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的教義有本質的差別嗎?
三大派系的佛教有什麼區別呢?相信一個還能否相信另外一個呢?
佛法是,也只是,煩惱和煩惱的解脫。
當它傳到不同地域的時候,適應了不同的本地文化。比如,藏區環境惡劣,不容易活下來,於是關於死亡的經典就特別多。而漢地,未知生焉知死,不止不太討論死亡,就是死了,那也是金銀鋪地啊!菩薩也必須符合農業社會「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的需要。南傳相對而言可能更「純正」,但是分支一樣龐雜得很。
更有趣的是佛教傳到西方,到心理學,輪迴什麼的是不提了,禪修的作用用腦電波顯示,正念的好處有各種實現數據,於是如同當年漢地敲鑼打鼓做法會一般,路人紛紛升起信心,開始學習佛法。
而佛教中所說的信,並不是believe或者faith,而是練習之後的清凈心。只要你有心,沒有什麼不能的。不止三乘佛法,即便外道,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畢竟真相只有一個嘛。基督教最早是禁止私翻的,因為翻譯往往會夾帶私貨,影響正統傳承性。佛教流傳廣泛,翻譯講解眾太多,長久以來也沒有教宗和理論體系,可能早就和最初印度出來時有本事差別了。
我恰好對南傳、漢傳、藏傳都略有研究,我認為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可以用世尊的四聖諦苦集滅道概括之。它們的差異在於對道諦的開顯(亦即修道的方法),有解脫道、方便道等等的差別,有應文化、根性不同而產生的修道方式的不同,然而這些不同並不是本質性的,一切的修道方法的核心都在於斷除我執,其結果在「離苦」這一點上是一樣的。
本質上沒有差別,唯一的差別就是接引眾生學佛的方式方法不同,猶如條條大道通長安,每個宗派都是以解脫為最終目的的。其實佛教能有這麼多分支,恰好說明佛教的圓融無礙,弘法善知識們的智慧圓融,能依每個地方眾生的根器及需求,而在本質不變的基礎上,做出善巧方便,使當地人的都能接受佛陀的教義。
三個教派對於一些佛法問題的解釋是有分歧的。這種分歧不僅表現了不同佛教徒對於佛法理解的差異,實際上也是他們的信仰出現了分歧。
題主的「信」,如果指單純意義上的去寺廟燒香拜佛,將佛教視為心靈寄託,那麼可以選擇性忽視三個教派的差異,遇到各佛教寺院可一視同仁地入內祭拜,各高僧大法也都敬信。
如果題主將佛教作為思想指導,尋求人生終極問題的解答,那麼顯然這種差異分歧就不容忽視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所幫助。
此有故彼有,此空故彼空。
藏傳佛教是印度教的延續,可以這麼說,佛教一直在逃避本體論,從小乘的滅盡理論開始,與外道辯論的時候,沒有佔到多少便宜。古代印度的辯論會跟現在奧運差不多。辯輸的一方要帶領弟子及所有信眾皈依勝方,若不願皈依,就自殺。小乘最後發展為大乘,基本在因果、輪迴等學說上比小乘能給出更為合理的解釋,辯論上屢屢勝出,使得佛教擴展到非常盛旺。大乘開始是承認本體論的,但是後來的中觀派、唯識派又否認了本體論。所以佛教基本在最終都沒有承認本體論。但是印度哲學家商羯羅正是利用了佛教不承認本體論,那麼因果等問題上存在的漏洞,給予致命打擊,於是大乘和小乘在印度滅亡,商羯羅收編了佛教的弟子結合婆羅門教創立印度教,藏傳佛教即是印度教此時的產物。小乘傳到中國,因為中國的道教是承認本體論的,所以在道教面前,小乘占不到便宜。而大乘雖不承認本體論,但是大乘的體系比道教完備,道教除了本體論之外,並無特別之處,而本體論只是大乘過時了的一節文字而已,所以中國的道教和祖宗信仰以及原始的天地信仰和君權信仰都占不到什麼便宜,大乘雖屢被政權所滅,一直很興旺。儒家雖然搞的政教合一(政教合一是很殘忍的,為保護政治崇尚的宗教會殺人清洗),且排斥佛教,但是佛教仍艱難地存活下來,且大有和儒教分庭抗禮之勢,這是與佛教本身的強大體系有關。而且後來王陽明的心學也是直接借鑒的佛學來解釋儒家。因為大乘佛教的強大體系,大乘帶領小乘得以在中國保存到1949年為止。而密宗,也就是唐密因為裡面持咒、手印、觀想什麼的,流於迷信和氣功,因此得不到上層知識分子的認可,知識分子一旦不保護某種文化,就等於是任其自滅。所以唐密在唐武宗滅佛之後就消亡了,或說東渡日本了,在日本也一直是末流宗教。唐武宗滅佛時玄奘的唯識派也被滅,但滅的是派別,文化還是傳承下來了,而且以後的唯識都曾幾次大興旺。藏傳佛教這個名字是毛某人取的,以前一直稱喇嘛教,其本質就是印度教的性力派、坦特羅教、苯教,三教綜合的產物,其是以上師為主的個人崇拜。小乘除了中國的俱舍宗等兩個小流派之外,其餘的都存在與錫蘭和緬甸。這兩個國家以政教合一的方式保存了小乘接近原始的面貌。所以學一門宗教了解其歷史很重要。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佛教徒還會有性的慾望這件事兒?
※讀經過程中如何確認自己的理解符合經義?
※為什麼佛陀親自帶領的僧團中的精英長老們成就的阿羅漢道被稱為小乘,是不是說明佛陀的教育挺失敗的?
※請問斷身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出家人如何贍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