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與人溝通時,文字溝通如何能表達出你帶有情感情緒的言語,在讓人接受的同時且氣氛是融洽的?


謝題主邀。我修改了原問題的標點符號,見諒。為什麼把這次修改提出來說?因為在文字溝通所能表述的信息量下,即使一個標點對情緒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在語文/文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有一個共用的單詞,卻有不同的翻譯:context——在文學中我們稱之為語境,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情境/背景。而這個詞恰恰是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有些難以理解,前者可以回憶高中語文的閱讀理解,後者可以戳情緒的錯覺,而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做閱讀理解的時候,需要通過上下文判斷某個詞或者某句話的意思。這個詞本身就有多重的含義,或者作者借用這個詞說了另外的含義。這種情況,上下文的意義就在於讓不確定的含義確定下來。做情緒識別的時候,需要通過背景來劃分某種表情或語言所屬的情緒範疇。這種表情本身就是含混不清,或者表達者運用非常規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情緒(比如喜極而泣)。這種情況,背景的意義就在於讓這種混亂的情緒確定下來。也就是說,context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確定含義,塑造情緒。

隨意感受一下:假如我們的原始文本是「你是豬」(經典的主系表結構,表達了含混不清的情緒色彩,抱歉我喪心病狂了),加入context會出現什麼效果呢?

a.你是豬。

b.你是豬?

c.你是豬!

d.你是豬…

e.你是豬~

f.你!是!豬!!!

g.你是豬嗎

h.你是豬嘛

i.你是豬啊

j.你是豬吧

k.你是豬喲

l.你是豬耶

m.乃四豬

n.沵湜蕏

o.你是[豬頭]

p.你?是豬

q.卧槽你是豬

r.SB你是豬

s.你果然是豬

t.你居然是豬

u.哼,你是豬

v.哼哼,你是豬

w.呵呵,你是豬

x.你是小豬

y.你是母豬

z.你是豬豬

感受到情緒的不同了嗎?表達憤怒的時候用「你?豬啊!」要比「你是豬…」準確,肯定要比「乃四豬喲~」更準確。因為?+!,我們的經驗會將這種context向憤怒的情緒塑造,而…更多表示無奈,至於賣萌+~請戳為什麼在聊天時加上符號「~」會有一種歡快的感覺?。在我們的文本和情緒知覺刺激物(在文字溝通的情況下都是詞/句/段的主幹結構)穩定但是沒有表達明確的情緒情感的情況下,感知者對於文字情緒信息的理解幾乎都來源於context的塑造作用。也就是說,恰當的context是文字溝通表達情緒的關鍵

為什麼說恰當?因為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準確的表達情緒,這時候就需要添加足夠豐富的context信息;而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模糊的情緒信息,這時候就要適當的刪除context信息或者使用相悖的context信息(比如「你?是豬啊~~~」)。那context又包括哪些呢?我們要從感知者因素去考慮,還是包含了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

1)經歷和歷史背景。你對高考考到三本和考上北大的人說「才?考上武大」,顯然覺知到的情緒不同。你對曼聯死忠說「曼聯贏了利物浦」和「利物浦贏了曼聯」,顯然覺知到的情緒也不同。

2)當下的心理狀態。你對正處於焦慮中的人說「我有事情想麻煩你」,顯然這句話在感知者看來就是煩躁的;而對處於舒適或者同情心泛濫中的人說同樣的話,顯然他會感覺到你的興奮和急切。同時,也包括了你所表達內容的上下語境,也就是說文字溝通的情緒是順承和連貫的。

3)未來和預期情景。你對買跌的人說「要漲」和對買漲的人說「要漲」,情緒色彩可是截然不同的。對八十歲的老爺爺說「壽比南山」和對十歲的小朋友說也是不同,小朋友的爸爸甚至會打你。

4)詞語和標點。如果說之前三點和面對面溝通共通的話,那麼這一點是文字溝通獨有的。和表情具有很強的個體間和跨文化一致性不同,語言概念的一致性受到社會文化即時的影響非常嚴重,最典型的就是「呵呵」。有些人已經默認了貶義的用法,然而有些人還在按原意使用。如果在文字溝通的過程中處理不好概念的一致性,情緒的表達也可能出現混亂。

文字溝通相對於面對面表達,缺少了面孔、肢體和語音信息的支持,表達情緒的力度肯定是有限的。不過恰恰由於這種缺失,文字溝通又能隱藏很多真實的信息,並且給予表述者足夠的時間來斟酌。不只是要斟酌整體脈絡的邏輯(當然這對於交流本身來講是最重要的),還需要推敲附在這個邏輯上的外衣是不是恰當,是不是每個字、每個標點都在為你希望表達的情緒服務。

確實很難,祝好。

廣告時間:

