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擁有12%年收益投資小白,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

在這先給各位拜個晚年,本人男,27歲,家有賢妻愛女,家住小縣城,有車有房,收入2800元,愛好攝影,旅行,文科生對於投資沒有深刻研究,有12%年收益投資項目(長期10-15年,屬於地方性壟斷行業---天然氣公司,壞賬的風險較小)50萬都在項目里,最近在知乎,雪球潛水,對於理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更加迷茫徘徊是否炒股?(幻想著通過炒股在40歲實現財務自由,打臉,pia,pia)

如果炒股更傾向於雪球大V小小辛巴的投資理念個貼合自己生活理念,(不想把大量時間用在盯盤)

同時也非常感謝:知乎大牛@劉鵬程Sai.L的技術分析的分享(雖然有很多看不懂)

或者有更好的投資領域?如大部分人推崇的etf300基金定投,如果定投有哪些參數可以參靠?

同時我想知道年收益12%放長了10-15年,在炒股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難度有多大?

----------------------------------------------------------------------------------------------------------------------------------------

感謝有這麼多知乎的朋友給我出謀劃策!真的太感謝了!!

上面說的不是太明白在這再補充一下:這個項目(公司債券)通過複利增加財富是可能的。

一年為單位到期可以連本帶息取回。如果不取回,利息和本金還可以再次投資。

有一個朋友在該公司當會計,目前這家公司經營狀態還算良好,在多個地方都有其項目。


美國頂尖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長期(超過10年)的年化回報率低於15%,12%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了,沒有任何必要去碰股票。


牛市會給每個人自己是投資大師的錯覺。


首先列舉一個數據,50萬本金,如果年化收益率12%,按照10年複利的話,你的資產總額會變成155萬,20年資產是482萬,30年則變成1497萬,翻了將近30倍。你沒看錯,這就是複利的威力,由此樓主你可以判斷12%年收益率是什麼樣的水平。

其次,上述結果出現有兩個前提,1投資複利(即把獲得的收益再投資)2是風險保障,確保在投資過程中不要出現風險,像樓主目前的單一投資,舉個不恰當的說法,假如出現風險,那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此,樓主在判斷投資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風險和收益率的權衡,以下為在另外一個帖子關於投資方式選擇的內容供參考,如下:

-------------------------------------------------------- 分割線 -----------------------------------------------

從目的來說,投資和理財目的不同,理財是為了財富保值或略有增值,至少跑贏通脹,而投資是為了更高的收益,讓財富快速增長。擺正自己的目的才能夠明確自己的投資方式,舉個例子,按照一年8%的複利收益率,9年左右能夠讓資金翻倍,是否能夠滿足你的預期,個人投資考慮的核心有兩點,1是風險,2是複利?像2樓所說,投資是馬拉松,你把8%收益複利再往後拉10年,你可以算算你的收益率是多少。

從投資方式來說,穩健理財的方式主要有:餘額寶、理財通和銀行的理財產品,省心不說,還能保持流動性,需要用錢的時候能夠及時拿到錢,其實基本上都是貨幣基金,收益率在4%-5.5%之間,目前CPI基本在2%左右,已經跑贏通脹了,適合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其次還有一些安全性較高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能夠達到8%,一般投資門檻在10萬以上(如梧桐投融寶理財管理計劃,8% 6個月)。再次就是現在比較火的P2P投資,不過在做P2P投資的時候最好選擇大平台(如人人貸等),選擇的投資項目最好有大擔保公司擔保的,畢竟對於貸款標的企業來說20%的資金成本是沒幾個能夠承受的,所以風險還是略大,投入一定比例即可。風險投資的方式就有很多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股票、分級基金(最近兩年剛火起來的,其實就是股票槓桿基金)、期貨、外匯、黃金等。

