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標點可以用在中文裡嗎?

芭蕉桑:俳句之神罩著我呢,混蛋。(中文格式下的標點)

芭蕉桑:俳句之神罩著我呢,混蛋。(英文格式的標點)

我總覺得從美學角度看(雖然不和常規),英文格式的標點更適合加在中文裡,尤其是冒號和逗號和括弧,而中文格式下的這兩個標點後面的空格看著讓我很不安,大家如何看?


因為漢字為「方塊字」,所以中文標點符號基本都佔一個字的位置來使用。[1] 所以,多數中文標點都是使用 Unicode 中的全形標點符號——除了省略號、破折號(兩個 em dash)以及中國大陸使用的彎引號 (「」) 是和西文標點共用編碼。讓標點符號佔據一個字的位置,主要是為了排版時的橫縱對齊。

而且完全使用全形空格,在一些情況下亦很可能會有空格過多的問題,比如像是這樣——

(他說:「這是個『笑話』。」)

(他說:「這是個 『笑話』。」)

所以,在高級排版環境中,有的設計師 / 編輯會使用標點擠壓來避免這個問題。

上圖中上、下四行分別是 InDesign 中四種標點擠壓集的效果。(其中,第一種是「簡體中文默認值」——可以看到,這個標點擠壓集比較保守)。標點擠壓能夠優化標點符號與兩旁其他標點 / 漢字之間的空間,從而在美學上獲得更優的結果。當然,代價就是這樣做「不太規範」——在日文排版中,標點擠壓幾乎是高質量排版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對於中國的標準而言,使用非全字寬的標點總顯得有一點「另類」。而且打破了橫縱對齊了——但是,在中西文混排越來越多見的情況下,追求橫縱對齊真的是那麼必要的事情嗎?[2]

而在沒有高級排版功能的環境下——比如知乎,為了美觀,通過用西文標點來代替標點擠壓,優化標點的空間是可行的做法。當然,在 web 環境下使用西文標點,也可能有一些問題。因為,在網頁中通常會先調用西文字體,然後遇到字符集外的文字(比如漢字)才 fallback 到中文字體上。而相同字型大小的西文字體與漢字相比,外觀上要偏小一些——這就造成了在西文標點與漢字混排的時候,會顯得下沉一些。

在非正式的場合,使用標點符號還是較為自主的一件事——就像我在上文中通篇大量使用「不合大陸規範」的直角引號;而標點符號使用的國家標準,實則上也只是建議性的文件,甚至在出版中也不一定完全遵守。所以,提問者使用自己喜好的樣式,並無問題。只是,最好在使用西文標點時,在合適的地方加入空格——

芭蕉桑: 俳句之神罩著我呢, 混蛋。(英文格式的標點)

我總覺得從美學角度看 (雖然不合常規 ), 英文格式的標點更適合加在中文裡, 尤其是冒號和逗號和括弧, 而中文格式下的這兩個標點後面的空格看著讓我很不安, 大家如何看?

而如果提問者要將文字付梓,那麼建議還是在書稿中使用「標準的」中文標點,將「美觀」交由標點擠壓處理——如果編輯願意使用較為「激進」的標點擠壓集。而如果編輯堅持要按國家標準處理,那麼也沒有辦法——即使是使用西文標點,恐怕也會被全部修正為中文標點,而這過程又會增加時間上的消耗。從文本的可檢索性角度來看,用中文標點可能也更為合適。

謝謝邀請。

------

[1] 1 中文標點符號

[2] Type is Beautiful


我認為在中文排版中全形標點更美觀。


推薦閱讀:

為什麼 iOS 自帶的輸入法中的英文引號採用的是「"」?
怎麼看待錯別字及不恰當標點被大範圍使用這一情況?
使用英文標點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為什麼中文省略號經常見到只有三個點?
「之乎者也」是用來斷句的標點符號么?

TAG:標點符號 | 字體排印 | 文字編輯 | 中文標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