更多情緒相關請關注有關情緒,自己回答。

我的專欄就這樣,情緒上線啦,每周三準時講情緒。

最新專欄文章請戳情緒的「節律」。


真實而又直達心底。


哈哈這個問題我能答!解決方案就是使用表情、圖案、符號來表達當時的情緒

¥¥¥¥¥¥¥¥¥¥¥¥¥¥¥¥¥我是秀存在感的分割線¥¥¥¥¥¥¥¥¥¥¥¥¥¥¥¥¥

作為一隻產品狗,經常要通過QQ、微信、郵件等等方式與各部門的同事溝通,情緒的表達是第一道門檻。一個錯誤的情緒傳達可能會導致一場災難。

總結起來有這麼幾件事:

  1. 不要只使用文字。在正常的交流過程中,文字本身蘊含的信息量只佔整個對話全部信息量的20%左右。
  2. 使用文字表達情感時,要誇張一下。有六分的情緒就要誇張出八分的表達,這樣才能有五分的傳遞。
  3. 當需要表達情感時,使用QQ、微信等工具中自帶的表情符號。這是最方便的情感傳達。
  4. 如果有閑心,平時可以多收集一些各類小圖,用在聊天中。
  5. 此外標點符號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同樣也要注意誇張的使用。
  6. 如果發送的信息有可能傳遞錯誤的情緒,請一定記得使用上述辦法明確想要傳達的感情。
  7. 女朋友不在討論範圍內。


文字溝通如何能表達出你帶有情感情緒的言語?——這個你完全不必多慮,就像我從你這個提問的語句中可以看到你的迫切的情緒,當你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你的頭腦里會有所映射和想像,你或許回想起一些溝通中的不愉快,以及不融洽的氣氛。不誇張的說,每一句話都是有情緒在裡面的。

問題本身其實也是解決方法。與人溝通打交道,如果你想讓對方很快對你失去興趣,那就盡情的高談闊論的講大道理,如果你想別人被你吸引,很專註的聽你講,那麼你就講些故事,把你想表達的意思包裝進故事裡。

沒人,從沒有人會拒絕傾聽一個精彩的故事。故事帶動著我們的想像,遠勝過所謂大道理帶來的效果。

故事最基本的手法,就是描述,生動的,活靈活現的描述,如果你能夠刻意的加強自己這方面的關注,那麼你身邊很容易形成良好的溝通氛圍,也會變得更容易被人接受。

舉個例子,我有個男同學,家境良好,獨生子,家裡的寶。上了大學以後很不注意修理自己的邊幅,很邋遢,有一年夏天,他母親不遠千里去大學校園看他,看到他長長黑黑的腳趾甲,勸他剪一剪指甲,甚至表示要替他剪,他終歸是成年人了,當然不好意思讓他母親剪,可他確實太懶,拖到母親走也沒剪腳趾甲。又過了一年,還是夏天,他母親又去看他,刻意的看了一下他的腳,腳趾甲乾乾淨淨的,他母親笑了——她一下子猜到他兒子肯定是談戀愛了啊,哈哈。

好,說完這個小故事,那我這篇講道理的評論你應該一口氣看完了吧,哈哈。


文字有一種思考的力量,不像言語撲面而來,能思考的時間非常短暫,所以能用文字進行溝通是一種幸福。

年齡大了你就知道,想的要慢,做的要快。我回答的其實跟題主的問題沒有太大關聯,只是提供一種思維。


卧槽^_^

tmd^_^

你懂毛^_^

吃屎去吧呼啦啦

吃我一拳嘿嘿

咿~

好嗒~

感覺到我的快樂了么


其實很簡單,用表情圖像就可以了,比如T^T。╮(╯▽╰)╭。O(∩_∩)O。等等。還有就是靈活運用標點符號,會起到傳神的效果。。


碼字不如通話,通話不如面談…


在每句話里都加上表情 Y(^_^)Y


我覺得需要了解和相信。這樣別人就不會誤會你原本的意思,比如你在打一句不加標點的長句,TA不會斷錯,比如你發一個不加標點的反問人家不會錯解成肯定。當我只說嗯、好。之類的字對方不會認為我是在敷衍,這是需要長久的相處之後才能產生的默契吧。


表達自己的真誠的確不容易。尤其是現在文字更多通過網路來呈現,數字化把見字如面的感覺本來就已經淡化了,加上網路語言的調侃詼諧還有娛樂性太強,導致文字的表達容易被隔離到某一個角落,我覺得更便捷的方法是沒有的,只有多聊天,透過對方的反映來不斷改變或者逐漸形成一種,只屬於你倆人之間的會意。這樣一來,也就有了自己最舒服的風格~~


呵呵


首先,文字溝通要表達情緒其實最實用的辦法就是標點符號的使用。

舉個例子:「你在幹嘛?」這句話只是一句普通的疑問句,但加上一個感嘆號,可能就能反映出一種比較激動抑或說是憤怒的情緒。「你在幹嘛!?」

其次,要學會使用一定的語氣助詞,不同的語氣助詞可以反映出不同情緒。比如這個簡單常用的助詞:吧。主要是用在表示請求、勸告、商量等等語氣里,使整句話顯得比較緩和。比如:「咱們結婚吧!」當「吧」字用在疑問句的句末時,通常帶有揣摩的意思。比如:你還是愛我的吧?