從資產配置來說,資產配置是投資很重要的一項技能,我們在選擇任何的投資方式,都需要考慮一個因素,即風險收益比,一般情況下投資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風險越高的收益越高,很多產品低風險高收益的宣傳都需要冷靜對待。如果你希望提高收益又能保證風險,可以在資產配置上做文章,配置的原則是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期望來確定的。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在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上多配置些資金,對收益期望較高且風險能力較強的,則可以對股票基金等產品加大配置。舉個例子,20%投資餘額寶(年化收益4%-5%),50%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年化收益8%-10%),10%投資P2P(10%-15%),20%股票基金等風險投資(年化收益20%-50%),粗略估算你的年收益在12%左右,如果你覺得風險高就調低風險投資資金,如果希望收益高就調高風險投資比例,這個就看個人了。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規避單一投資的風險,且可以靈活根據風險承受能力獲取更高收益,因為一切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投資都是耍流氓。當然,前提是有一定的資金量做配置,你就整1000還配置啥,對吧,樓主40萬資金完全可以。

從個人能力來說,你所擁有的投資能力決定了你的投資方式,如果完全沒有投資經驗,那麼可以通過餘額寶這樣的理財產品,省心,基本上每天查看獲取收益就可以了,對於上面說的一些私募債券類的固定收益投資,如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投融寶或陸金所的產品都是這類,關鍵是風險保障要好。如果投資經驗更豐富的話,你會發現市場上還有很多投資方式,比如:股票、債權、分級基金、期貨、P2P、甚至貴金屬等,但是每個領域投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學習和經驗總結,否則就是扔錢入水,對於資產更加雄厚的人來說,還可以選擇加入私募基金,目前一些好一點的私募年收益都能達到30%-50%,市場行情好的話更高。

從階段來說,年輕人與年長人所需要的投資方式應該略有不同,年輕人學習能力強,所能承受的風險能力也強,同時資金量也比較少(基數小增長就慢唄),所以更偏向於可承受風險高一些,收益率也可能更大的方式。當然前提是考慮上面兩個因素(目的和能力)。


(注意:本文不是雞血,不是讓你看完了一股腦兒奔向股市的。沒有準備的入市基本等同於自殺)

反對排名第一的答案,反對任何過於簡單的絕對型的答案。

竟然還有簡單的拿美國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說事兒的,我真是醉了。別說美股跟A股完全是不同的市場,就是A股本身的基金也根本不能成為參考對象好嗎?

有的人覺得很奇怪,大家都在一個市場,人家基金的專業技術肯定比我們散戶好,跟他們比只會比他們差不會比他們好啊,這有什麼不對么?

不對的大了去了,我打個比方吧。

比如,你現在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你考慮要不要去京滬找工作,統計機構會告訴你北京上海競爭壓力太大,平均工資也就三四千塊,生活成本卻比別的地方高很多,請問,你是不是覺得不應該去?

或者,你打算創業,統計機構會告訴你創業成功率不到1%,大多數公司撐不過5年,請問,你是不是覺得創業就是找死?

他們說錯了嗎?他們都是最專業的統計機構,他們說的當然沒錯,但是我們的感受和結論卻未必對。因為統計數字最大的問題,第一在於過去性,第二在於平均性。

統計數字體現的永遠是過去,而不是未來,而我們本身,無論過去好壞都已經回不去了。人,是一定要活在未來的。有人說未來是過去的反應,那麼請問如果一個公司老闆用你過去5年的平均薪水給你制定未來5年的薪資標準,你會幹么?

同樣統計數字更加不會告訴你剛畢業月薪就20K起的一點兒都不稀奇。他們也不會告訴你對於一些有了深厚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做了充分準備,拿了大筆投資,公司還沒註冊好已經簽了很多潛在客戶的人來說,創業可能比銀行存款危險不了多少。就好像如果你有10年資深行業經驗,老闆用隔壁剛進來幹了半年的畢業生薪資標準跟你談薪水的話,你是不是想吐他一臉口水。

你甘心被平均么?誰心甘情願的墊底呢?

