亞馬孫平原 」,說這是規定譯名。我們當然不能理解,翻遍了網上所有的資料,發現幾乎所有的網媒幾乎都是用的「 亞馬遜 」,而人民網和新華網的文章用「 亞馬孫 」居多,用「 亞馬遜 」特指 Amazon購物商城。之後我們請教了上海市教委的老教師,她解釋說似乎是04年開始統一規定要用「 亞馬孫 」的譯名。

這就是傳統媒體的底蘊。那回到這個問題,新媒體確實給傳統媒體帶來了衝擊。我畢業之後待過2年雜誌社,眼瞅著他不轉型,死抱著原本關係戶飯碗,如今也再無回天之力。但是衝擊的是這家公司,這家企業。一批有實力的記者編輯想動的早就跑去其他平台了,曾經的主編現在也在喜馬拉雅做的風生水起。

我想說,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最重要的還是文字功底。如何從一個選題中估摸出段落概要,進行採訪調查,組織合適的文字,出稿,然後經三審三校修改。你就明白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哪些詞語有行業里的規定用法,措詞上的不同能帶來怎樣不同的效果。

比方說最近《南周》的《刺死辱母者》一文,所謂的用「 極端手段 」進行侮辱,就是很老練的春秋筆法了。於無形中誘導了讀者的想法。

新媒體的出現,好的方面是極大的拓展了媒體的施展空間和形式,壞的方面是湧入了一大群自以為是的所謂媒體人。我其實一直很反感今日頭條,因為自他開始,「 抄 」這個字就和新媒體變得密不可分起來,文字變得越來越輕賤。

如果說傳統媒體可以規範你的寫作,鍛煉你的筆頭。那新媒體能讓你了解更多媒體形式的可能性,學習更多新的技術。 H5,漫畫,音頻,視頻,配圖,還有各類文字風格的變換,對於傳統媒體來說都是一扇嶄新的大門。漫畫的同道大叔,音頻的喜馬拉雅,視頻的一條,還有在知乎上表情包用得很溜的@丁香醫生,都是新媒體里把媒體形式運用到極致的代表模範。

UC 震驚部以及咪蒙月薪的5萬助理也在告訴你,標題的極致,可能比內容的極致更重要。

如果沒有新媒體,媒體可能就沒有那麼接地氣。「 有那麼多人喜歡咪蒙,就證明人們需要那麼一個咪蒙 」。需求決定市場,以後純粹的傳統媒體不可能存在,一定是多種媒體形式混合的形態。

現在硬要說,推薦去傳統媒體看一眼,或者是在內容與形式上結合很好的澎湃、界面、一財等。


轉行吧,換個專業還來得及


在信息高速發達的現代,微博等媒體的產生,人與事件的了解頻率沒有距離的要求,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PK,大致可以說到是完敗,如報紙而言,當第一現場的發現,世界大眾由Facebook、微博傳播的秒回應狀態,與相對於需要排版、碼字、格式等一切問題的顧及所誕生的時間而言,無異於是落後的。


實習經歷:

省級報刊網媒:500元/月 2015-7-1

省會級電視台:0元/月 2016-6-3


我是編導專業出身

不建議按專業方向一條路發展,多方面常識,確定了自己的方向,就報班學習,培訓。

建議接觸產品,運營等崗位,有價值的東西 首先是思想,有了思想,技能才能如魚得水。


推薦閱讀:

未來想從事傳媒相關工作,讀什麼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對於就業與實際工作能力有幫助?
樂視網上市過程中財務造假,樂視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女生做電影發行好嗎?傳媒行業做什麼工作比較好呢?
應該「逃回北上廣」嗎?
傳媒學生畢業,如何進去剪輯行業?做到剪輯師要多久?

TAG:媒體 | 新媒體 | 實習 | 行業 | 傳媒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