類似的方法還有很多,不同地域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就多不同的標點符號不同的語氣助詞有不同的感受,還是需要自己去領悟。


「言語從來沒能將我的情意表達千萬分之一,為了這個遺憾,我在夜裡想了又想,不肯睡去。」----漂洋過海來看你。


親,包郵哦。


要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嘛,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能憑著自己對文字的感覺說一些淺顯的東西。

首先,我想到的,是語氣詞的使用。

「開船了。」「開船啦。」「開船唄。」

用三個不同的句末語氣詞,就能很明顯感覺到其中情緒的不同——平淡,興奮和敷衍。

其次,是對於標點符號的準確使用。

「開船了。」「開船了!」「開船了……」

根據不同的語境,可以解讀出不同的情緒:句號可以是淡定、無所謂等情緒,感嘆號可以是興奮、慌張、震驚等,省略號也可以包括惆悵、期望等。

運用頓號、逗號等進行合理的斷句也有助於表達情緒。

《紀念劉和珍君》里那一段很著名的一字一句我背不下來了,那一段是一兩個字就一個逗號,充分表達出了作者魯迅先生當時憤慨不平的心境。

自己體會一下,在面臨不同程度的氣憤或悲痛時,自己說話的語速是很不同的,甚至會有「氣得說不出話」這種情況。(所以現在聊天有時候聊天實在無語了發個。。。也有異曲同工之感233)

如果把不同的標點和語氣詞結合在一起用,就會有很多效果出現。

「開船啦……」——有點釋然,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但又不是太興奮。

「開船唄!」——協商中已經有點無奈且氣憤,或者是興高采烈的建議。

再次,我能想到的,是同樣意思下不同感情色彩詞語的使用。

小時候學感情色彩,但是沒仔細想過為什麼詞語會有感情色彩之分。現在漸漸能體會到不同感情色彩的詞語使用起來的不同。

這個應該很簡單,用文字的時候稍微揣摩一下就可以,我就不舉例了。

同樣原理的包括使用近義詞等,「題主你真俊!」「題主你真好看!」「題主你好漂亮!」「題主你很美麗。」表達出來的情緒也有一定的不同。

具體有什麼不同的話,題主可以去想想一般是什麼人會略帶淳樸地誇你真俊,什麼人會略帶浮誇地喊著你漂亮,什麼人會淡定地評判一句你很美麗。

最後,我剛才想到了一個什麼,但是又忘了……題主你看你可以從一個欲言又止的省略號看出我的一點點歉然。如果我說「但是又忘了!」八成我是個沒心沒肺的姑娘,而且此刻心情因為回答問題所以稍微有點激動。

~(≧▽≦)/~ 想到再來補充吧,語言文字環境越來越寬容的背景下,大家越來越傾向於使用顏文字啦~

想起來了。

要回到樓主問題的目的上,在掌握了上面那些基本技巧的情況下,怎麼讓人接受且氣氛融洽呢?

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對什麼人,說什麼話。

細分一下,大概就是,看你文字的那人是什麼人,你想給那人展現出來的是你的什麼性格面。

舉個栗子,發簡訊跟別人說開船了。

如果那人是你領導,簡訊大概就是「老闆,船在五點十分離開碼頭。」嚴肅,認真。

如果是你母親,「媽,船要開了,不聊了啊。」親密,敷衍。

如果是你朋友,「艹,你下海餵魚去了?船都要開了,你人呢?」親近,著急。

如果是個小朋友,「小明,船要開了哦,要不要去看看大海呀~」歡快,裝嫩。

如果是情侶,「親愛的,化妝呢?不急,慢慢來,么么噠~」嗯……


除非你大量使用顏文字……笑臉哭臉苦瓜臉什麼的,匹配敘述內容來表達情緒……否則,以閱讀對象的個人理解,同一段文字很容易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理解……


舍友:我有女朋友了

我:哦

我:哦?

我:哦~

我:哦~~

所以說你看,這麼簡單就把當時心理特別不爽但又想蹭一頓飯的想法說了出來


使用顏文字就好啦ヾ(′▽`*;)ゝ"


可以添加「啊」、「誒」作為句末的語氣詞。「吧」或者「貌似」「可能」可以表達出商量、讓步的意思。言辭不要太辦公化。心理上可以把對方當作朋友,不需要有負擔。

「不過太過謙讓也許會讓人家覺得太模稜兩可了吧。」


推薦閱讀:

在溫哥華沒車沒錢怎麼玩?
宅女如何找對象?
怎樣成為一個人際廣,人緣好的人?
怎樣對待有缺陷的人?
如何看待朋友以調侃你的胸圍為樂?

TAG:人際交往 |