更別說股票的收益率根本不能簡單的拿基金來做比較,更加不能以此決定是否選擇此投資方式的依據。為什麼,美國70%基金是長期跑輸大盤的,中國的基金就更不用說了,第一,不是自己的錢,收益率100%基金經理也提不了多少還不如搞幾個老鼠倉賺錢,所以很多時候是給人抬轎,第二,投資比例有硬性規定,不能低於60%(現在好像是不低於85%),如果市場調整一個月,那麼這一個月他們不能像散戶一樣空倉觀望,只能硬挺,第三,談的所謂長期投資都是鬼扯,市場不好的時候很多人同一時間贖回,他們除了砸盤變現有其他選擇么?第四,大資金和小資金的玩法根本就是天差地別,1萬塊錢翻倍的難度和幾十億資金翻倍的難度能一樣么?

我不知道各位如何想,但是從我來說,我覺得我們之所以在這裡討論投資,因為我們都不滿足於現在,都願意在一個可控的風險範圍之內去爭取更大更好的未來,這是前提。否則的話,直接存銀行或者買餘額寶算了,還談什麼投資呢。

所以,一切都回到了那幾個問題,你是誰,你會做什麼,你想要什麼,你願意付出什麼,你能承受什麼。

我發現我的回答都是看到邏輯對不住的回答後忍不住克服一下自己的懶惰出來答題的。。。

=====我是鬱悶的分割線=====

如果lz來問我是有沒有必要學習股票投資,那麼我下意識的一定會反問回去,你想要什麼?

是的,談到投資方式選擇,我們必須先搞清楚我們期望什麼。

凡是說希望發大財財務自由今年過千萬明年過億的可以洗洗睡了,因為簡單的談期望那不叫目標,那叫做夢或者自殺。世界上沒有不想發財的人,作為一個正常IQ的人都知道,談目標必然要談代價,不能脫離代價談目標。

所以,對lz而言,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a. 投資期望和目標時間是什麼?比如是趕上CPI的增長?還是為孩子積攢大學的學費?還是40歲的時候財務自由?

b. 推算一下為了完成期望所需要的平均複利利率,說不定算出來只要每年有5%就可以了,那隻要投貨幣基金就好了嘛:)如果你算下來要年復200%。。。我建議lz要麼去緬甸雲南參觀旅遊一下要麼洗個冷水澡後重新考慮本項。

c. 評估一下用來投資的資金的分配是否合理。因為這筆錢現在不用不代表1個月後不會有突發事件急用,現在世界上意外這麼多,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將來不會某時某刻會需要急用錢呢。所以,凡是在投資方式的選擇上不考慮變現難易度的推薦在我看來都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

有了一個初步的目標了,現在lz可以靜下心來評估了。

好,如果lz評估出來只要5%以內的平均年利率就好了,那麼本題的答案就是絕對絕對沒有必要碰股票。

那麼如果lz評估下來是10%以內,那麼答案也同樣,沒有很大必要學習股票,10%的實現方式有很多,P2P,信託,高端理財,債券套利,甚至打新股等等。

對於所有期望大於10%年化利率的需求,是不是就一定要建議lz學習股票投資呢,嚴謹的回答是不一定,因為還有下面這點。

其次,建議lz認真的考慮一下自身的性格因素和風險厭惡程度。

為何你去股票開戶的時候,每個券商都要例行公事的給你填一份風險評估表?因為確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價格的波動的,如果你真的就是風險厭惡型選手,那逼著你去做股票肯定不是個好選擇,

再次,建議lz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夠付出基本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學習相關知識。

任何投資方式都不是簡單的一個操作,越是高收益率的方式,越是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汗水,還有努力。很多人說股票風險太大,散戶一定虧錢,沒錯,但是為什麼呢,因為散戶往往頭腦一熱就衝進去了,看到跌了怕了就割肉了。一沒有理論體系支撐,二沒有經過系統演習訓練,憑什麼賺錢呢,股市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不是慈善機構。因此,如果lz想在股票上有所突破,必要的學習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經過以上系統的評估,如果lz期望年複利率在10%以上,並且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學習相關知識,那麼個人推薦學習股票投資。

====為了嚴謹的回答一個問題竟然寫了這麼多廢話我也是醉了強迫症真是害人害己====

最後說下個人對投資方式的一點看法:

投資方式的選擇必須考慮如下的每一點:

1. 安全程度(多大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

2. 收益區間(用來和風險做對比,脫離了收益的風險沒有太大意義)

3. 投資門檻(進入難度)

4. 變現難度(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一項)

5. 投資組合(誰也不敢保證不會看走眼)

6. 意外情況(投資資金的有效期)

所以為何即便lz現在的項目是12%的收益率我依然會推薦股票,因為第一,雞蛋都在一個既不是自己控制又不是自己專業的籃子里,一旦出黑天鵝那就全軍覆沒,因為很多年前我家人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同樣是地方的壟斷性行業,同樣是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只不過我這裡是電力,最後還是找了內部各種關係僅僅拿回了本金,據我所知普通的投資者很多本金過了5年還沒有收回的。第二,lz說是長期項目,我估計並非隨時可以退出的,所以在變現度上如何要打個問號。

而股票的好處是什麼,

1. 價格透明,變現容易(是的,我個人覺得這是最大的好處)

2. 不會出現P2P全款跑路或者不知名的小公司突然倒閉這種人為的系統性風險,特別是目前沒有退市制度的A股

3. 收益可能性上限遠高過其它投資方式

4. 投資門檻並不高,上手比較簡單

5. 有利於形成系統化的投資理念(一般來說投資股票本質是投資公司並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價值增長)

6. 有利於個人人生觀世界觀的成熟和個人的成長(人性的貪婪恐懼懦弱勇氣會被無限的放大並得到相應的獎勵和懲罰)

一句話:對於智商情商在標準值以上的,對於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的,對於個人的學習能力有一定信心的,對於未來的期望靠工資估計實現不了的朋友們,個人覺得股票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門。

為什麼,因為對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它實在是太有性價比了。它的玩法多種多樣,有長線有中線有短線,時間多的可以天天盯盤,時間少的也可以一個禮拜看一次。我反對把所有的錢都放在股市裡,但是我建議你至少花點時間去研究一下它是什麼東西。

好了,本帖不是談股票的技術的,因此如何炒股不在回答範圍,也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

人生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牛,如果能持續多年這麼多收益的足以秒殺99.999999%的股民


正如王端端所說,長期來看年化12~15%是個不錯的收益率,穩穩跑贏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低於5%)。而題主之所以想接觸股票,我想最直接的原因是由於看到知乎與雪球的各路大神兩倍、三倍甚至更高的收益。但是,股市既是一個能讓資產大幅度增值的地方,也能讓你的數年積蓄付之東流。更高的收益,必然伴隨著更高的風險。

你看到了一些人在股市中的成功,但是否認真想過他們取得高收益的原因?

少數情況下,他們只是「幸運」,碰巧重倉壓在某隻股票上,或者瞎貓碰上死耗子,然後堅信自己的投資理念與方式是正確的,然後言之鑿鑿告訴你投資應該如何如何。

但我相信,更多成功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在股市取得高收益,是有原因和共性的。

1.長期的投資經驗

2.良好的心態

3.嚴格的投資紀律

4.有效的資產配置

5.較大的資本與較多的閑置資金

這五點,是在股市取得較高收益的基本條件,要符合這些條件,就要求投資者有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心態、與時俱進的知識、最新的資訊和大的資金量,而這些,我想題主是尚不具備的。

即使達到這些條件,在股市仍然無法保證獲得高收益。因為並不是每年都有2014年這樣的大行情。在股市蕭條的時候,股票投資者不虧本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已經是很難了。即便是大牛市裡,能跑得贏市場的投資者也不會超過20%。若題主有興趣,可以結合大盤指數變化,參考一下股票型基金歷年的平均收益率。多數機構投資者在熊市收益為負,牛市跑不贏指數,更何況散戶。

撇開缺乏經驗與知識不談,題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缺乏較大量的閑置資金。閑置資金的含義是:即使這部分資金全部流失,也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而我所說的「大量」,是指至少一百萬。

我所見到的在股市裡取得高收益的,都是有閑置資金、對某行業有深入了解的長線投資者。看中了股票,大資金量投入,然後忘掉這比投資,三五年後收穫果實,五倍十倍者不在少數。

而國外的投資者,我最欽佩的是耶魯基金的管理人大衛斯文森。在優酷的耶魯公開課:金融市場第九講有他的客座演講。即使是這樣優秀的投資者,也只能取得20%的平均收益率,同時他不斷強調資產的多元化。可惜的是由於資金量和高度的限制,多數投資者無法按他的方式來投資。

股票只是投資方式的一種,僅此而已。明白了這一點,不妨把它當成資產多元化的一種渠道,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適量投資。但是,千萬不要有押寶的心態。要知道,多數的股民都相信自己能戰勝市場,最後卻被k線圖啪啪打臉。

我給題主的建議是:努力給自己的資產做加法,積累原始資本;同時學習投資知識;等到有50萬以上閑置資金再考慮系統性的高風險資產配置。至於財富自由,私以為只是需要1000萬以上的資金量才能實現。不瞞您說,我也希望實現財富自由,在三十歲之前,最晚三十二歲,我們一起努力。

以上。文筆不佳,希望有幫助。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性比較強的問題,我非常誠心的回答你一下如果從追求穩健受益來說,投資股票不是好選擇,是有巨大風險的。而且學習成本巨高

賺錢是容易的,如果你特別小心又勤奮,又有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有較大的可能成為市場上的老牌痞,或者說球場上老球皮,

簡單的說,就是你打德州撲克,遇到的哪些手非常緊,打的非常小心,很認真的對待每一手牌,對理論水平操作水平不能追求到極致,長期下來也是能有收益的,而且還不錯,這樣的人佔市場上的20%,你看著他理論水平不高,但是就靠幾招能靈活紮實的應用受益還不錯,也能當職業股民,也就是大劉所說的掌握三板斧的水平,剩下的80%或者跑勉強跑贏通脹,或者虧甚至巨虧,但是市場上還有千分之一或者萬分之一不到的人,成為了市場上的大神,已經達到了普通散戶不能理解的高度,是索羅斯巴菲特的水平,次一點也是徐翔,纏中說禪,李文摩爾的水平,再次一點也有很勵志的瑞鶴仙的水平,要達到這種高度,從50萬做到財務自由,就是幾年的事。要達到這種水平,首先就要把自己定位到神的級別,才有可能有決心和毅力穿越這些挑戰,最後能不能成也不知道。

我自己就是個例子,我很早就掌握了三板斧,開始也賺了不少錢,後來知道市場真正是怎麼回事之後,我的自我膨脹讓我覺得我也是能成為神的人,然後才開始了漫長從財務自由到一文不名身體精神崩潰的道路,我的經歷可以讓我又刻薄又粗暴的總結-----智商比我低的人是不可能通過炒股實現財務自由的,掌握三板斧賺點小錢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覺得智商比我高,可以試著挑戰下股神之路


要看是不是複利,如果這12%的回報是可以再投入繼續產出,那長遠看非常好啊,如果只是12%,10年就多60萬,扣除通脹也就一般吧....


既然有老婆孩子了,沒有必要冒那個風險。普通人成長為炒股高手的概率極低,我見過的幾個高手都是高智商、自控力超強、待人冷漠像機器一樣的人,而且經過嚴格訓練,普通人很難符合這些條件,也不具備那個經歷。

我自己也有3000次以上的實盤經驗,個人覺得,炒股的難度比考名牌大學難多了。你只要按老師教育的去做,一定能考上名校,但你在股票上再努力,也不一定學得到東西,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正確的方向在哪裡。


這個其實還要關注一個因素是,12%是單利還是複利,兩者之間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投資能實現複利增長12%的話,可以不用太考慮投資股市,特別是考慮到自身投資經驗較少的實際情況。因為即使按照美國股市的平均回報看,近三十年的收益率也就在11%,而國內股市則大大低於這個水平。

但如果是單利,則可以考慮其他投資,比如互聯網金融,通常收益會在10%及以上,當然如果超過15%且平台交易規模很大的話還是要盡量規避。不過這裡很重要的是要區別等額本息和到期本的還款方式,同樣是10%的年化收益,前者如果無法及時續投的話,收益率僅為後者的一半左右。


資金量小的情況下,在股市,平均每年70%以上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之前沒炒過股票,那麼可以很明確的說,你如果一開始就能在股市裡做到年化12%收益,那麼就已經相當牛逼了,起碼已經戰勝了90%以上的股民。

想進入股市,還是需謹慎,但如果人一輩子不進股市耍耍,感覺是不完整的。傳統的股票投資主要有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價值投資是看基本面的,而趨勢投資研究的是技術面。但是這兩種方法都以人為主的,真正的高手都是需要做到反人性操作的,難度真的很高。

在2015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量化投資,第一次發現股票還能這麼玩,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投資方式。

量化投資是目前在國外很流行的一種投資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數學模型建立投資策略, 用大數據進行歷史回測,通過好的回測結果來預測未來可能盈利的概率會更大。

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好的量化平台有果仁網(http://www.guorn.com),比較合適大眾的用戶,因為不要編程就可以創建自己的策略,數據有很全,回測速度快,我個人也在用。 另外聚寬(http://www.joinquant.com)也不錯,合適專業的量化研究人員,需要懂編程。


這真是個奇怪問題! 你競然在實業有長期10-15年12%投資收益。怎麼可能還是小白?

想想你怎麼獲得長期10-15年12%投資收益?如果真是如你所言,這些投資經驗在股市同樣也是會有所作為。就不能是小白。

就比如說

首先你為何選擇地方性壟斷行業,而不是其他?

其次你如何判斷你所投資的公司是地方性壟斷行業---天然氣公司?以及你又如何判斷該公司壟斷的持續時間和它就沒有被私有化的可能性?

你又如何知道壞賬的風險較小?


沒必要,12%很好了。


雪球上的一個大v,叫:david自由之路,專註低風險投資,好像是做債券和低風險套利的。他寫了一本書《低風險投資之路》你可以看看。


股市可以讓你感受到一天12%的魔力


沒必要


我剛剛從大學裡走出來時,滿懷信心拿著老爸給我的12萬進場玩,自以為已經研究了4年股票,已經對所有變化瞭然於胸,然後我買入了亞太股份002284,操作了1個月之後虧損2萬+黯然離場。。。在我拋掉股票後的幾個月之後的2014年7月,亞太股份開始瘋狂上漲,比我買入的價格還高了70%多。。。


12%挺高了,關鍵在於能每年保持12%,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就20%


對外行來說很牛逼的收益

對真正入門的人來說小資金年收益兩三背以內都很渣

但是過程很辛苦。想做到入門水平沒有五年以上的歷練大量交易學習是很難得,如果不是專業研究至少要十年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最近不少上市公司都在設立融資租賃公司?
美國加息會對美國經濟及世界其他經濟體各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5個月可以改變人生嗎?
Fintech(金融科技) 最近很火,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科技公司應該符合哪些標準?
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融資租賃公司都在涉足政府融資項目?

TAG:投資 | 經濟 | 理財 | 股票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